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二极管

搜索文档
藏在三星、博世、沃尔沃里的“中国芯”!
金融时报· 2025-09-19 12:3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知名品牌(博世、三星、沃尔沃等)的核心半导体元器件供应商 [1] - 功率二极管市占率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整流桥市占率全球第一 光伏旁路二极管全球市占率达42.5% [1] - 产品覆盖从手机可穿戴设备到高铁动车的全功率范围应用场景 [1] 行业格局与发展趋势 - 中国半导体产业规模达4万亿元 其中85%为集成电路板块 [3] - 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 国内与海外市场各占一半 [3] - 国内仍有300亿元高端功率半导体依赖进口 预计3至5年内实现全面进口替代 [3] 研发与技术投入 - 每年将营收的7%投入研发 2024年研发费用超过4亿元 [3] - 研发团队分布于上海、无锡、日本大阪、美国洛杉矶等地 [3] - 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 承担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 [3] 全球化战略布局 - 采用"双品牌+双循环"业务模式:YJ品牌主攻国内和亚洲市场 MCC品牌主打欧美市场 [4] - 2024年海外销售占比约25% [4] - 在越南建设海外工厂 当地采购30%原材料获得原产地认证 [6] 资本运作与财务表现 - 完成半导体行业首家海外GDR发行 募集2.2亿美元纯外资资金 [6] - 资金用于越南工厂扩建、日本研发中心建设和美国市场网络搭建 已投入9000万美元 [6] - 2024年营业收入超60亿元 净利润超10亿元 年纳税超2亿元 [6] - 自2014年上市以来营收、利润、市值均实现超10倍增长 [6] 区域产业生态 - 扬州市邗江区机电汽车类产品出口占比从2021年40%提升至2024年70% [7] - 62家重点外贸企业贡献全区60%以上进出口额 形成龙头引领集群发展格局 [7]
瑞能半导上半年营收4.41亿元,同比增长17.8%
巨潮资讯· 2025-08-20 08:57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17.8% [2][3] - 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32.48万元,同比减少10.05% [2][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793.4万元,同比增长43.19% [2][3] - 毛利率为27.77%,较上年同期的31.55%有所下降 [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依据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计算)为1.92%,上年同期为2.16% [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依据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计算)为1.77%,上年同期为1.26% [3]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8元,上年同期为0.09元 [3] 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从事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设计的一体化经营能力 [4] - 主要产品包括晶闸管、功率二极管及碳化硅二极管,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制造、新能源及汽车等领域 [4][5] 生产与供应链 - 公司自主生产晶闸管、部分功率二极管和高压晶体管的晶圆,并向上游供应商采购硅片、光刻板、特种气体等原材料 [5] - 掌握碳化硅二极管、碳化硅 Mosfet、肖特基二极管、IGBT等器件研发技术,向合格供应商采购相应晶圆 [5] - 根据下游需求预判和上游原材料供给情况,动态调整原材料和外购晶圆的库存数量,以应对供应和价格波动 [5] - 子公司微恩上海运营后,模块产品等先进封测由公司内部完成,加速新产品释放和客户反应速度 [5] - 大部分器件封测采用外协加工模式,与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汕华电等知名封测厂商保持稳定合作 [5] - 公司聚焦于芯片设计和晶圆制造等核心环节,委托封测厂商进行加工 [5]
这家公司卖壳失败,现要剥离核心业务,股价涨停……
IPO日报· 2025-06-19 12:15
公司重大资产重组 - 公司拟向控股股东空港开发出售控股子公司天源建筑80%股权,交易采用现金方式,完成后将不再持有天源建筑股权,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 - 受此消息影响,公司股价6月19日涨停,收报10 95元 [1] 业务结构调整 - 交易前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自持物业运营与物业管理及园区供热服务,交易后将剥离建筑工程施工业务 [2]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4 82亿元,其中建筑施工板块收入3 51亿元,占比超70%,是公司核心业务 [2]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0 96亿元,主要因天源建筑亏损9123 91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1743 02万元,亏损原因为工程材料采购成本和建筑工人用工成本增加 [2] - 公司表示交易有利于改善资产质量,提升可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2] - 2025年1月公司完成收购北京天利动力供热有限公司100%股权,其2024年营业收入约1 71亿元 [2] - 交易完成后公司营业收入规模预计将有所下降,因新收购的园区供热服务收入远低于原建筑工程施工业务收入 [3] 历史业绩表现 - 公司成立于2000年,2004年主板上市,近年业绩不佳 [5] - 2019年收入10 95亿元,净利润-1727万元 [5] - 2020年扭亏为盈主要依靠转让亿兆地产80%股权产生的非经常性损益,扣非后净利润-6348万元,较上年-2960万元亏损扩大 [5] - 2018年起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持续为负 [5]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 18亿元、10 13亿元、6 53亿元、5 17亿元、4 8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 05亿元、-0 51亿元、-0 53亿元、-1 27亿元、-1 19亿元,连续四年亏损 [5] 曾筹划卖壳 - 2021年底公司曾筹划瑞能半导体借壳上市但很快终止 [5] - 2021年12月14日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瑞能半导控股权或全部股权,同时拟出售建筑工程施工等相关资产,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并可能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 [6] - 瑞能半导从事功率半导体器件研发生产销售,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设计一体化能力,产品包括晶闸管和功率二极管等,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制造、新能源及汽车等领域 [6] - 一周后公司宣布终止收购,原因为交易相关方未能就部分核心条款达成一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