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周鸿祎坦言与巨头关系转变:从“死磕”到合作,放下身段共建大模型“复仇者联盟”
新浪科技· 2025-09-24 06:29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互联网巨头与创新公司关系从完全敌对转向合作共存[1] - 行业竞争模式从死磕转向非撕破脸皮的打法[3] - 平台方对内容创作者提供支持力度加大 例如视频号对周鸿祎的支持[3] 企业战略调整 - 360主动联合16家大模型公司组建"复仇者联盟" 包括Kimi杨植麟 王小川 李开复 四巨头BATB(百度 阿里 腾讯 字节)及华为[3] - 360浏览器和搜索业务向AI搜索转型 去年行业未找到出路时已启动改装[3] - 企业接受平台游戏规则 通过合作获取资源支持[3] 平台生态建设 - 内容创作者通过直接与平台高层沟通获取支持 如周鸿祎与马化腾的信息沟通[3] - 大V入驻对平台内容生态建设具有贡献价值[3] - 平台员工会关注高层与内容创作者的关系并可能影响流量分配[3]
周鸿祎罗永浩对谈大模型,称模型能力不与大小成正比
新浪科技· 2025-09-24 06:29
【#周鸿祎称大模型不是越大越好#】今日,罗永浩与周鸿祎深度对谈。在谈及"在全职全能的模型出现 之后,产品经理还有没有意义"时,罗永浩表示,具体要看如何定义"全职全能"。如果大模型所有方面 的能力都比人类强,那可能没有必要了。但是那个点来临之前,产品经理是永远有用的。 周鸿祎表示赞同。他举例到,"如果去问任何一个大模型,航空发动机怎么造,航母怎么做?它肯定回 答不出来。甚至让它写个AI浏览器或一套杀毒软件,它肯定做不出来。因为太多的专业知识不全是在 互联网都能找到的,而是很多专家,很多企业的内部知识。" 所以,周鸿祎指出,大模型和智能体最终都要能够本地化、专业化,才能和业务结合。 他还提到,大模型刚出来的时候,大家觉得应该越大越好。但现在发现"大"和"有能力"并不完全成正 比。实际上很多模型很小但能力很强。(新浪科技)#周鸿祎称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欢你##周鸿祎回应别 人误解自己不务正业# ...
阿里云大模型产品七连发
第一财经· 2025-09-24 06:09
2025云栖大会现场,阿里云CTO周靖人发布七款大模型产品,包括大语言模型通义旗舰模型Qwen3- Max、下一代基础模型架构Qwen3-Next及系列模型、千问编程模型Qwen3-Coder、视觉理解模型Qwen3- VL、全模态模型Qwen3-Omni、视觉基础模型Wan2.5-preview系列、语音大模型通义百聆。 阿里云CTO周靖人发布七款大模型产品。 ...
追加更大投入!阿里巴巴AI基建大动作,港股大涨超7%、A股概念股异动
中国证券报· 2025-09-24 06:06
阿里云AI基础设施投资与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推进38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投入 [1] - 公司预计2032年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以支持AI行业发展 [1] - 公司港股股价一度涨超7%创近4年新高受相关消息影响 [3] 通义千问模型技术进展 - 公司推出Qwen3-Max模型在LMArena文本排行榜位列第三超越GPT-5-Chat [2] - 正式版本在代码能力和智能体能力方面进一步提升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2] - 累计开放超300个开源模型覆盖全尺寸全模态下载量突破6亿 [2] 全球AI行业投入与基础设施趋势 - 未来5年全球AI累计投入将超过4万亿美元 [4] - 最近一年全球AI行业投资总额超过4000亿美元 [4] - 行业预计全球可能仅存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 [4] 科技巨头AI基础设施布局 - 英伟达计划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共建大规模数据中心 [5] - OpenAI与甲骨文软银联合宣布未来三年投资超4000亿美元新建5个AI数据中心 [5] - 算力规模目标接近7吉瓦并最终扩展至10吉瓦 [5] AI技术演进与行业影响 - AI发展将从AGI迈向超级人工智能ASI系统 [5] - ASI可能创造超级科学家和全栈工程师解决医学能源等重大难题 [6] - 大模型将替代操作系统地位允许自然语言创造无限应用 [6]
阿里:大模型将是下一代的操作系统,所有用户需求和行业应用将通过大模型完成。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06:06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A股科技赛道包括芯片、游戏、机器人、电子等领域普遍上涨 人工智能AIETF(515070)持仓股中科大讯飞大涨超4% 昆仑万维、豪威集团、三六零等应用端个股领涨 [1] - 人工智能AIETF(515070)盘中成交量突破1.7亿元 最新基金规模达85亿元 [1] -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2025云栖大会提出 大模型将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 未来几乎所有真实世界工具接口将与大模型连接 用户需求和行业应用通过大模型相关工具执行 [1] 技术发展与产业链 - 全球AI浪潮加速推动算力需求指数级提升 国产大模型如DeepSeek加速推进 带动国产算力需求持续攀升 [1] - 国产算力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AI芯片技术提升 为算力国产自主化提供充分发展空间 [1] - 人工智能AIETF(515070)跟踪CS人工智能主题指数(930713) 成分股覆盖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基础资源及应用端企业 聚焦产业链上中游 [2]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中际旭创、新易盛、寒武纪-U、中科曙光、科大讯飞、豪威集团、海康威视、澜起科技、金山办公、紫光股份等国内科技龙头 [2] 相关金融产品 - 人工智能AIETF(515070)及创业板软件ETF华夏(159256)、创业板200ETF华夏(159573)为市场提供相关投资工具 [2]
阿里巴巴吴泳铭,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9-24 05:45
AI发展演进路线 - AI发展将从通用人工智能(AGI)迈向超级人工智能(ASI),AGI是起点而非终点[2] - 通往ASI的演进分为三阶段:智能涌现(学习人)、自主行动(辅助人)、自我迭代(超越人)[4][5] - 当前行业处于第二阶段"自主行动"阶段,AI具备工具使用和编程能力[6] 智能涌现阶段 - 第一阶段特征为"学习人",大模型通过理解数字化知识发展泛化智能和通用对话能力[6] - 互联网发展为智能技术奠定基础,实现知识数字化[6] - AI具备多步推理能力,能够理解意图并解答问题[6] 自主行动阶段 - 第二阶段特征为"辅助人",AI具备在真实世界中行动的能力[6] - AI可在人类目标设定下拆解复杂任务,使用和制作工具[6] - 大模型具备Tool Use能力,能连接所有数字化工具完成真实世界任务[6] - 大模型Coding能力提升,可帮助人类解决更复杂问题并将更多场景数字化[6] - 自然语言将成为AI时代的源代码,任何人用自然语言就能创造自己的Agent[6] 自我迭代阶段 - 第三阶段特征为"超越人",核心要素是连接真实世界全量原始数据和自主学习能力[7] - AI需要直接从物理世界获取更全面、更原始的数据以实现超越人类的突破[7] - AI渗透更多物理世界场景后将为自己模型升级迭代搭建训练基础设施[7] 大模型作为操作系统 - 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将承载用户、软件与AI计算资源交互调度的中间层[11] - 几乎所有链接真实世界的工具接口都将与大模型进行链接[11] - 未来几乎所有与计算世界打交道的软件都可能由大模型产生的Agent构成[11] - 模型部署方式将多样化,运行在所有设备上[11] 超级AI云与计算范式 - 超级AI云是下一代的计算机,全世界可能只会有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11] - 计算范式正从CPU为核心的传统计算转变为以GPU为核心的AI计算[11] - 新AI计算范式需要更稠密算力、更高效网络、更大集群规模[11] - 需要充足能源、全栈技术、数百万GPU和CPU协同运作[11] AI作为核心商品 - AI将替代能源成为最重要的商品,驱动千行百业日常工作[11] - 绝大部分AI能力将以Token形式在云计算网络上产生和输送[11] - Token就是未来的电[11] 人机协同模式 - 人类与AI将形成全新协同模式,未来家庭、工厂、公司都将有众多Agent和机器人全天候服务[13] - 每人可能都需要100张GPU芯片来为其工作[13] - ASI将指数级放大人类智力杠杆,使人类10小时产出乘以十倍、百倍杠杆[14] - 技术革命解锁生产力后将创造更多新需求[14] 行业影响 - AI将重构整个基础设施、软件和应用体系,成为真实世界的核心驱动力[14] - AI将掀起新一轮智能化革命[14] - 数据中心计算范式正在发生革命性改变[11]
阿里巴巴吴泳铭,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9-24 05:43
AI发展演进路线 - 通往超级人工智能ASI将经历智能涌现、自主行动和自我迭代三阶段演进 [2] - 第一阶段智能涌现特征为学习人 AI通过学习海量人类知识具备泛化智能和通用对话能力 [2][3] - 第二阶段自主行动特征为辅助人 AI掌握工具使用和编程能力 当前行业正处于该阶段 [2][3] - 第三阶段自我迭代特征为超越人 AI通过连接物理世界全量原始数据实现自主学习 [2][4] 技术架构变革 - 大模型将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 承载用户 软件与AI计算资源交互调度的中间层 [6] - 自然语言将成为AI时代的源代码 任何人可用自然语言创造自己的Agent [3][6] - 计算范式从CPU为核心的传统计算加速转变为以GPU为核心的AI计算 [6] - 未来几乎所有与计算世界打交道的软件将由大模型产生的Agent替代商业软件 [6] 基础设施需求 - 新AI计算范式需要更稠密算力 更高效网络 更大集群规模 [6] - 需充足能源 全栈技术 数百万GPU和CPU协同运作 [6] - 全球可能仅存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承载海量需求 [6] 产业影响展望 - AI将替代能源成为最重要商品 驱动千行百业日常工作 [6] - 绝大部分AI能力将以Token形式在云计算网络产生和输送 Token即未来的电 [6] - ASI将指数级放大人类智力杠杆 使10小时产出提升十倍百倍 [7] - 未来每人可能需要100张GPU芯片支持Agent和机器人全天候服务 [7]
研报掘金丨天风证券:和而泰利润高增动能强,维持“增持”评级
格隆汇APP· 2025-09-24 05:41
财务表现 - 公司25H1实现营业收入54.46亿元,同比增长19.21% [1] - 公司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78.65% [1] 分业务营收情况 - 家用电器智能控制器营收35.6亿元,同比增长22.14% [1] - 电动工具智能控制器营收5.35亿元,同比增长8.32% [1] - 智能化产品智能控制器实现收入6.18亿元,同比增长9.92% [1] - 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实现收入4.15亿元,同比增长5.20% [1] - 相控阵T/R芯片实现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180.16% [1] 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 - 公司前瞻布局体感交互技术,推出"感知计划"体感衣,已广泛适配VR/AR场景 [1] - 技术延伸至康养坐垫等产品形态 [1] - 在行业数智化模型中接入DeepSeek大模型,落地智能办公、健康家居、智能控制等多类应用 [1] - 构建从"信息处理"到"设备控制"的软硬一体产业协同路径 [1]
周鸿祎:大模型不是越大越好,“大”和“有能力”并不完全成正比
新浪科技· 2025-09-24 05:29
9月24日下午消息,今日,罗永浩与周鸿祎深度对谈。在谈及"在全职全能的模型出现之后,产品经理还 有没有意义"时,罗永浩表示,具体要看如何定义"全职全能"。如果大模型所有方面的能力都比人类 强,那可能没有必要了。但是那个点来临之前,产品经理是永远有用的。 周鸿祎表示赞同。他举例到,"如果去问任何一个大模型,航空发动机怎么造,航母怎么做?它肯定回 答不出来。甚至让它写个AI浏览器或一套杀毒软件,它肯定做不出来。因为太多的专业知识不全是在 互联网都能找到的,而是很多专家,很多企业的内部知识。" 他还提到,大模型刚出来的时候,大家觉得应该越大越好。但现在发现"大"和"有能力"并不完全成正 比。实际上很多模型很小但能力很强。 责任编辑:李昂 所以,周鸿祎指出,大模型和智能体最终都要能够本地化、专业化,才能和业务结合。 ...
阿里一口气发了N款新模型,让我们向源神致敬。
数字生命卡兹克· 2025-09-24 05:28
一场阿里的云栖大会,我真的感觉,他们把家底全都掏出来了。。。 发了不知道多少个模型。 我虽然这次有事很可惜没去成现场,但是还是破天荒的8点多起床一下蹲了直播。 结果一直等到快10点才开始= = 过程中,我都看懵了,就一股脑子发啊,各种各样的模型,挨个掏。 我大概数了下, 纯今天新发布的新模型有两个,一个是整个Qwen系列最强的Qwen3-Max,另一个是爆火的Wan2.2的后续模型Wan2.5,这玩意 支持跟Veo3一样的音画同出的特性,是有点东西的。 然后也正式发布了前几天为了预热提前发布的模型,比如目前Qwen里面最强的Qwen3-VL模型,还有一个全模态模型Qwen3-Omni,还有全新 的模型架构带来的Qwen3-Next等等。 不知道为什么,总让我有一种Google的既视感。 一边开发布会,另一边,阿里的股票直接涨飞了。 | | | | | 录3 | 169.700 38800 | | --- | --- | --- | --- | --- | --- | | | | | | 169.600 67800 नेंटरी | | | 148.000 | | | -7.15% | 169.500 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