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杰科技(300373)

搜索文档
扬杰科技涨2.03%,成交额3.2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688.0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5 04:16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5日盘中股价61.40元/股 上涨2.03% 总市值333.62亿元 成交额3.22亿元 换手率0.98%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688.07万元 特大单买入1388.12万元占比4.31% 卖出1053.04万元占比3.27% [1] - 大单买入8435.40万元占比26.19% 卖出8082.41万元占比25.10%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42.39% 近5日下跌9.96% 近20日上涨6.36% 近60日上涨27.07%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6.20万户 较上期增加16.98% 人均流通股8744股 较上期减少14.52%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792.15万股 较上期增加198.83万股 位列第三大流通股东 [3] - 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720.09万股 较上期减少18.16万股 位列第四大流通股东 [3] - 南方中证500ETF持股484.58万股 较上期增加63.51万股 位列第五大流通股东 [3] - 国泰智能汽车股票A持股379.00万股 较上期减少45.78万股 位列第六大流通股东 [3] - 交银新生活力灵活配置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3] 财务业绩与分红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4.55亿元 同比增长20.58% [2] - 归母净利润6.01亿元 同比增长41.55%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4.88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9.52亿元 [3] 公司业务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为功率半导体硅片、芯片及器件制造、集成电路封装测试 [1] - 收入构成:半导体器件88.05% 半导体芯片7.34% 半导体硅片2.59% 其他2.02% [1] - 所属申万行业:电子-半导体-分立器件 [1] - 概念板块包括集成电路、中芯国际概念、汽车芯片、半导体、芯片概念 [1]
扬杰科技:将严格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新浪财经· 2025-09-05 02:14
公司信息披露 - 投资者要求公司尽快公布三季报预告以稳定市值 [1] - 公司回应将严格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出现大幅下跌 [1]
扬杰科技股价跌5.05%,长城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15.38万股浮亏损失49.3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4 03:29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4日股价下跌5.05%至60.41元/股 成交额6.79亿元 换手率2.02% 总市值328.24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功率半导体硅片、芯片及器件制造、集成电路封装测试 半导体器件占比88.05% 半导体芯片占比7.34% 半导体硅片占比2.59% 其他业务占比2.02% [1] 基金持仓情况 - 长城中证500指数增强A(006048)二季度持有15.38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1.14% 为第十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最新规模2.16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25.94% 近一年收益54.24% 成立以来收益99.37% [2] - 当日基金浮亏约49.37万元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雷俊累计任职10年259天 管理资产总规模34.43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149.02% 最差基金回报-89.53% [3]
扬杰科技跌2.01%,成交额2.7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529.3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3 02:41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3日盘中股价下跌2.01%至62.90元/股 成交额2.70亿元 换手率0.78% 总市值341.77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529.35万元 特大单净流出276.30万元 大单净流出1253.04万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45.87% 近5日下跌3.75% 近20日上涨10.97% 近60日上涨27.59%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6.20万户 较上期增加16.98% 人均流通股8744股 较上期减少14.52%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198.83万股至792.15万股 位列第三大流通股东 [3] - 易方达创业板ETF减持18.16万股至720.09万股 南方中证500ETF增持63.51万股至484.58万股 [3] - 国泰智能汽车股票A减持45.78万股至379.00万股 国联安半导体ETF增持35.82万股至345.74万股 [3] - 华安创业板50ETF减持23.38万股至272.70万股 交银新生活力灵活配置混合退出十大股东 [3] 财务业绩与分红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4.55亿元 同比增长20.58% 归母净利润6.01亿元 同比增长41.55%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4.88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9.52亿元 [3] 主营业务与行业属性 - 公司主营功率半导体硅片、芯片及器件制造、集成电路封装测试 半导体器件收入占比88.05% [1] - 半导体芯片收入占比7.34% 半导体硅片收入占比2.59%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2.02%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分立器件 概念板块包括集成电路、汽车芯片、5G、芯片概念、半导体 [1]
大曝光!高毅、景林、宁泉、睿郡最新调仓(名单)
中国基金报· 2025-09-01 12:50
高毅资产持仓变动 - 冯柳管理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持仓总市值154.46亿元 覆盖12家A股上市公司[2] - 新进新城控股950万股 参考市值1.30亿元 新进太极集团2000万股 参考市值4.26亿元[3] - 增持龙佰集团800万股至8800万股(市值14.26亿) 增持安琪酵母至3500万股(市值12.31亿) 增持同仁堂和松井股份[4] - 减持海康威视1200万股至3.38亿股(市值93.73亿) 减持瑞丰新材450万股 减持国瓷材料250万股 减持泰坦科技100万股[3][4] - 邓晓峰增持紫金矿业790万股至3.66亿股(市值71.44亿) 通过两只产品合计增持790万股[4][6] - 增持云铝股份至6360万股(市值10.16亿) 通过两只产品分别增持470万股和370万股[4][6] - 减持京东方A900万股至3.52亿股(市值14.04亿) 减持TCL科技650万股至2068万股(市值8.95亿)[5][6] 睿郡资产操作动向 - 董承非新进扬杰科技255.33万股(市值1.33亿) 新进兔宝宝606.80万股(市值5900万元)[7][8] - 增持乐鑫科技50.59万股至559.52万股(三只产品合计市值8.18亿)[7][8] - 减持元力股份55万股至412.19万股(市值6700万) 减持芯朋微合计42万股至241.58万股[7][8] 宁泉资产持仓变化 - 新进天壕能源1455.68万股(两只产品合计市值7400万元)[8][10] - 新进山东路桥348.32万股(市值2000万元) 新进美畅股份240.45万股[9][10] - 增持美畅股份35万股至281.87万股(单产品市值5700万) 增持洲明科技81.60万股至811.34万股(市值5900万)[9][10] 景林资产与鸿鹄基金布局 - 景林资产增持石基信息919万股至3788.99万股(两只产品合计市值3.28亿) 其中新进1500万股[11][12] - 鸿鹄基金新进中国神华5220.61万股(市值21.16亿) 新进中国石油2.17亿股(市值18.57亿)[12][13]
百亿级私募持仓曝光 把握上市公司业绩确定性调仓换股
上海证券报· 2025-08-31 14:15
百亿级私募持仓概况 - 27家百亿级私募出现在94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 合计持股市值达347.31亿元 [1] - 增持18家上市公司股份 新进19家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东榜 减持10家上市公司股份 维持47家上市公司股份数量不变 [1] - 二季度头部私募重点关注电子、医药生物等板块 [1] 电子板块持仓动态 - 宁泉资产二季度增持洲明科技81.6万股至811.3万股 期末持股市值近0.6亿元 [1] - 洲明科技上半年营业收入36.58亿元同比增长7.38% 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20.61% [1] - 洲明科技LED+AI系列产品正式上线 加速商业化落地 [2] - 睿郡资产新进扬杰科技前十大流通股东 持股255.3万股 [3] - 扬杰科技上半年营业收入34.55亿元同比增长20.58% 归母净利润6.01亿元同比增长41.55% [3] - 淡水泉持有生益科技持股市值达2.7亿元 持股数量较一季度末不变 [3] 医药板块持仓动态 - 高毅资产新进太极集团前十大流通股东 持股2000万股 [4] - 太极集团以现代中药智能制造为主 业务涵盖医药研发、生产、商业及中药材资源 [4] - 银叶投资新进盟科药业前十大流通股东 [4] - 盟科药业专注于感染性疾病治疗领域 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 [4] 投资策略方向 - 头部私募转向基本面驱动策略 关注业绩确定性强且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标的 [1] - 自下而上聚焦企业业绩变化和可持续性成为调仓换股核心逻辑 [5] - 资金面宽松与低利率环境构成市场利好因素 [6] - 选股策略强调估值安全性与业绩确定性双重考量 [6]
16家A股半导体公司净利润增速超10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00:39
行业整体表现 - 半导体板块呈现强劲上涨态势 Wind半导体精选指数一度上涨超6个百分点 多股涨停 [1] - 86家半导体公司披露上半年财报或预告 其中54家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 上年同期为50家 [1] - 行业处于温和复苏状态 但分化较为明显 存在结构性差异 [1] - 76家半导体公司披露净利润具体数据 实现总利润88.7亿元 低于去年同期的97.1亿元 [6] 龙头企业业绩表现 - 寒武纪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 同比增长4347.82% 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1] - 台基股份归母净利润3972.84万元 同比扭亏 增速达3789.4% [4] - 士兰微实现营业收入63.36亿元 同比增长20.14% 归母净利润2.65亿元 同比扭亏 [4] - 晶瑞电材实现营业收入7.68亿元 同比增长10.68% 归母净利润6975.35万元 同比扭亏 [4] 细分领域表现分化 - 9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降幅超过100% 其中航天智装 明微电子 晶华微降幅在500%以上 [8] - 明微电子归母净利润亏损0.35亿元 同比下滑616.66% 主要因消费电子领域竞争加剧 [8] - 普冉股份净利润下滑70% 因消费市场修复放缓导致存储芯片出货量下降 [8] - 聚辰股份净利润增长43.5% 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高可靠性存储产品销量快速增长 [9] - 中电港净利润增速65% 受益于AI技术迭代带动处理器及存储芯片需求增长 [9] - 澜起科技和光迅科技受益于算力中心建设加速 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超50% [9] 新兴需求驱动因素 - 汽车电子需求显著增长 晶方科技 豪威集团 全志科技 扬杰科技均实现业绩增长 [10] - 智能手表头部品牌需求推动光学传感器业务大幅增长 [10] - 智能家居 能源管理 工业控制维持较好增速 AI玩具 音乐教育等新兴领域开始萌芽 [10] - 端侧AI算力需求驱动高性能以太网交换机 先进存储产品 GPU及边缘计算芯片需求增长 [11] 行业复苏特征 - 16家公司净利润增速超过100% 部分超过1000% 主要因扭亏为盈 [4] - 多家公司在财报中总结行业走势为"复苏"基调 [5] - 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持续复苏 中国形成完整产业集群 设备厂商采购需求增长显著 [6] - 终端需求主要集中在网络通信 存储 工业芯片和汽车芯片领域 [10]
【最全】2025年功率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
搜狐财经· 2025-08-27 15:04
行业生态与公司布局 - 中国功率半导体产业已形成完整生态链,头部企业各具特色,覆盖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封测的全产业链体系 [1] - 新洁能、斯达半导专注IGBT模块,在新能源领域占据优势;捷捷微电、苏州固锝深耕二极管和晶闸管等传统器件;华润微、士兰微作为IDM龙头实现全产业链覆盖;闻泰科技通过安世半导体布局车规级产品;扬杰科技在分立器件领域保持领先 [1] - 东微半导、宏微科技聚焦高端MOSFET和IGBT研发;派瑞股份专精特高压器件;振华科技、华微电子在军工和工业领域具有优势;银河微电、芯导科技、锴威特专注细分市场的小型化器件 [1][2][4] 2025年一季度业绩表现 - 行业毛利率集中在10%-45%,整体盈利能力较好,营收规模多处于0-30亿元区间 [5] - 闻泰科技2025年一季度营收达131亿元,但同比增速下降,毛利率为14.0% [5][6] - 派瑞股份毛利率高达58.4%,为行业最高,体现其成本控制和效率领先优势 [5][6] - 其他企业营收表现:华润微23.5亿元(毛利率25.3%)、士兰微30.0亿元(毛利率21.3%)、斯达半导9.2亿元(毛利率30.4%)、扬杰科技15.8亿元(毛利率34.6%) [6][7] 区域市场布局 - 国内销售占绝对主导,多数公司内销比例超70%,仅闻泰科技实现全球化均衡布局(国内占比28%) [8][10] - 华东华南为核心集群区,聚集新能源车(斯达半导、士兰微)、光伏(新洁能、宏微科技)及消费电子(苏州固锝、扬杰科技)产业链企业 [8][10] - 华北华中聚焦工业与电力应用:派瑞股份服务国家电网华北项目,台基股份深耕华中华北工业电机市场 [8][10] - 西南东北依托本土基地:振华科技军工IGBT立足西南,华微电子以吉林基地覆盖家电工控客户 [8][10] 业务专注度与规模 - 捷捷微电、派瑞股份、芯导科技等9家公司功率半导体业务占比超95%,其中芯导科技达100%,体现高度专业化 [12][14] - 闻泰科技功率半导体业务营收规模达276.1亿元(占比37.52%),居行业前列;振华科技功率半导体收入51.8亿元(占比99.18%) [12][14] - 苏州固锝(占比17.52%)和银河微电(占比50.57%)呈现多元化经营特征 [12][14] 盈利能力与ROE分化 - 扬杰科技、新洁能、捷捷微电ROE超11%,反映轻资产设计模式与高毛利产品优势 [11] - 斯达半导、振华科技等中游企业ROE为6%-8%,体现稳定制造能力 [11] - 华润微、士兰微因12英寸线巨额投资拉低ROE至不足4%;闻泰科技、锴威特ROE为负值,主因业务转型投入与研发摊销 [11] - 宏微科技ROE为-1.3%,反映车规IGBT产能爬坡压力;锴威特ROE为-10.08%,凸显中小设计公司市场开拓风险 [11] 未来发展规划 - 头部企业加速车规级IGBT模块扩产(斯达半导、士兰微),同步发力光伏储能市场(宏微科技、新洁能) [16][17] - 技术升级重点包括12英寸线及SiC产能(华润微、扬杰科技)、超级结MOSFET(东微半导)及第三代半导体布局(闻泰科技) [16][17] - 全球化竞争加剧:闻泰科技、斯达半导拓展欧美车企供应链;芯导科技、苏州固锝推进东南亚制造本地化 [16][17] - 中小企业强化细分领域优势:派瑞股份绑定特高压电网,锴威特深耕智能功率IC集成,振华科技巩固军工高可靠需求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