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口价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老铺黄金的奢侈品梦醒了
虎嗅APP· 2025-09-11 00:15
品牌定位与奢侈品逻辑 - 通过消费者心理测试对比黄金与奢侈品包袋 品牌在辨识度、象征性和品牌溢价方面与爱马仕存在显著差距[5][7][9][12][14][16] - 品牌定位需满足炫耀性消费心理、社会地位彰显和品牌资产价值 这是奢侈品与普通消费品的本质区别[18][19][20] - 品牌消费者与国际奢侈品牌平均重合率达77.3% 体现高端客群重叠性[31] 财务表现与市场反应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23.54亿元同比增长251% 净利润22.68亿元同比增长285.8% 销售业绩141.8亿元同比增长249.4%[22] - 财报发布后股价未涨反跌 较7月高点跌幅超30% 出现业绩与股价背离现象[23][24] - 8月涨价前门店无人排队 热门款库存充足 与以往涨价前排队潮形成反差[25] 金价关联性与定价策略 - 强调产品售价与金价波动脱钩 定价基于品牌定位而非原料成本 区别于周大福等同行按金价调整策略[31] - 材料成本中黄金占比超92% 金价波动对成本影响远大于皮革对爱马仕的影响[32] - 二手市场按克重回收 回收价仅为售价3.7-5.4折 缺乏脱离材质的品牌溢价能力[36][38] 竞争壁垒与行业挑战 - 古法工艺被同行广泛复制 周大福、周生生等品牌均推出类似工艺产品 外包生产占比达41%[42] - 一口价模式被同行效仿 周生生毛利率提升至33.5% 周大生提升至30.34% 接近品牌38.1%的毛利率[46][47] - 古法金饰品占金饰消费总量比例从2018年6%升至2023年35% 成为第二大黄金饰品品类[44] 奢侈品溢价与定价困境 - 销售克单价范围1000-1500元 对比现货金价831.6元/克和同行1073元/克溢价保守[53] - 国际奢侈品牌原材料成本仅占售价5%-10% 溢价达10-20倍 而品牌溢价不足两倍[51][54] - 品牌故事依赖可复制的古法工艺和国宝灵感 缺乏不可移动的传奇资产支撑奢侈品定位[56][57]
产品、营销齐发力,别克昂科威以重回巅峰之势迎来11周年庆
中国经济网· 2025-08-29 03:19
核心观点 - 昂科威作为美系SUV代表车型 在新能源转型背景下通过产品升级和营销创新实现市场回暖 2025年1-8月销量突破10万辆 其中昂科威Plus月均交付超1万辆 同比增长超过200% [1][2] 销量表现 - 2025年1-8月昂科威家族销量突破10万辆 昂科威Plus月均交付超1万辆 同比增长超过200% 成为15-20万元级最畅销燃油SUV [2] - 历史销量表现突出:2016年销量突破25万辆 2017年突破30万辆 单月销量曾超过3万辆 2019年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 2014-2018年占据别克品牌四成销量份额 [1] 产品力升级 - 动力系统标配2.0T可变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和9速智能变速箱的"双十佳"动力组合 [2] - 底盘采用大尺寸全框式副车架与液压衬套 标配前排双层夹胶隔音玻璃和ANC主动降噪科技 [2] - 智能座舱标配30寸一体式6K弧面屏 支持OTA持续升级 [2] - 四季度将开启V5.0版本车机系统OTA升级 支持CarPlay iOS26系统 新增车载高德地图 上线多种场景模式 [1][3] - 新系统加入AI大模型 具备深度推理 海量快速检索及创意绘图功能 语音引擎指令识别率提升 [3] 营销策略 - 推出"十一周年专属权益":即日起至9月30日 购买昂科威Plus享受10000元品牌置换补贴 叠加至高15000元国补 [1] - 2025年起所有新车型全面启用"一口价"模式 成为业内首家全面推行"一口价"的合资品牌 [3] - 携手"与辉同行"开启2025"寰行中国"人文探索之旅 "寰行中国"累计行程超5万公里 遍及中国120多座城市 [4][5] 市场定位 - 在传统燃油时代是SUV标杆产品 稳居合资中型SUV榜首 [1] - 进入新能源时代后经历转型阵痛 但目前市场表现已全面回暖 [1] - 定位"油电同智"践行者 持续投入燃油车产品升级 [3]
多家合资车企推出一口价模式,多家合资车企试水直营模式
第一财经· 2025-08-21 14:33
合资车企渠道模式变革 - 多家合资车企推出"一口价"模式和直营模式以应对市场份额被压缩和新能源车竞争 [1] - 一汽大众在全新揽境试点直营模式 价格统一透明且用户直接向厂家付款开票 [1] - 传统经销模式下4S店终端价格存在差异 而特斯拉等新势力采用直营模式实现价格透明 [1] 具体企业实施案例 - 一汽丰田2024年3月针对卡罗拉车型推出厂家直销模式并执行全国统一价格策略 [2] - 上汽通用自2024年开始大规模"去库存"并采用以销定产方式支持经销商健康发展 [2] - 上汽大众革新渠道管理 将经销商50%佣金考核与其服务质量挂钩 [2] 直营模式特点与执行 - 合资品牌直营模式保留经销商但转变其角色为"服务提供者" 包括提供销售线索和试驾服务 [2] - 经销商盈利模式从销售"返利"转变为服务"返佣" [2] - 一汽大众组建近50人团队提前三个月进行专业训练 负责直接与用户沟通 [2]
试水直营模式,头部合资车企渠道集体变革
第一财经· 2025-08-21 13:58
合资车企渠道变革 - 新能源车快速发展导致合资车企市场份额被压缩 合资车企通过"一口价"和渠道变革反攻市场 [3] - 一汽-大众推出直营模式试点 全新揽境采用价格统一透明策略 用户直接向厂家付款开票 未来将推广至其他燃油车 [3] - 传统经销模式存在终端价格差异 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的直营模式打破传统 价格透明 [3] 合资车企直营模式实践 - 一汽丰田针对卡罗拉推出厂家直销模式 执行全国统一价格 [4] - 上汽通用2024年开始大规模"去库存" 采用以销定产方式 帮助经销商健康发展 [4] - 上汽大众革新渠道管理 将经销商50%佣金与服务质量挂钩 推动经销商向服务商转型 [4] 经销商角色转变 - 合资品牌直营模式保留经销商 但将其角色从销售主导转变为服务提供者 盈利模式从销售返利变为服务返佣 [4] - 一汽-大众组建50人专业团队 提前三个月训练 直接与用户沟通 满足需求 [4] - 高尔夫GTI采用直营模式后销量翻倍 昂科威Plus"一口价"后销量从月均不足5000辆攀升至破万辆 [5] 市场影响与数据 - 统一价格政策有助于维护品牌溢价和市场稳定 减少用户价格纠结 让经销商专注服务 [5] - 2025年上半年合资燃油车平均促销幅度达23 1% 远超2023年13%的水平 [5] - 2025年上半年合资品牌市场份额达36% 部分品牌销量回暖 整体呈现止跌回升态势 [5]
试水直营模式,头部合资车企渠道集体变革
第一财经· 2025-08-21 12:15
行业趋势 - 合资车企面临新能源车快速发展带来的车市结构变化 市场份额不断被压缩[1] - 2025年上半年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仅达36% 但部分品牌销量回暖 市场份额整体呈现止跌回升态势[3] - 2025年上半年合资燃油车平均促销幅度高达23.1% 远超2023年13%的水平[3] 渠道变革举措 - 多家合资车企推出"一口价"模式作为抢回市场份额的重要举措[1] - 一汽大众全新揽境采用直营模式试点 价格统一透明 用户直接向厂家付款[1] - 一汽丰田2024年3月针对卡罗拉车型创新推出厂家直销模式 执行全国统一价格策略[2] - 上汽通用2024年开始大规模"去库存" 采用以销定产方式帮助经销商健康发展[2] - 上汽大众革新渠道管理模式 将经销商考核中50%佣金和服务质量挂钩[2] 直营模式特点 - 合资品牌采用的厂家直营模式并非舍弃经销商 而是转变经销商角色为"服务提供者"[2] - 经销商盈利模式从获取销售"返利"转变为服务"返佣"[2] - 一汽大众专门组建近50人团队负责直接与用户沟通 包括电话交流和微信互动[2] 实施效果 - 一汽大众高尔夫GTI采用直营模式后销量翻倍[3] - 上汽通用别克昂科威Plus以16.99万元"一口价"销售 销量从月均不足5000辆一度攀升至破万辆[3] - 统一价格政策有助于维护品牌溢价能力和市场稳定[3]
沃尔沃将对经销商管理流程“动刀”,也将推出“一口价”
快讯· 2025-07-23 09:42
在传统经销商大面积亏损、退网的背景下,车企开始对传统的返利机制、压库惯例和价格体系进行大规 模变革。据了解,今年下半年,沃尔沃汽车计划对经销商售前、售后管理流程进行改革,对经销商的考 核重点将从管理和销量,转变到经销商对消费者售前和售后的服务质量。此举意在将经销商的重心放在 服务消费者上,而非关注车企的返还和满意度考核。与此同时,在价格体系上,沃尔沃汽车也将推 出"一口价"模式。所谓"一口价",即全国经销商的裸车售价均一致。(第一财经) ...
网约车打一口价,原来是低人一等的?
36氪· 2025-07-09 23:54
网约车行业现状 - 网约车市场已进入饱和状态,2024年1~11月合肥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量仅11.5单,空驶率达45%,驾驶员日均流水不足300元的占比近八成[56][57]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平台推出"一口价"模式,通过固定车费吸引乘客,但司机需承担堵车等额外成本[14][19][59] 一口价模式分析 - 一口价对乘客的优势在于价格确定(如特惠快车比普通快车便宜约25%,杭州快车均价1.6元/公里 vs 特惠1.2元/公里)[15][47] - 司机端痛点显著:堵车不计费(杭州堵车仅按0.2元/分钟计费),极端案例中4公里行程耗时半小时仅收入9.2元[50][51] - 平台派单机制导致司机被动接受特惠单,关闭特惠选项后接单量下降50%(20-30单中特惠占比过半)[43][47] 平台应对措施 - 滴滴曾测试流水保底机制,高德上线"堵车宝"补贴,但未能根本解决矛盾[62] - 当前改革方向包括:部分城市试点"特惠计价"(基于快车实时价格打折),探索高峰期溢价/平峰期折扣的动态定价[81][82] 服务差异化困境 - 价格分层(豪华车/专车/快车/特惠)未能有效传导至服务体验,特惠快车除价格外与普通快车无显著差异[69][72] - 平台广告明确特惠快车"无额外服务"的定位,导致压缩空间转向司机收入与情绪[75][77] 行业历史演变 - 滴滴2020年首创特惠快车模式,初衷是平峰期消化过剩运力,高峰期恢复溢价[59] - 网约车普及使打车成本降低至出租车时代的1/3(用户实际支付价格对比)[85]
金店龙头,缓过来了
格隆汇APP· 2025-06-22 10:01
黄金价格与市场表现 - 全球政局不稳定推动黄金价格持续上涨,2022至2024年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品种收盘价均值同比分别增长5%、15%和24% [2][4] - 黄金首饰消费量呈现波动,2023年上升8%后2024年下滑24.7%,显示金价过高抑制消费 [5] - 2024年4月以来黄金首饰企业股价大幅反弹,A股潮宏基上涨近100%,港股周大福上涨30%,六福珠宝、周生生上涨超20% [9][10] 周大福经营动态 - 2024年公司股价下跌超30%,市值蒸发约800亿港元,净利润低于预期且毛利率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 [7][8] - 2025财年营收同比下降17.5%至896.6亿港元,归母净利润下滑9%至59.2亿港元,主因黄金借贷公允价值变动导致61.8亿港元账面亏损 [13][19] - 经营策略转向高质量门店,2025财年净关闭906家门店至6644家,但经营利润率提升4个百分点至16.4%,经营利润同比增长9.8%至147.5亿港元 [16][17][20] 行业竞争与产品结构 - 老铺黄金毛利率达41.2%,周大福通过"一口价"模式(古法黄金、故宫系列)推动毛利率逆势增长5.5个百分点至29.5%,固定价格黄金产品销售额占比从7.1%跃升至19.2% [23][24][25] - 新兴品牌冲击下,周大福启动五年品牌转型计划,引入前Tiffany设计总监并计划开设20家新形象店 [26] 消费者行为与市场趋势 - 中国大陆和印度占全球黄金需求超50%,2021年以来中国大陆黄金饰品消费占比提升至25%-30%,2024年黄金首饰占珠宝零售额59% [31][32] - 年轻消费者(25-34岁)占比从16%跃升至59%,偏好轻量化(<10克)、设计感强的产品,推动深圳水贝市场轻量金饰贡献超35%销售额 [36][38][39] - 消费场景从婚庆转向日常佩戴(40%自戴),线上渠道(直播、微商城)和分众化定制产品崛起 [34][35][42][43] 行业长期展望 - 黄金首饰行业品牌壁垒高,周大福等龙头分红稳定(股利支付率超80%,股息率3.92%),加盟模式资本效率优势显著 [46][48] - 年轻消费偏好持续重塑市场,设计创新与文化属性成为关键竞争要素 [41][44][45]
老铺黄金:一年十倍!老铺真是黄金界 “爱马仕”?
搜狐财经· 2025-06-13 11:53
公司概况 - 老铺黄金前身为2009年成立的子品牌金色宝藏,主营古法金产品,结合佛教文化与玄学色彩,定位高净值收藏家群体[2] - 2016年独立运营后,2019年推出足金镶嵌产品,颠覆行业以K金为底材的传统标准,成为珠宝界"单店之王"[2] - 2022-2024年营收从13亿元飙升至85亿元,CAGR高达157%,成为港股市值最高金饰企业[1] 商业模式创新 - 采用全"一口价"定价模式,按件计价而非克重,溢价达黄金基准价1-2倍,毛利率35%-40%[7][11] - 足金镶嵌类产品占比从40%提升至60%,毛利率较传统足金产品高8%-10%,成为盈利核心驱动力[11][14][16] - 纯直营模式控制36家门店(5年仅增18家),选址顶奢商场,单店年效达3.3亿元,接近爱马仕3.8亿元水平[22][27] 行业对比 - 传统金饰品牌以克重计价为主,行业平均毛利率15%,依赖加盟扩张(周大福等门店超5000家)[3][4][21] - 头部品牌加速转向"一口价"模式,周大福2024年上半年该业务同比增115%,营收占比从4%提至12%[8] - 老铺毛利率40%远超同行(周大生38%、老凤祥35%),净利率领先10个百分点以上[9][18][29] 奢侈品化进程 - 通过直营控货、工艺稀缺性(古法+镶嵌)和限量提价策略(年提价2-3次)塑造高端形象[11][22] - 存货占总资产70%,设计工艺成本占比偏低,毛利率40%较真奢侈品(65%-70%)仍有30%差距[34][37] - 产品仍受黄金价格周期影响,未形成全球品牌认知或标志性Logo溢价[32][36]
一年十倍!老铺真是黄金界“爱马仕”?
海豚投研· 2025-06-13 11:17
核心观点 - 老铺黄金通过"一口价"模式和纯直营策略,成功将黄金饰品奢侈品化,实现40%的毛利率和157%的营收CAGR(2022-2024年)[1][6][13][18] - 公司单店店效达3.3亿元(2024年),接近爱马仕3.8亿元的水平,85%增长来自存量门店提效而非扩张[29] - 与传统金饰企业15%的行业平均毛利率相比,老铺通过足金镶嵌品类(毛利率45%-50%)和每年2-3次提价策略建立溢价优势[13][18] - 当前商业模式仍受黄金价格周期制约,存货占比达70%,与奢侈品70%的毛利率标准存在30个百分点的差距[38][40] 商业模式创新 定价策略 - 全系产品采用"一口价"模式,足金镶嵌类产品克价达1815元/克,较竞品溢价30%以上[13][19] - 足金镶嵌品类占比从40%提升至60%(2021-2024年),带动整体毛利率比传统金饰高25个百分点[14][18] - 每年对热门系列进行2-3次提价,抵消金价波动影响[13] 渠道管理 - 纯直营模式,5年仅新增18家门店(总数36家),全部进驻SKP/万象城等顶奢商场[24] - 通过控制供给营造稀缺性,单店营收3.3亿元相当于周大福300家加盟店的产出[29] - 销售费用率高于行业但净利率仍领先10个百分点,因直营模式避免加盟体系窜货乱象[31] 与传统金饰行业对比 传统模式痛点 - 克重计价模式下行业平均毛利率仅15%,依赖渠道扩张维持增长[6][7] - 加盟体系导致终端控价能力弱,2024年老凤祥等品牌已出现门店负增长[24] - 产品同质化严重,需求疲软时陷入加工费价格战[7][9] 老铺突破路径 - 将黄金加工费占比从行业2-3%提升至5-6%,通过工艺设计实现溢价[36] - 足金镶嵌产品颠覆珠宝业K金传统,用100%足金承载宝石/珐琅等材质[5][13] - 直营模式下存货周转天数仅90天,远低于传统企业180天水平[40] 与国际奢侈品差距 现阶段优势 - 单店坪效比肩爱马仕,选址策略复制奢侈品"少开店、开大店"逻辑[24][29] - 古法工艺+佛教文化形成独特品牌调性,与大众金饰形成区隔[4][22] 待突破瓶颈 - 毛利率40%与奢侈品70%标准存在差距,缺乏Logo溢价[38] - 设计工艺成本占比仅5-6%,低于奢侈品牌15-20%的投入水平[35] - 存货占总资产70%,仍无法完全脱离黄金价格周期影响[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