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导纳米(688147)

搜索文档
微导纳米:点评报告:24H1业绩承压,半导体设备订单高增长
浙商证券· 2024-09-06 08:0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业绩表现 - 24H1 收入符合预期,但利润下滑较大主要系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及信用减值损失 [2] - 24H1 毛利率承压,主要系光伏产品结构变化及会计准则变动影响 [3] - 在手订单充足,其中半导体在手订单同比高增长145% [3] 业务发展 - 积极拓展半导体领域,已开发多项先进工艺技术,新签订单超过75%来自存储领域 [4] - 持续推进光伏技术升级,TOPCon、XBC和钙钛矿电池设备市占率领先 [4] - 新兴领域如光学、柔性电子等也获得客户订单 [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4-2026年营收和净利润保持高增长,CAGR分别为24%和35% [4][5]
微导纳米:2024H1在手订单保持增长,半导体设备持续突破
华安证券· 2024-09-05 15: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微导纳米的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7亿元,同比增加105.9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0.43亿元,同比下降37.51%。[5] 2) 公司业务量不断扩大,在手订单金额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80.85亿元(含Demo订单),其中光伏在手订单66.67亿元,半导体在手订单13.44亿元。[5] 3) 公司在半导体领域进入产业化验证阶段,ALD和CVD工艺种类不断增加,客户类型涵盖逻辑、存储、化合物半导体、硅基OLED等。[6] 4) 公司在光伏领域应用于TOPCon电池的ALD设备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梯队,在钙钛矿电池和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领域也取得突破。[6] 5) 公司在新兴应用领域如光学、柔性电子、车规级芯片等开始获得客户订单。[6][7] 财务数据总结 1) 2024-2026年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36.98/45.58/56.10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4.75/5.77/7.99亿元。[8] 2) 2024-2026年预测EPS分别为1.0/1.3/1.7元,对应PE倍数为20/17/12倍。[7] 3) 2023-2026年毛利率预测分别为43.6%/36.8%/37.4%/38.1%,ROE预测分别为11.5%/17.1%/17.4%/19.6%。[8]
微导纳米:2024年半年报点评:业绩短期承压,平台化布局加速
国海证券· 2024-09-05 15: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微导纳米"买入"评级(首次覆盖)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盈利能力短期承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 2024H1公司毛利率为38.40%,同比下降4.60pct,净利率为5.44%,同比下降12.51pct [4] - 2024H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34.47%,同比增长1.76pct,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长 [4] 专注薄膜沉积工艺,平台化布局加速 - 半导体领域,公司进入产业化验证阶段的ALD和CVD工艺种类不断增加,客户类型覆盖逻辑、存储、化合物半导体、硅基OLED等,其中超过75%的增量订单来自存储领域 [4] - 光伏领域,公司应用于TOPCon电池的ALD设备市占率居第一梯队,PE-Tox+PE-Poly设备受到行业认可市占率快速提升,应用于XBC电池的ALD设备在爱旭、隆基已投产和拟投产的XBC电池生产线中占比保持领先,应用于钙钛矿电池的板式ALD设备获得多家客户订单,应用于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的量产型管式ALD设备成功实现验收 [4] - 新兴应用领域,公司在光学、柔性电子、车规级芯片等几个极具市场潜力的薄膜技术前沿领域开始获得客户订单 [4] 财务数据总结 - 2024-2026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39.87、51.00、58.0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4、7.64、9.57亿元 [6] - 2024-2026年预计EPS分别为1.25、1.67、2.09元,对应PE分别为17、13、10倍 [6][7] - 2024-2026年预计ROE分别为20%、22%、22% [6][7]
微导纳米2024H1点评:在手订单饱满,半导体设备覆盖工艺持续拓展
长江证券· 2024-09-05 02:39
报告评级 - 报告给予微导纳米"买入"评级 [4] 报告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中报营收7.87亿元,同比增长105.97%,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下滑37.51% [5] - 订单顺利验收,营收高增。公司在光伏和半导体领域的设备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前期在手订单陆续实现收入转化,带动营业收入同比高增 [6] - 股份支付费用及研发投入增长拖累净利润。公司规模扩大、研发投入增加及股份支付费用增加,导致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上升,使得净利润下滑 [6] - 在手订单饱满支撑未来业绩。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80.85亿元,其中光伏66.67亿元,半导体13.44亿元,将支撑未来业绩增长 [6] - 半导体领域不断拓展。公司在逻辑、存储、化合物半导体、硅基OLED等领域取得进展,超过75%的增量订单来自存储领域 [7] 财务数据总结 - 2024年营收预计36.45亿元,同比增长105.97%;归母净利润预计4.15亿元,同比下滑37.51% [5][12] - 2024年毛利率38.40%,其中光伏设备37.26%,半导体设备37.45% [6] - 2024年研发投入2.3亿元,同比增长134.05%,占营收比例29.15% [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80.85亿元,其中光伏66.67亿元,半导体13.44亿元 [6] 风险提示 1. 新产品研发、验证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10] 2. 下游技术发展、扩产规模不及预期的风险 [10]
微导纳米: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江苏微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2024-09-04 11:17
合规情况 - 2024年1 - 6月公司未发生须保荐机构公开发表声明的违法违规情况[2] - 2024年6月19日公司总经理因亲属短线交易问题收到上交所口头警示[2] - 2024年1 - 6月公司及其控股股东等未发生受证监会行政处罚等事项[5] - 2024年1 - 6月公司及其控股股东等不存在未履行承诺的情况[5] - 2024年1 - 6月公司不存在应及时向上交所报告的问题事项[5] - 2024年1 - 6月公司未发生需督促说明并限期改正的相关情况[5] - 2024年1 - 6月公司不存在需要专项现场检查的情形[6] - 2024年1 - 6月公司不存在重大违规事项[19] - 2024年1 - 6月公司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41] 业绩数据 - 2024年1 - 6月营业收入786,975,763.30元,同比增长105.97%,光伏设备收入同比增长84.76%,半导体设备收入同比增长812.94%[21][22] - 2024年1 - 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847,221.37元,同比减少37.51%[21] - 2024年1 - 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455,559.27元,同比减少74.82%[21] - 2024年1 - 6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795,090,785.27元,同比减少465.13%[21] - 2024年6月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427,156,005.45元,同比增长3.53%[21] - 2024年6月末总资产8,673,848,503.07元,同比增长14.40%[21] - 2024年1 - 6月基本每股收益0.09元/股,同比减少40.00%[21] - 2024年1 - 6月研发投入占营收入的比例29.15%,较2023年增加3.49个百分点[22] 研发情况 - 2024年1 - 6月研发投入总额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3141.06万元,增长幅度为134.05%[31] - TOPCon整线技术开发预计总投资规模6766.30万元,本期投入843.04万元,累计投入6853.52万元[31] - 应用于新能源电池的ALD镀膜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预计总投资规模1785.00万元,本期投入115.31万元,累计投入1152.17万元[31] - 各项目预计总投资额度合计为105,869.02[34] - 报告期内已投入金额合计为22,944.25[34] - 各项目累计投入金额合计为67,698.96[34] - 大尺寸硅片PEALD/PECVD设备预计总投资5,281.00[33] - 新一代化合物半导体mini - LED显示技术关键工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预计总投资3,600.00[33] - 基于300mm圆半导体制造高产能自动化真空传输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预计总投资3,228.67[33] - RD15预计总投资5,300.00[33] - 高效太阳能晶硅电池接触钝化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预计总投资6,637.90[33] - 叠层电池技术研发预计总投资3,600.00[33] - 高阻隔膜产业化技术研发预计总投资3,750.00[33] 市场情况 - 公司设备产品覆盖半导体、光伏、柔性电子等下游应用市场[27] - 半导体领域以ALD为核心逐步拓展CVD等多种镀膜技术和产品[27] - 光伏领域推进以ALD为核心的工艺整线策略和新一代高效光伏电池技术开发[27] - 半导体领域获得逻辑、存储等领域多家国内知名半导体公司商业订单[28] - 光伏领域覆盖通威、隆基等多家知名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商[29] 募集资金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4544.5536万股,发行价每股24.21元,募集资金总额11.0023642656亿元,净额10.2347135818亿元[3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募投项目支出8.3708453364亿元,超募资金用于股份回购2347.135818万元,余额1.7683792642亿元[37] - 2024年6月30日,募集资金专户余额7683.792642万元[37]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万海盈投资直接持有公司2.32581624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50.82%[42] - 实际控制人王燕清、倪亚兰、王磊家族间接控制公司60.18%的股份[43] - LI WEI MIN、LI XIANG、胡彬、潘景伟分别直接持有公司4283.1704万股、2015.8464万股、1259.4008万股、899.4万股,持股比例分别为9.36%、4.40%、2.75%、1.97%[44] - 龙文、俞潇莹分别持有聚海盈管理0.34%、0.27%的出资份额,聚海盈管理持有公司3779.8352万股股份[45] - 2024年1 - 6月,微导1号合计减持公司股份113.0191万股,截至6月30日持有176.5867万股[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除微导1号减持外,控股股东等持有的股份均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形[45]
微导纳米:2024年半年报点评:研发投入增加业绩短期承压,看好半导体业务持续放量
东吴证券· 2024-09-02 14:00
业绩承压,半导体设备收入高增 - 2024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7.87 亿元,同比+105.97%,主要系设备验收数量增加,其中光伏设备收入 6.11 亿元,同比+84.76%,占比 77.64%;半导体设备收入 1.52 亿元,同比+812.94%,占比 19.34%;配套产品及服务 0.22 亿元,同比-36.89%,占比 2.74%;归母净利润 0.43 亿元,同比-37.51%;扣非净利润为 0.11 亿元,同比-74.82%,主要系研发投入增加,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上升较多,此外公司谨慎计提坏账损失有所增加。[9][10] Q2 净利率环比改善,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 2024 上半年毛利率为 38.40%,同比-4.60pct,其中光伏设备毛利率为 37.3%,半导体设备毛利率为 37.5%;销售净利率为 5.44%,同比-12.50pct;期间费用率为 32.7%,同比+1.74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 4.83%,同比-2.78pct,管理费用率为 13.42%,同比+3.67pct,主要系管理人员数量与薪酬相应增长,同时股权激励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增加。研发费用率为 15.35%,同比-1.38pct,财务费用率为 0.87%,同比+2.24pct。2024H1公司研发投入 2.29 亿元,占收入比例为 29.15%,同比+134.05%,其中超过 60%投向半导体领域。[10][11] 存货&合同负债同比高增,半导体在手订单同比高增 - 截至 2024Q2 末公司合同负债为 24.59 亿元,同比+58%;存货为 44.32 亿元,同比+112%,表明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截止 2024Q2 末,公司在手订单 80.85 亿元(含 Demo订单),其中光伏在手订单 66.67 亿元,同比+19%,半导体在手订单 13.44 亿元,同比+145%,新兴应用业务在手订单 0.73 亿元,同比-27%。[13] 立足ALD布局光伏&半导体,拓展CVD打开成长空间 - 半导体领域:进入产业化验证阶段的ALD和CVD工艺种类不断增加,目前已开发工艺包括了HKMG技术、柱状电容器、金属化薄膜沉积技术及高深宽比3D DRAM、TSV技术等,并还在持续开发客户需求的IGZO、Nb2O5等新工艺。客户类型涵盖了逻辑、存储、化合物半导体、硅基OLED等,其中超过75%的增量订单来自存储领域。[15][17] - 光伏领域:2023年公司新签订单是2022年同期的2.92倍,80%增量来自于行业前十大电池片厂商及上市公司客户,应用的技术路线覆盖了TOPCon、XBC和钙钛矿电池,设备类型以ALD设备为主,poly设备订单增长显著。[17]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考虑到公司订单验收节奏与研发投入情况,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至4.0/6.2/7.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24/16/12倍,考虑到估值水平及成长性,维持"增持"评级。[18] 风险提示 - 下游扩产不及预期,新品拓展不及预期。[18]
微导纳米(688147) - 2024 Q2 - 季度财报
2024-08-29 10:15
报告期信息 - 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 - 2024年6月30日[6] - 报告期期末为2024年6月末[6] 行业技术基础信息 - Micro LED可让LED单元小于50微米[8] - 1MW = 1,000KW,1GW = 1,000MW[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1 - 6月公司营业收入786,975,763.30元,同比增长105.97%,光伏设备收入同比增长84.76%,半导体设备收入同比增长812.94%[13][14] - 2024年1 - 6月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847,221.37元,同比减少37.51%[13] - 2024年1 - 6月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455,559.27元,同比减少74.82%[13] - 2024年1 - 6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95,090,785.27元,同比减少465.13%[13] - 本报告期末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427,156,005.45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53%[13] - 本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8,673,848,503.07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4.40%[13] - 2024年1 - 6月基本每股收益0.09元/股,同比减少40.00%[14] - 2024年1 - 6月稀释每股收益0.09元/股,同比减少40.00%[14] - 2024年1 - 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03元/股,同比减少70.00%[14] - 2024年1 - 6月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9.15%,较上年同期增加3.49个百分点[1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697.58万元,同比增加105.97%[48]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78,697.58万元,同比增长105.97%[64] - 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84.72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1,145.56万元[64] -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867,384.85万元,较上一年末增长14.40%[64]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42,715.60万元,较上一年末增长3.53%[64] - 营业成本较去年同期增长117.00%,主要因随收入增长而增加[65] - 销售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61.83%,因业务和订单规模增长,业务推广费增加[65] - 管理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183.46%,因业务和订单增长,扩充管理人员,职工薪酬等费用增加[65] - 财务费用较去年同期增加1,205.65万元,主要系利息支出增加[65] - 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88.99%,因公司研发投入增加[6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变动-465.13%,主要系采购原材料支付款项增加[66]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2.37亿元,占比14.27%,较期初增长7.27%[68]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4.31亿元,占比4.97%,较期初增长4042.03%[68] - 存货期末余额为44.32亿元,占比51.10%,较期初增长37.76%[68]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为11.33亿元,占比13.07%,较期初增长108.16%[68] - 合同负债期末余额为24.59亿元,占比28.35%,较期初增长25.59%[68] - 2024年6月30日货币资金为1,237,480,275.53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53,587,343.07元[140] - 2024年6月30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431,117,396.27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408,361.12元[140] - 2024年6月30日存货为4,432,119,478.58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17,345,365.39元[140] - 2024年6月30日固定资产为321,758,645.05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3,344,125.42元[140]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869757633亿元,2023年上半年为3.8207721054亿元,同比增长106%[142] - 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284.722137万元,2023年上半年为6856.719118万元,同比下降37.5%[142]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09元/股,2023年上半年均为0.15元/股,同比下降40%[143] - 2024年资产总计为86.7384850307亿元,2023年为75.8200596329亿元,同比增长14.4%[141] - 2024年负债合计为62.4669249762亿元,2023年为52.3753559678亿元,同比增长19.3%[141] - 2024年短期借款为11.3342592749亿元,2023年为5.4449726581亿元,同比增长108.2%[141] - 2024年合同负债为24.5906423636亿元,2023年为19.579908631亿元,同比增长25.6%[141] - 2024年长期待摊费用为3468.898074万元,2023年为1616.329872万元,同比增长114.6%[141] - 2024年研发费用为1.207663833亿元,2023年为6390.042585万元,同比增长89%[142] - 2024年利息费用为1634.456996万元,2023年为745.337172万元,同比增长119.3%[142] - 2024年半年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4.02亿元,2023年半年度为13.44亿元[144] - 2024年半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7.85亿元,2023年半年度为14.30亿元[144] - 2024年半年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3.29亿元,2023年半年度为3.02亿元[145] - 2024年半年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0.67亿元,2023年半年度为1.10亿元[145] - 2024年半年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37亿元,2023年半年度为 -7.71亿元[145] - 2024年半年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0.99亿元,2023年半年度末为9.47亿元[145] - 2024年半年度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余额为4.54亿元,期末余额为4.58亿元[147][148] - 2024年半年度资本公积期初余额为14.45亿元,期末余额为15.50亿元[147][148] - 2024年半年度未分配利润期初余额为4.01亿元,期末余额为4.05亿元[147][148] - 2024年半年度所有者权益合计期初余额为23.44亿元,期末余额为24.27亿元[147][148] - 2023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9.6278924448亿元,2024年半年度所有者权益合计为20.3229655970亿元,增加了0.6950731522亿元[149][150] - 2024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0.6856719118亿元[149] - 2024年半年度所有者投入资本为94.012404万元[149] 公司业务定位与优势 - 公司是半导体、泛半导体高端微纳装备制造商,形成以ALD技术为核心的产品体系[18] - 公司是国内首家将量产型High - k ALD设备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前道生产线的国产设备厂商[18] - 公司ALD产品连续多年在营收规模、订单总量和市场占有率方面位居国内同类企业第一[18] - 公司创始团队和核心管理人员有丰富半导体设备公司研发和运营管理经验[44] - 公司建立产业化应用中心,可为客户提供全场景Demo设备线[45] -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形成十项核心技术并应用于各类产品[46] - 公司半导体领域设备成为国产首台成功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前道生产线的量产型High - k原子层沉积设备[46] - 公司设备产品覆盖半导体、光伏、柔性电子等下游应用市场[47] 半导体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1 - 6月半导体设备收入同比增长812.94%[13][14] - 超过75%的半导体增量订单来自存储领域(新型存储、3D NAND和DRAM),重复订单合计超7.5亿元[50] 光伏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1 - 6月光伏设备收入同比增长84.76%[13][14] 公司产品信息 - iTomic MW系列批量式原子层沉积系统可一次处理25片12英寸晶圆[19] - iTomic Lite系列轻型原子层沉积系统可满足6、8英寸晶圆量产工艺需求[21] - 公司现有产品能覆盖逻辑芯片、存储芯片等薄膜沉积应用及多种薄膜材料[21] - iTomic系列和iTomic MW系列部分产品已取得客户验收并获重复订单[22] - iTronix系列部分产品在2023年7月首台设备出货后已取得客户批量重复订单[23] - 公司光伏领域主要产品有夸父、祝融、羲和、后羿等系列设备,处于产业化应用或验证阶段[24][26][27] - 夸父系列批量式ALD系统为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提供高质量超薄钝化膜,降低运营成本[24] - 祝融系列管式PEALD/PECVD集成系统解决产能瓶颈,为后PERC高效电池技术提供量产方案[24] - 羲和系列高温低压系统兼容多种扩散工艺,为下一代量产高效电池提效降本[24] - 后羿系列板式ALD系统为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产线提供高质量氧化物功能薄膜[26] - 公司半导体iTomic HiK系列ALD设备和光伏KF系列ALD设备被评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46]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为客户提供配套产品及服务,包括设备改造、备品备件及其他业务[27][28][29] - 公司盈利模式为销售专用设备及提供配套产品服务获取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形成盈利[30] - 公司采购模式根据研发、生产、售后需求和安全库存制定采购计划[30] - 公司生产模式为定制化设计与生产,存在外协加工情况[30] - 公司销售模式为直销,负责设备安装调试及售后跟踪维修服务[30] 行业市场规模 - 2023年全球半导体晶圆制造前端设备市场规模为956.1亿美元,到2025年将扩大至1127.8亿美元,2023至202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5.7%,2025年薄膜沉积设备市场规模预计248.1亿美元[31] - 2023年国内光伏累计新增装机216.88GW,同比增长148.1%,电池片产量超545GW,同比增长超64.9%[33] - 薄膜沉积设备投资额占晶圆制造设备投资总额的20%以上,约占晶圆制造前端设备市场22%[31] 公司专利与研发投入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各类型国家专利授权共计30项,累计授权专利数达160项;新增申请专利共计97项,累计申请专利数达460项[36] - 报告期研发投入总额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3141.06万元,增长幅度为134.05%[36] - 公司形成了薄膜沉积反应器设计技术等十大核心技术,报告期内核心技术无重大变化[36] - 发明专利申请数66个,本期新增获得数13个,累计申请数303个,累计获得数47个[37] -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31个,本期新增获得数17个,累计申请数148个,累计获得数104个[37] -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0个,本期新增获得数0个,累计申请数9个,累计获得数9个[37] - 软件著作权申请数0个,本期新增获得数0个,累计申请数20个,累计获得数20个[37] - 费用化研发投入本期数为120,766,383.30元,上年同期数为63,900,425.85元,变化幅度为88.99%[38] - 资本化研发投入本期数为108,676,068.04元,上年同期数为34,131,463.68元,变化幅度为218.40%[38] - 研发投入合计本期数为229,442,451.34元,上年同期数为98,031,889.53元,变化幅度为134.05%[38]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本期为29.15%,上年同期为25.66%,增加3.49个百分点[38] -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本期为47.37%,上年同期为34.82%,增加12.55个百分点[38] - 公司13个在研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合计105,869.02万元,本期投入金额合计22,944.25万元,累计投入金额合计67,698.96万元[40][4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22944.25万元,占收入比例29.15%,超60%投向半导体领域[53][54] - 报告期内,
微导纳米:江苏微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换发营业执照的公告
2024-08-09 08:54
公司变更 - 2024年7月24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变更注册资本等议案[1] - 近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和备案手续,取得换发的《营业执照》[1] - 注册资本变更为45767.8129万元人民币[1]
微导纳米:江苏微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签订租赁合同和物业服务协议书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2024-08-09 08:52
租赁信息 - 租赁面积25,916.93平方米,期限120个月,年租金约1,036.68万元[2][3] - 年物业服务费约155.50万元,按季度支付[13] - 租金每季度一付,押金为一个月租金[11] 关联交易 - 过去12个月关联交易未达3,000万元以上及相关标准[4] - 关联交易经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16] 公司数据 - 先导控股截止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额128,397万元等[6] - 君华物业截止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额6,018.74万元等[7]
微导纳米(688147) - 微导纳米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005
2024-08-05 10:34
公司概况 - 微导纳米是一家面向全球的半导体、泛半导体高端微纳装备制造商[2] - 公司形成了以原子层沉积(ALD)技术为核心的产品体系,专注于先进微米级、纳米级薄膜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 - 公司是国内首家成功将量产型 High-k 原子层沉积(ALD)设备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前道生产线的国产设备厂商[2] - 公司已与国内多家厂商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产品涵盖了逻辑、存储、化合物半导体、新型显示等诸多细分应用领域[2] - 公司在光伏领域内已成为行业内提供高效电池技术与设备的领军者之一[2] 半导体业务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半导体领域新签订单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24年3月31日在手订单总额达到11.15亿元[2] - 公司对2024年全年半导体订单增长持乐观态度,预计订单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2] - 公司在半导体领域已推出多款系列产品,能够对逻辑芯片、存储芯片等薄膜沉积应用实现较为全面的覆盖[2] - 公司将继续丰富产品矩阵,为客户提供最先进的真空技术工艺解决方案[2] - 公司正积极推动先进封装低温薄膜应用解决方案的市场导入,构建产品先发优势[3] - 公司正筹划投资建设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智能化工厂建设项目和研发实验室扩建项目[3] 光伏业务 -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公司光伏在手订单70.26亿元,新增订单80%来自行业前十大电池片厂商及上市公司客户[3] - 公司在积极推动各项光伏订单实施与交付,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和客户信用状况,采取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3] - 尽管短期内光伏行业存在一定程度的阶段性供需错配,但长期来看行业需求仍保持强劲增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