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车家全生态

搜索文档
招银国际:小米集团-W新品定价具优势 重申“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9-29 06:55
产品发布 - 公司推出旗舰手机小米17系列、Xiaomi Pad8系列平板及一系列高端家电新品 并宣布推出小米汽车YU7及SU7Ultra的订制服务 [1] - 小米17售价以4499元人民币起 较iPhone17的5999元人民币起售价具有竞争优势 [1] - 小米17Pro/Max起售价分别为4999元及5999元人民币 低于去年15Pro/Pro Ultra定价 [1] 战略发展 - 发布会展示出公司在智能手机与AIoT产品的高端化发展 有助于强化"人车家全生态"战略 [1] - 小米17系列创新搭载妙享背屏及直接兼容苹果生态 体现公司全面对标iPhone策略 [1] 投资评级 - 招银国际维持公司目标价为62.96港元 重申"买入"评级 [1]
招银国际:小米集团-W(01810)新品定价具优势 重申“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06:50
产品发布 - 小米集团推出旗舰手机小米17系列、Xiaomi Pad 8系列平板及一系列高端家电新品 并宣布推出小米汽车YU7及SU7 Ultra的订制服务 [1] - 小米17售价以4499元人民币起 较iPhone17的定价5999元人民币起具有竞争优势 [1] - 小米17 Pro/Max起售价分别为4999元及5999元人民币 低于去年15 Pro/Pro Ultra定价 [1] 战略发展 - 发布会展示出公司在智能手机与AIoT产品的高端化发展 有助于强化其人车家全生态战略 [1] - 小米17创新搭载妙享背屏及直接兼容苹果生态 体现公司全面对标iPhone策略 [1] 机构观点 - 招银国际维持小米集团目标价为62.96港元 重申买入评级 [1]
研报掘金|华泰证券:看好小米在硬科技上的持续投入 维持“买入”评级
格隆汇APP· 2025-09-29 05:47
核心观点 - 华泰证券维持小米集团买入评级及65.4港元目标价 对应2026年30倍市盈率 [1] - 看好公司在硬科技领域的持续投入 为人车家全生态发展奠定基础 [1] - 维持2025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443.1亿 526.3亿 671.2亿元人民币 [1] 业务前景 - 手机产品竞争力持续强化 [1] - 汽车业务毛利率呈现稳定提升趋势 [1] 估值预测 - 目标价65.4港元基于2026年30倍市盈率 [1]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达671.2亿元人民币 [1]
雷军千亿豪赌转型硬核科技 小米“基因重塑”市值增万亿
长江商报· 2025-09-28 22:59
公司战略转型 - 2020年公司启动五年千亿研发投入计划 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2][4] - 战略调整源于外部质疑和内部焦虑 包括被指"组装厂"及面临苹果三星华为竞争压力 [3] - 重构管理团队并押注造车与造芯 雷军称押上全部身家勇往直前 [4] 芯片研发历程 - 2014年成立松果电子 2017年澎湃S1芯片仅售出五六十万台 2018年暂停SOC研发 [4] - 2021年重启芯片研发 定位高端并死磕3nm工艺 [5] - 2022年受地缘政治影响营收降14.7% 净利润骤降87.2% 芯片团队士气动摇 [5][6] - 2023年OPPO放弃造芯后 公司重申坚持芯片研发 [6] - 2024年初玄戒O1芯片投片成功 投片费超2000万美元 [7] - 2025年5月搭载自研芯片的手机平板正式发布 [8] 汽车业务发展 - 2021年9月宣布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 打造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 [10] - 2022年因资源不足暂停Ultra项目 后通过团队激励重启 [11] - SU7 Ultra电机功率达1300马力 百公里加速1.98秒 [11] - 2025年6月以6分45秒刷新纽北赛道量产车纪录 [11] 人才与组织建设 - 雷军将"找人"作为首要任务 第一年80%时间用于组建创始团队 [14] - 引进多位行业高管 包括卢伟冰等四人成为新十年合伙人 [14] - 2025年引进法拉利F1空气动力学专家及宝马工程师等海外人才 [15] - 以千万元级薪酬挖角DeepSeek-V2关键开发者 [16] - 设立百万美元技术大奖 2024年奖金升至1000万元人民币 [16] 研发与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底研发人员21190名 占比48.5% 全球专利超4.2万件 [17] - 2022年启动非核心业务优化 收缩边缘产品线并减少营销费用 [18]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2024年收入1041亿元 同比增长30% [18] - 2025年第二季度互联网业务毛利率达75.4% [18] - 截至2025年6月底资金规模达1927.68亿元 [19] 市场价值变化 - 市值从2020年10周年时2454亿港元增至1.42万亿港元 增长超万亿港元 [2][19] - 折合人民币市值增加约1.08万亿元 [19]
国产手机18年的逆袭密码,藏在一块背屏里
凤凰网财经· 2025-09-28 14:40
以下文章来源于凤凰网科技 ,作者凤凰网科技 凤凰网科技 . 凤凰科技频道官方账号,带你直击真相。 来源:凤凰网科技 "十八年前,我们仰望 iPhone;今天,我们正面迎战",这是在看完小米发布会后印象最深刻的感受。 当时雷军站在舞台中央,身后的巨幕缓缓亮出小米17 Pro系列的轮廓,当手机翻转机身,背部那块灵动 的 "妙享背屏" 亮起的瞬间,没有人会忽略这个细节的分量。十八年前,乔布斯在旧金山用一块触控屏 颠覆了手机行业;如今,另一场关于屏幕的革命正在北京发生,而这次的主导者,是中国企业小米。 这不是小米第一次在手机形态上做尝试,但这一次,它的意义不同。小米17 Pro 系列首次和 iPhone Pro 系列完全对标,这是过去十年里,中国手机品牌第一次在高端市场,与苹果正面交锋。 这次交锋让小米拿到了一个亮眼的开局。数据显示,小米17全系开售仅仅5分钟,就刷新了 2025 年国产 手机全价位段新机系列首销全天销量、销售额纪录。小米 17 Pro Max 单款机型更是打破了今年国产手 机全价位段首销全天销量、销售额纪录,在小米 17 系列中销量占比超过 50%。 "妙享背屏",恰恰是这场交锋中的一个信号:创新的 ...
小米17系列正面迎战苹果,雷军谈小米如何“逆天改命”
搜狐财经· 2025-09-28 08:15
"过去的5年,无论是对小米,还是对我个人,都是一场彻底的蜕变!" 9月25日晚,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举行了主题为《改变》的第六次年度演讲,分享了小 米玄戒芯片和小米造车背后的故事,复盘了小米用五年时间"逆天改命"的历程,并发布小米17系列手 机。 雷军表示:"我们从一家互联网公司坚定地迈向了智能制造的新战场,我们从手机和消费电子出发,开 创了'人车家'全生态的新局面。这一路的改变远不止于造车、造芯片和高端化,更重要的是我们用5年 脚踏实地的努力重塑了小米的骨骼与灵魂。" 作为当晚发布会的重头戏之一,小米17系列手机正式公布,全系三款机型在屏幕、影像、续航等多个领 域均取得突破。其中小米17标准版起售价为4499元,Pro版起售价为4999元,Pro Max版起售价为5999 元。新机于9月27日10点首销。 据小米手机官方微博,小米17系列机型(全系)开售5分钟,刷新2025年国产手机全价位段新机系列"首 销全天销量、销额纪录"。而雷军在转发该条微博时进一步确认,小米17 Pro Max单款机型也打破了今 年国产手机全价位段首销全天销量、销售额纪录,在小米17系列中销量占比超过50%。 从全面对 ...
从模式创新到技术引领 小米五年的“改变”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8 06:28
核心观点 - 公司完成从商业模式创新者向硬核科技驱动者的战略转型 体现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突破 [1][5] - 公司通过五年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实现技术突破 并计划新一轮五年投入2000亿元研发 [2] - 公司在屏幕、电池、影像及芯片领域实现国产技术突破 成为全球第四家具备3nm芯片设计能力的科技公司 [4] - 公司构建"人车家全生态"竞争体系 从单一产品竞争升级为生态系统竞争 [5] 战略转型 - 公司从机会驱动转向实力驱动 确立技术为本的铁律并坚持长期研发投入 [2] - 研发投入从2019年75亿元跃升至五年累计1020-1050亿元 2025年预计投入超300亿元 [2] - 战略主题从"战略定力"经"持续积淀"到"关键突破" 完成规模扩张到技术引领的转型 [3] 技术突破 - 小米17系列实现三大核心领域突破:M10屏幕发光效率国际领先 金沙江电池能量密度世界前列 LOFIC技术解决逆光摄影难题 [4] - 自主研发3nm旗舰SoC芯片"玄戒O1" 性能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具备3nm设计能力的公司 [4] - 国产红色发光材料实现82.1cd/A发光效率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 - 芯片研发历时11年 "妙享背屏"设计重构智能手机交互模式 [4] 产业格局 - 公司构建横跨手机、汽车、智能家居的"人车家全生态" 以自研技术为基础进行系统性重构 [5] - 竞争范式从单一产品升级为以自主核心技术支撑的生态系统竞争 [5] - 转型体现中国制造业通过创新与技术实现能级跃升的发展路径 [5]
小米新品齐发:硬核实力质变,开启科技新章
北京青年报· 2025-09-27 15:51
公司战略与创新成果 - 小米高端化战略深耕五年实现质变 成为拥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硬核科技公司 [1] - 2025年战略变阵 数字旗舰产品线全面对齐苹果三杯机型矩阵 [4] - 过去五年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 未来五年计划加码至2000亿元 [4] - 成功实现从"应用创新"到"底层创新"跨越 玄戒O1芯片突破技术瓶颈 [9] - 构建"人车家全生态"产业范式 通过AI大模型融合放大生态优势 [9] 智能手机业务突破 - 小米17 Pro系列首创"妙享背屏"设计 重构智能手机交互模式 [1] - 背屏支持后摄自拍预览与个性化表达 成功吸引苹果用户换机 [4][5] - 2025年第二季度以16.63%份额登顶中国手机市场新机激活量榜首 [4] - 创新设计引发换机潮 用户选择主因包括创新功能与系统升级 [4][5] 汽车业务创新布局 - 推出26项个性选配定制服务 覆盖车漆/轮毂/内饰等豪华配置 [7] - 定制服务适用于YU7 Max和SU7 Ultra车型 设立400平米定制服务中心 [7] - 计划三年设计100款车漆 让用户参与汽车设计过程 [8] - 定制服务价格具备竞争力 用户体验媲美百万豪车专属服务 [8] 科技生态与行业影响 - 连发三款科技家电高端新品 推动行业产品形态与技术革新 [1] - 小米汽车证明"科技公司造车"路径可行性 开辟全新产业赛道 [9] - 公司从跟跑/并跑转向领跑 代表中国科技企业全球竞争力提升 [9][10] - 精准把握个性化消费趋势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科技平权目标 [7][9]
小米集团-W(1810.HK)小米发布会:17系列手机和汽车定制化服务是重点
格隆汇· 2025-09-27 03:05
核心观点 - 小米在秋季发布会上推出多款新品 包括小米17系列手机 Pad8 智能家电及汽车定制服务 同时强调在自研芯片和智能汽车领域的突破 研发投入为"人车家"全生态奠定基础 [1] - 华泰证券维持小米目标价65.4港币 包含非汽车业务46.3港币和汽车业务19.1港币 维持买入评级 [1][4] 手机产品 - 小米17系列包含标准版 Pro和Pro Max三款 全系搭载高通骁龙8 Elite芯片 采用台积电3nm工艺 性能对标苹果A19系列 [2] - 续航能力显著提升 小米17/17 ProMax比iPhone17/iPhoneProMax续航时间分别提升109%和50% 得益于新一代金沙江电池技术 [2] - 价格策略具有竞争力 标准版4499元与上代持平 Pro版4999元降价300元 Pro Max版5999元起 [2] - Pro/Pro Max版本配备背屏设计 支持后摄自拍 信息显示 游戏及远程控车功能 可能引领手机设计潮流 [2] 汽车业务 - 推出汽车定制化服务 面向SU7 Ultra和YU7 Max用户 每月提供40辆定制配额 涵盖车漆颜色 内饰 轮毂等个性化选项 [3] - 定制服务包括五种限定车漆颜色 紫水晶 竞速红 暮光玫瑰 哑光流金粉和嫩芽黄 助力品牌高端化 [3] - 2Q25汽车及AI创新业务毛利率达26.4% 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 定制化服务有望进一步提升毛利率 [3] 技术研发 - 自研玄界SoC芯片实现一次流片成功 已应用于手机和平板产品 体现芯片领域突破 [4] - SU7 Ultra搭载自研V8s电机 成为纽北赛道最快四门量产车型 展示硬科技进展 [4] - 研发投入聚焦芯片 AI和系统 为"人车家"全生态提供技术支持 [1][4] 财务预测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443.1亿元/526.3亿元/671.2亿元 [4] - 目标价基于SOTP估值法 对应30倍2026年PE [4]
五年砸千亿,小米终于把「组装厂」的标签撕了?
搜狐财经· 2025-09-26 12:43
作者 | 陈法善 编辑 | 邢昀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为发烧而生",舆论熟悉的雷军言论,总是自带速度与激情的感觉。一个人说什么话,跟自身经历紧密 相关,雷军爽文男主般的创业经历,让这些肺腑之言在旁人听来总有点凡尔赛的味道。 于是,用互联网思维颠覆手机行业的小米,也遭遇一大波的质疑,不可避免地被贴上"组装厂""没技术""只会营销"的标签。"那个时候,我陷入了严重的 内耗,挣扎了许久之后,才下定决心,直面所有问题,找到破局的道路。"9月25日,雷军在第六次年度演讲上回忆道。 不过,想从互联网公司转变成硬核科技公司并不容易。尤其是2021年,小米迎来至暗时刻,雷军创业步入"中年危机"。 高端化受挫,营收下滑,外界质疑声不绝于耳,市值一路缩水,跌到5000亿附近。也正是这一年,雷军做了两个看似"疯狂"的决定:重启造芯,押上全部 声誉造车。 "这就像同时供两个孩子读大学,压力巨大。"雷军说。 四年过去,曾经被调侃为"组装厂"的小米,用自研3nm芯片、小米SU7和YU7,连续在芯片和汽车领域取得突破,打破了外界的刻板印象,小米公司市值 站上了1.5万亿。 雷军在一场场年度演讲中,谈"穿越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