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政策

搜索文档
深夜爆雷,大跌!
券商中国· 2025-07-17 13:25
美国关税政策对欧洲与日本汽车市场的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正冲击欧洲与日本汽车市场 [1] - 沃尔沃汽车第二季度录得100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4亿元)的经营亏损 这是该公司自2021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 [2] - 日本6月份对美汽车出口额同比暴跌26 7% 跌幅较5月份的24 7%进一步扩大 [3] 沃尔沃汽车业绩爆雷 - 沃尔沃汽车第二季度录得100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4亿元)的经营亏损 远逊于市场预期的23亿瑞典克朗利润 [5] - 收入935亿瑞典克朗 同比下降8% 主要由于在欧洲等市场的零售销量下滑 [6] - 亏损的直接原因是高达114亿瑞典克朗的一次性费用 由于美国对外国制造的汽车征收25%的关税 公司无法在美国市场销售利润丰厚的新款ES90车型 [7] - 若剔除一次性费用 经营利润为29亿瑞典克朗 较2024年同期的80亿克朗大幅下滑 但仍小幅优于市场预期 [7] - 股价一度飙升10% 随后大幅跳水 跌幅超2% [8] 沃尔沃汽车的应对措施 - 沃尔沃已开始将轿车和旅行车从其美国产品线中撤出 部分原因是市场兴趣减弱 同时也受到关税的直接影响 [10] - 公司计划从2026年底开始 在其位于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生产XC60 SUV车型 通过本地化生产规避高额进口关税 [12] - 已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员3000人以节约成本 [15] 日本汽车出口受冲击 - 日本6月份出口额同比下降0 5% 大幅低于经济学家普遍预期的增长0 5% 对美出口同比大幅下滑11 4% [17] - 对美汽车出口额同比暴跌26 7% 跌幅较5月份的24 7%进一步扩大 [17] - 从数量来看 6月日本对美汽车出口数量增长3 4% 意味着日本汽车制造商自行吸收了加征关税的成本 主动降低出口汽车价格 [21] -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约占日本对美出口额的三分之一 美国对进口汽车产品加征25%关税对日本出口影响巨大 [22] 行业整体挑战 - 沃尔沃的业绩爆雷是欧洲与日本汽车行业面临挑战的风向标 分析师预计由于特朗普关税的连锁反应 汽车行业将迎来一个充满挑战的财报季 [13] - 宏观经济环境 关税相关的不确定性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 给整个汽车行业带来了持续的销量和盈利压力 [14] - 日本首席谈判代表表示 美国对汽车及其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给日本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日常损失 汽车是日本的核心产业 除非日美就该领域达成协议 否则不可能达成完整的贸易协议 [23]
美国对等关税反复横跳,后续走势如何展望
2025-07-16 06:13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未提及具体行业或公司,但涉及中美贸易关税相关内容,可能影响的行业包括平板电脑、手机、芯片、汽车、钢铁、铜、木材、重型机械、药品、锂电池、光伏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关税诉讼情况** -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受理中小企业和州政府诉讼,认为特朗普政府依据IETA法案征税违法,超出总统权限 [3] - 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暂停审判,政府司法部上诉,请求临时冻结国际贸易法院裁决执行 [5] - 案件后续可能走向:三到三周有短期是否恢复关税的结果,六个月到一年有最终裁判结果;联邦最高法院受理可能性大,但会选择性审理 [15][17][18] 2. **232关税特点** - 232关税经过司法考验,此前钢铁案联邦政府上诉后获支持 [9] - 美国将战略性物资产业放到232关税中,确保产业回流,如汽车、钢铁等 [11] 3. **关税换手及法案使用原因** - 4月11日美国对部分产品豁免关税,4月16日发起232调查,将关税从一个口袋搬到另一个口袋 [10] - 特朗普优先使用国际紧急法案征税,因232和301法案征税需履行较长程序,违反行政程序法 [27] 4. **各方胜率判断** - 高院共和党任命法官占6比3,从这个角度讲高院判政府赢可能性大,联邦行政法院也可能判政府赢,但法官具体裁决难以判断 [25] 5. **关税未来走向** - 若联邦行政法院不再终止下级法院裁决执行,美国可能动用301和232措施 [29] - 34%关税可能下降,232的25%关税会保留且范围可能扩大;芬太尼关税可能作为政治成果由两国领导人商谈 [35][36][37] 6. **中美谈判现状及影响因素** - 目前中美谈判停滞,受司法审查和美国对中国不利措施影响 [32][34] - 美国消费者对关税感受不明显,此前谈判暂停美国做出让步 [40][41] 7. **立法授予总统征税权力情况** - 国会有可能通过立法授予总统在相关法案下征税权力,但商会和企业协会在游说限制或明确权力范围 [45][46] - 因参议员反对且需冗长辩论程序,通过难度大、时间长 [4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DC地区法院法官对两个玩具商税案做出总统无征税权裁决,但该法院无司法管辖权,司法部上诉后联邦询问法院可能判定其裁决无效 [22][23] - 大而美法案在众议院通过跌跌撞撞,参议院通过应没问题,但会有自己版本并与众议院勾兑,其中有对中国不利规定 [30][31]
美“关税大棒”效应显现 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
央视网· 2025-07-16 01:41
美国通胀数据 - 美国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高于市场预期,为2月以来最大同比涨幅 [1] - 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美国6月核心通胀率同比增长2.9% [1] - 家具、电器、服装、鞋子、体育用品以及音响设备价格均上涨 [1] - 汽油和杂货等其他商品价格也有所上涨 [1] - 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2.4%,6月涨幅高于5月 [1] 通胀原因分析 - 美国政府今年以来对主要贸易伙伴输美产品提高或威胁提高关税是推升物价的主因 [1] - 企业正开始将更高的进口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3] - 企业通过减少部分利润以及与供应商分担成本等方式来减缓消费品价格上涨 [3] 全球贸易影响 - 今年一季度全球货物贸易较上一季度增长3.6%,较去年同期增长5.3% [6] - 北美地区进口环比增幅达13.4%,远高于其他地区 [6] - 美国进口额在一季度同比增长25%,但二季度前两个月仅增长1% [8] - 世贸组织预测全年货物贸易增幅将平缓增长0.1% [10] 分行业贸易表现 - 一季度全球办公及电信设备贸易额同比增长16%,增速高于其他大类产品 [8] - 化工产品和服装贸易额同比分别增长12%和7% [8] - 汽车产品、燃料和矿产品以及铁和钢贸易额出现下滑 [8] 政策与市场反应 -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目前美国通胀"仍处于低位",美联储现在应该"降低利率" [5] - 牛津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在降息这一问题上将会更加谨慎 [5]
德国工商总会:美国关税政策持续不确定,每月或致德国对美出口减少10亿欧元
快讯· 2025-07-14 12:33
德国对美出口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德国对美出口每月减少10亿欧元 [1]
德国工商总会经济分析师:由于美国关税政策持续不确定,可能每月导致德国对美国的出口减少10亿欧元。
快讯· 2025-07-14 12:03
德国工商总会经济分析师:由于美国关税政策持续不确定,可能每月导致德国对美国的出口减少10亿欧 元。 ...
美国关税超收能弥补“大而美”法案带来的赤字吗? | 国际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7-14 10:08
美国财政赤字与关税政策分析 - 《大而美法案》通过后,美国未来十年财政赤字预计增加3.3万亿美元,高于此前众议院版本的2.8万亿美元[4][5] - 法案对企业所得税减免永久化等政策导致赤字扩张,2025-2035年每年赤字或超2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超6%[4][5] - 当前美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已超6%,中期财政可持续性令人担忧[6] 美国关税收入历史演变 - 1790-1860年关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90%,平均税率30%[6] - 1861-1933年关税贡献从50%降至10-20%,1920年平均税率降至6%[6] - 2000-2018年加权平均关税税率维持在2%以下,关税收入占比降至1.1%[7] - 2024年关税收入774亿美元,占财政收入1.6%;2025年6月单月占比或超7%[8][9] 近期关税收入增长因素 - 2025年6月关税收入超270亿美元(24天),全月或达320亿美元,远超CBO预测的210亿美元/月[9] - 短期因素包括:中美贸易协定后"补货"需求推高进口,进口商避险性囤积库存[10] - 特定商品关税上调:钢铝关税从25%提至50%,家电类关税增至50%[11] 关税政策不确定性 - 芬太尼关税可能随禁毒合作下调,钢铝等高关税或遭贸易伙伴抵制[11] - CBO未计入外国报复性关税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12] - 与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谈判未完成,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可能拖累全球经济[12][13] 关税对财政赤字影响评估 - 最乐观情景下年关税收入5000亿美元(占GDP 0.8%),仍无法扭转赤字占GDP超5%的局面[14] - 关税收入增长受短期因素驱动,可持续性存疑,负面经济效应尚未完全显现[9][13] - 单靠关税难以实现中期财政平衡,需多措并举才可能将赤字压降至GDP 3%[14]
全球产业链视角下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与应对
金融时报· 2025-07-14 03:14
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通胀与投资市场的双重冲击 - 短期关税政策抬升进口成本,美国居民消费16.7%依赖进口,通胀压力阶段性显现,但5月以来因中美互降关税及企业消化成本,通胀风险弱化,预计本轮关税上调对美国通胀影响低于1个百分点 [2] - 中长期供应链重构引发效率损失,企业通过进口来源转移、本土化布局规避关税,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上升,最终推升全球通胀水平 [2] - 政策不确定性抑制投资信心,企业长期决策趋谨慎,例如沃尔玛因对等关税计划在美国三家工厂裁员550-800人 [3] 全球贸易规则重构:WTO困境与RCEP的崛起 - WTO机制瘫痪,成员分歧加剧,区域性贸易协定如RCEP加速发展,2020年15国签署RCEP,覆盖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贸区 [4] - RCEP扩大中国出口市场,2024年对成员国进出口13.2万亿元,同比增长4.5%,三年累计占中国总进出口额超30% [5] - RCEP降低贸易成本,十年内90%以上货物实施零关税,推动产业链深度整合,劳动密集型产业重获竞争力,汽车、高端制造等产业扩大市场份额 [5] 关税成本传导下的美国通胀压力及政策调整 - 关税推升进口商品价格并减少供给,2025年5月美国家电、医疗保健、娱乐用品等价格环比上涨0.4%-0.8% [7] - 加征关税影响滞后约两个月,预计4月对等关税冲击自6月起显现,美联储将2025年通胀预期从2.7%上调至3% [8] - 美国政府通过延长关税暂缓期至8月1日、增加石化能源供应(如加快油气项目审批)缓解通胀压力,但6月汽油、柴油零售价分别涨至3.34、3.78美元/加仑 [8][9] 中美伦敦经贸磋商:机制启动与未来展望 - 伦敦会议达成原则性协议框架,落实元首通话共识,为双方提供对话平台,增强互信 [10] - 机制化运行便于及时沟通协调,减少误解,为中美经贸注入稳定性 [11] 关税压力下中国出口企业的生存挑战与突围策略 - 2017-2024年美国自中国进口额降14.7%至4294.3亿美元,中国占美进口份额从21.6%降至13.2% [12] - 企业通过产品升级(如电机、电气设备)、以价换量(钢铁、塑料制品)、转口贸易(对越南出口增22.5%)、产能出海(对东盟投资存量复合增速超两位数)应对冲击 [12][13] 通过多维度政策提升中国经济抗风险能力 - 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保体系,精准消费补贴促进文旅等服务型消费增长 [14] - 强化全产业链韧性,税收返还鼓励技术攻关,推动大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升级 [14] - 稳定房价和资本市场预期,加大企业回购和分红力度提升投资者回报 [15]
美关税延期亚太股市多数上涨,东盟国家经济表现分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4 00:36
美国关税政策 - 美国政府将从8月1日起对20多个国家征收新关税 税率从25%到40%不等 涉及日本 韩国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柬埔寨 泰国 老挝 缅甸 菲律宾等国家 [1] - 与4月宣布的"对等关税"相比 此次日本和马来西亚面临的关税从24%上调至25% 韩国 印尼和泰国面临的关税持平 [5] - 泰国工业联合会预计泰国出口将因美国关税政策遭受8000亿至9000亿泰铢(约合1764亿至1984亿元人民币)的损失 泰国农业合作部部长表示关税举措将对泰国农产品出口造成打击 [5] 亚太股市表现 - 在美关税阴霾下 亚太区股市多数仍呈现上涨 越南胡志明指数周涨5.23%或72.55点 泰国SET指数周涨0.11% 印尼雅加达综合指数周涨1.85%或182.25点 新加坡海峡指数周涨1.85% 菲律宾马尼拉指数周涨1.01% [1] - 日经225指数周跌0.61%或241.2点 韩国KOSPI指数周涨3.98% 澳大利亚S&P/ASX200指数周跌0.27% [2] - 高盛集团将MSCI亚太(日本除外)指数的12个月目标价上调了3%至700点 预计以美元计算该指数在此期间回报率有望达到9% [3] - 高盛维持对中国 日本和韩国股市的"增持"立场 但将马来西亚股市的评级下调至"减持" [4] 东南亚经济状况 - 越南2025年第二季度GDP增长7.96% 上半年增长率为7.52% 创14年来新高 企业抓住暂停征收"对等关税"的窗口期大力完成出口订单 [6] - 世界银行预计泰国今年和明年的经济增速将分别放缓至1.8%和1.7% 政治不确定性可能推迟财政预算 抑制公共基础设施投资 [6] - 印尼计划扩大对非传统国家的出口份额 包括中东 东欧 非洲和拉丁美洲 以平衡或替代美国市场 [6] - 越南业界认为企业需与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加强联系 瞄准中东 东北亚 非洲等新兴市场 以实现出口高增长和可持续增长 [7] 资本市场动态 - 印尼证券交易所总裁对2025年完成66家企业IPO目标充满信心 过去两年数据显示每年约有45至47家公司选择在下半年提交财报推进IPO流程 [8] - 印尼目前有956家上市公司 目标是在2025年底前将这一数字提高到1000家 [9] - 东南亚市场在全球资本配置中的吸引力逐步提升 企业融资需求与资本市场活跃度同步上升 部分市场相比成熟市场仍有一定性价比 [9]
韧性与弹性——家电行业2025年度中期投资策略
2025-07-11 01:0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家电行业、两轮车行业 - **公司**:美的、格力、海尔、华凌、统帅、小米、爱玛、雅迪、安科、9号、替代电子、海信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2025年上半年家电板块表现**:整体表现较好由业绩驱动,除黑电外各细分领域正收益,截止6月20日家电指数回升1.2个百分点,在长江一级行业排第18位,跑赢沪深300指数,白电、厨电、小家电、照明和家电零部件分别跑赢0.1、0.6、3.8、6.3和8.6个百分点,黑电跑输4.7个百分点[2] - **家电板块影响因素**:受美国关税政策反复扰动和国内国补政策变化影响,5月关税政策缓和获正收益,6月部分地区国补暂停回调,内销国补拉动小家电高价格产品增长显著,外销新市场延续较高增长[4] - **家电板块细分领域估值**:各细分领域估值普遍偏低,白酒基本处年初以来较低水平,金山处20分位以下,黑电视处较低水平,照明设备基本处20多分位,零部件也处在较低状态[5] - **家电板块持仓情况**:截至目前公募基金家电持仓比例6.28%,环比回升0.14个百分点,位列长江一级行业第六名,持仓比例接近历史高位,主要集中于美的、格力、海尔等头部企业[1][6] - **内需表现**:国补拉动下白电、黑电及小家电表现强劲,高价小家电增长显著,2025年4月摄影设备同比增长38.8%排大消费品类第一,咖啡机、扫地机等渗透率低的小家电增长更好,空调、冰箱和彩电前四个月销售增速个位数增长[1][7] - **两轮车市场受国补影响**:自2024年9月实施国补以来反馈良好,截至2025年5月20日累计换购新车600多万台,新车销售额达178亿元,对行业有拉动效果[8] - **空调市场需求特征**:2025年空调均价环比降幅明显,同比降幅可控,1 - 4月线上线下均价分别同比下降3个多点和稳定,总体下降1.3个点,表明需求理性可控[9] - **2025年空调市场价格变化**:价格有所回落但降幅可控,美的华凌等品牌降幅10% - 15%,其他品牌稳定,挂机1 - 4月线上累计均价同比微降0.3个百分点,一匹和两匹及以上产品价格稳定,柜机1 - 4月线上均价同比增长0.33个百分点,三匹以外型号价格提升,是结构性价格调整[10] - **各品牌2025年1 - 4月表现**:美的、格力、海尔等龙头品牌均价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华凌、统帅和美的品牌线上价格降幅分别达16%、13.6%和12.9%,小米品牌均价同比提升24%,美的、格力等以价换量实现市场份额增长,华凌份额回落[11] - **空调市场结构性调整表现**:低价机型投放比例增加,促销活动增多,美的1 - 4月中低端产品销售占比提升,中高端产品占比回落,促进销量增长[12] - **冰箱、洗衣机和彩电市场趋势**:呈现迭代升级,高端规格产品占比提升,多门冰箱、大容量洗衣机、大尺寸高刷电视需求增加,但同规格下中端价格回落,如10公斤以上洗衣机和90寸以上电视均价下降,小家电如咖啡机、净饮机和清洁电器自2024年10月受国补拉动快速增长[14] - **关税对中国家电出口美国市场影响**:美国对中国家电征收高关税,大部分品类超40%,核心品类超55%,导致中国对美出口持续下降,空调品类出口量自2021年下滑,对美出口金额降至11亿美元以下[15] - **北美市场家电产品出厂占比**:冰箱21.5%,洗衣机2 - 3%,电视14%左右,美的对美仓口约6%,格力0.8%,海尔30%份额但70%以上产能集中在美国和墨西哥,影响可控[16] - **海外市场对中国家电出口贡献**:贡献显著,空调出口份额接近60%,冰箱超40%,洗衣机接近60%,重点企业海外布局扎实有抢占份额空间,多国户均收入突破1万美元使空调等大型家电渗透率在东南亚、拉美及中东非地区加速提升[3][17] - **海外市场销售规模与国内对比**:海外市场销售规模基本相当于中国的50%,海外增长10个点国内拉动约5个点,增长20个点国内拉动约10个点,海外冰箱和洗衣机销售规模是中国的1.3倍,电视是中国的三倍[18] - **2025下半年及2026年内销端和外销端预期**:下半年及明年内销端可能因技术问题回落,但国补支撑内需韧性强,海外自然动能基础强劲为业绩提供保障,建议配置格力、美的等股息率好的公司,以及爱玛、雅迪、安科等公司[19][20] - **中国家电企业应对关税影响方式**:重点企业可通过集中海外产能供货应对短期影响,产能布局完善可调配满足北美需求,应把握格力、美的等股息率好公司以及安科、替代电子、海信、海尔等有全球化阿尔法能力公司的投资机会[21] - **家电板块未来回报率预期**:2025年可能有回落风险,但实现正增长及以上回报率可观,建议重点配置格力、美的等公司确保稳定回报,抢占海外增量贡献可获更好投资回报[2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