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存款搬家
icon
搜索文档
管涛:这次“存款搬家” 有所不同,居民仍然“多存少贷”
第一财经· 2025-09-07 11:30
居民存款与股市涨跌关系 - 7月居民境内人民币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同比多减7800亿元 但历史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历年7月居民新增存款均为负值 且64.7%的年份股市收涨 表明存款变动与股市涨跌无稳定关联 [1][2] - 三次单月居民存款降幅超万亿元的年份中 股市表现分化明显 2021年7月存款降1.36万亿元对应万得全A指数跌3.1% 2014年7月降1.08万亿元对应指数涨7.5% 2024年7月降1.11万亿元对应指数涨4.7% [2] - 居民存款与股市指数呈强正相关(相关系数0.826) 证伪"存款搬家推升股市"假说 因二者若为替代关系应呈现负相关性 [5] 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与股市关联性 - 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变动与股市涨跌呈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0.726) 2024年7月该类机构新增存款2.14万亿元 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4][5] - 2024年2月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新增2.83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 同比多增1.67万亿元 同期万得全A指数上涨4.7% 显示其资金流动对股市影响显著 [4] - 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来源包括居民和企事业单位 其多增属于广义金融脱媒 但不直接导致居民存款减少 两者余额变动呈正相关(2015-2025年相关系数0.972) [5] 居民部门储蓄与信贷趋势 - 2024年前7个月居民人民币存款累计增加9.66万亿元 同比多增7203亿元 较2015-2019年同期均值高4.71万亿元 超额储蓄趋势持续 [3] - 同期居民人民币贷款仅增6808亿元 同比少增5794亿元 存贷差扩大至8.98万亿元 同比增加1.3万亿元 "多存少贷"倾向显著 [4] - 2020-2024年前7月存贷差均值较2015-2019年同期增加5.49万亿元 2024年较过去五年趋势值进一步扩大3.49万亿元 [4] 居民部门杠杆率变化 - 2024年二季度居民部门杠杆率为61.1% 较2023年一季度62.3%回落1.2个百分点 近5个季度中4个季度环比下降 [7] - 本世纪以来出现三轮降杠杆周期 当前为第四轮 历时5个季度累计降幅暂列历史第三位 [10] - 中国居民杠杆率60%高于G20均值58.3%和新兴市场均值46.6% 但低于发达经济体均值67.0% [11] 国际杠杆率比较与房地产关联 - 2009-2024年中国居民杠杆率累计上升42.4个百分点 同期G20和发达经济体分别下降2.6和8.9个百分点 [12] - 房地产调整经济体普遍经历强力去杠杆 如爱尔兰楼市跌54.4%后杠杆率降78.3个百分点 西班牙楼市跌36.9%后杠杆率降39.1个百分点 [13] - 中国名义住宅物业价格指数较2021年高点累计下跌16.6% 2024年一季度环比跌幅收敛至0.9% [14] 政策应对与部门杠杆贡献 - 2022年一季度至2025年二季度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上升43.1个百分点 其中企业部门贡献53.6% 政府部门贡献45.2% 居民部门仅贡献1.2% [10] - 历史危机应对中居民部门杠杆贡献显著 1998-2001年贡献45.2% 2009-2010年贡献23.9% 2020年贡献26.1% [8][9] - 美国2009-2024年政府部门杠杆率上升35个百分点 抵消居民部门26.8个百分点的下降 稳住了宏观杠杆率 [15]
沪指重回3800点,“存款搬家”大幕初启,资金猛攻券商,顶流券商ETF(512000)连续6日吸金近20亿元
新浪基金· 2025-09-05 11:42
市场表现 - 沪指9月5日涨逾1%重返3800点 终结3连阴 创业板指大涨6.55%创2022年1月以来新高[1] - 券商板块盘中转涨 顶流券商ETF(512000)场内价格收涨0.67% 终结5连阴 全天成交额14.86亿元[1] - 板块个股多数收红 南京证券领涨4% 东方财富等近10股涨逾1% 中信证券等跟涨[3] 资金流向 - 券商ETF连续6日吸金合计19.48亿元 近20日资金累计净流入50.57亿元[3] - 居民存款搬家持续进行 资本市场总市值/居民存款比值截至2025年7月处0.59低位 较2015年极值点仍有较大空间[5] - 券商ETF最新规模超300亿元 年内日均成交额达9.48亿元[7] 业绩表现 - 上半年A股49家上市券商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 其中13家增幅超100% 两家盈利高增近1200%[3] - 券商板块主营业务与资本市场表现强相关 具备较强β属性[3] - 下半年券商有望依托高成交额、股权融资常态化和资本市场回暖展现业绩弹性[3] 估值水平 - 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市净率PB仅1.56倍 位于10年来44.9%分位点[3] - 板块估值仍在相对低位徘徊 后续行情空间值得重点关注[3] 政策环境 - 货币、财政支持政策或仍在路上 历史经验显示国内政策发力能助力股市抵御外部风险[1] - 国家"稳增长、稳股市"政策目标持续定调板块走向 流动性适度宽松环境延续[7] - 政策推动下资本市场趋势稳中向好 各类资金持续入市[5] 行业前景 - 全球流动性叙事共振 资本市场成交火热 市场风险偏好提升 券业景气度料将持续回暖[3] - 资本市场环境持续优化 投资者信心重塑 中长期资金扩容预期增强基本面改善预期[7] - A股流动性指数快速提升时点与券商涨幅中位数高度重合 换手率或还有继续提升空间[5]
沪指重回3800点,“存款搬家”大幕初启,资金猛攻券商,顶流券商ETF(512000)连续6日吸金近2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05 09:22
市场表现 - 沪指9月5日涨逾1%重返3800点终结3连阴 创业板指大涨6.55%创2022年1月以来新高[1] - 券商板块盘中转涨 券商ETF(512000)场内价格收涨0.67%终结5连阴 全天成交额14.86亿元[2] - 板块个股多数收红 南京证券领涨4% 东方财富等近10股涨逾1% 中信证券等跟涨[4] 资金流向 - 券商ETF连续6日吸金合计19.48亿元 近20日资金累计净流入50.57亿元[4] - 居民存款搬家持续 资本市场总市值/居民存款比值截至2025年7月仍处0.59低位 较2015年极值点有较大空间[6] 行业基本面 - 上半年A股49家上市券商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 其中13家增幅超100% 两家盈利高增近1200%[4] - 券商板块主营业务与资本市场表现强相关 具备较强β属性 全球流动性叙事共振下景气度持续回暖[4] 估值水平 - 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市净率PB仅1.56倍 位于10年来44.9%分位点 估值处于相对低位[4] 政策环境 - 货币财政支持政策仍在路上 历史经验显示国内政策发力能助力股市抵御外部风险[1] - 国家"稳增长、稳股市"政策目标持续 流动性适度宽松环境延续 资本市场环境持续优化[8] 后市展望 - 机构继续看多 基本面缓慢回升中预计股市走牛[1] - 政策推动下资本市场趋势稳中向好 各类资金持续入市下换手率还有提升空间[6] - 券商有望依托高成交额、股权融资常态化及资本市场回暖展现业绩弹性[4]
“牛市中场”避坑指南:散户存款 “搬” 了多少?外资偷偷买了啥?
第一财经· 2025-09-05 07:59
当牛市来到中场,究竟要如何趋利避害?当前的 " 水牛 " 处于何种阶段?哪些板块仍有机会?还有 哪些宏观政策催化剂值得期待? 自 8 月以来, A 股大盘和小盘股分别上涨 8% 和 10% ,成交量创纪录。 同时,最近两天还看到 了市场出现了一些跌宕起伏 。 有观点认为,这轮牛市是由前期的国家队资金、近期的保险资金等撑 起来的 " 水牛 " ,因为基本面和盈利修复尚待提速。 时至今日,对中国股市而言,最关键的两个流动性变量就是散户和机构(尤其是始终低配中国股市的 外资)。 散户存款 "搬" 了多少?外资偷偷买了啥?"牛市中场"避坑指南>> 就 " 存款搬家 " 而言,这是超低利率时代的必然趋势。摩根士丹利估算 2022~23 年期间的中国超 额定期存款规模约为 6~7 万亿元,目前出现了初步的 " 搬家 " 迹象,未来存款是否会大幅"搬 家"仍取决于市场动能、宏观叙事以及政策延续。 就外资而言,多年来全球长线外资对中国股市的配置仍处于历史低位,因此一旦修正 " 低配 " 状 态, A 股可能获得持续的外部动能。近期, " 热钱 " (对冲基金)已经率先行动。 ...
机构预计未来居民“存款搬家”将持续,券商ETF(159842)份额创历史新高,首创证券涨超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02:00
市场表现 - 9月5日主要指数分化 创业板指涨逾1% 沪指跌0.07% 深成指涨0.42% [1] - 券商ETF(159842)当日跌0.85% 成交额超2300万元 溢折率0.09% [1] - 成分股中仅首创证券涨超2% 多只券商股跌幅居前 [1] 资金流向 - 券商ETF近10日有8日获资金净流入 累计净流入13.8亿元 [1] - ETF最新流通份额44.54亿份创历史新高 流通规模达52.64亿元 [1] 行业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42家上市券商经纪业务收入745.45亿元 同比增长50.69% [2] - 所有券商该业务均实现正增长 头部效应明显 [2] - 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增速超30% 新开户数与客户资产规模显著提升 [2] 资产配置 - 42家券商自营资产规模6.75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1.28% [3] - 交易性金融资产增长14.43%至4.76万亿元 [3] - 权益OCI规模大幅提升30.80%至0.57万亿元 [3] 行业展望 - 预计2025年券商行业将实现48%左右盈利增速 [2] - 居民存款搬家趋势持续 资本市场总市值/居民存款比值仅0.59 [2] - 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 成交额及两融余额攀升为业绩提供支撑 [3]
存续规模分化!理财公司如何应对“存款搬家”?
国际金融报· 2025-09-04 14:58
行业格局 - 银行理财市场呈现头部集中、外资崛起、区域分化特点 头部机构优势明显 [1][4] - 全国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2.38% 同比增长7.53% [4] - 理财公司万亿俱乐部共13家 包括6家国有行理财子公司和7家股份行理财子公司 [3] 机构规模 - 股份行理财子公司占据规模前三 招银理财2.46万亿元 兴银理财2.32万亿元 信银理财2.13万亿元 [3] - 地方行理财子公司规模分化显著 青银理财规模1894.80亿元 与头部机构相差十余倍 [3] - 多家理财公司实现高增长 华夏理财规模增长19.18% 渝农商理财增长18.68% [3] 盈利能力 - 20家理财公司上半年合计净利润151.79亿元 [3] - 招银理财净利润13.64亿元位居首位 中银理财13.58亿元 农银理财12.73亿元 [3] - 新开业浙银理财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74亿元 总资产21.02亿元 [3] 业务重点 - 理财公司聚焦实体经济支持 招银理财相关业务余额1.93万亿元 平安理财超2800亿元 [5] - ESG投资成为重点方向 平安理财ESG资金余额超1100亿元 [5] - 代销业务快速扩张 兴银理财合作中小银行超540家 代销余额2379.63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478.01亿元 [6] 业务策略 - 产品端通过分层设计匹配多元需求 采用稳健+弹性的组合策略提升吸引力 [6] - 渠道端深度拓展城农商行代销网络 渗透下沉客群 [6] - 服务端通过降费让利和投教陪伴体系增强投资者信心 [6] 市场趋势 - 市场利率下行导致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与收益双降 [4] - 存款利率走低催生资金流向理财市场的比价效应 固定收益类产品吸引资金流入 [4] - 理财产品结构向固收类集中 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低 [4]
东方破晓系列报告三:流动性视角看券商股后续空间:行业研究
西部证券· 2025-09-04 11:31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超配 前次评级为超配 评级变动为维持 [5] 核心观点 - 当前各类资金接力入市 保险资金增配股票比例环比提升 公募基金发行和净申购开始回暖 居民存款搬家或刚刚开始 [1][5] - A股流动性指数快速提升时点与券商股涨幅中位数高度重合 2024年7月10日熊牛切换以来券商股已上涨74% [2] - 券商2025年中报业绩表现整体亮眼 预计2025年行业将实现48%左右盈利增速 [3] 资金入市情况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36.2万亿元 其中投资股票规模3.1万亿元 占比较2024年二季度提升1.7个百分点至8.5% [1][20] - 2025年上半年保险公司新增保费收入3.73万亿元 同比增长5.3% [20] - 居民存款搬家刚刚开始 资本市场总市值/居民存款比值在0.48-1.2区间波动 2025年7月仍处0.59低位 较2015年极值点仍有较大空间 [1][26] - 2025年8月上交所A股新开户数上升至265.03万户 环比增长35% 同比增长165% [26] 市场流动性分析 - 2025年8月5日以来市场两融余额站上2万亿元 8月13日以来沪深两市成交额站上2万亿元 [34] - 万得全A换手率在历次券商行情中的极值:2014-2015年为3.69% 2018-2019年为2.61% 2020年5-7月为2.62% 2024年7-11月为4.21% [2][35] - 2025年券商股上涨以来万得全A换手率最大值为2.82%(出现在8月27日) [2][35] - 基于西部策略团队编制的A股流动性指数显示 流动性快速提升时点与券商股涨幅中位数高度重合 [2][41] 券商股表现与估值 - 截至2025年9月3日 证券Ⅲ(中信)PB为1.53倍 处于2012年以来33%分位数水平 [47] - 行业ROE在4%-8%区间波动 历次行情对应的PB极大值在1.5-2.3倍区间波动 [47] - 券商股具有明显日历效应 通常在7-11月相较沪深300指数具有超额收益 [52][54] 业绩表现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42家上市券商实现营收2518.66亿元 同比+30.1% 归母净利润1040.17亿元 同比+65.1% [55][57] - 分业务表现:经纪收入同比+44% 投行收入同比+18% 资管收入同比-3% 利息净收入同比+31% 自营收入同比+47% [55] - 基于中性假设 预计2025年证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510亿元 同比+22.1% 净利润2479亿元 同比+48.2% 行业ROE约7.8% [56][58] - 关键假设:A股日均成交额17000亿元 净佣金率2.20‱ IPO规模840亿元 日均两融规模20000亿元 [59] 行业格局与投资建议 - 证券行业并购重组持续进行 国联民生、国泰海通已完成并表 浙商证券收购国都证券、西部证券收购国融证券等仍在推进中 [59][60] - 推荐低估低配高ROE的头部券商和具有基本面变化的券商 包括国泰海通A+H、华泰证券A+H、东方证券A+H、广发证券A+H、中国银河A+H、东方财富、中信证券A+H [3][60] - 同时推荐湘财股份(有望通过吸并大智慧实现市占率提升)、九方智投控股(受益于权益市场活跃)、中金公司H(受益于港股IPO回暖) [3][60]
瑞银颜湄之:H股银行股息率更有优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07:10
银行板块市场表现 - 银行业指数7月下跌0.85% 8月下跌2.17% 主要因市场风格切换和获利了结行为 [1] - 8月回调幅度相对有限 年内累计涨幅仍达约30% [9] - 银行股与煤炭股同步下跌 反映市场对防御性板块配置需求下降 [9] 存款搬家现象分析 - 当前存款搬家规模远低于2015年水平 未形成明显趋势 [2] - 大型银行贷存比处于合理区间 例如国有大行分别为70%和90% 不存在存款短缺问题 [4] - 存款搬家未冲击存款规模 反而通过基金代销等业务推动银行中收增长 [4] H股银行投资价值 - H股银行股息率达5.5%以上 显著高于A股银行预期均值(2026年4.1% vs 4.9%) [5][7] - 内地险资持续配置H股银行 因境内利率较低且追求4%以上收益资产 [5] - 基准情景下预计2025年H股银行股息率维持4.9%-4.95% 2029年仍达5%左右 [7] 银行业务发展态势 - 国有大行上半年营收全部实现正增长 主要受益于中收和债券投资收益增加 [7] - 股份制银行仍未摆脱营收负增长困境 [7] - 预计2026年行业恢复收入增长 净息差触底且手续费收入回升 大行营收增速或达5% [7] 政策影响评估 - 消费贷贴息政策针对大额消费贷(不含信用卡) 利率降幅约1% [8] - 贴息政策对中等收入群体刺激效果显著 对高低收入群体影响有限 [8] - 监管严禁资金流入股市楼市 银行已加强资金流向排查 [8] 行业前景与企稳条件 - 政策引导股市平稳发展 居民参与度相对理性 [3] - 银行股企稳需关注三方面:十五五规划政策信号、经济预期明确化、12月至次年1月分红窗口期 [9] - 若维持慢牛态势 长期对银行板块形成利好 [4]
21对话|瑞银颜湄之:H股银行股息率更有优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07:04
银行板块表现与市场动态 - 银行业指数7月下跌0.85% 8月下跌2.17% 主要因市场风格切换和获利了结行为 [1] - 银行股属于防御性板块 回调幅度相对今年累计30%涨幅并不显著 [9] - 8月银行股与煤炭股同时下跌 反映市场对防御性板块配置需求下降 [9] 存款搬家现象分析 - 存款搬家规模远低于2015年水平 未形成明显趋势 [2] - 大型银行贷存比处于合理水平 如国有大行分别为70%和90% 不存在存款短缺问题 [4] - 存款搬家未冲击银行存款规模 反而通过基金代销等中收业务增长形成支撑 [4] H股银行投资价值 - H股银行股息率达5.5%以上 显著高于A股银行预期均值4.9% vs 4.1% [5] - 内地险资因境内利率较低 对H股银行配置力度较大 追求4%以上收益率资产 [5] - 基准情景下预计2025年H股银行股息率维持4.9%-4.95% 2029年仍达5%左右 [7] 银行业务发展态势 - 国有大行上半年营收全部正增长 主要受益于中收和债券投资收益增加 [7] - 基金代销业务随股市活跃度提升明显回暖 信托和保险代销业务同步回升 [4] - 预计银行从2026年恢复收入增长 净息差触底 手续费收入回升 [7] 政策影响评估 - 消费贷贴息政策针对大额消费贷 不包括信用卡 推进节奏平稳 [8] - 贴息对中等收入群体刺激效果较好 利率下降1%可能提升借贷意愿 [8] - 监管严禁资金流入股市楼市 银行已加强资产质量排查 [8] 未来展望与关注点 - 银行股企稳需关注十五五规划政策信号 基建投资和产业支持内容 [9] - 经济预期明确度和年末派息窗口期12月至次年1月为关键时点 [9] - 若股市维持慢牛态势 长期对银行板块形成利好 [4]
A股不止情绪火热 还有庞大增量资金在路上! 桥水在华募资火热 直指中国股市
智通财经· 2025-09-04 05:52
桥水基金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与规模 - 桥水基金2024年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回报超过35% 吊打所有竞争对手[2] - 桥水基金在中国的管理资产规模2023年增长约40% 至逾550亿元人民币 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600亿元人民币以上[2][7] - 桥水基金自2021年成立以来的年化回报率接近20% 最大回撤仅为6.6% 今年前七个月投资收益上涨18%[6] - 桥水基金旗下四只基金实现两位数级别的强劲投资回报[6] - 桥水基金在中国的资产管理规模远高于国际竞争对手 D E Shaw和Two Sigma在华规模仅为50亿至100亿元人民币 先锋集团已完全退出中国[3] 桥水基金的产品策略与市场需求 - 桥水基金采用"All Weather Plus(全天候加强版)"策略 结合风险平价与主动管理[2] - 桥水基金产品主要投资于中国核心资产 在股票、债券与大宗商品之间综合配置 黄金行情上涨和主动管理策略驱动业绩[7] - 中国高净值客户需在银行持有至少1000万元人民币资产才能购买桥水产品 部分客户只能购买极小份额甚至完全买不到[1] - 招商银行客户即使将资产增加至1亿元人民币 最多也只能获得200万元人民币的桥水基金额度 份额远少于以往[7] - 桥水基金上月新一轮募资目标规模约为25亿元人民币 招商银行获配15亿元人民币额度 其余由三家机构分配[8] 中国高净值资金流向与市场影响 - 中国高净值群体通过大型私人银行注入数十亿资金购买桥水产品 体现资金投入股票市场的青睐[1] - "存款搬家"浪潮持续推进 A股及港股有望迎来庞大增量资金流入[1] - 理论上存在6-7万亿元人民币的超额定期存款可供重配 资金大规模流入股市需依赖市场动能和基本面改善[11] - 桥水基金的成功推动本土管理机构推出专属"全天候"主题基金[8] 中国股市表现与机构观点 - 中国主要股票基准指数自2021年初以来年化跌幅约为5.2%[6] - 管理规模超100亿元人民币的对冲基金2024年平均投资收益增长18%[8] - 摩根士丹利预测沪深300指数短期内可能向4700点迈进 截至近期收于4459点[11] - 高盛预测MSCI中国指数潜在涨幅达10% 目标点位90点 沪深300指数潜在回报约10% 目标点位4900点[14] - 高盛上调寒武纪12个月目标价14.7%至2104元 维持"买入"评级 较近期收盘价有41%上涨空间[15] AI与科技板块驱动因素 - AI算力产业链与创新药板块引领A股火爆上涨行情[1] - 亚洲科技股特别是中国云计算和AI算力产业链出现狂飙式上涨 多只龙头股股价创新高且业绩大增[9] - 阿里巴巴超出预期的业绩和AI蓝图点燃中国股市AI投资热潮[9] - 全球对冲基金加大对中国股票的看涨押注 8月有望创2月以来单月买入规模之最[10] - 桥水基金第二季度对中国股票观点上调为"适度增加" 理由包括政策支持、AI投资热潮和低估值[10] 市场结构与资金配置 - 中国高净值客户竞争加剧 桥水基金产品额度稀缺引发富豪资金排队[3][7] - 桥水基金被视为中国私募基金领域的"爱马仕" 象征稀缺地位[3] - 提供桥水产品的机构包括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与中信证券[7] - 全球对冲基金买入行为偏向A股 与2月资金涌入香港科技股市场形成对比[10] - 中国股市估值低于美股等发达国家市场 风险回报角度具有投资吸引力[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