高性能计算

搜索文档
混合键合,下一个焦点
36氪· 2025-06-30 10:29
混合键合技术概述 - 混合键合技术成为晶圆代工、存储芯片和半导体设备巨头的重点发展方向,台积电、三星等公司均在其路线图中提及该技术[1] - 随着摩尔定律发展进入后半段,先进封装技术成为推动芯片性能飞跃的关键,而混合键合作为2.5D和3D封装的核心互联技术备受关注[2] - 传统互联技术(引线键合、倒装芯片键合、硅通孔)面临信号传输路径长、工艺复杂、成本高等局限性,混合键合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2][3] 混合键合技术原理与优势 - 混合键合通过直接铜对铜连接取代传统凸点或焊球互连,实现超精细间距堆叠和三维集成[4] - 技术优势包括:1)直接互连存储器层和逻辑层,提高传输速度并降低功耗;2)缩短导线长度;3)1平方毫米面积可连接10,000-100,000个通孔;4)减少机械应力,提高可靠性[5] - 支持更高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能耗,芯片厚度可减至20µm,实现16hi甚至20hi堆叠[5][12] 混合键合在HBM领域的应用 - HBM5 20hi产品将大规模应用混合键合技术,三大存储厂商(SK海力士、三星、美光)已确定采用[10][12] - 在775µm模块高度限制下,混合键合无间隙结构优于微凸块技术(14.5µm凸块高度),支持24hi堆叠[12] - SK海力士已在HBM2E上测试混合键合并通过可靠性测试,计划在HBM4采用[20] - 三星使用混合键合设备制作16层HBM样品并验证正常运行[22] 主要厂商技术进展 台积电 - 3D封装SoIC采用混合键合技术,SoIC-X用于AMD CPU 3D V缓存和Instinct MI300系列AI产品[14] - 混合键合使芯片接点密度提升15倍,互联能效超过三倍,间距可低于10µm[14] - 计划2025年推出SoIC-P技术(25µm间距),2027年实现16µm间距的N2/N3芯片堆叠[15] 英特尔 - 2020年发布混合键合技术,3D Foveros立体封装中凸点间距从50µm缩小到10µm[17][19] - 每平方毫米凸点数量从400个增至1万个,提升25倍[19] 存储厂商 - 三星研发4F Square DRAM,芯片表面积减少30%,计划在16层及以上HBM采用混合键合[22] - 美光正在研究HBM4中应用混合键合技术[22] 市场前景 - 全球混合键合技术市场预计从2023年1.2349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6.1842亿美元,CAGR 24.7%[22] - 亚太地区市场预计从2023年8140万美元增长至2030年4.2472亿美元,CAGR 26.05%[22]
报名中 | 聚焦接口与安全IP,这场技术研讨会不容错过!
半导体芯闻· 2025-06-30 10:07
半导体行业发展趋势 - 数据传输速度和安全性成为半导体行业关键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 联网车辆 5G和物联网的爆发式增长 市场对高性能计算和低功耗芯片的需求激增 [1] - 内存带宽与数据处理安全性的瓶颈日益凸显 接口IP和安全IP技术成为行业突破的核心驱动力 直接决定芯片效能 兼容性及抗攻击能力 [1] Rambus公司技术优势 - Rambus是高速接口技术领域的先驱 重新定义内存与系统间的数据传输标准 其DDR内存接口 HBM3/4和PCIe 5/6等解决方案显著提升数据中心 边缘计算等场景的性能上限 [1] - 公司拥有丰富的安全IP解决方案 包括信任根技术 安全协议引擎 内联密码引擎 后量子密码算法加速器核等 构建了强大的产品组合 [1] 技术研讨会核心内容 - 上午会议聚焦人工智能领域 讨论最新接口和安全IP解决方案 包括量子安全加密 信任根 HBM4 GDDR7 PCIe 6.1/7.0 CXL3.1 MIPI等技术 [6] - 下午会议深入探讨汽车安全解决方案 涵盖智慧联网汽车硬件和软件设计的最新趋势 生态系统合作 安全性和功能安全规定 评估方法等 [7] 人工智能技术分会场议程 - 选择合适的内存(HBM GDDR LPDDR)用于训练和推理 [9] - PCIe和CXL成为AI时代关键互连技术 [9] - 以太网IP在Scale Out Up的前沿布局 [9] - MIPI CSI-2先进传感器技术助力自动驾驶 [9] - AI时代的安全挑战 [9] 智能汽车安全分会场议程 - 芯片与零部件安全测试与整车信息安全合规协同 [11] - 本土芯片满足GB44495及OEM网络安全规范 [11] - 安全实验室对R155合规性的方法以及PQC更新 [11] - FUSA处理器驱动汽车革命新浪潮 [11] - 车规级芯片网络安全评估体系 [11] - 互联汽车安全IP解决方案 [11]
3D芯片的挑战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29 01:51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内容 编译自西门子 。 3D IC 技术是指将多个硅片或晶圆以垂直堆叠的方式集成,从而形成一个可作为单个器件运行的三维 结构。与传统的二维集成电路(将元件分布在平面上)不同,3D IC 利用垂直方向的空间来堆叠和互 连多层有源电子元件。这种先进的方法显著缩短了元件之间的物理距离,从而提高了性能,降低了功 耗,并缩小了尺寸。 3D IC 的基本架构依赖于几项关键技术创新: 3D集成的演变 半导体行业迈向 3D 集成的进程反映了追求更高性能和更强大功能的自然进程。传统的 2D 集成虽然 已经成功了几十年,但随着对更复杂、更强大的电子系统的需求不断增长,开始显露出局限性。这导 致了中间解决方案的发展,例如 2.5D 集成,即将多个芯片并排放置在中介层上。 先进的基板集成工具 促成了这一发展,支持日益复杂的集成方法。从二维到三维集成的转变标志着 制造工艺、材料科学和设计方法的显著改进。 这一演变过程中的关键里程碑包括: 市场格局和行业趋势 全球 3D IC 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增长,这得益于多个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持续的技术进步以及 各种应用对更复杂电子系统的需求 ...
报名中 | 2025 Rambus 北京设计研讨会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28 02:21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半导体行业面临数据传输速度和安全性挑战 人工智能 联网车辆 5G和物联网的爆发式增长推动高性能计算和低功耗芯片需求激增 内存带宽与数据处理安全性成为瓶颈 [1] - 接口IP和安全IP技术是行业突破的核心驱动力 直接影响芯片效能 兼容性及抗攻击能力 [1] - Rambus是接口IP和安全IP领域的先驱 成立于1990年 其高速接口技术重新定义内存与系统间数据传输标准 [1] 公司技术与产品优势 - Rambus的DDR内存接口 HBM3/4和PCIe 5/6解决方案显著提升数据中心 边缘计算等场景的性能上限 [1] - 安全IP解决方案包括信任根技术 安全协议引擎 内联密码引擎 后量子密码算法加速器核等 应对复杂网络安全威胁 [1] - 丰富的安全和接口IP解决方案构建强大产品组合 [1] 技术研讨会核心内容 - 会议聚焦AI和汽车两大方向 展示最新接口和安全IP解决方案 包括量子安全加密 信任根 HBM4 GDDR7 PCIe 6.1/7.0 CXL3.1 MIPI等技术 [6] - 上午议程涵盖AI和下一代应用的硅IP 包括内存选择(HBM GDDR LPDDR) PCIe和CXL互连技术 以太网IP布局 MIPI CSI-2传感器技术等 [8][9] - 下午议程深入汽车安全解决方案 探讨智慧联网汽车硬件软件设计趋势 生态系统合作 安全规范 评估方法等 [7][10][11] 会议具体议程 - 上午会议8:30-12:30 包含6场技术演讲 主题涵盖AI训练推理内存选择 PCIe/CXL互连技术 以太网IP布局 自动驾驶传感器技术等 [9] - 下午会议13:30-17:30 包含6场汽车安全专题演讲 内容涉及芯片安全测试 网络安全规范 合规性方法 车规级芯片评估体系等 [11] - 会议提供茶歇和午餐 需提前注册 [4][11] 行业合作伙伴 - 会议汇集多家行业合作伙伴 包括M31 晶心科技 Brightsight ETAS DPLSLab CoMIRA Riscure等机构的技术专家 [2][11]
超节点的光互联和光交换
傅里叶的猫· 2025-06-27 08:37
超节点技术概述 - 超节点通过高效互联架构显著提升大规模模型训练与推理效率,尤其在数千至上万张GPU协同场景下优势突出 [1] - 光学技术成为关键驱动力,其高效、低延迟和高可靠性特性突破传统互联方案瓶颈 [1] - 2025年起国内大模型推理需求激增,超节点通过优化token生成速度与单卡服务模型数量实现价值产出最大化 [2] 架构设计 - 单层架构为最优目标,可实现最低延迟(1微秒级)、最优成本与最高可靠性,但受交换机规模限制部分场景需采用两层架构 [4] - 国产GPU因7纳米制程限制,单卡算力仅为国际主流(如B200)的1/2至1/7,需数百个GPU通过高效互联对标NVL72超节点 [6] 发展路径 - 提高单机柜功耗:传统27千瓦机柜扩容至支持100个国产GPU,需多机柜协同实现数百GPU规模 [8] - 多机柜互联:谷歌案例显示数千GPU通过光互联组成超级系统,光缆传输距离达2000米(铜缆仅7米) [8][10] 光互联技术 - 光缆纤细特性解决铜缆堵塞风道问题,华为CloudMatrix384集群使用3000+光缆和6000+光模块 [12] - 共封装光学(CPO)将光电转换距离从几十厘米缩短至3-5厘米,博通51.2T CPO交换机集成度提升12倍 [14] - CPO节省1/3至2/3功耗,512卡全交换超节点中单位比特功耗从20pJ/bit降至7pJ/bit [16][17] 可靠性优化 - 分布式光交换(dOCS)支持故障节点动态替换,12服务器超节点可配置32卡+备份实现服务器级冗余 [18][19] - 光互联供应链更可控,光纤不依赖先进制程,国内技术差距较小 [19] 应用前景 - 超节点灵活配置4/6/8服务器规模,分散部署解决散热与土建限制 [19] - 国产GPU性能提升与光互联技术成熟将推动训练/推理场景突破,CPO与dOCS持续优化系统可靠性 [21]
诺瓦星云分析师会议-20250626
洞见研报· 2025-06-26 15:35
报告核心观点 - 全球LED显示屏市场规模将稳健增长,Mini LED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提前布局MLED领域相关技术,未来将是同行业内Mini LED增长的最大受益者 [22][23] - 超高清视频产业正处于从2K向4K升级阶段,8K刚刚起步,未来超高清技术将与多种技术深度融合,视频处理设备将实现产业升级 [23][24] - 2024年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海外业务增长较快,2025年将继续加大海外市场发展力度,提升全球影响力 [24]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诺瓦星云,接待时间为2025年6月26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张争 [17]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包括平安资管(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广发证券(证券公司),并列出了相关人员 [18] 调研机构占比 -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占比均为50% [19] 主要内容资料 研发投入和成果 - 2022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31,918.45万元、44,196.37万元和54,027.23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4.68%、14.47%和16.47% [22]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境内专利1,177项(其中发明专利656项)、境外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238项、集成电布图设计14项 [22] LED显示屏行业前景 - 据Trend Force预测,2025年全球LED显示屏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9.71亿美元,2028年有望达到102.36亿美元,2023 - 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 [22] - 据洛图科技预测,2028年Mini LED直显全球市场规模将达33亿美元,2024 - 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0% [23] 超高清视频行业趋势 - 超高清视频显示效果趋向细腻真实,显示技术向异形屏、透明屏等发展,产业正从2K向4K升级,8K刚起步,未来超高清技术将与多种技术融合,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23][24] 海外业务情况及计划 - 2024年公司海外业务增长较快,境外收入较2023年增长了32.03%,境外收入占比为19.10%,欧美地区收入稳定增长,东南亚、拉美等地区收入增速较快 [24] - 2025年公司将加大海外市场发展力度,增加国际市场工作人员,参加海外展会,拓宽和下沉海外经销体系 [24]
沪电股份分析师会议-20250626
洞见研报· 2025-06-26 15: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差异化经营,适配市场需求结构,面向头部客户群体开展业务,注重中长期可持续利益,通过技术创新、多元化客户结构等保持竞争优势;AI发展带来行业机遇,公司加大投资改善产能,但未来竞争将加剧,需把握战略节奏实现可持续发展 [21][2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沪电股份,所属行业为电子元件,接待时间是2025年6月26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钱元君、王术梅 [17]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包括民生证券(证券公司)、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 [18] 主要内容资料 - **公司整体经营策略**:公司差异化经营,适配市场需求结构,面向头部客户群体开展业务,注重中长期可持续利益,需提升综合竞争力,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21] - **公司收入结构**:2024年企业通讯市场板营收约100.93亿元,其中AI服务器和HPC相关PCB产品约占29.48%,高速网络的交换机及其配套路由相关PCB产品约占38.56%;汽车板整体营收约24.08亿元 [22] - **泰国工厂**:海外客户关注地缘供应链风险分散,公司泰国生产基地已小规模量产,正攻坚提升生产效率和良率,加速客户认证与产品导入,控制成本并应对风险 [24] - **交换机市场情况**:AI发展驱动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变革,800G交换机市场需求不错 [25] - **资本开支及市场情况**:AI带来行业发展机遇,市场高阶产品产能供应不充裕,公司近两年加大投资,预计2025年下半年产能改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现金流量表中购建相关资产支付现金约6.58亿;2024年Q4规划投资约43亿新建项目已启动建设;未来竞争将加剧,公司需把握战略节奏 [26]
AI点燃晶圆代工新周期
半导体芯闻· 2025-06-26 10:13
全球半导体晶圆代工市场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导体晶圆代工2.0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3%至722.9亿美元,主要受AI和高性能计算芯片需求推动[1] - 行业从传统代工1.0(纯芯片制造)转向代工2.0,涵盖纯代工、非存储器IDM、OSAT和光掩模制造供应商,强调技术集成和系统级优化[1] - AI趋势推动先进节点(3nm/4-5nm)和先进封装(如CoWoS)需求增长[1] 主要厂商表现 - 台积电市场份额增至35%,营收同比增长30%,受益于尖端制程和AI芯片订单优势[4] - 英特尔凭借18A/Foveros技术发展,三星在3nm GAA开发取得进展但面临良率挑战[4] - OSAT供应商(日月光、硅品、安靠)因先进封装需求增长,2025年Q1收入同比提升7%[4] - 非存储器IDM(恩智浦、英飞凌、瑞萨)受汽车/工业领域疲软影响,Q1收入下降3%[5] - 光掩模供应商受益于2nm EUV采用和AI/Chiplet设计复杂性提升[5] 市场份额排名 - 台积电份额从2024年Q1的29.4%持续攀升至2025年Q1的35.3%[6] - 英特尔、三星、日月光在第二梯队竞争,份额波动在5.9%-6.7%区间[6] - 德州仪器和英飞凌在第五、六位交替,2025年Q1份额分别为5.6%和5.2%[6] 行业趋势展望 - AI应用重塑代工供应链优先级,台积电和封装厂商成为主要受益者[8] - 代工2.0将从线性制造模式转向设计-制造-封装协同的价值链,推动AI/芯片集成创新[8]
AMD终于从英伟达“平替”变成了“平起平坐”!
美股研究社· 2025-06-26 09:27
核心观点 - AMD在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技术差距正在缩小,即将推出的MI350和MI400系列加速器以及配套的Helios系统和ROCm 7软件堆栈将显著提升其竞争力 [1][2][3][5][6][8][9] - 公司产品路线图强调性能优化和部署灵活性,MI350系列AI计算性能提升4倍,推理效率提升35倍,ROCm 7软件推理能力提升3.5倍,训练性能提升3倍 [2][5][9] - AMD通过整合ZT Systems的设计能力,推出首款机架式AI基础设施Helios,支持72个GPU配置,每个GPU带宽提升8倍,直接对标英伟达Blackwell系统 [3][8] - Meta和OpenAI等行业领导者已开始采用AMD技术,Meta在MI300实例上部署Llama模型,OpenAI通过Azure MI300X运行工作负载并计划2026年采用MI400 [9][10] - 公司EPYC服务器处理器可减少45%服务器数量,降低初始资本支出50%和年度运营支出40%以上,优化现有基础设施 [5] 产品技术进展 Instinct MI350系列加速器 - 预计2025年下半年量产,包括MI350X和MI355X型号,AI计算性能较前代提升4倍,推理效率提升35倍 [2][6] - 支持传统风冷服务器64个GPU集群部署和液冷机架128个GPU部署,每GPU配备288GB HBM3E内存,与英伟达GB300 NVL72系统标准一致 [6][7] - 设计注重部署灵活性,帮助客户优化现有基础设施支持下一代AI开发 [6] Instinct MI400系列和Helios系统 - 预计2026年量产,集成HBM4内存,与Zen 6 EPYC "Venice"服务器CPU和Pensando "Vulcano" AI网卡组成完整解决方案 [3][8] - Helios系统支持72个GPU配置,通过UALink高速互连实现每个GPU带宽提升8倍,直接竞争英伟达Blackwell NVL72系统 [3][8] - 代表AMD首个机架规模AI基础设施,标志其系统设计能力提升 [3][8] ROCm 7软件和开发者生态 - ROCm 7相比ROCm 6实现推理性能提升3.5倍,训练性能提升3倍,增强与SGLang、vLLM等行业标准框架兼容性 [5][9] - 推出AMD开发者云服务,提供基于MI300的云实例,简化AI开发流程 [5][9] - 软件优化与硬件升级协同,形成全栈解决方案 [5][9] 市场竞争与客户采用 - 产品路线图旨在缩小与英伟达在性能和部署方面的差距,MI350/MI400系列和Helios系统构成直接竞争 [1][6][8] - Meta持续在MI300实例上部署Llama 3和Llama 4模型,验证AMD技术可行性 [9] - OpenAI通过Azure MI300X运行工作负载,并计划2026年采用MI400系列,显示行业认可度提升 [10] - 差异化优势在于提供优化现有基础设施的灵活方案,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6][7] 财务与估值 - 基准情景预测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12.2%,盈利复合增长率48.9% [14] - 下行情景假设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10.5%,盈利复合增长率45.7%,反映经济不确定性影响 [14] - 采用9.6%的WACC进行DCF估值,永续增长率假设3.5%,终值基于2029年EBITDA计算 [15] - 当前股价128.24美元,基准目标价200美元(+56%),上行目标价232美元(+81%),下行目标价105美元(-18%) [13][16]
永太科技(002326) - 2025年6月25日-6月2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6 08:48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 1999 年成立,2009 年上市,总部位于浙江台州,是全球领先的含氟精细化学品制造商,横跨无机及有机氟化工行业 [2] - 以含氟技术为核心,业务覆盖新型材料、医药、植物保护及贸易业务等,产品覆盖上中下游产业链 [2] - 在浙江、内蒙古、福建、广东等地区布局多个生产基地,产能可支撑未来核心业务增长,能应对不同市场需求 [2][3] 公司业绩经营情况 - 2024 年度营业收入 458,939.78 万元,同比增长 11.18%,扣非后净利润亏损额度同比收窄 36.26% [4] - 2024 年锂电材料板块毛利率同比回升 23.07 个百分点,植物保护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91.79%,医药板块业绩受部分原研药到期影响有所下滑但降幅较小 [4] - 2025 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 105,995.92 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57.75 万元 [4] - 未来将通过优化产品结构等方式推动业务增长,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4] 贸易与产品相关 - 贸易板块经营主体为子公司上海浓辉,负责农药原药、制剂等产品销售,拥有 1500 多个海外农药登记证,打造农化产品供应链服务平台 [5] - 植保类产品有含氟类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中间体,以及农药原药和制剂 [6]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植保业务 2024 年快速增长受益于行业库存周期调整完成下游需求复苏、子公司内蒙古永太新产线投产放量、公司积极拓展客户 [6][7] 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 中长时锂电池技术研发作为战略重点推进,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技术成熟度,与产业链伙伴开展应用研究 [8] - 中长时锂电池技术开发项目产业化进程视技术研发、应用场景和市场培育情况而定,目前处于优化阶段,商业化时间不确定 [9] 新兴业务情况 - 氟化液业务具备产业化基础,有小规模订单,占整体营收比重小,未来将优化产品性能,开发下游应用场景,加强市场开拓 [10] - 氟化液在人工智能等发展推动下有市场机遇,但面临材料适配性验证周期长等问题 [11] 盈利提升途径 - 通过锂电材料业务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医药板块产品创新、植保业务全球化布局和氟化液等新兴业务产业化突破提升盈利能力 [12] 固态电池与医药业务 - 依托现有产业链优势关注固态电池技术发展,结合自身技术积累探索相关研究与应用 [12] - 医药领域聚焦发展高附加值制剂产品、借助集采中标渗透国内市场、建设专业化营销团队开发终端市场 [13] 融资情况 - 暂时没有定增计划,未来根据项目进展与资金需求选择适当时机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