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汽车(NSANY)

搜索文档
合资新势力出牌:日产豁出去,丰田支棱起来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9 15:00
2025上海车展行业观察 新能源汽车主导趋势 - 2023上海车展新能源汽车首发76款首次超越燃油车(58款),标志行业电动化转折点[5] -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电动化领域已建立领先优势,智能化成为新竞争焦点[6] - 合资车企加速转型,日产将2026年前新能源车型投放计划从8款增至10款,日产品牌占比提升至9款[28] 日系车企战略调整 日产汽车 - 东风日产N7以11.99-14.99万元定价颠覆中高端市场,上市1小时订单破万(10,138台)[15][21] - 研发周期缩短至24个月,追加100亿人民币投入新能源研发,技术中心扩招至4000人[24][27] - 采用Momenta智能驾驶方案和本土化NISSAN OS系统,整车本土化率达87%[19][46] 丰田汽车 - 铂智7搭载鸿蒙座舱,研发周期仅18个月,智能化系统成本降18%,电池成本降12%[43][46] - 实施"更中国"战略:雷克萨斯国产化(2027投产)、中国高管任命、ONE R&D研发体系[45] - 2024年在华销量177.6万辆(同比降6.9%),但bZ系列采用埃安平台实现14万元顶配定价[47][46] 本田与马自达 - 本田S7/P7降价6万元至19.99万元,仍采用自有云驰W架构,车机保留争议性竖屏设计[52][53] - 马自达EZ-6基于长安EPA平台开发,顶配价14.5万元,年推1款新能源车保持产品节奏[60][65]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日系三强(丰田/日产/本田)在华总销量较2020年峰值下降30%,电动化滞后是主因[58] - 合资车企普遍采用中国供应链:Momenta智能驾驶、华为座舱、宁德时代电池成标配[9][46] - 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本土化研发速度(如日产24个月周期)和定价策略成关键胜负手[12][23] 产品创新方向 - 日产品牌强调"中国定义全球"战略,N7/Frontier PHEV将反向出口海外市场[33] - 智能座舱成为差异化重点:丰田鸿蒙系统、马自达26.45英寸5K屏、日产超级车机系统[35][65][19] - 设计更贴近中国偏好:横屏车机(丰田bZ4改进)、实体按键适度回归、科幻感灯语交互[19][52]
武汉工厂停产敲响警钟,日产“断臂求生”能否起效?
华夏时报· 2025-04-29 09:12
日产汽车在华战略收缩 - 日产位于湖北武汉的整车生产基地将于2025财年内全面停产 该工厂耗资百亿 设计年产能达30万辆 但仅运营三年 产能利用率不足10% [1] - 日产在华电动化转型失利 电动SUV Ariya与燃油车奇骏年产量长期徘徊在1万辆左右 [1] - 2024年日产在华销量降至69 7万辆 同比下滑12 2% 较2018年峰值156 4万辆腰斩 市占率从7 8%暴跌至4 1% [2] - 2025年一季度销量仅12 1万辆 同比暴跌27 47% 新能源车型占比不足15% [2] 日产技术路线与产品问题 - 日产技术路线摇摆不定 e-POWER增程式混动技术因无法接入中国新能源车充电网络 被排除在绿牌政策之外 导致2023年销量不足5万辆 [2] - 纯电车型ARIYA艾睿雅智能化配置落后 未搭载高阶智驾系统 定价偏高 起售价19 99万元 2025年1月销量仅9辆 [2] - 日产在中国市场仅推出2款纯电车型 远落后于自主品牌年均10款新车的投放节奏 [3] -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承诺的固态电池技术要到2028年才能量产 与中国车企已普及的磷酸铁锂、麒麟电池形成代际差距 [3] 日产燃油车市场失误 - 2021年奇骏换代时强行搭载三缸发动机 导致销量从月均1 5万辆暴跌至不足3000辆 [3] - 轩逸家族终端优惠超3万元 品牌溢价加速流失 2025年1月销量同比下滑21 2% 单车均价从2020年的16 8万元跌至12万元 [3] - 日产在华8款主销车型中 6款集中于10—15万元区间 缺乏高端化突破 [3] 产能规划与市场需求错配 - 截至2023年 日产在华6大生产基地总产能达160万辆 但实际产能利用率仅42 1% [5] - 武汉工厂2023年仅生产1 12万辆 日均产量30辆 产能利用率不足3 7% 即便通过代工岚图知音电动车 2024年利用率勉强提升至10% [5] 日系车企集体困境 - 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18%暴跌至2024年的10 3% 中国自主品牌份额从55%飙升至69 9% [6] - 本田2024年在华销量同比暴跌30 9%至85 2万辆 丰田销量同比下滑6 9%至177 6万辆 [6] - 本田相继关停广州和武汉工厂 产能从149万辆削减至120万辆 [6] - 丰田坚持"混动+纯电"双轨策略 纯电领域仅押注雷克萨斯品牌 本田核心三电技术依赖宁德时代和华为 [6] 行业转型与竞争格局 - 传统"全球车型+本土改良"模式在中国智能汽车时代失灵 中国车企实现"季度级"产品迭代 [7] - 消费者对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的需求快速升级 但日系车型普遍存在车机卡顿、辅助驾驶功能落后等问题 [7] - 麦肯锡预测 2025年外资车企在华份额可能跌破30% 部分品牌或将退出市场 [7] 日系车企自救措施 - 丰田在上海独资建厂生产雷克萨斯电动车 本田与华为达成智驾合作 日产加速固态电池研发 [8] - 日系车企需深度融入中国创新生态 将本土化从"市场适配"升级为"技术共创" 并在固态电池、氢能等前瞻领域建立技术壁垒 [8]
金十图示:2025年04月29日(周二)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快讯· 2025-04-29 03:08
汽车行业市值及股价表现 - 宝马汽车市值52804亿,股价上涨016% [2] - 保时捷市值48624亿,股价上涨102% [2] - 通用汽车市值45647亿,股价上涨127% [2] - 玛普蒂铃木市值4448亿,股价上涨558% [2] - 本田汽车市值44204亿,股价上涨433% [2] - 马恒达汽车市值41827亿,股价上涨948% [2] - 福特汽车市值39924亿,股价下跌08% [2] - 现代汽车市值32696亿,股价下跌654% [2] - 塔塔汽车市值29469亿,股价上涨569% [2] - 赛力斯市值28396亿,股价下跌157% [2] - 斯特兰蒂斯市值26961亿,股价下跌174% [2] - 起亚汽车市值24913亿,股价上涨496% [2] - 上汽集团市值24648亿,股价上涨015% [2] - 理想汽车市值24516亿,股价上涨827% [2] - 长城汽车市值22737亿,股价下跌393% [2] - 日本铃木汽车市值2266亿,股价下跌352% [2] - 吉利汽车市值21176亿,股价上涨649% [2] - 小鹏汽车市值19261亿,股价下跌146% [2] 其他汽车公司表现 - 雷比市值15316亿 [3] - Rivian市值14811亿,股价上涨641% [3] - 长安汽车市值14579亿,股价下跌037% [3] - 斯巴鲁市值1355亿,股价上涨135% [3] - 广汽集团市值11025亿,股价上涨14% [3] - 江淮汽车市值10777亿,股价上涨051% [3] - 和泰汽车市值10639亿,股价上涨052% [3] - 五十铃市值9683亿,股价上涨103% [3] - 蔚来汽车市值9442亿,股价上涨614% [3] - 福特奥托生市值8414亿,股价下跌064% [3] - 日产市值8407亿,股价上涨191% [3] - Leapmotor市值8232亿,股价上涨594% [3] - VinFast Auto市值8005亿,股价上涨24% [3] - 路西德汽车市值767亿,股价上涨091% [3] - 沃尔沃汽车市值5643亿,股价上涨008% [3]
汽车早餐 | 工信部加快汽车芯片标准制修订;朱江明继续增持零跑股份;赛力斯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9 01:26
国内政策动态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针对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等重点群体定向增发购车指标,推动汽车消费扩容 [2] - 制定充电设施"倍增"行动,支持超大特大城市和I型大城市建设停车位 [2] - 工信部加快汽车芯片标准制修订,推动安全芯片、电动汽车用功率驱动芯片等标准发布实施,完成智能座舱计算芯片等标准审查报批 [4] -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稳步推进,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约2.4万辆,建成加氢站超540座 [5] - 河南省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25年上半年新建汽车充电桩5000个,给予汽车出口企业最高1000万元补贴 [6] 国际合作与贸易 -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希望德国汽车企业把握机遇坚定投资中国,推动欧盟早日妥善解决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 [3] - 日本电装与丰田等供应商及客户协商分摊钢铁与铝材等原材料成本,以减轻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8] 企业动态 - 赛力斯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拟赴港IPO,业务聚焦新能源汽车及核心三电等产品 [9] - 比亚迪"深圳号"汽车运输船开启出口首航,搭载超7000辆新能源汽车前往巴西,该船配置9200个标准装载车位 [10] - 传日产汽车计划2026年3月停止武汉工厂生产,该工厂年产能30万辆,主要生产艾睿雅纯电和奇骏SUV [11] - 小米汽车五一期间提供24小时免费道路救援和500元打车券 [12] - 吉利汽车2024年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92%达88.8万辆,单辆车生命周期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18% [13] - 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及一致行动人4月增持680.96万股,金额超3亿港币,累计增持金额超6亿港币 [14] 国际车企表现 - 起亚汽车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9%至28.02万亿韩元创历史新高,但净利润同比下降14.8%至2.39万亿韩元 [7]
合资车企们,悄然发动“华务运动”
虎嗅· 2025-04-29 01:24
行业格局变化 -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预测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将从40%降至10% [1] - 2025年Q1自主车企市场份额达62.9%创历史新高,合资份额降至27.1%,较2022年底的52.7%下降近半 [4] - 合资车企通过深度参与价格战(增加降价车型数量/幅度、推行"一口价"策略)试图减缓份额流失 [4] 合资车企转型策略 - 打破传统经营模式三大局限:外方决策权过重、产品全球化导致本土化不足、市场反应速度慢 [13] - 采用"华务运动"模式:借鉴自主品牌技术(如广汽丰田铂智3X采用广汽埃安技术、东风日产N7借鉴东风奕派eπ007)[12][16] - 加速技术合作:广汽丰田铂智3X/7搭载激光雷达和鸿蒙座舱、奥迪A5L Sportback采用华为乾崑智驾、AUDI E5 Sportback合作Momenta [9][11][21][22] 产品力升级案例 - 广汽丰田铂智3X:15万元级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合资纯电SUV,月订单突破2万台 [9][10] - 东风日产N7:12-15万元价位标配高通8295P芯片+Momenta智驾+3C快充电池,硬件性能对标新势力 [15] -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全球首款搭载华为高阶智驾的燃油车,支持城区领航功能 [21] 组织架构调整 - 丰田提出"立全球、更中国"战略,日产升级为"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计划3年投入100亿元扩建研发中心 [26][27] - 保时捷升级中国研发中心架构,下半年启用新办公场地以加强电动化/智能化研究 [28] - 合资车企采购流程变革:从全球总部统采转为直接对接本土供应商 [29] 中外合作深化 - 大众与小鹏合作开发电子电气架构并共享超快充网络 [33] - 上汽奥迪建立AUDI子品牌:奥迪负责外观/底盘,上汽主导智能驾驶/座舱开发 [34] - Momenta已获奔驰、东风日产、广汽丰田等订单,多款合资车型采用其智驾方案 [23] 市场竞争展望 - 合资车企转型思路明确:保留燃油车优势同时加速电动化/智能化,采用全新架构和品牌 [30] - 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但将促进中外车企技术交流(如40年前"市场换技术"转为现在"技术换市场")[32][35]
从8款升级到10款,日产汽车新能源矩阵变化背后
新浪财经· 2025-04-28 09:17
中国新能源市场战略升级 - 中国新能源市场渗透率突破50%临界点,促使日产汽车将原定2026年底前投放8款新能源车计划升级为10款,其中日产品牌占比由5款增至9款 [1] - 公司完成从技术输入到标准输出的战略跃迁,深耕中国市场50余年 [1] 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 - 纯电轿车N7搭载AI零压云毯座椅、全域智能防晕车技术等五大行业首创科技,被消费者定义为"中国主流家庭"纯电轿车新标杆 [3] - N7超安全电池通过行业首个四针刺多电芯无热蔓延测试,规格远超国标,日产纯电车型累计210亿里程电池0重大事故 [6] - 插混皮卡Frontier Pro PHEV具备410匹马力、800牛·米扭矩、135公里纯电续航及3.5吨拖重能力,开创户外生活方式新场景 [6] 研发体系与本土化转型 - 研发周期缩短至24个月内,中国团队主导开发N7和Frontier Pro PHEV,实现"中国研发、中国生产、全球销售"逆向输出 [6][9] - 东风日产计划投入100亿元人民币用于新能源研发,技术中心扩招至4000人 [12] - N7从概念车到上市仅用1年,盲订订单超5000台,起售价11.99万元公布1小时后大定超1万台 [12] 供应链与决策机制优化 - 深度整合本土供应链体系,授权本地团队主导开发,建立智能座舱、智驾系统等点对点研发机制 [14] - 本地化流程实现设计-验证-测试-量产快速闭环,决策更贴近中国用户反馈 [14] 长期战略与合作基础 - 中国市场战略地位从"重要市场"升级为"创新引擎",本土化研发体系支撑全球产品矩阵 [9] - 与东风集团合作超20年,构建完整产业链能力及战略韧性,强调"倾听用户、股东、伙伴声音" [15][17] - 电驱化转型坚持长期主义,通过"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闭环战略探索可持续路径 [20]
日本车企要借助当地技术在中国挽回劣势
日经中文网· 2025-04-28 07:39
日本车企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调整 - 丰田在中国专用EV上首次搭载华为鸿蒙系统 本田将采用DeepSeek服务 日本车企认为仅凭自身难以在中国智能化竞争中取胜 需吸收中国尖端技术 [2][6] - 丰田全球首发的中国专用纯电动轿车"bZ7"配备华为HarmonyOS智能座舱 实现驾驶信息集成显示 [4] - 本田在中国专用EV系列"烨"中搭载AI企业DeepSeek的语音对话服务 并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车载电池 [6] 智能化技术合作细节 - 华为鸿蒙系统已实现车窗控制 温度调节 座椅位置调整等车辆功能的智能屏操作 类似智能手机交互体验 [6] - 丰田采用Momenta联合开发的L2级驾驶辅助系统"Toyota Pilot" 支持手动/自动模式切换 该技术已成为中国10万元以下车型标配 [6] - 日产新款中国专用EV"N7"和本田"烨"系列均计划搭载Momenta的驾驶辅助系统 三大日系车企在ADAS领域形成技术协同 [6] 市场背景与竞争态势 - 日本车企2020年在华销量达历史峰值488万辆(丰田/本田/日产合计) 但2024年销量较顶峰下降30% 主因电动化转型滞后 [6][8] -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 竞争焦点转向智能座舱和驾驶辅助 比亚迪等本土企业技术创新速度远超预期 [8] - 丰田高管承认需向中国合作伙伴学习 称"新的汽车文化正在形成" 新冠疫情隔离期间中国智能汽车技术已实现代际跨越 [8] 全球化战略延伸 - 尽管中美对立限制中国开发车型出口 但日本车企认为在华积累的电动化/智能化经验具备全球应用价值 [8] - 丰田计划将中国市场验证的技术反哺全球产品 社长佐藤恒治强调"在中国锻炼出的商品技术将应用于全球市场" [8]
皮卡在本届上海车展找回自信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7 15:24
全球皮卡市场概况 - 全球皮卡年销量约600万辆,占全球汽车年销量的十二分之一[3] - 中国市场皮卡年销量约50万辆(含近半出口量),占全球皮卡市场的十二分之一[3] - 皮卡兼具轿车舒适性与载货越野能力,在欧美、东南亚市场广受欢迎[3] 中国皮卡市场动态 - 2025上海车展成为皮卡焦点,展现前所未有的活力与自信[3] - 中国皮卡出口占比显著,2025年一季度出口6.2万辆,同比增长31%,占皮卡总销量的45%[21] - 新能源皮卡增长迅猛,2024年销量1.3万辆(+59%),2025年1-2月累计销量0.4万辆(+166%)[23] 车企新品与技术亮点 江淮汽车 - 悍途PHEV搭载2.0T+4DHT混动系统,综合动力380kW/1000N·m,综合油耗2L/100km,馈电油耗8L/100km[6] - 配备31.18kWh电池组,计划2025年内上市[6] 奇瑞汽车 - 重启威麟品牌,定位全球新能源智能化皮卡,覆盖燃油/纯电/混动全谱系[8][9] - 未来四年规划四大产品矩阵,覆盖8大核心场景和120+细分场景[9] 广汽集团 - 发布GAC PICKUP 01概念皮卡,基于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开发,计划先出口后内销[11] - 皮卡出海战略明确,2024年中国皮卡国内销量仅30万辆,全球市场机会巨大[11] 上汽大通 - 推出星际X皮卡,搭载上汽πPlus 2.5T柴油发动机(峰值扭矩520N·m),采用乘员舱与后斗贯通设计(3000L储物空间)[11] - 与华为合作推出大通星际皮卡品牌,联合运良越野发布全国不限行改装款[13] 长安汽车 - 发布猎手K50(全球首款超级大增程数智皮卡),未来三年规划3-4款全球化皮卡车型[13] 日产汽车 - 全球首发Frontier Pro智能电混皮卡,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四季度全球发售[13] 长城汽车 - 山海炮Hi4-T越野混动皮卡预售价22.88-24.98万元,配备37.1kWh电池(NEDC纯电续航115km,综合油耗1.7L/百公里)[15][17] 行业协作与政策环境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召开首届理事会,推动企业协作与市场扩容[19] - 部分城市放宽皮卡进城限制,但15年强制报废、一年一检等政策仍制约市场发展[23]
日产在华加速转型:以“中国创新”重塑全球竞争力
凤凰网· 2025-04-27 08:21
中国市场战略转型 - 公司宣布到2027年夏季将新能源产品投放计划从8款提升至10款,其中9款为日产品牌车型 [1][2] - 公司战略核心为"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依托中国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先优势加速产品迭代 [2] - 公司通过管理架构调整赋予中国研发团队产品性能和动力配置决策权,实现敏捷响应 [5] 新能源产品布局 - 郑州日产将在两年内推出9款新车,其中5款为日产品牌,涵盖皮卡、SUV及CDV车型 [3] - 全球首发的Frontier Pro PHEV皮卡定位高端玩乐市场,扭矩达800牛米,计划一年内出口海外 [3] - 公司未来3年计划投入100亿元扩建技术中心,研发周期压缩至24个月 [2] 本地化创新 - 公司与Momenta、华为等本土科技企业在智能驾驶辅助和座舱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3] - 与清华大学成立"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聚焦Z世代消费行为与电动汽车商业模式 [3] - 在苏州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测试已累计运营超14万公里 [4] 全球化战略 - 两款新车将在一年内启动海外销售,依托全球经销商网络制定差异化策略 [6] - Frontier Pro PHEV的智能座舱技术有望随出口车型推向海外 [4] - 公司从开发阶段就兼顾国内外需求,确保安全标准符合全球法规 [6] 产品设计理念 - Frontier Pro PHEV设计突破传统皮卡形象,融入细腻质感和AI技术提升舒适体验 [4] - 中国消费者对科技与美学的双重追求驱动设计语言向"无缝融合内外技术"转型 [4] - 采用夹杂金色的黄色车身设计,保留野性又彰显优雅 [4]
日产汽车马智欣:以“中国速度”,掀新一轮产品复兴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7 07:15
处于变革之中的日产,4月23日在2025上海车展上带来了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皮卡Frontier Pro PHEV,以及东风日产在全新新能源架构天演 架构下打造的首款车型——纯电轿车N7。"现在,我们正站在新一轮产品复兴的起点上,这意味着未来将会有更多全新、令人兴奋的产品问世。在这 里,我们今天已经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发布会结束后,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马智欣在接受《中国汽车报》等媒体采 访时说。 INIS. 3.73 2 "到2027年夏季,我们将投放10款新能源汽车,其中日产品牌从5款增加到9款,并且还有更多的车型会陆续到来。"马智欣告诉记者,"今天,我们将其 中2款新能源车型带到了上海车展现场。未来,这两款车型都会出口全球,在中国本土市场和海外市场同时销售,这是我们对"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战 略的一个成果兑现。日产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显而易见,那就是推出更多新能源车型,因为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成为主流。" 新能源汽车规模进一步升级,那么,日产要如何保证这一宏大的产品攻势顺利铺开?"日产汽车在中国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各项运营,包括产品研发, 特别是在新能源产品研发、销售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