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着陆

搜索文档
4Q25商品风险:结构性分化与波动加剧
东证期货· 2025-09-29 06:12
专题报告——风险管理 ★ 有色金属:宏观利好与产业疲弱风险 有色金属的矛盾在于宏观利好能否有效对冲微观层面需求 疲软与供应矛盾,预计价格将在宏观宽松预期提供底部区间 与产业基本面压力构成的顶部区间之间宽幅震荡。不同金属 因其金融属性强弱、供需格局差异以及对政策敏感度不同, 价格表现或出现显著分化,需警惕单一宏观逻辑的线性外 推,密切关注各类风险因素演变及产业链上的传导效应。 ★ 黑色商品:政策博弈与需求下行风险 黑色商品的核心驱动力将围绕政策的不确定性与需求的有 效性展开,前期价格仍有支撑,但进入季度中后期,随着终 端需求亮点不足的现实逐渐显现,叠加原料端供需格局的演 变,价格将面临显著的下行风险。 ★ 能源化工:产能出清漫长,磨底持续的风险 4Q25 商品风险:结构性分化与波动加剧 报告日期: 2025 年 9 月 29 日 ★ 贵金属:降息"靴子落地"后的风险 宏观基调对贵金属整体偏向利好,过程中的波动性预计提 升。美国深层财政结构性挑战与央行独立性的弱化,正重塑 黄金作为终极价值储藏属性,为其价格提供坚实底部。市场 对降息节奏预期差、对经济前景不同解读,及铂钯独特供应 瓶颈,将成为驱动价格波动乃至资产表 ...
比特币周一闪崩,引发市场震动,高盛交易员称为领先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9-28 17:36
2025年9月22日,亚洲时区,比特币市场如同被突如其来的急刹车甩入前座,屏幕上血红的K线与交易 群里"冲冲冲"的呐喊形成鲜明对比,两种极端情绪的碰撞,预示着一场不同寻常的动荡。加密货币的领 头羊,比特币,在11.4万美元附近瞬间崩盘,短短几分钟内,市值蒸发大半。期货市场上,17亿美元的 多头头寸顷刻间化为乌有,强平提示如狂风暴雨般涌来。 "这是不是一个拐点?"群里有人抛出疑问,我却不动声色地回复:"别急,先看谁先认输,再看谁补 仓。市场节奏已非上周的直线冲刺。" 三天后的9月26日,高盛的分析师Paolo Schiavone在一份内部报告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市场的变化。 他认为,过去三周,风险偏好如同踩了氮气加速,动量策略表现强劲,但本周的节拍已然改变。他将周 一那记"急刹车"定性为第一个真正的信号,并强调,比特币此次已不再是跟随者,而是领头羊。他的原 话更是尖锐:"跌破200日均线,风险便会陡增。" 事后复盘,盘后数据显示,10.9万美元附近出现了承接的现货买盘,挂单如同精心守护的防线。技术派 将其视为支撑,而情绪派则称之为"护城河"。当天晚些时候,以太坊及主流山寨币也未能幸免,纷纷出 现下滑。社交媒体上 ...
历史第四次重演!降息后A股的剧本有何不同?
搜狐财经· 2025-09-24 15:23
美联储降息25BP,A股真正的牛市还未开始? 图1:历史上四次"预防式降息"后均实现"软着陆" 来源:Wind、国金证券,截至:2025.9.23 别慌,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大多数人忽视的细节里。9月17日美联储的预防式降息靴子落地(因为GDP增 长虽然没有大幅下行或者转负,但"就业的下行风险已经上升"。),这已经是过去30年里的第五次类似 操作,而前四次降息后美国经济都实现了软着陆即GDP增速扭转下行趋势,且失业率略有下行(即GDP 增速扭转下行趋势,且失业率略有下行。)。现在,新的行情密码正在生成。 ...
投资庚我学 |美联储年内首次降息,对资本市场有何影响?
新浪财经· 2025-09-24 01:11
来源:市场投研资讯 美联储降息是指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的行为。该利率是美国银行间互 相借贷的隔夜利率,其变动会传导至各类贷款利率和资产收益率,进而影响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美联 储降息通常出于两类动机:一是"预防式降息",即在经济尚未出现明显衰退但增长放缓、就业市场疲软 或通胀压力缓解时,提前采取宽松政策以防范风险;二是"危机式降息",即在金融系统出现如金融危 机、疫情冲击等严重问题时,为缓解流动性紧张和经济衰退压力而快速大幅降息。 根据招商证券的研报分析,本次降息属于"预防式降息"。当前美国经济呈现明显的分化:一方面,与人 工智能、云计算等相关的科技领域投资保持强劲,企业资本开支计划积极;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业活动 持续处于收缩区间,衡量制造业景气程度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多月位于荣枯线下方,房地产市场在经 历前期利率高企后依然表现疲软。同时,最新的就业数据显示新增岗位数量放缓,失业率有所抬升。尽 管通胀水平相较于历史低点有所回升,当前支持降息的理由主要基于劳动力市场前景的恶化风险已经超 过了通胀可能持续超标的担忧。此次降息被视为一种微调,目的是在经济增长放缓迹象初现时提供支 持, ...
中国期货每日简报-20250923
中信期货· 2025-09-23 07: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9月22日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均上涨,商品期货涨跌不一,能化表现延续弱势 [4][12][15] - 白银软着陆预期放大短期弹性,银价有望上行并挑战2011年历史高位;黄金短期或震荡蓄力,四季度上行趋势维持,长期受美元信用下行等因素支撑;多晶硅处于政策兑现前平台期,价格受政策主导,四季度供需过剩或扩大 [22][30][4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异动 行情概述 - 9月22日,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均上涨,商品期货涨跌不一,能化表现弱势 [12][15] - 中国商品期货涨幅前三为白银、黄金和SCFIS欧线,跌幅前三为多晶硅、液化石油气和硅铁;中国金融期货中,中证1000、沪深300股指期货涨幅分别达0.4%、0.3%,30年期、10年期国债期货涨幅均达0.2% [13][14][15] 上涨品种 - 白银:9月22日上涨3.8%至10317元/千克,软着陆预期放大短期弹性,随着降息周期重启,银价有望上行并挑战2011年历史高位,本周需关注美国部分经济数据 [20][21][22] - 黄金:9月22日上涨2.0%至846.5元/克,短期或延续震荡蓄力,四季度上行趋势维持,降息预期是核心利多驱动,长期受美元信用下行等因素支撑,但年末需关注美国基本面变动 [25][26][30] 下跌品种 - 多晶硅:9月22日下跌3.6%至50990元/吨,处于政策兑现前平台期,价格走势依赖政策信号力度及落地节奏,预计宽幅震荡,四季度供需过剩或扩大 [35][39][40] 中国要闻 宏观新闻 - 9月19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问题交换意见,为下阶段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作出战略指引;中美双方就领导人APEC会晤正在沟通之中 [43] 行业新闻 - 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关于“十五五”及金融改革内容将在中央统一部署后进一步沟通 [44][45] - 证监会主席吴清称,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269家企业在境外上市,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较“十三五”末增长32% [44][45]
降息周期金属走走势规律探讨
2025-09-23 02:34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行业** - 贵金属(黄金)[1][2][3] - 基本金属(铜、铝)[1][8][9] - 小金属(钴、稀土、钨、钼)[4][11][12] - 钢铁行业[13] **公司** - 电解铝企业:中国铝业、天山铝业[9] - 铜业头部公司:未具名但提及成长性企业[9] - 稀土头部企业:北方稀土、盛和资源[12] - 钴供应链相关:刚果金(地区)[11]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黄金价格驱动因素变化** - 央行购金行为成为主导因素 抵消加息周期中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净流出影响[1][2] - 地缘政治事件(如俄乌冲突)加剧金价上涨趋势[2] - 央行及大型金融机构将黄金作为对冲资产配置 降低波动率并形成托底作用[3] **2 降息周期中黄金价格规律** - 金价通常在第二次降息前后形成阶段性顶部[1][2] - 从预期降息到确定降息频次和幅度期间 金价持续上行[1][2] - 首次降息后可能出现调整 但仍有再次冲高潜力[1][2] - 经济下行确立后 首次降息约5-6个月商品价格进入趋势型上行周期[2] **3 经济情景对黄金的影响** - 软着陆情景:第二次降息前后金价震荡[3] - 系统性风险情景:所有商品回撤 但黄金最后回撤且最先修复 随后因流动性宽松和通胀上升再度上涨[2][3] **4 基本金属(铜、铝)供需格局** - 铝:中国产能接近峰值 2025年产量接近峰值 未来供给增量有限 全球年供给增速约2% 需求增速略高于全球GDP 供给硬约束显著[8][9] - 铜:大矿扰动(如刚果金KK矿、Grasberg矿)导致供应格局类似1984年 需求下降但价格调整幅度有限[8] **5 铜铝价格预期与投资机会** - 降息周期中铜价1万美元/吨、铝价2.1万美元/吨可能为阶段性高点 回调幅度有限(预期5%以内)[9] - 电解铝企业(如中国铝业、天山铝业)因红利属性及分红积极 建议战略配置[9] - 铜需求受电子电气化及AI趋势带动 头部公司估值有望从14-15倍提升至16-17倍[9] - 未来几个月价格高位震荡 电解铝吨毛利升至4300元以上[10] **6 小金属市场动态** - 钴:刚果金占全球供应70% 出口禁令可能延长至少两个月 全球钴库存仅约三个月 年底或趋零 推动钴价大幅上涨[11] - 稀土:市场相对稳定 头部企业(如北方稀土、盛和资源)矿产增量值得关注 盛和资源完成Pico Pico稀土矿收购[12] **7 钢铁行业挑战与机遇** - 内需缓慢下降 出口压力增加 企业通过供给侧优化改善供需[13] - 每年第四季度集中检修减产规律 为头部企业提供改善价格和利润的机会[13] --- 其他重要但易忽略的内容 - 无技术革命时 金价可能随流动性增加和通胀上升震荡上行 但经济复苏后货币政策收缩可能导致高位震荡[5] - 二级市场投资机会应从价格趋势转向个股阿尔法 关注2030年前有明确投资项目和外延预期的公司[5] - 氧化铝基本面走弱 与电解铝表现分化[10] - 钨、钼等小金属因中美谈判进展价格趋稳[12] ---
鲍威尔引发降息风暴!美联储9月行动撬动全球,房市低位反弹迎转机
搜狐财经· 2025-09-20 23:28
美联储降息与政策转向 - 美联储9月17日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 结束九个月按兵不动状态[2] - 点阵图显示美国步入更宽松货币周期 降息旨在阻止劳动力市场疲弱态势蔓延[2][5] - 8月美国CPI同比升幅达2.9%创年内新高 就业市场新增岗位持续下滑[5] 中国房地产市场政策环境 - 国内按揭贷款利率降至3%左右 部分二线城市个案逼近2.8%[9] - 100万元30年期贷款利率从3%降至2.5% 月供减少约200元 累计节省利息近7万元[9] - "认房不认贷"政策落地 限购松动与房贷利率下探形成政策组合[8] 房企融资环境改善 - 头部房企重新打通境外融资通道 美元计价债券发行回暖[16] - 美联储降息直接降低美元债务融资成本 叠加国内债务重组支持缓解资金链压力[16] - 人民币汇率稳定可降低外币债券本币偿付压力[16] 市场预期与信心机制 - 利率下行叠加首付比例下调与购房资格放宽 政策传导从文件层面向交易层面渗透[9] - "房价不会再跌"共识形成可能推动成交量回暖 预期自证逻辑驱动购房行动加速[13] - 房地产作为现金流可预期资产载体 重新获得资金青睐形成低位布局窗口期[19] 政策协调与传导效率 - 美元降息为中国央行提供政策腾挪空间 兼顾稳增长与汇率稳定双重目标[20] - 利率汇率与金融监管需形成合力 关键考验政策从纸面到现实的传导效率[31] - 核心城市及强二线城市将率先显现政策效果 呈现结构性修复特征[30] 历史背景与行业转型 - 过去三年房地产行业经历去杠杆去泡沫深度出清 高杠杆模式逐步退出[29] - 政策微调并非回到老路 而是在新制度框架下寻找弹性释放路径[29] - 行业修复需要外部扰动与内部支撑叠加形成可持续曲线[29]
3Fourteen Research's Warren Pies: Lower rates means you don't want to be underweight equities
Youtube· 2025-09-19 21:21
Stocks heading for a winning week with all three major averages on track for another record close. Let's bring in 314 Research co-founder Warren Pies. Warren, thank you for being here.I guess you're sticking with your 2025 S&P target of 6800. That's uh about 2% from current levels. So, do you think all the gains for the year essentially are are captured or reflected at these levels.uh you know we had that coming into the year and there were times when it looked like a a really optimistic uh target and now i ...
美联储重启降息对全球股市影响几何?
华夏时报· 2025-09-19 07:57
美联储降息政策背景 - 美联储于2025年首次降息25个基点 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4.00%-4.25% 此为2024年三次降息后的再次降息 [2] - 降息性质可分为预防式降息和纾困式降息 预防式降息针对经济局部放缓实施温和降息 纾困式降息应对严重衰退或重大冲击实施大幅降息 [3] -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联储经历6轮降息周期 包括2轮预防式降息和3轮纾困式降息 以及1轮混合式降息 [3] 历史降息对美股影响差异 - 预防式降息总体利好美股 通过减少企业融资成本 激活并购交易 抑制风险溢价等途径推动股市上扬 [3][4] - 1995年7月至1996年1月预防式降息期间 纳斯达克指数1995年上涨39.6% 1996年上涨28.2% 标普500指数1998年上涨26.7% [5] - 纾困式降息难阻美股下跌 因估值泡沫破裂 企业盈利恶化与流动性收缩形成共振 2000-2002年纳斯达克指数暴跌78% 标普500指数累计跌幅达44.7% [6][7] 本轮降息周期特性分析 - 2024年9月开启的降息周期属于非典型预防式降息 因美国经济面临类滞胀背景 2024年四季度GDP增速2.4% 核心PCE同比增速2.86% 核心CPI同比增速3.2% [8] - 2024年9-12月降息3次累计100个基点 但美股表现不及预期 呈现震荡偏弱走势 因美联储对降息行动迟疑动摇市场信心 [9] - 联邦基金利率在2025年前8个月维持在4.25%-4.5%区间 美股呈现先扬后抑 波动加剧走势 [10] 未来政策路径选择 - 温和预防式降息策略:2025年降息2-3次累计50-75个基点 2026年追加50个基点 名义中性利率目标区间控制在3%-3.5% 对美股提振作用有限 [11] - 激进纾困式降息策略:2025年降息超100个基点 2026年继续降息150-200个基点 总降幅超300个基点 联邦基金利率降至1.25%-1.5% 短期刺激股市但可能引发通胀反弹和市场动荡 [11] - 政策选择取决于美联储与特朗普政府的博弈 美国司法系统成为决定性因素 [12] 资金流动格局变化 - 2025年上半年美股资金持续流出 美国长期股票型共同基金累计净流出约2590亿美元 7月净流出额高达3574.3亿美元 [13] - 流出资金主要转向美国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 7月债券型基金获368.2亿美元净流入 货币基金净流入529.5亿美元 [13] - 7月除美国外的全球股票基金获136亿美元流入 创2021年12月以来最高纪录 但绝对规模有限 全球资金对美股配置比例仍保持在60%左右 [13] 非美市场资金流入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中国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扭转过去两年净减持态势 其中5-6月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 [14] - 欧洲股市实现两位数涨幅 日本股市获外资持续流入 包括桥水等全球顶级基金调仓布局日股 [14] - 当前资金流动更倾向资产配置再平衡而非资金逃离美国 投资者行为偏向避险而非换市 [15] 全球股市资金流向展望 - 若美联储采取温和预防式降息 资金多数停留美国金融市场内循环 部分资金可能流向欧洲 日本等发达市场及新兴市场结构性机会 [17] - 若采取激进降息策略 全球股市将因流动性泛滥阶段性普遍受益 欧洲 日本及新兴市场将承接热钱流入 [18] - 需警惕热钱快速流入风险 一旦美国货币政策被迫收紧 热钱可能急剧转向流出 尤其对经常账户赤字和外债占比高的新兴经济体股市造成重挫 [18]
美国GDP好看?家庭信用卡利率20.92%,老百姓借钱度日苦不堪言
搜狐财经· 2025-09-19 07:56
美国GDP增长质量分析 - 二季度GDP增速从30%上调至33% 但增长质量存疑 消费增长主要依赖信用卡债务而非实际收入提升[1][3] - 家庭信用卡债务规模达114万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 利率升至2092% 为1994年以来最高水平 导致消费者利息负担大幅增加[1][5] - 消费结构显示刚性支出主导 食品 房租 医疗等必需品类支出增加 而汽车销量连续三个月下降 家电销售疲软 在线零售增速放缓至个位数[5] 企业投资行为分析 - 企业固定投资从35%降至31% 设备投资仅18% 远低于历史平均35%的水平[8] - 资本形成总额占GDP比重降至168% 为近五年最低点 非住宅固定投资中厂房办公楼投资增速仅03%[12] - 企业囤货行为显著 进口增长69% 远超季节性波动 其中中国电子产品及机械进口几乎翻倍 但现金持有量达21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反映防御性心态而非扩张意愿[10][12][14] 就业与收入质量 - 失业率虽保持低位 但实际工资增长连续四个月放缓 消费者购买力下降[25] - 企业招聘意愿减弱 科技公司和制造业公司出现裁员或冻结招聘现象 就业数据作为滞后指标可能未能及时反映经济下行压力[23][25] - 家庭债务占可支配收入比率达1278% 接近130%的危险红线 偿债压力持续增大[20] 货币政策影响 - 加息政策存在12-18个月滞后效应 本轮加息自2022年3月开始 当前正进入效果显现期[16][18] - 信用卡利率从2022年初的16%上升近5个百分点 融资成本上升抑制企业投资意愿[18] - 历史数据显示美联储实现软着陆概率较低 当前经济存在结构性弱点 包括高家庭债务和企业投资低迷[20][21] 经济周期判断 - GDP增长呈现"虚胖"特征 表面数据繁荣但内在动力不足 依赖债务支撑的消费和防御性囤货难以持续[27][31] - 经济周期转折风险高于表面表现 需关注消费债务可持续性 企业投资信心和就业质量等核心指标[27][33] - 历史经验表明当经济数据与实际感受出现显著背离时 往往预示周期转折点临近[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