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TM)

搜索文档
美股异动|丰田汽车盘前跌1.3% 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36.9%
格隆汇· 2025-08-07 08:57
| TM 丰田汽车 | | | | --- | --- | --- | | 183.990 ↑ +2.490 +1.37% | | 收盘价 08/06 15:59 美东 | | 181.610 ↓ -2.380 -1.29% | | 盘前价 08/07 04:36 美东 | | 三四四日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四 三 | | ● 快捷交易 | | 最高价 185.180 | 开盘价 184.730 | 成交量 34.21万 | | 最低价 183.620 | 昨收价 181.500 | 成交额 6306.2万 | | 平均价 184.315 | 市密率 IM 7.54 | 总市值 2400.87亿(--) | | 振 幅 0.86% | 市盈率(静) 7.54 | 总股本 13.05亿 | | 换手率 0.04% | 市净率 0.985 | 流通值 1794.4亿 | | 52周最高 197.120 | 委 比 -- | 流通股 9.75亿 | | 52周最低 155,000 | 量 比 0.71 | 包 ...
丰田新技术试验城市9月25日启用,将为汽车产业带来怎样的启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07 08:41
Woven City项目概况 - 丰田汽车在日本静冈县裾野市建设的新一代技术试验城市"Woven City"将于2025年9月25日启用 [2] - 一期区域面积4.7万平方米 计划入住约360人 二期计划扩增至2000名居民 2026年度后接待普通访客 [2] - 项目总面积约70.8万平方米 相当于99个标准足球场 [3][9] - 12家新企业加入计划 包括星际科技 电装 丰田东日本公司 丰田九州等产业链企业 [2] 智能出行系统设计 - 道路系统分为三类专用道路:自动驾驶车辆高速道 低速交通工具与行人共享道 步行者慢行区 [3] - 地下设有物流专用通道 通过自动驾驶货车配送 预计减少40%地面交通冲突 [4] - 采用丰田L4级自动驾驶电动汽车e-Palette作为多功能移动载体 可化身通勤车 移动商铺 医疗单元 [4] - 电动滑板车与平衡车组成"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 通过车路协同V2X技术实现实时互联 [4] 创新生态系统构建 - 设立开放式创新工坊"发明家库" 提供实验室 制造测试区 发布区和凹陷式舞台 [6][7] - 配备3D打印机 激光切割机等设备 并有高级技师提供制造技术支持 [7] - 通过AI减少重复性劳动 结合线下社交场景设计防止技术异化带来的人际疏离 [10]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尝试通过氢能加速碳中和社会建设 包括建设运营加氢站 安装固定式燃料电池发电机 [9] 战略转型意义 - 项目构想最早于2018年7月由丰田章男提出 旨在为未来50年汽车制造和自动驾驶作出贡献 [8] - 丰田从汽车制造拓展到智慧城市生活领域 构建移动出行 智能家居 AI服务 清洁能源一体化生态系统 [11] - 企业主导的创新模式使智能汽车新技术在集中高效环境中快速迭代 避免传统城市创新受阻问题 [9]
增收不增利,丰田汽车第一财季净利润同比下降37%
搜狐财经· 2025-08-07 06:58
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最新财季增收不增利。8月7日,丰田汽车公司发布2026财年第一季度(2025年4月-6月)业绩显示,当季销售额虽同比增长3.5%至12.25 万亿日元,但营业利润却同比下降11%至1.17万亿日元,净利润更是同比大降37%至8414亿日元。 丰田汽车下调了全年经营利润预期,预计全年经营利润3.20万亿日元,此前预计3.80万亿日元。丰田仍维持全年全球汽车销量1120万辆的预测,但预计美国 关税将导致财年营业利润下降1.4万亿日元。 丰田汽车同日宣布,计划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的Teihoucho地区收购土地,以建立新的汽车制造厂。工厂的建立将在爱知县、丰田市和当地居民等所有利益 相关者的合作下进行。新工厂计划在本世纪30年代初开始运营,生产模式将在未来确定。除了在日本保持30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外,丰田还致力于创建一 个使用尖端技术的"未来工厂"。 对于丰田第一财季的表现,此前有分析指出,虽然受特朗普政府主导的汽车整车以及零部件专项关税正式生效前抢购潮推动,丰田汽车上半年全球销量创纪 录,但在关键市场进行降价促销、供应链成本增长以及美日贸易达成协议之前高达25%汽车关税等因素可能拖累其整体业绩。 ...
丰田汽车(TM.US)因美国关税下调财年盈利预期,预计损失1.4万亿日元
智通财经· 2025-08-07 06:56
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周丰田汽车(TM.US)周四下调了全年业绩指引,该公司警告称美国对进口汽车加 征关税将导致其营业利润减少1.4万亿日元(合95亿美元)。 丰田汽车,目前预计截至2026年3月的财年营业利润为3.2万亿日元,低于最初预测的3.8万亿日元,也逊 于分析师预期。不过,该公司4-6月季度营业利润达1.17万亿日元,高于分析师预测的8900亿日元。 这一悲观预测反映出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丰田表示,关税在第一季度造成4500亿日元损失,预计整个 财年影响将达到1.4万亿日元。 这是丰田首次全面评估关税影响,此前仅估算4-5月就面临1800亿日元损失。丰田股价在东京市场下跌 1.1%。 尽管面临动荡,得益于核心市场对油电混合动力车的强劲需求,丰田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量仍创历史新 高。1-6月销量达550万辆,同比增长7.4%,主要得益于美国、日本和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 丰田预计今年集团销量将达到1120万辆。该公司还计划在日本爱知县建造一座新的汽车制造厂,预计将 于2030年代初投入运营,目标是将国内产量维持在300万辆。 汽车行业面临关税不确定性 在汽车行业应对快速变化的政策导致成本飙升之际,丰田的 ...
Toyota(TM) - 2026 Q1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8-07 06:00
业绩总结 - 2026财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2万亿日元,同比减少0.1万亿日元[5] - 2026财年营业收入预测为3.2万亿日元,较之前预测减少0.6万亿日元[5] - 由于美国关税影响,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减少0.45万亿日元,2026财年预测减少1.4万亿日元[5] - 2025年4月至6月,销售收入为12,253.3亿日元,同比增长415.4亿日元[15] - 2025年4月至6月,净收入为841.3亿日元,同比减少492.0亿日元,净利率为6.9%[15] 用户数据 - 2025年4月至6月,丰田和雷克萨斯的零售车辆销售为2643千辆,同比增长106.1%[11] - 2025年4月至6月,电动汽车销售为1259千辆,同比增长117.1%[11] - FY2026的车辆销售预测为9,800辆,较FY2025的9,443辆有所增加[43] 未来展望 - 2026财年预测销售收入为48,500.0亿日元,与之前预测持平[38] - 2026财年预测净收入为2,660.0亿日元,较之前预测减少440.0亿日元[38] - 2026财年预测的营业利润率为6.6%,低于2025财年的10.0%[38] - FY2026的新预测中,外汇影响预计为-695.0亿日元[45] - FY2026的新预测中的关税影响为-1,220.0亿日元[47] - FY2026的材料价格影响为-725.0亿日元[50] - FY2026的综合投资改善努力预计为+899.5亿日元[50] - FY2026的研发费用预计为2,300.0亿日元[65] - FY2026的净流动资产预计为14.6万亿日元,较FY2025的12.6万亿日元有所增长[43] 负面信息 - FY2025的运营收入为-1,595.5亿日元,FY2026的新预测为-600.0亿日元[50] - FY2026的运营利润率预计为2.8%[56]
丰田计划在日本新建汽车制造厂 将于30年代初投运
新浪科技· 2025-08-07 05:49
新工厂建设计划 - 公司计划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购置土地用于新建汽车制造厂,预计2030年代初投运,生产车型尚未确定 [1] - 新工厂将保持日本国内300万辆汽车的年产能,并致力于打造使用尖端技术的"未来工厂" [1] 2026财年第一季度业绩 - 销售额达12.2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3.5% [1] - 营业利润1.17万亿日元,同比下降11% [1] - 净利润8414亿日元,同比下降37% [1] 全年业绩预期调整 - 下调全年净利润预期至2.66万亿日元,此前预期为3.10万亿日元,市场预估为3.26万亿日元 [1] - 下调全年经营利润预期至3.20万亿日元,此前预期为3.80万亿日元,市场预估为3.8万亿日元 [1]
Toyota Motor June-quarter profit beats estimates — but drops 11% as U.S. tariffs bite
CNBC· 2025-08-07 05:16
公司业绩 - 丰田汽车6月季度营业利润超出预期 达到1 17万亿日元 但同比下降11% 连续第三个季度下滑 [1][4] - 公司归母净利润暴跌37%至8413亿日元 [2] - 营收12 25万亿日元 略高于预期的12 19万亿日元 [4] 销售表现 - 上半年全球销量创历史新高 反映强劲需求 [2] - 日本车企在美国采取降价策略以应对25%关税 维持市场份额 [2] 贸易环境 - 6月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同比下滑25 3% 但出口量增长4 6% [3] - 美日新贸易协定拟将关税降至15% 但具体时间表未明确 [3] - 对美汽车出口占日本全球汽车出口量的24%(2024年数据) 是经济重要支柱 [3]
日本质疑美国关税文件与协议不一致,要求纠正
新华财经· 2025-08-06 23:33
日美贸易协议争议 - 美国公布的8月7日征税公告与日美协议不一致 日本面临更高关税 日本要求美方纠正 [1] - 7月22日日美协议规定"对等关税"税率从25%降至15% 但4月起已征收10%基准关税 8月后税率将从10%升至15% [1] - 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指出 协议明确已加征关税商品适用"负担减轻特别措施" 总税率应为15% 但美方文件要求叠加15% 导致实际税率高于协议 [1] 日本对美投资承诺 - 日美贸易协议中日本承诺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 特朗普称资金可自由支配 [2] - 赤泽亮正强调 若投资对日本企业和经济无益 日本将不予合作 [2] 汽车关税问题 - 日美已同意将汽车关税从27 5%降至15% 但英国案例显示降税可能延迟 [2] - 日本汽车及零部件当前承受27 5%关税 每日损失巨大 赤泽亮正将推动美方尽快落实降税 [2]
跨国车企战略重心转向:电动化“踩刹车” 智能化“踩油门”
财经网· 2025-08-06 15:25
电动化放缓、智能化提速,跨国车企的发展步伐逐渐统一。 日前,BBA(奔驰、宝马、奥迪)均释放不再坚持全面电动化的信号,转而采取"燃油车与电动车长期共存"的策略。而与电 动化降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智能化赛道开启全速前进。 如BBA三大德系豪华巨头,以及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主流品牌,都不约而同地与中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Momenta 牵手,通过参股、深度合作或技术引入等方式,加速其智能化布局。同时,还有华为、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元戎启行等一 批中国本土智驾企业,也正与多家国际车企形成绑定关系。 按照奥迪原计划,将于2026年在全球发布最后一批燃油车,2033年实现全面电动化。"奥迪将在2024年至2026年期间推出全新 的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系列,这将为我们在未来十年内提供更强的灵活性,然后再看市场如何发展。"高德诺表示。 与此同时,还有奔驰、宝马、保时捷、沃尔沃等车企,也集体将原本的电动化计划后移。 电动化"踩刹车" 奔驰此前宣布调整电动化目标,不再坚持"在条件允许的市场中全面转向纯电车型销售",转而采取"燃油车与电动车长期共 存"的策略。将其50%的电动汽车销售占比目标实现时间从2025年推迟到2 ...
上半年销量创4年来新高!丰田上调2025年产量目标至约1000万辆,丰田中国:在华销量目标不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6 10:24
全球产量目标调整 - 丰田汽车将2025年全球产量目标上调至约1000万辆 [1] - 中国市场销量目标未作调整 丰田中国管理层明确表示无变化 [1] - 按照当前生产进度 公司已完成全年产量目标的49.2% 下半年需生产508万辆 月均产量需提升至约84万辆 [4] 财务表现分析 - 2025财年营收达48万亿日元 同比增长6.4% [1] - 2025财年营业利润同比下滑10.4%至4.795万亿日元 净利润同比下滑3.6%至4.765万亿日元 [1] - 第四财季营收同比增长至12.4万亿日元 营业利润微增0.3%达1.116万亿日元 [1] 区域市场销量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量达515.9万辆 同比增长5% 创4年同期新高 [4] - 海外市场销量同比增长4%至439.08万辆 日本国内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3%至76.84万辆 [2] - 中国市场新车销量同比增长6.8%至83.77万辆 其中一汽丰田销量增长16.3%至37.78万辆 广汽丰田微增0.6%至36.42万辆 [2] 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政府对日本汽车及零部件关税税率从25%下调至15% [2] - 高盛报告显示日本7家大型车企合计关税影响从3.47万亿日元缩小至1.89万亿日元 营业利润降幅从47%收窄至25% [2] - 丰田受关税影响金额从1.6万亿日元压缩至8720亿日元 本田从5600亿日元减至3052亿日元 日产从4700亿日元减至2561亿日元 [3] 全球化战略布局 - 在北美市场采取深度本地化战略 加拿大工厂新增电池组生产线以支持混合动力及电动车型 [3] - 雷克萨斯首个海外纯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研发制造基地落户上海金山区 [4] - 在中国市场实施RCE体制 由中国工程师担任首席工程师以强化本土化竞争力 [4] 历史产销数据对比 - 2023财年全球销量达1030.95万辆(含雷克萨斯) 产量达997万辆 均创历史新高 [1] - 2024财年全球销量小幅下滑0.3%至1027万辆(含雷克萨斯) 产量下滑2.9%至968万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