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银集团(SFTBY)
icon
搜索文档
软银集团第四财季净利润5,171.8亿日元,预估亏损1,081.1亿日元。软银集团第四财季股息22.00日元。软银集团全年净利润1.15万亿日元,预估7,096.9亿日元。软银集团全年销售净额7.24万亿日元,预估7.16万亿日元。软银集团预计全年股息44.00日元,市场预估48.55日元。
快讯· 2025-05-13 06:36
财务业绩表现 - 第四财季净利润5171.8亿日元 大幅超越市场预估亏损1081.1亿日元[1] - 全年净利润1.15万亿日元 显著高于市场预估7096.9亿日元[1] - 全年销售净额7.24万亿日元 超过市场预估7.16万亿日元[1] 股东回报政策 - 第四财季股息22日元[1] - 预计全年股息44日元 低于市场预估48.55日元[1]
千亿美元AI野心受阻!软银、OpenAI“星际之门”遭遇三重危机
华尔街见闻· 2025-05-12 11:40
美国关税恐慌让软银与OpenAI的野心受阻,1000亿美元"星际之门"停滞不前。 据彭博社周一报道,软银集团雄心勃勃的1000亿美元美国AI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星际之门"(Stargate) ——正面临严重阻碍,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已导致融资谈判陷入停滞,这对寄望于AI繁荣的投资者而言 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 今年1月,软银创始人孙正义与OpenAI联合创始人Sam Altman高调宣布"星际之门"计划,承诺"立即"部 署1000亿美元,并随时间推移将投资规模扩大至约5000亿美元。然而,三个多月过去了,软银既未制定 项目融资模板,也未与银行、私募股权投资者和资产管理公司开始详细讨论。 关税阴霾笼罩,高效率模型威胁,价格战侵蚀利润 报道称,软银与瑞穗、摩根大通、Apollo Global Management和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等数十家贷 款机构和另类资产管理公司的初步会谈早在今年年初就已开始。但据知情人士称,由于金融家们在日益 增长的经济波动和更便宜的AI服务背景下重新评估数据中心投资,没有任何交易达成。 特朗普的激进贸易政策已经对AI的财务预测造成了严重干扰。报道援引知情 ...
软银与OpenAI的“星际之门”项目因经济风险担忧遇阻
快讯· 2025-05-12 10:26
软银与OpenAI的"星际之门"项目因经济风险担忧遇阻 金十数据5月12日讯,据外媒报道,软银集团在美国投资1000亿美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计划已经放 缓,关税带来的经济风险阻碍了融资谈判。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和OpenAI联合创始人阿尔特曼今年1月公 布了"星际之门"项目(Stargate),承诺"立即"开始投入1000亿美元,并逐步将其规模增至5000亿美元 左右。但三个多月过去了,软银仍未制定出项目融资模板,也未与银行、私募股权投资者和资产管理公 司展开详细讨论。据知情人士透露,随着经济波动加剧和人工智能服务价格下降,金融家重新评估数据 中心,因此没有达成任何交易。资本成本上升以及对全球经济衰退可能削弱数据中心需求的担忧,导致 相关讨论陷入僵局。 ...
软银与 OpenAI 的 “星门”(Stargate)风投项目因关税担忧而遇阻
快讯· 2025-05-12 10:11
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 Corp.)计划向美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1000亿美元,然而由于华盛顿方面的 关税所带来的经济风险,该计划已放缓,相关融资谈判也受到了影响。与贷款机构和投资者的初步谈判 已经启动,但尚未达成任何交易,因为金融家们在经济波动性加剧以及人工智能服务价格走低的情况 下,正在重新评估数据中心项目。软银正在组建一个团队专注于"星门"(Stargate)项目,并且正在与银行 和债券投资者接触,但由于关税方面的讨论、对产能过剩的担忧以及OpenAI方面的动荡,不确定性给 谈判带来了压力。 ...
市场消息:软银与OpenAI的1000亿美元合资项目遭遇资金障碍。软银尚未开始关于“星际之门”债务融资的详细谈判。
快讯· 2025-05-12 10:09
项目进展 - 软银与OpenAI的1000亿美元合资项目遭遇资金障碍 [1] - 软银尚未开始关于"星际之门"债务融资的详细谈判 [1] 投资规模 - 合资项目涉及资金规模达1000亿美元 [1]
5月12日电,据报道,软银与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的合资企业遭遇融资障碍。
快讯· 2025-05-12 10:07
合资企业融资 - 软银与OpenAI合资企业计划投资1000亿美元 [1] - 合资企业遭遇融资障碍 [1]
孙正义的九次重大人生转折
财富FORTUNE· 2025-05-07 13:35
孙正义的投资策略与重大决策 - 宣布投资5000亿美元于"星际之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项目 包括数据中心 发电厂和研究中心网络 [2] - 软银牵头为OpenAI筹资400亿美元 目标估值2600亿美元 可能创私营公司单轮融资纪录 [2] - 与OpenAI成立合资企业 专注于日本市场的人工智能开发与推广 [2] 投资历史与业绩波动 - 愿景基金2022年亏损270亿美元 其中WeWork导致140亿美元资产减记 [3] - 2000年投资阿里巴巴2000万美元获34%股份 2020年价值超2000亿美元 [4][13] - 2016年私有化Arm Holdings 2023年上市后市值近1200亿美元 [5] 关键转折点与行业影响 - 1990年代投资雅虎 市值曾达1800亿美元 互联网泡沫后暴跌98%至25亿美元 [4] - 2006年收购沃达丰日本 转型为软银移动 成为日本主要电信供应商 [4] - 2017年推出1000亿美元愿景基金 全球最大科技投资基金 [4][17] 近期人工智能领域布局 - 承诺为"星际之门"初期融资提供190亿美元 换取40%股份 [6] - 2024年3月斥资65亿美元收购Ampere Computing [6] - 正洽谈以Arm股权抵押借款185亿美元 用于AI投资 [6] 行业观点与市场展望 - 预测AI将在十年内取代全球GDP的5-10% 对应9-18万亿美元年回报 [7] - 认为AI基础设施投入不应过度关注效率 需着眼长期回报规模 [7] - 回应DeepSeek模型成本质疑 强调硬件和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 [6][7] 标志性交易与合作 - 与特朗普政府 OpenAI 甲骨文合作推进美国AI领先地位 [2][18] - 2006年收购沃达丰日本后 成为iPhone在日独家供应商 [15] - 2014年投资东南亚超级应用Grab 采用强势谈判策略 [5]
RISC-V,席卷全球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07 01:46
RISC-V架构概述 - RISC-V是一种开放国际标准的指令集架构(ISA),用于规范计算机软硬件接口,促进协作创新且不涉及敏感知识产权共享[1] - 与x86(CISC)和ARM(RISC)两大专有ISA形成对比,RISC-V允许免版税定制且无修改许可限制[3][5][6] - 由瑞士非营利机构RISC-V International管理,成员覆盖70国4600家实体,中美企业占比最高(中国大陆12家主要成员,美国9家)[7] 市场格局与技术特性 - x86主导PC市场(Intel/AMD),ARM垄断移动领域,两者均为付费授权模式;RISC-V作为免费开放标准打破垄断[3][5] - 基于RISC-V的芯片数量已超20亿颗,预计2031年达200亿颗;RISC-V International成员从2019年236家激增至2025年4600家[8] - 技术灵活性显著:支持快速指令扩展(如AI应用),无历史遗留问题,比x86/ARM更易定制高性能解决方案[13][16] 商业应用与生态发展 - 早期应用集中于嵌入式系统,逐步扩展至HPC/AI/消费电子领域,案例包括NASA太空计算机、谷歌数据中心芯片[15] - 行业巨头加速布局:Nvidia已开发3款RISC-V微控制器(2024年出货10亿颗),高通骁龙处理器搭载6.5亿个RISC-V内核[12][13] - 2023年启动RISE项目(谷歌/英特尔/三星等参与),加速软件生态建设;2024年推出RVA23规范推动标准化[12][16] 美国战略机遇与政策建议 - RISC-V可强化美国芯片设计竞争力:降低中小企业创新门槛,推动从资本竞争转向设计创新竞争[20][21] - 需防范政策误判:限制美国参与将导致生态碎片化,反使中国获得标准主导权[18][19] - 关键措施包括:将RISC-V纳入工程教育、资助NIST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建设验证实验室等基础设施[23][24][25] 全球竞争态势 - 中国通过《中国标准2035》积极布局标准制定,美国需联合盟友保持标准领导力,避免技术优势流失[23] - 开放标准具有地缘政治韧性:2019年RISC-V International迁至瑞士,确保全球可访问性[8][19] - 长期潜力:虽短期内难以替代x86/ARM,但在边缘计算(阿里巴巴)、RISC-V笔记本(DeepComputing)等新兴领域快速突破[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