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5G通信
icon
搜索文档
国际复材(301526) - 2025年7月1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17 12:32
生产经营情况 - 公司整体经营正常稳定,当前玻纤纱设计产能约125万吨,年底将新增8.5万吨电子级玻璃纤维生产线设备更新及数智化提质增效项目 [2] - 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强化费用管理等措施开展降本增效工作 [2] 低介电电子布产品情况 - 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低介电玻璃纤维(LDK)技术实现关键突破,打破海外技术垄断,拥有坩埚法和池窑法生产工艺 [2][3] - 自主研发的LDK二代产品较一代介电损耗降低约20%,石英布(Df:0.0002 - 0.0004)与LOW CTE纱、布(热膨胀系数约3ppm/℃)等材料满足高频性能与尺寸稳定性需求 [3] - 低介电玻纤已批量应用于5G高端通信设备,加速布局6G、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前沿领域 [3] - 公司将强化跨部门合作,推动LDK等高端产品研发、生产与市场衔接,提升产品良品率和稳定性 [3] 低介电电子玻璃纤维产能规划 - 公司较早研发生产低介电玻璃纤维产品,前期投入较大研发力量,产品已在部分高端手机、5G高频通信用关键透波制品等上应用 [3] - 受AI行业影响,PCB领域对LDK产品需求旺盛,公司将研判市场变化,优化产品性能以满足5G通信设备需求 [3] 海外生产情况及规划 - 公司在巴西、巴林、摩洛哥等国建立生产基地,在美国、荷兰、香港等设立贸易子公司,构建全球营销服务网络 [4] - 公司与多地区客户建立长期稳定战略合作关系,海外业务运营稳健,发展态势良好 [4] - 公司将发挥全球布局优势,强化海外生产基地核心竞争力,深化本地化运营,把握国际市场机遇推动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 [4]
铜冠铜箔:HVLP铜箔已进入多家头部CCL厂商供应链 订单饱满
快讯· 2025-07-17 08:52
产品技术优势 - HVLP铜箔(极低轮廓铜箔)具有极低表面粗糙度,提供出色的信号传输性能、低损耗特性及极高稳定性 [1] - 该产品是极低损耗高频高速电路基板的专用核心材料,适用于5G通信和AI领域 [1] 市场应用进展 - 产品已进入多家头部CCL(覆铜板)厂商供应链,当前订单饱满 [1] - 公司具备1-4代HVLP铜箔生产能力,目前以第2代产品为主要出货型号 [1]
铜冠铜箔(301217) - 301217铜冠铜箔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17
2025-07-17 08:34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为 301217,证券简称为铜冠铜箔 [1]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电话会议,时间为 2025 年 7 月 7 日 - 7 月 16 日,地点在公司会议室和线上会,接待人员有董秘、财务负责人王俊林和证券事务代表王宁 [2] 产能与产品结构 - 公司现有铜箔产品总产能为 8 万吨/年,产品类别为 PCB 铜箔和锂电池铜箔 [2] - 2024 年高频高速铜箔占 PCB 铜箔全年产量 25.33%,今年比重进一步提升;锂电池铜箔产品中 6um 及以下规格的铜箔占比超过 95%,中、高抗拉和超薄铜箔产品比重稳步提升 [2] 收入确认与风险规避 - 公司采用“铜价 + 加工费”的定价模式,与战略客户采用“月均价模式”,会根据铜价和订单情况调整产品价格,还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3] HVLP 铜箔相关情况 - HVLP 铜箔是极低损耗高频高速电路板基板的专用核心材料,能在 5G 通信和 AI 领域广泛应用,公司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生产技术及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已进入多家头部 CCL 厂商供应链,以 2 代产品出货为主 [3] - 公司拥有多条 HVLP 铜箔完整产线,新购置多台表面处理机扩充生产 [4] - HVLP 铜箔生产难点在于设备精密程度要求高、订货周期长、生产工艺复杂、精度要求高、客户认证门槛高且周期长 [5] 铜箔进口与国产替代 - 2023 年我国进口电子铜箔 7.9 万吨,2024 年进口 7.6 万吨,主要是高频高速铜箔,国内供应较少,公司高频高速铜箔出货增速加快,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6]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陕西开展数字适老助残产品和服务典型案例推荐
陕西日报· 2025-07-15 23:08
数字适老助残产品和服务典型案例推荐工作 - 省工信厅开展2025年数字适老助残产品和服务典型案例推荐工作,围绕创新技术、互联网应用、硬件产品、智能服务4个类别进行遴选 [1] - 推荐工作旨在激发企业拓展数字适老助残新业务、新模式、新场景的内生动力,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赋能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1] 创新技术类别 - 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VR/AR)、具身智能、5G通信等信息技术能力供给 [1] - 面向多模态交互、辅助决策、信息保护等关键环节和重点场景,推荐具备创新性和可推广复制性的技术解决方案 [1] 互联网应用类别 - 聚焦老年人、残疾人高频生活场景,包括新闻资讯、社交通信、生活购物、医疗健康等领域 [1] - 推荐能够显著降低老年人、残疾人上网门槛,具有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的适老化及无障碍互联网网站、手机APP和小程序 [1] 硬件产品类别 - 面向智能照护、智能监测、智能康复等领域,推荐解决老年人、残疾人日常生活迫切问题的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硬件产品 [2] - 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及信息无障碍产业升级 [2] 智能服务类别 - 聚焦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数字化服务,推荐体现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的智能服务实践 [2] - 为老年人、残疾人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提供支持保障作用 [2] 申报流程 - 申报流程分为自愿申报、省级推荐、评审公布3个环节 [2] - 申报主体需填写申报书并编写材料,8月15日前向陕西省通信管理局提交申报材料 [2] - 每个申报主体报送的项目不超过4个,且每个类别申报的项目不超过1个 [2] - 陕西省通信管理局会同省级相关部门综合评估后择优向工信部推荐 [2]
日本垄断85%!中国光刻胶”破壁”之战:从0到1的逆袭之路
材料汇· 2025-07-13 15:22
光刻胶技术难点 - 光刻胶由光引发剂、树脂、单体、溶剂等组成,配方复杂且不同类型要求各异,如EUV光刻胶需在13.5纳米波长下工作,对光敏感度和分辨率要求极高[7][9] - 纯度要求达ppb甚至ppt级别,例如ArF光刻胶金属离子含量需低于1ppb,否则影响芯片电学性能[11] - 生产设备需精密控制温度、压力等参数,高端设备被国外垄断,国内获取困难[12] - 高端树脂如ArF光刻胶用树脂需在193纳米波长下保持光学透明性,技术被国外企业掌握[14][15] - 光引发剂主要由巴斯夫等外企供应,EUV级别产品合成难度极高[17] - 溶剂纯度需达99.99%以上,且需控制金属离子和颗粒杂质[18] 市场格局与竞争 - 全球CR5企业(信越化学、JSR等)市占率超85%,JSR在ArF光刻胶全球第一且唯一量产EUV光刻胶[19] - 新进入者认证周期长达2-3年,客户粘性强[21]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47.4亿美元(343.28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7%至50.6亿美元(366.46亿元)[30] - 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121亿元占全球15%,但高端产品自给率极低:g线/i线约10%,KrF不足5%,ArF基本依赖进口[31] - 国内科华实现KrF量产,南大光电ArF胶获小批量订单,新阳ArF胶预计2025年销售[33][34] 国产化进展 - "02专项"支持光刻胶研发,如南大光电建成国内首条EUV胶中试线,预计2026年完成客户导入[24][36] - 地方政府如江苏将光刻胶列入"十四五"重点,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37] - 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如南大光电与北大)和引进再创新(如上海新阳)突破技术瓶颈[38][39] - 国内市场替代优先,科华KrF胶已在国内芯片厂小批量应用[40] 行业发展趋势 - 5G、AI等新兴技术推动高端光刻胶需求增长[44] - 国产替代空间大,但需突破EUV等尖端技术[45] - 政策支持持续,如税收优惠和研发补贴[46] - 技术风险显著,EUV胶研发涉及配方、原材料等多重难题[47] - 国际巨头主导下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大[48]
中国高铁 从追赶到领跑——第十二届世界高铁大会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10 22:21
中国高铁发展现状 - 中国高铁营业总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覆盖全国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3] - 15年间中国高铁里程增加5倍多,从7531公里增长至4.8万公里 [3][4] - 中国高铁承担铁路76%的旅客发送量和69%的旅客周转量,占整体交通运输市场19%的旅客发送量和31%的旅客周转量 [9] 技术创新与突破 - CR450动车组样车跑出450公里时速全球最快纪录,较CR400车体重量减少10%,运行阻力和能耗分别降低22%和20%,牵引效率提升4% [5] - 自主研发"领航号"盾构机配备地质超前预报仪,实现不停机智能掘进,用于建设首条过江不减速的崇太长江隧道 [6][7] - 已建成10公里以上长大高铁隧道100多座,构建完备的高速铁路工程建造技术体系 [7] 运营能力与网络规模 - 中国高铁网规模达4.8万公里,拥有4800多标准组动车组列车 [9] - 单日可发送旅客1600万人次,相当于一个超大城市人口流动 [9] - 列车运行图编制技术处理10的1000万次方以上组合规模,持续开展智能编制技术研究 [9]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 超导电动高速磁浮车时速可达600公里,150公里时速后实现悬浮运行 [11] - 氢能动车组实现半小时加氢续航1000公里,零排放运行,正在研制时速250公里车型 [13] - 人工智能深度应用于自动驾驶、安全检测、生产作业等领域,复兴号实现350公里时速自动驾驶 [14][15] 国际化与全球合作 - 中国高铁参与制定国际铁路联盟高速铁路领域全部13项系统级国际标准 [22] - 雅万高铁累计发送旅客超1000万人次,缩短雅加达-万隆旅行时间近2/3 [20] - 老中铁路累计发送旅客突破5300万人次,跨境运输货物量超1300万吨 [21] - 与多国铁路部门签署合作文件,推动跨境运输和国际合作 [22]
中国高铁领跑优势持续扩大
经济日报· 2025-07-10 21:56
中国高铁发展成就 - 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动车组累计发送旅客229亿人次 [2] - 中国高铁技术水平总体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领跑优势持续扩大 [2] - 高铁带动沿线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 [2] 高铁技术创新 - 高铁自动驾驶技术集成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等前沿科技,提升安全性与准点率 [3] - CR450BF动车组运营时速达400公里,具有更高速、更安全、更节能等"六更"特征 [3] - 中国构建完整的高速列车技术标准体系,商业运营时速350公里,动车组保有量超4800标准组 [3] - 实现全面自主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自主可控创新链产业链 [4] - CR450动车组试验时速达450公里,最高运营时速400公里,构建主动安全保障体系 [4] 智能建造技术 - 自主研发H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实现TBM对100米范围地质实时感知,预报准确率90% [7][8] - 攻克复杂地质条件施工难题,具备在各种气候和地质条件下建设高铁的能力 [8] - 拥有世界最全面的桥梁设计建造技术,攻克大直径盾构隧道等技术难题 [8] - 建立完整的铁路建筑信息模型(BIM)标准体系 [8] 高铁网络建设 - "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已建成投产约81.5%,开工在建规模约14% [9] - 京沪、京哈至京港澳、青银等多条通道已实现贯通 [9] 列控系统发展 - 成功研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列控系统,实现三个100%自主化 [10] - 首创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自动驾驶商业运营,研发支持时速400公里的双模通信列控系统 [10] - 中国高铁列控技术成功应用于匈塞铁路和印尼雅万高铁 [11] - 聚焦数智赋能,打造信号系统专业大模型,推动运控运维一体化 [12]
中证5G通信主题指数上涨0.15%,前十大权重包含歌尔股份等
金融界· 2025-07-09 12:18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中证5G通信主题指数上涨0.15%,报1032.14点,成交额690.59亿元 [1] - 中证5G通信主题指数近一个月上涨12.92%,近三个月上涨34.48%,年至今上涨6.07% [2] 指数构成 - 中证5G通信主题指数选取业务与5G建设或应用相关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涵盖5G基础建设、终端设备及应用场景 [2] - 指数以2015年12月31日为基日,基点为1000.0点 [2] - 十大权重股包括立讯精密(9.91%)、新易盛(7.73%)、中际旭创(7.42%)、中兴通讯(6.09%)、工业富联(6.07%)、兆易创新(4.56%)、沪电股份(3.7%)、东山精密(3.42%)、歌尔股份(3.17%)、中航光电(2.88%) [2] 市场分布 - 指数持仓中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75.16%,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24.84% [2] - 行业分布为信息技术(54.67%)、通信服务(40.56%)、工业(3.14%)、可选消费(1.63%) [2] 指数调整与跟踪基金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 [3] - 跟踪5G通信的公募基金包括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联接A/C、银华中证5G通信主题ETF联接A/C、银华中证5G通信主题ETF、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 [3]
数字适老助残技术迎接“银发经济”新格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09 10:11
数字适老助残政策推动 - 六部门联合启动2025年数字适老助残产品和服务典型案例推荐工作,聚焦创新技术、互联网应用、硬件产品和智能服务四大类 [1][2] - 申报项目需已落地实施,在数字技术适老化、信息无障碍方面具有创新性突破和可推广性,并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 [2] - 政策鼓励企业开发适合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数字产品,推动银发经济发展 [2] 技术创新与产品方向 - 创新技术领域重点关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通信等技术的可复制性方案 [2] - 互联网应用方向推荐降低上网门槛的适老化网站、App和小程序,覆盖高频生活场景 [2] - 硬件产品方向包括智能照护和康复的可穿戴设备及服务机器人 [3] - 智能服务方向涵盖电信、养老、出行等支持性服务 [4] 数字鸿沟与用户需求 - 老年人普遍反映智能产品使用复杂、字体不清、功能冗余等问题 [4] - 部分老年人积极尝试AI技术解决生活问题,如学习微信扫码、充值等操作 [4][5] - 外骨骼机器人测试中,老年用户反馈穿戴需简化、设备需减重 [6] 银发经济市场发展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20%,老龄化催生银发经济新格局 [5] - 信息通信行业已举办30余万场"银龄数字课堂",推广适老化产品和服务 [5] - AI互动健身、外骨骼机器人等产品已进入实际测试阶段 [5][6] 政策与标准体系 - 工信部2023年印发《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推动信息技术与适老化产业融合 [6] - 国内已构建数字适老助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70余项,为企业提供指引 [6] 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前景 - 工信部、民政部启动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项目,聚焦提升生活质量、缓解照护压力等方向 [6][7] - 试点期为2025-2027年,支持解决需求痛点、技术先进的典型项目 [7] - 预计2025-2027年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500亿-1000亿元,2028-2030年超2000亿元 [7]
2025年中国铁氧体软磁材料行业产业链图谱、产业环境、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研判:铁氧体软磁应用需求日益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产销国[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9 01:13
行业概况 - 铁氧体软磁材料以Fe₂O₃为主成分,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成,具有低矫顽力、高电阻率和低涡流损耗特性,适用于高频弱场环境下的电子元器件领域 [1][3] - 核心分类包括Mn-Zn、Ni-Zn、Cu-Zn等体系,Mn-Zn系广泛应用于低频场景,Ni-Zn系适用于射频领域 [3] - 我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软磁铁氧体生产国,产品成熟应用于传统消费电子、工业制造及能源领域 [1][14] 产业链 - 上游为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锌等金属氧化物供应环节 [5] - 中游生产商包括横店东磁、春光集团、冠优达、天通股份等 [5][16] - 下游应用领域涵盖家用电器、计算机、手机通讯、新能源汽车、5G通讯、光伏储能、物联网、医疗等行业 [5] 产业环境 - 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34.4%和35.5%,带动铁氧体软磁材料需求增长 [7][8] - 通信领域:截至2024年底全国5G基站达425.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3.6%,铁氧体软磁材料在5G基站电源中应用广泛 [10] - 光伏领域:2024年我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达887GW,同比增长45.5%,铁氧体软磁材料在光伏逆变器中需求旺盛 [12] 产业现状 - 2024年我国铁氧体软磁材料销量约为51万吨,同比增长6.25% [1][14] - 行业将重点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智能家居、通信、光伏储能等新兴领域 [14] - 市场竞争格局分散,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注册资本大于1000万元的企业仅占12.9% [16] 企业格局 - 横店东磁具备年产29万吨磁性材料生产能力,2024年磁性材料销售收入24.15亿元,同比增长17.74% [16][17] - 春光集团2024年营业总收入10.77亿元,同比增长15.81%,软磁铁氧体销售收入10.14亿元,同比增长15.27% [19] - 国内主要企业还包括天通股份、冠优达、海宁联丰磁业等,具备较强综合竞争实力 [16] 发展趋势 - 高性能化与高端化:满足新能源汽车、5G通信等领域对宽温宽频、高饱和磁通密度的需求 [21] - 定制化与个性化:从大批量单一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转化,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22] - 智能化与自动化:推进智能制造生产,提升产品一致性、降低生产成本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