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证券(002926)

搜索文档
新诺威跌4.75% 年内仅华西证券等2家券商发研报
中国经济网· 2025-08-04 08:35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收报51.48元 单日跌幅4.75% [1] 券商研报覆盖 - 年内仅获2篇券商研报覆盖 [1] - 华西证券研究员崔文亮6月3日发布报告《新诺威:创新转型和研发驱动的龙头创新药企》 [1] - 东吴证券研究员朱国广3月5日发布报告《新诺威:创新加码重塑估值双轮发展助力巨头转型》 [1] 机构关注点 - 券商研报重点关注公司创新转型与研发驱动战略 [1] - 强调公司双轮发展模式对估值重塑的推动作用 [1]
金麒麟最佳投顾评选ETF组月榜丨财通证券吴胤超收益率21%%居首位 东兴证券林惠杰、中泰证券任游为居第2、3位
新浪证券· 2025-08-04 07:51
活动概况 - 新浪财经与银华基金合作主办第二届金麒麟最佳投资顾问评选活动 旨在寻找优秀投资顾问并赋能投顾IP建设及展业平台 [1] - 活动包含股票模拟交易、场内ETF模拟交易、公募基金模拟配置及社交服务评比等多维度竞赛 首月数据统计周期为7月1日至7月31日 [1] 场内ETF模拟交易业绩排名 - 财通证券投资顾问吴胤超以21.16%的月收益率位列榜首 [1][2][5] - 东兴证券投资顾问林惠杰以17.97%的月收益率排名第二 [1][2][5] - 中泰证券投资顾问任游为以15.58%的月收益率排名第三 [1][2][5] - 申万宏源证券、信达证券、方正证券等机构投顾收益率在13.46%至14.33%区间内占据第四至第七名 [2][5] - 长江证券、西部证券、国元证券等机构投顾收益率在11.33%至12.96%区间内进入前十名 [2][5] - 榜单第11至50名收益率区间为7.45%至11.51% 覆盖国信证券、华安证券、招商证券等20余家机构 [2][3][5][6] 参与机构分布 - 榜单覆盖券商包括财通证券、东兴证券、中泰证券、申万宏源证券、长江证券等超20家机构 [2][3][5][6] - 头部券商如国信证券、光大证券、方正证券等均有多个投顾进入前50名 [2][3][5][6]
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税 更多是一次性冲击和结构性影响
搜狐财经· 2025-08-03 17:28
政策调整内容 - 自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采取"新老划断"原则 已发行券种利息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到期 [1][2] - 银行自营投资国债、地方债、金融债票息部分增值税率为6% 资管产品税率为3% 公募基金免税优势可能消失 同业存单暂不受影响 [2] - 自然人投资者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继续免征增值税至2027年12月31日 [1][3] 政策影响测算 - 财通证券测算2025-2027年增量税收分别为321亿元、648亿元、988亿元(按6%增值税率) [3] - 浙商证券测算银行自营机构涉及券种税后收益减少9BP-14BP 资管机构收益降低4BP-7BP 票息越高影响越大 [1][6] - 二级债>普通商金债>政金债>国债>普通信用债的同期限券种边际影响排序 [6] 机构行为变化 - 银行可能增加委外投资规模以规避税收影响 公募基金代持可享受利息增值税减半、资本利得税减免等优势 [1][6] - 国有大行债券持有量占比30%但交易量仅5% 中小金融机构和理财资管产品交易量占比超80% [5] - 配置盘或加速囤积老券 推动老券利率下行 新券票面利率可能按1.05-1.06倍放大幅度定价 [7] 债市结构性影响 - 新老债券利差将拉大 形成双轨定价 老券利率中枢相对独立 信用债性价比提升 [6][7] - 税收补偿效应更多体现在利差而非利率全面上行 预计对收益率冲击约5BP-10BP [7] - 利好老券、有续发机制的国债、存单和非金信用债 新发券种期限利差走阔 老券期限利差收窄 [8] 政策调整背景 - 债券市场发展初期免税政策提高投资者积极性 当前市场规模壮大后需优化税收制度 [2] - 财政收支压力、债市成熟度提升、规范利率形成机制是调整的三大潜在原因 [2] - 央行曾指出免税政策导致公司债对标国债利率 加大收益率短期波动 [3]
【十大券商一周策略】“慢牛”行情趋势不变,新一轮行情随时可能启动
券商中国· 2025-08-03 14:52
行情定位与资金行为 - 增量流动性驱动的行情中领涨行业持续集中而非高切低轮动 资金更倾向高共识品种如AI、创新药、资源、恒科及科创板 [2] - 7月行情验证行业逐步向趋势性品种聚焦 高切低模式效率偏低 [2] - 增量流动性边际放缓需行情降温才能行稳致远 [2] 高股息板块表现与配置价值 - 7月高股息板块受银行拖累表现一般 周期型高股息品种在供需改善预期下表现较优 [3] - 部分稳健及潜力高股息品种已跌出股息率性价比 白色家电、银行、港口等板块当前股息率较高 [3] - 高股息板块仍缺乏相对收益但配置价值逐步显现 [3] 市场调整与主线聚焦 - 上周调整源于高切低行情演绎充分后市场需重新聚焦主线 [4] - 调整波段将消化2025下半年经济增速回落+政策调结构预期 [4] - 8月回归震荡市 9月阅兵前关注自主可控和国防军工脉冲机会 [5] 科技赛道与牛市主线 - AI和机器人等科技赛道及"反内卷"推动的先进制造有潜力成为牛市主线 [5] - 潜在牛市最终是科技牛概率大 港股可能先调整先企稳 [5] - GPT5发布、中美贸易商谈、"反内卷"政策等是新一轮行情潜在催化 [6] 行业配置建议 - 低估值大盘科技成长类(创业板指)为当前结构排序首位 [7] - 科技科创类(创新药、AI与半导体)、全球定价资源品为第二排序 [7] - 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等顺周期行业在8月更值得关注 [8] - 消费主线关注政策补贴与服务消费 科技主线关注AI、机器人等 [8] 市场走势预测 - 8月中上旬震荡 下旬回归上行趋势并可能创新高 [9] - 半年报确认自由现金流改善逻辑 场外资金持续流入 [10] - 上证指数20日均线及60日均线为有效支撑 "慢牛"行情可期 [13] 政策与产业趋势 - "反内卷"是政策聚焦主线 概念内部将呈现分化 [12] - AI技术革命与新兴产业趋势催化成长板块景气度 [12] - 美联储降息预期重燃有利于A股慢牛趋势延续 [11] 风险偏好与资金流向 - 市场对有利于风险偏好的政策和事件反应愈发积极 [6] - 居民配置资金入市与股市慢涨的正反馈效应有望加强 [11] - 公募、私募机构参与度提升 资产配置荒格局持续 [11]
华西证券:暂时的折返,这一轮“慢牛行情”趋势不变
智通财经网· 2025-08-03 11:10
市场回顾与展望 - 全球权益市场普遍调整 中国香港、法国、德国和美国股市跌幅居前 A股连续五周上涨后迎来修整 主要宽基指数普遍下跌 [3] - A股CPO、创新药方向领涨 煤炭、有色金属等周期品回调 [3] - 国内商品市场情绪降温 焦煤、玻璃、多晶硅等品种大跌 国际COMEX铜大幅回落 [3] - 美元指数跳水 市场对9月降息预期明显提升 [3] 海外经济与政策 - 美国非农新增就业7.3万 失业率上行至4.2% 5月、6月新增就业人数合计大幅下修25.8万 [4] - 市场对9月降息概率预期从38%上升至80% [4] - 美联储独立性受到质疑 若后续通胀数据不明显超出预期 9月降息可能性显著增大 [4] 国内政策与市场 - 7月政治局会议延续"四稳"基调 增量政策密集出台的必要性降低 [5] - 会议提到要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延续对资本市场的呵护态度 [5] - 预计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仍是未来较长时间的政策主线 科技成长叙事有望强化 [5] 市场流动性 - A股融资余额上行至2万亿附近 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为2.3% 位于今年以来中位数水平 [6] - 增量资金来源较为广泛 公募、私募机构的参与度提升 [6] - 资产配置荒格局下 居民配置资金入市与股市慢涨的正反馈效应有望加强 [6] 行业配置建议 - 新技术、新成长方向:AI算力、机器人、固态电池等 [1] - 红利板块回调后带来再配置机会 如部分低估值中字头 [1] - 主题方面关注自主可控、军工、低空经济、海洋科技等 [2]
华西证券今日大宗交易平价成交481.35万股,成交额4842.3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01 09:01
华西证券大宗交易 - 8月1日华西证券发生大宗交易481 35万股 成交额4842 38万元 占当日总成交额8 8% [1] - 成交价格10 06元 与市场收盘价持平 [1] - 买方营业部为广发证券成都益州大道证券营业部 [2] - 卖方营业部同为广发证券成都益州大道证券营业部 [2]
华西证券:特朗普铜关税影响不及预期 铜价将回归供需定价
智通财经网· 2025-08-01 07:59
事件概述 -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7月30日签署公告对铜进口征收关税以应对国家安全影响 [1] - 关税针对铜半成品和铜密集型衍生产品普遍征收50%税率 自8月1日起生效 [2] - 铜原料和铜废料不受232关税或互惠关税限制 铜232关税不与汽车232关税叠加 [2] 关税影响范围 - 2024年美国铜及铜制品进口总量61.03万吨 前三大来源国为智利33.6% 加拿大30.4% 墨西哥7.6% [3] - 受关税影响的铜半成品和衍生产品2024年进口22.16万吨 主要来自加拿大42.0% 墨西哥7.8% 秘鲁4.2% [3] - 2025年上半年抢运量达101.19万吨 其中74.3%为不受关税影响的铜原料 [3] - 从中国进口的受影响产品类别占比均小于5% 非主要依赖来源 [4] 产业政策要求 - 要求在美国生产的铜原料25%在美销售 比例从2027年25%逐步提升至2029年40% [5] - Wieland Rolled Products投资5亿美元在伊利诺伊州建设新冷轧厂与热轧线 [5] - 美国铜冶炼环节较为薄弱 规划项目有限 产业链重塑需较长周期 [5] 市场影响分析 - COMEX铜溢价消失 因关税未限制铜原料进口 [6] - LME铜持续累库 国内处于消费淡季 需求韧性成为铜价定价因素 [6] - 铜将流向除美国外消费地区如欧洲和亚洲市场 LME与SHFE铜价将回归供需定价 [6]
26家上市券商发布业绩预告:国联民生、华西证券十倍增长
南方都市报· 2025-08-01 05:05
上市券商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 26家上市券商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归母净利润普遍实现大幅增长 华西证券预计增长1025 19%-1353 90% 国联民生预计增长1183% [2][3] - 国泰海通证券预计净利润152 83亿-159 57亿元 同比增长205%-218% 远超第二名中国银河证券 后者净利润上限68 01亿元 [3][4] - 净利润超40亿元的券商还有国信证券(47 80亿-55 30亿) 中信建投(44 30亿-45 73亿) 申万宏源(41 00亿-45 00亿) [3][4] - 华西证券与国联民生净利润增长最为突出 分别实现10倍以上增长 锦龙股份与天风证券实现扭亏为盈 [4][5] 券商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国联民生业绩大幅增长主要由于与民生证券整合并表 证券投资 财富管理 投资银行等业务显著增长 [6] - 中信建投业绩增长源于自营业务 经纪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同比增加较多 [7] - 华安证券投资收益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大幅增长 国元证券财富信用和自营证券投资业务收入实现较好增长 [7] 券商行业整体表现与机构观点 - 方正证券预计44家上市券商2025年上半年主营收入同比增长27 8%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0 8% 剔除国泰海通影响后增幅为48 0% [6] - 中金公司认为交易活跃 监管优化与供给侧改革共振 使板块长期成长性及投资价值凸显 短期交易放量提振盈利预期 中期监管优化打开业务空间 长期供给侧改革推进头部券商优势 [8] - 国信证券指出市场交易量改善 两融扩张 行业减员增效降低成本收入比 带动估值与盈利双击 [9] - 平安证券认为市场活跃度维持高位 稳定币概念催化券商板块 国泰君安国际获虚拟资产交易服务资格驱动资金追捧 [9]
重磅会议释放积极信号 含权类二级债基配置价值凸显
江南时报· 2025-07-31 11:28
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将资本市场重要性提升到新高度 [1] - 会议提振市场情绪 有助于缓解下半年内需和外需回落的担忧 推动权益市场震荡上行 [1] - 固收方面 下半年货币政策有望保持宽松 基本面和货币流动性对债券有利 市场调整是介入机会 [1] 二级债基市场表现与前景 - 2025年二季度二级债基规模增加385亿元至8077亿元 吸引力大幅提升 [1] - 二级债基凭借股债兼顾特性 以债券为盾、权益为矛 在低利率时代持续发挥进可攻退可守优势 [1] 汇安质选增利债券型基金特点 - 股票仓位设置5%-20% 较传统二级债基0-20%范围更进取 稳中求进 [2] - 新基金有6个月建仓期 可灵活调整节奏 把握逢低买入机会 [2] - 业绩基准采用中证智选央企质量信用债指数(85%)+中证红利质量指数(10%)+活期存款利率(5%) 为首只以高质量发展债券指数为主要基准的产品 [2] - 中证红利质量指数强调盈利质量与分红能力 成长性较高 [2]
十大券商集体发声!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哪些信号?
券商中国· 2025-07-31 04:21
经济形势与政策基调 - 会议认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2] - 政策基调强调连续性和稳定性,延续"稳中求进"总体基调,较4月会议判断更为积极,强调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3] - 上半年GDP增长5.3%,下半年需达到4.7%即可完成目标,政策即刻加码必要性较低[3] 宏观政策与货币政策 - 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落实落细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4] - 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用好结构性工具支持科创、消费、小微等领域[4] - 部分观点认为中美贸易谈判背景下逆周期调节信号不强,但货币政策已从"稳健"改为"适度宽松"[5] - 赤字率4%创历史新高,年内追加财政工具可能性不高,降准降息必要性较低[5] 消费与内需 - 强调释放内需潜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7] - 以旧换新3000亿资金中1380亿将在三四季度下达,支撑家电等大宗消费[7] - 5-6月社零平均增速5.6%,二季度同比增长5.4%,消费韧性支撑GDP[8] 行业竞争与产能治理 - 提出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9] - 相比7月中央财经委会议,本次未提"低价"无序竞争,或因商品价格上涨挤压中下游利润[10] - 光伏、水泥、汽车等行业已采取自律行动,十大重点行业将实施稳增长方案[10] - PPI连续33个月负增长,"反内卷"政策侧重制度建设,整治地方保护和低价倾销[11] 财政与结构性工具 - 财政资金使用进度加快将支撑广义财政支出[4]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针对薄弱环节提供支持,成为重要抓手[6] - 政策强调"精准滴灌"而非"大水漫灌",支持经济大省发挥挑大梁作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