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oT
icon
搜索文档
涂鸦智能(TUYA):公司跟踪报告:宏观承压下展现韧性,AI战略持续推进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9-29 11:38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目标价3.15美元 基于2025年动态6倍PS估值 [1][5][1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986亿美元 同比增长29.8% 2025-2027年预计营收分别为3.21亿/3.54亿/3.97亿美元 同比增长7.50%/10.28%/12.17% [3][5][11] - 2024年实现净利润500万美元 同比扭亏 2025-2027年预计净利润分别为4423万/6909万/9331万美元 [3][5]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8010万美元 同比增长9.3% 其中核心PaaS收入5810万美元 同比增长7.0% [5][12] - 2025年第二季度GAAP归母净利润1260万美元 同比增长302.4% Non-GAAP净利润2010万美元 Non-GAAP净利率达25.1% [5][12] 业务表现 - 核心PaaS业务净收入扩展率(DBNER)从2024年同期的127%放缓至114% 显示存量客户支出扩张速度放缓 [5][13] - PaaS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至48.7% 体现较强定价权和成本控制能力 [5][13] - 智慧解决方案收入增速相对于一季度明显放缓 受自2025年4月以来关税等不利因素影响 [5][13] 战略发展 - 公司定位为全球领先的AI云平台服务商 致力于构建AI开发者生态 [5][14] - 2025年上半年平台注册AI开发者超过151.4万个 较2024年12月31日增长15% [5][14] - 全面将AI嵌入整体解决方案 AI能力赋能硬件产品 结合AIoT云平台提升价值变现能力 [5][14] 估值比较 - 当前市值15.61亿美元 对应2025年预计PS为5倍 低于可比公司Samsara(18倍)和Cloudflare(37倍)的平均水平 [4][8] - 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S为15倍 涂鸦智能估值相对较低 [8]
达实智能: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企业园区营收占比持续提升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9 09:09
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IoT物联网平台持续升级获得金融、科技、高端制造行业头部企业用户认可 [1] - 企业园区营收占比持续提升 2025年半年度剔除融资租赁和租金营收后占比达48% [1] 营收结构 - 医院业务营收占比39% [1] - 轨道交通及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占比13% [1]
达实智能: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服务153家市值500亿元以上企业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9 09:09
核心竞争优势 - 依托AIoT物联网平台及AI应用的研发创新能力、30年行业经验、达实大厦碳中和示范场景及"致良知"文化等核心优势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1] - 截至2024年底已服务153家市值500亿元以上企业 优质客户资源为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营销策略优化 - 营销策略由独立营销转向跨事业部协同营销 面向同一客户联合推广AIoT物联网平台、数据机房精准能效控制、高效中央空调机房等产品和解决方案 [1] - 通过跨事业部协同营销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1] 管理体系升级 - 积极导入DSTE战略管理、LTC营销流程、IPD研发流程强化运营效率与研发能力 [1] - 通过流程优化持续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 [1]
研报掘金丨中信建投:维持瑞芯微“买入”评级,拥抱A Io T2.0快速发展的全新机遇
格隆汇· 2025-09-29 07:37
AIoT市场增长态势 - 2025年上半年AIoT市场延续增长态势[1] 瑞芯微产品战略布局 - 公司依托在AIoT产品长期战略布局优势[1] - 旗舰产品RK3588及次新产品RK3576带领AIoT发展[1] - 产品布局因应AI在端侧应用发展需求[1]
半年狂卖33亿,上海跑出超级隐形冠军:卖VCD芯片起家,全球第二
36氪· 2025-09-28 12:04
公司概况 - 晶晨半导体为智能终端芯片设计企业 1995年于美国硅谷成立 创始人为钟培峰与陈奕冰夫妇[8] 2003年于上海成立 注册资本3.7亿元[10] - 公司采用无晶圆半导体设计模式 专注智能终端芯片 涵盖运算控制 数据处理 连接交互等功能 应用于智能电视 机顶盒 智能音箱 服务机器人 智能健身设备 智能汽车等领域[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芯片累计出货量达10亿颗 业务覆盖全球250余家运营商[11] - 2022至2025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55.45亿 53.71亿 59.26亿和33.3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7.32亿 4.99亿 8.19亿和4.93亿元[11] - 2025年上半年智能多媒体与显示SoC营收23.6亿元 占比超70% AIoT SoC营收8.9亿元 同比增长33.3% 通信与连接芯片营收7880万元 同比增长83.2%[11]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在智能家庭SoC领域排名中国大陆第一 全球第二[2][14] - 以快速迭代 高性价比和本地化支持切入市场 替代海外芯片供应商[12] - 差异化优势在于"平台+生态"模式 不仅提供芯片 还与客户共同开发场景化方案 涵盖电视生态 教育大屏 家居互联等[14]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智能设备SoC市场规模2024年为657亿美元 预计2029年达1314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14.9%[13] - 行业技术演进经历视频解码 操作系统普及 当前进入AI驱动与全场景互联阶段[13] - 政策层面符合国产替代 自主可控 AIoT芯片等国家战略支持方向[13] - 新技术爆发点包括端侧AI芯片(实现设备语音视觉交互)和高速通信芯片(如Wi-Fi 6/7 满足物联网低延时大带宽需求)[13] 未来增长机会 - 教育办公设备智能化需求上升 需高性能低功耗SoC芯片[3][4][15] - 智能汽车SoC市场处于早期阶段 车载娱乐与座舱智能化升级带来机遇[5][6][15] - IoT与智能家居爆发式增长 推动通信连接芯片需求 包括Wi-Fi 6/7及低功耗物联网标准[7][15] - 新兴机会领域包括车载AI芯片 机器人端侧AI处理器 智能家居低功耗广域连接方案[15]
中科创达(300496) - 2025年09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28 11:54
智能汽车领域布局与优势 - 公司2013年开始布局智能汽车业务,2017年收购芬兰Rightware公司并优化Kanzi产品,成为全球主流车厂智能座舱首选UI开发工具 [3] - 通过"AIOS+AIBOX"一体化解决方案构建闭环系统,其中滴水AIOS以AI原生架构实现算力动态分配与模型调度,AIBOX搭载NVIDIA Drive AGX芯片提供200TOPS AI算力及205GB/s传输带宽,支持7B大模型端侧运行 [3] 全球化业务发展 - 研发团队覆盖全球16个国家或地区,采用"全球化+本地化"策略响应市场需求 [3][4] - AIOS支持国内外应用生态灵活配置,助力中国车厂出海战略 [4] 智能座舱技术突破 - 基于AI Agent技术实现多模态感知交互,响应时间控制在500ms以内 [4] - 依托Snapdragon Ride平台至尊版(骁龙8797)构建14B参数端侧大模型架构 [4] 物联网与AI硬件产品 - 物联网业务覆盖手持终端、智能视觉、机器人、AIPC、可穿戴设备等场景 [4] - AI Mini PC G1 Elite/G1支持45TOPS算力,可运行130亿参数AI模型;IoT版本搭载高通QCS6490平台提供12.5TOPS算力,支持1.8亿参数模型 [5] - TurboX AI眼镜基于高通Wear5100+MCU实现毫秒级AI响应 [5] 合作伙伴与技术创新 - 与火山引擎合作开发端云协同AI座舱方案,实现500ms级语音反馈及GUIAgent自主交互 [5] - 滴水OS基于高通QAM8797实现140亿参数大模型端侧落地 [6] - 机器人业务在汽车汽配、橡胶制造等行业批量落地,覆盖泰国、越南、中东等海外市场 [6]
为MCU加入AI,安谋科技Arm China发布新IP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28 01:05
国内领先的芯片IP设计与服务提供商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谋科技")近 日宣布,正式推出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高能效嵌入式芯片IP——"星辰"STAR-MC3。该产品基 于Arm®v8.1-M架构,向前兼容传统MCU架构,集成Arm Helium™技术,显著提升CPU在 AI计算方面的性能,同时兼具优异的面效比与能效比,实现高性能与低功耗设计,面向AIoT 智能物联网领域,为主控芯片及协处理器提供核芯架构,助力客户高效部署端侧AI应用。 STAR-MC3处理器概览 "星辰"STAR-MC3的发布,进一步完善了安谋科技"星辰"CPU IP家族在IoT、AIoT、车载电子和 机器人控制等领域的产品布局。未来,安谋科技将持续以技术创新为驱动,连接全球前沿技术,加 强自主IP研发布局,与生态伙伴协同共建开放合作平台,为国内"AI+"升级提供坚实的底层架构支 撑。 1. 更强的AI能力: 该产品创新性地将Helium技术扩展至传统架构MCU设计,可增强AI处理能 力,矢量计算性能较第一代产品,提升超200%。 2. 更广的兼容性: 让传统架构的嵌入式芯片无缝升级,用户可持续沿用上一代架构的内存结 构,无需额外升 ...
小摩调研12家中资半导体企业后结论:板块估值有望上调,优选晶圆制造设备商
智通财经· 2025-09-26 14:05
核心观点 - A股半导体板块9月上涨11% 供应链调研显示行业前景分化 制造与封装测试端乐观 设计端谨慎 但整体看好本土AI驱动的长期机遇[1][2] - 产能利用率在AI需求带动下预计2025年四季度进一步上升 存储产品价格上涨 成熟逻辑产品面临降价压力[3][4] - 国内WFE需求韧性显现 8月进口同比增长12% 年初迄今累计增长3% 中微公司订单同比增长40%以上 高端领域订单占比超80%[5][6] - 终端需求分化 智能手机需求停滞引发价格竞争 AIoT新兴应用如运动相机和AIAR眼镜需求快速增长 豪威集团受益[7][8] - 本土AI芯片国产化是长期驱动因素 2026年本土AI芯片供应商及产能增加 利好AI芯片赋能企业[9] - 板块估值预计上调 AI赋能者弹性更大 核心推荐中微公司 豪威集团 闻泰科技[10] 产能利用率与价格趋势 - 2025年四季度半导体行业产能利用率在AI需求带动下进一步上升[3] - 存储产品平均售价预计上涨 NOR闪存稳定 SLC NAND温和 DRAM涨幅激进[4] - 成熟逻辑产品如MCU和CMOS图像传感器可能面临降价压力[4] - 模拟产品价格预计保持稳定[4] 国内WFE需求 - 中国8月WFE进口同比增长12% 年初迄今累计增长3%[5] - 中微公司订单同比增长40%以上 预计2026年转化为收入 高端领域订单占比超80%[6] - 中微公司在NAND客户产能扩张中市场份额领先 巩固蚀刻和薄膜沉积设备地位[6] - ICP设备贡献增大 沉积设备业务放量超预期 推动潜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6] 终端需求 - 2025年四季度旗舰智能手机集中发布 但安卓智能手机需求前景一般 引发零部件价格竞争[7] - 运动相机和AIAR眼镜等AIoT新兴应用需求快速增长 高ASP和高利润率提升豪威集团销售额和盈利能力[8] 本土AI赋能 - AI芯片国产化是中国半导体供应链长期驱动因素 2026年本土AI芯片供应商及产能增加[9] - 中微公司受益先进制程设备需求提升[9] - 伟测科技受益AI芯片测试需求放量[9] - 甬砂电子受益2.5D/3D封装技术落地[9] - 长川科技受益存储和AI芯片测试双驱动[9] 估值与推荐 - 中国半导体板块整体估值预计上调 AI赋能者弹性更大[10] - 中微公司当前股价290.50元 评级增持 WFE子板块龙头 AI和存储需求双驱动[10] - 豪威集团当前股价148.60元 评级增持 新兴AIoT应用打开CMOS传感器增长空间[10] - 闻泰科技当前股价48.72元 评级增持 估值具备吸引力 业务基本面稳健[10] 调研企业 - 调研覆盖12家半导体企业 涵盖设计 制造 封装测试 设备等核心环节[11][12] - 恒玄科技专注低功耗技术 覆盖可穿戴设备和AIoT[11] - 晶晨股份专注机顶盒 智能电视 多媒体 汽车和AIoT[11] - 南芯科技涵盖充电管理IC DC-DC芯片 AC-DC芯片 BMS芯片等[11] - 中微公司专注前端工艺 包括蚀刻和薄膜沉积[11] - 豪威集团覆盖智能手机 汽车 安防 AIoT等[11] - 东芯股份专注于SLC NAND和NOR闪存[11] - 伟测科技涵盖晶圆测试 最终测试 Burn-in测试 SLT等[11] - 华虹公司是领先的特色工艺技术平台代工厂[12] - 晶丰明源涵盖LED照明驱动芯片 DC-DC芯片 AC-DC芯片 微控制单元等[12] - 甬砂电子涵盖QFN/DFN 扇入 扇出 WLCSP 2.5D/3D封装等[12] - 长川科技主营分选机和测试设备[12] - 联芸科技专攻NAND闪存存储控制器[12]
大行评级|高盛:上调小米目标价至66港元 秋季发布会有正面惊喜
格隆汇· 2025-09-26 02:35
产品发布与创新 - 公司发布小米17旗舰智能手机系列 包括17、17 Pro和17 Pro Max三款机型 并同步在国际市场推出15T系列 [1] - 公司升级HyperOS 3.0系统 并推出6款全新高端AIoT产品 涵盖平板电脑、电视机、路由器、智能音箱及白色家电 其中白色家电在欧洲市场首发 [1] - 小米17 Pro在差异化创新功能上具有竞争力 其定价策略可能吸引消费者从基础型号转向高端型号 同时扩大用户基础 [1] 汽车业务战略 - 公司推出YU7 Max和SU7 Ultra定制服务 体现其致力于巩固中国高端汽车市场领导地位 推动豪华服务体验大众化 [1] 售后服务升级 - 公司宣布从2025年起 所有销售的小米空调产品将享受10年免费保修服务 包括中央空调品类 通过提升服务竞争力争取中国空调市场份额 [1] 目标价调整 - 高盛将公司12个月SOTP基础目标价从65港元上调至66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1]
晶晨股份递表港交所,正式进军国际资本市场
巨潮资讯· 2025-09-26 02:33
公司H股上市计划 - 公司已于2025年9月25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 旨在拓展国际资本市场并提升品牌影响力 [2] 行业地位与业务范围 - 公司为全球领先的系统级半导体设计厂商 专注于智能终端控制与连接解决方案 产品涵盖智能多媒体与显示SoC主控芯片、AIoT SoC主控芯片、通信与连接芯片及智能汽车SoC芯片 [2]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智能终端SoC芯片厂商中位列全球第四 在家庭智能终端SoC芯片领域位列中国大陆第一及全球第二 [2] - 业务覆盖智慧家庭、智慧办公、智慧出行、娱乐教育及工业生产场景 芯片累计出货量超10亿颗(截至2025年6月30日) [2][4] - 2024年全球每3台智能机顶盒搭载公司芯片 每5台智能电视搭载公司芯片 客户包括全球250余家主流运营商及全球前20大电视品牌中的14家 [5] 技术研发实力 - 深耕SoC芯片设计30年 形成覆盖神经网络处理器NPU、视频编解码器、音频解码器等多功能模块的全栈自研技术矩阵 [3] - 自研通信与连接芯片技术历经10余年迭代 在基带、射频及协议栈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Wi-Fi芯片和LTE芯片可高度适配SoC芯片 [3] - 前瞻性布局端侧AI芯片在消费电子、智慧城市、机器人及汽车领域应用 以及通讯芯片在低延时高性能物联网应用 [3] 客户集中度分析 - 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57.9%、65.5%、63.3%及66.3% [5] - 同期最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17.3%、24.5%、18.8%及20.4% [5] 供应商集中度分析 - 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91.2%、86.6%、88.0%及78.9% [6] - 同期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59.0%、54.6%、49.8%及49.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