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神州(688235)

搜索文档
港股走高,创新药投资信心回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6-18 12:38
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 - 2025年初至今港股创新药板块涨幅显著,超30家药企股价翻倍,如三生制药市值突破500亿港元,信达生物市值超1200亿港元 [1] - 年初至今已有十余家创新药企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仅6月前半月就有7家,刷新历史纪录 [1] - 板块上涨具有结构性特征,真正带动行情的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通过BD合作实现海外商业化 [2] 一级市场投资动态 - 一级市场看项目节奏加快,但多数机构资金链紧张,真正能持续投资的头部机构寥寥无几 [2] - 早期项目聚集大量资金推高估值,但临床和中后期项目资金支持不足,部分热门项目融资轮次密集 [2] - 创新药中后期融资中产业资本成为重要投资方,跨国药企与PE机构合作设立创新药领域投资基金 [4] 投资逻辑与趋势 - 一级市场回暖需要二级市场维持一年以上的慢牛行情,形成持续赚钱效应 [2] - 中国创新药BD出海交易量占全球近40%,低成本快速迭代优势获得国际资本认可 [2] - 资金将向真正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集中,ADC、双抗、小核酸等前沿领域仍有机会 [5] 商业模式与政策环境 - 医保支付政策是影响创新药商业价值的核心因素,近两年医保谈判定价趋于温和 [4] - 建议参考美国经验通过商业医保分层支付体系,为创新药提供多元定价空间 [5] - 创新药研发周期长达10年以上,需要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长期资本支持 [5] 企业案例与市场机会 - 映恩生物通过与海外药企合作获得BD资金,凭借优质分子在香港上市并实现持续融资 [3] - 中国创新药企业正在从"模仿创新"转向"原始创新",双抗、细胞疗法等领域已有企业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5] - 港股市场对二期临床企业的包容性为一级市场提供了重要退出渠道 [3]
IPO前夕股东折价“出逃”!百济神州“断供”后,维立志博“零收入”冲港|创新药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6-18 06:35
公司概况 - 维立志博是一家临床阶段生物药企,专注于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目前有14款候选药物,其中6款进入临床阶段 [4] - 公司已完成8轮融资,累计募集资金约10.84亿元,IPO前投后估值达31.3亿元 [2][14] - 摩根士丹利与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谋求主板上市 [2] 核心产品与研发管线 - 核心产品LBL-024是PD-L1与4-1BB双特异性抗体,已进入针对晚期肺外神经内分泌癌的单臂注册临床试验,为全球首款进入该阶段的4-1BB靶向候选药物 [4] - 肺外神经内分泌癌适应症患者基数小,2024年全球发病率6.52万例(国内1.72万例),预计2030年达8.12万例(国内2.31万例),市场规模有限 [5][6] - 其他主要产品LBL-034、LBL-033、LBL-007分别处于临床Ⅰ期、Ⅰ期和Ⅱ期 [4] 财务状况与经营表现 - 2023年至2025年一季度累计亏损超7亿元(3.62亿元、3.01亿元、7536.7万元),现金流持续为负 [9][11] - 研发开支占比高,2023-2025Q1分别为2.31亿元(占总经营开支85.9%)、1.86亿元(67.9%)、5775.1万元(75.4%) [11] - 截至2025年3月现金及等价物4.31亿元,流动负债4.62亿元,短期偿债压力显著 [12] 收入与商业化挑战 - 唯一收入来源是与百济神州的LBL-007授权协议,2023年仅获886.5万元桥接研究服务收入,2025年5月协议终止后收入归零 [9] - 核心产品LBL-024商业化前景受限于小众适应症,临床试验招募难度大且市场推广成本高 [6] 资本运作与股权变动 - 2024年通过终止13.46亿元股权赎回义务和完成C+轮1.3亿元融资改善财务基本面,净资产从-9.49亿元回升至2.66亿元 [13][14] - IPO前部分早期股东折价转让股份,如Pre-A轮投资者以8-16元/股转让(低于原认购价16.15元/股),反映对公司前景担忧 [15][16]
跳槽百济神州?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月底离职,刘燕被任命为代理总裁
快讯· 2025-06-17 02:29
人事变动 - 武田中国事业部总裁单国洪决定离开武田,最后工作日是6月30日 [1] - 消化事业部负责人刘燕被任命为武田中国事业部代理总裁 [1] - 有媒体报道称单国洪将加入百济神州,但百济神州方面未予回应 [1]
近60项科研成果集体亮相米兰 科创板创新药驶入“自主创新”快车道
中国经营报· 2025-06-16 10:42
中国创新药企在EHA 2025年会的表现 - 百济神州、迪哲医药、诺诚健华、微芯生物4家科创板创新药企在EHA 2025年会上展示近60项临床研究成果,其中4项入选口头报告、14项入选壁报 [1] - 行业认为中国创新药产业正从"快速跟随"向"自主创新"战略转型,企业在全球血液学创新治疗领域加速崛起 [1] - EHA年会是全球血液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每年吸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万余名专业人士参会 [1] 百济神州的创新疗法进展 - 下一代BCL2抑制剂索托克拉联合百悦泽®治疗R/R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总缓解率分别达96%和79% [2] - 潜在同类首创BTK降解剂BGB-16673在治疗CLL和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中取得有力早期数据 [2] - 上述数据将支持索托克拉和BGB-16673推进至3期研究,并为部分项目的首次药政递交奠定基础 [2] 诺诚健华的临床研究成果 - 25项研究以壁报形式入选EHA 2025,涵盖BTK抑制剂奥布替尼和BCL2抑制剂Mesutoclax [2] - Mesutoclax联合奥布替尼一线治疗CLL/SLL的总缓解率达97.6%,注册性III期临床研究已启动并加速推进 [3] 迪哲医药的多项研究进展 - 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高瑞哲®用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维持治疗的II期研究显示能有效维持并深化肿瘤缓解 [3] - 在研产品DZD8586单药治疗复发/难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II期临床数据显示良好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 [3] - 高瑞哲®和DZD8586自2025 ASCO以来已斩获三项国际顶尖学术会议口头报告 [3] 微芯生物的HDAC抑制剂前景 - 全球首个亚型选择性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展示19项最新研究成果 [4] - 西达本胺在不同血液瘤种中均有肿瘤缓解效果,改善了现有治疗的不足并丰富了表观遗传+治疗的科学依据 [4]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上周五获净流入超千万,机构:创新药已成为市场认可的主线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02:24
市场表现 - 创新药概念小幅回调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跌0.29% [1] - 成分股荣昌生物涨超4% 皓元医药 科兴制药 药石科技涨幅居前 [1] - 6月13日创新药ETF天弘(517380)获资金净流入1096万元 [1] 产品特征 -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为全市场唯一跟踪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的ETF产品 [1] - 指数覆盖沪深港三地创新药龙头 十大权重股包括百济神州 药明康德 恒瑞医药 泰格医药等细分领域龙头 [1] - 该ETF及联接基金(A类014564 C类014565)采用量化指标优化 [1] 政策动态 - 6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优化药品和耗材集采举措 [1] - 会议要求加强集采政策评估 推动集采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 [1] - 会议明确支持医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 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加强全链条质量监管 [1] 机构观点 - 东吴证券看好医药子行业排序:创新药>CXO>中药>医疗器械>药店>医药商业 [2] - 华福证券认为港股创新药(含Pharma)为医药板块最强势板块 其次为创新药产业链CRO板块 [2] - 创新药已成为市场认可主线 行情向有创新药布局或BD预期的中药/仿制药标的扩展 [2]
创新药行情送出神助攻 时隔两年再见半程“翻倍基”
证券时报· 2025-06-15 21:57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 - 截至6月14日,收益率排名前十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有9只为医药主题产品,平均涨幅超过69% [1][2]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103.67%的收益率暂居榜首,成为年内首只"翻倍基" [1][2]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分别以87.73%、79.79%的收益率位列第二、三位 [2] - 这是时隔两年后市场再度出现的年内"翻倍基",此前2019-2021年及2023年均出现过类似情况 [2] 医药行业驱动因素 - 医药板块超额收益源于三重动力:政策催化创新药审批加速、港股医药板块估值修复、BD交易重塑企业成长预期 [2] - 创新药研发突破、港股流动性复苏、跨境BD交易重构估值体系等多重因素驱动医药投资热潮 [1]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达70.09%,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年内大涨54.59%,显著跑赢A股创新药指数的24.15% [3][4] 港股医药板块表现 - 收益率前十的主动权益基金中有9只持有港股仓位,含"港"量决定业绩弹性 [3]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前十大重仓股均为港股创新药概念股,包括荣昌生物、科伦博泰生物-B等 [4] - 香港联交所2018年推出的《上市规则》第18A章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开辟融资通道,培育了一批进入研发后期或商业化阶段的企业 [4] 创新药发展前景 - 创新药产业仍处于向上攀升阶段,具有高估值、高波动、高收益特征 [3] - 中国药企凭借研发效率和成本优势,有望取代美股公司Bio-Techne Corporation的生态位 [6] - 中国药企负责早期工程创新和初步验证,跨国药企负责临床试验和商业化推广,形成新型研发外包模式 [6] - 当前行情仅反映授权交易首付款价值,中期可期待2~3年后授权品种上市及商业化分成兑现带来的估值弹性 [7] 行业长期趋势 - 医药行业在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技术创新的三重驱动下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6] - 港股科技和创新药估值水平仍相对较低,具有较高投资性价比 [7] - 随着宏观流动性、企业盈利、相关政策等抑制因素缓解,港股资产价格快速反弹 [7]
创新药投资手册:从盈利到 BD爆发,创新药如何投资?
2025-06-15 16:0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创新药行业,细分领域包括 ADC、二代 IO、TCE 平台、自免 CAR - T、GLP - 1 受体激动剂等 [1][9][14][15] - **公司**:百济神州、科伦博泰、应恩生物、康方生物、三生制药、信达生物、博安生物、石药集团、乐普生物、默沙东、BMS、Biotech、科利斯、李鑫、辉瑞、百吉生物、礼来、诺和诺德、Adocia、诺诚建华、三生国健、荣昌、顺药、恒瑞、泰康 [1][9][11][15][20][21][22]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行业趋势** - 中国创新药行业正经历系统性估值提升,受益于 BD 出海,MNC 为早期管线产品买单,重塑估值体系,扭转仅依赖国内市场的局面 [1][3][5] - 行业已达经营拐点,大型生物技术公司如百济神州展示盈利趋势,进入盈利窗口期,验证创新药商业化模式的市场认可度 [1][5][6] - 中国创新药 BD 活动显著增加,集中在 ADC 和二代 IO 领域,因 MNC 面临专利悬崖需填补销售缺口,中国创新药研发取得进展能提供替代产品 [1][7][8][9] 2. **市场表现与估值** - 本周创新药市场整体强劲,周五虽有小调整但核心资产未受显著影响,是入场机会 [2] - 目前创新药估值远未达泡沫化程度,行情未结束,BD 出海带来可持续收入和利润,重塑估值体系 [3] 3. **各领域发展情况** - **ADC 领域**:中国企业表现突出,通过创新设计和改造提升产品有效性并降低毒性,科伦博泰和应恩生物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石药集团和乐普生物的 EGFR ADC 项目受关注 [1][9][10] - **二代 IO 领域**:康方生物的 Harmony Two 研究数据引发 MNC 关注,加速布局并促成多项大型 BD 交易,该赛道处于扩散阶段,投资前景广阔,建议关注三生制药、信达生物、博安生物等企业 [1][9][11][13] - **TCE 平台及自免 CAR - T 领域**:发展迅速成热点,TCE 平台针对自体免疫疾病开发潜力大,自免 CAR - T 有望治愈自体免疫疾病 [14] - **GLP - 1 受体激动剂赛道**:因减重效果显著受瞩目,药物升级换代,新产品减重效果佳且副作用少,礼来的比马鲁肽和诺和诺德司美鲁肽热门,建议关注诺和诺德与司美鲁肽 [15] 4. **公司类型与特点** - **早期研发型 biotech**:处于研发阶段,无商业化产品上市,依赖研发投入无收入 [17] - **突破平衡点前 biotech**:有一两款核心品种上市但未达盈亏平衡,后续管线在成熟期 [18] - **平台型 biopharma**:如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和康方生物等,收入高增并达盈亏平衡,大量管线商业化且高速增长,基本面强劲,有稀缺性和平台价值,估值不断上修,值得长期研究跟踪 [4][18][19] - **仿创企业**:如顺药、恒瑞等传统大药企,集采影响下转向创新药研发,收入和利润回升 [1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关注 biotech 公司发展应重点关注核心产品商业化进展和创新产品 BD 情况,如诺诚建华的 BDK 自免产品、三生国健 707 双抗、荣昌 RC18 有独特优势和出海潜力 [20] - 中药公司开始布局创新药产品,如泰康新药开发白癜风新药并发布数据,未来可能带来新增长机会 [22]
年内“翻倍基”率先出现!医药基金横扫半年业绩榜
券商中国· 2025-06-15 10:13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 - 截至6月14日,公募主动权益类基金前十名中有9只为医药主题产品,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103.67%的收益率位居榜首,成为年度"翻倍基" [2][3]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以87.73%的收益率位居第二,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以79.79%紧随其后,前十名基金平均涨幅超过69% [3]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是时隔两年再次出现的年内"翻倍基",此前在2019年、2020年、2021年、2023年均出现年内业绩翻倍基金 [3] 医药行业驱动因素 - 医药基金的超额收益源于三重动力:政策催化创新药审批加速、港股医药板块估值修复、BD交易重塑企业成长预期 [3] - 创新药是"中国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和工程化能力,产业仍处于向上攀升阶段 [4] - 医药行业在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技术创新三重驱动下,仍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7] 港股医药板块表现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HSSCID.HI年内涨幅达到70.09%,显著跑赢A股创新药指数8841049.WI的24.15% [5] - 业绩居前的10名基金中有9只持有港股仓位,含"港"量决定业绩弹性 [5]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前十大重仓股主要为创新药概念股,包括荣昌生物、科伦博泰生物-B、信达生物等 [5] 创新药发展前景 - 香港联交所2018年推出的18A上市规则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开辟融资通道,一批企业已进入研发后期或商业化阶段 [6] - 中国药企在早期工程创新和初步验证方面具有研发效率和成本优势,可能取代美股biotech公司的生态位 [7] - 创新药板块的市场表现中,A股与港股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显著,投资者更关注创新药项目本身的核心价值 [6] 行业展望 - 医药行情仍属刚刚开始,未来可期待龙头公司和权重股的估值重估,以及授权品种上市和商业化分成兑现 [8] - 港股科技和创新药的估值水平仍相对较低,具有较高投资性价比,过去被视为"价值洼地"的港股如今成为资金追捧对象 [8] - AI医疗、商保、创新支持政策等都是行业底部资金流入的重要催化剂 [7]
百济神州(688235) - 港股公告:授出购股权、受限制股份单位及业绩股份单位


2025-06-15 09:45
股权授予 - 2025年6月10日向31名承授人授出可认购147,355股美国存托股份的购股权[2][3] - 已授出购股权涉及相关股份数目为1,915,615股美国存托股份[4] - 购股行使价为每股美国存托股份263.42美元(约每股普通股159.07港元)[7][8] - 2025年6月10日向9012名承授人授出涉及1,720,092股美国存托股份的受限制股份单位[2][10] - 2025年6月10日向30名承授人授出涉及完成目标100%时合共141,377股美国存托股份的业绩股份单位(完成目标200%时最大归属值为282,754股)[2][10] - 受限制股份单位及业绩股份单位合共相当于24,199,097股股份,约占公告之日公司发行股份总数的1.57%[10] - 认购41,090股美国存托股份之购股授予公司两位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8] - 业绩股份单位完成目标100%时为1,467,778股,完成目标200%时最大归属值为2,935,556股,承授人数为二十九名[16] - 向欧先生授出受限制股份单位涉及相关股份185,055股,总数(美国存托股份)为14,235,每股美国存托股份263.42美元(约每股普通股159.07港元)[19][20] - 向欧先生授出业绩股份单位完成目标100%时为370,123股,对应28,471美国存托股份;完成目标200%时为740,246股,对应56,942美国存托股份,每股美国存托股份263.42美元(约每股普通股159.07港元)[21][22] - 向王博士授出受限制股份单位涉及相关股份98,696股,总数(美国存托股份)为7,592,每股美国存托股份263.42美元(约每股普通股159.07港元)[28][27] 归属规则 - 已授出购股25%将於授出日期第一個週年日归属,75%将於第一個週年日後分36個月等額分期归属[7] - 已授出的受限制股份单位将於未来四年的授出日期每个週年日归属25%[11] - 业绩股份单位当第三年总收益数目确定,且达致表现指标,普通股将於三年表现期结束时获归属[15] 业绩指标 - 业绩指标为年度总收益,按三年期间各年达成设定收益目标结果,从目标0至200%计算并加权[17][22] 其他信息 - 本次授出后假设授予承授人完成目标100%时1,837,901股股份的业绩股份单位,2016期权及激励计划项下尚有59,279,791股股份可供授出,其中顾问限额尚有20,401,260股[29] - 部分授出的业绩股份单位和受限制股份单位受公司退扣政策约束[17][20][22] - 向欧先生和王博士授予的受限制股份单位及业绩股份单位已获独立非执行董事批准[27] - 公司或附属公司无向承授人提供财务资助购买股份的安排[27] - 授出受限制股份单位未附带表现目标,薪酬委员会认为符合市场竞争力和公司惯例及计划目的[18] - 2016期权及激励计划最初于2016年1月14日采纳,2025年5月27日修订为第四份经修订及重列计划[32] - 授出日期为2025年6月10日[32] - 公司在联交所、纳斯达克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32] - 美国存托股份每股相当于公司13股普通股[32] - 股份面值为0.0001美元[33] - 美元兑港元汇率为1.00美元兑7.85港元(仅作说明用途)[35]
A股千亿级研发投入行业系列三:医药生物行业连续三年研发投入超千亿元,化学制药研发费用居首业绩亮眼,龙头百济神州股价最高涨超200%(附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4 04:54
医药生物行业研发投入概况 - A股医药生物行业共有476家上市公司,分布在化学制药(158家)、医疗器械(131家)、中药(71家)、生物制品(54家)、医疗服务(51家)和医药商业(31家)六个二级行业 [2] - 2022年至2024年行业研发费用稳步上升,分别为1111.09亿元、1185.02亿元和1210.07亿元 [2] - 化学制药板块研发费用最高,2024年达591.48亿元;医疗器械和生物制品板块分别以237.40亿元和168.67亿元位列第二、三位 [2] 各二级行业研发投入与业绩表现 - 化学制药板块业绩逆势增长,净利润从2022年216.84亿元增至2024年344.41亿元,而医疗器械板块净利润从802.79亿元降至331.78亿元(降幅59%) [3] - 研发投入强度(研发费用/营业收入)排名:生物制品(13.01%)>化学制药(10.87%)>医疗器械(9.68%)>医疗服务(4.20%)>中药(2.95%)>医药商业(0.33%) [4][5] - 医疗服务板块研发费用呈下降趋势,从2022年80.04亿元降至2024年74.89亿元 [2] 生物制品板块重点公司分析 - 长春高新三年平均研发投入22.57亿元居首,2024年研发投入26.90亿元(较2022年增长60%) [6][8][10] - 荣昌生物研发投入从2022年9.82亿元增至2024年15.40亿元(增幅50%),股价2024年最高涨幅超100%,其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填补国产空白 [10][11] - 生物制品板块整体业绩承压,净利润从2022年247.91亿元降至2024年137.34亿元 [10] 化学制药板块重点公司分析 - 百济神州三年平均研发投入127.02亿元最高,2024年达141.40亿元,亏损从2022年136.42亿元收窄至2024年49.78亿元,股价较2021年低点涨幅超220% [12][13][14][15] - 华东医药研发投入增速最快,从2022年11.96亿元增至2024年25.06亿元(增幅100%) [14] - 恒瑞医药2024年研发投入82.28亿元,较2022年增长30% [13][14] 医疗器械板块重点公司分析 - 迈瑞医疗三年平均研发投入36.59亿元居首,2024年达40.08亿元(较2022年增长26%),净利润稳定增长至2024年116.68亿元 [15][16][17] - 联影医疗研发投入从2022年14.66亿元增至2024年22.61亿元(增幅54%) [16][17] - 鱼跃医疗是TOP10中唯一股价持续上涨的公司,聚焦家用医疗器械领域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