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导纳米(688147)

搜索文档
超4400只个股上涨
第一财经· 2025-09-24 09:13
市场整体表现 - 三大股指集体收涨 上证指数报收3853.64点涨0.83% 深成指报收13356.14点涨1.8% 创业板指报收3185.57点涨2.28%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2.33万亿元 较上一个交易日缩量1676亿元 [1] - 全市场超4400只个股上涨 仅852只个股下跌 [1] 板块表现 - 半导体产业链大涨 国家大基金持股板块涨4.83% 半导体板块涨4.6% 存储芯片涨4.18% [6][7] - 光伏设备及BC电池概念表现强势 BC电池板块涨4.3% [6][7] - 证券板块午后直线拉升 湘财股份涨停 国投资本长江证券兴业证券东吴证券上扬 [7] - 旅游及酒店板块走弱跌0.71% 银行板块微跌0.04% [7] 个股表现 - 半导体个股强势 神工股份江丰电子长川科技20%涨停 汇成股份微导纳米涨超15% 通富微电北方华创等多股涨停 [8] - 立讯精密涨超6%股价续创历史新高 成交额近300亿元报70.2元 [8] - 恒铭达沃尔核材安孚科技等多股股价创新高 [8]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入电子计算机医药生物等板块 净流出煤炭建筑装饰等板块 [8] - 个股资金流向 阳光电源中芯国际通富微电获净流入13.42亿元11.55亿元11.52亿元 [9] - 和而泰工业富联胜宏科技遭净流出16亿元13.86亿元11.51亿元 [10] 机构观点 - 德讯证券认为沪指在3800点附近获较强支撑 科技成长方向保持活跃 市场做多情绪彰显 [11] - 东方证券指出指数维持3800中枢震荡 关注半导体设备智能驾驶新能源等补涨机会 [11]
OLED概念涨3.03%,主力资金净流入91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09:06
OLED概念板块市场表现 - 截至9月24日收盘,OLED概念板块整体上涨3.03%,位列概念板块涨幅第10位,板块内126只个股上涨[1] - 江丰电子涨停20%,彤程新材、北方华创、格林达等个股涨停,汇成股份、微导纳米、南大光电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5.84%、15.54%、12.50%[1] - 景旺电子、利和兴、翰博高新跌幅居前,分别下跌6.20%、4.52%、3.68%[1] 资金流向分析 - 当日OLED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58.84亿元,其中91只个股获净流入,21只个股净流入超亿元[2] - 北方华创主力资金净流入12.15亿元居首,豪威集团、江丰电子、蓝思科技分别净流入6.95亿元、5.45亿元、4.21亿元[2] - 格林达、彤程新材、太极实业主力资金净流入比率最高,分别为25.46%、19.66%、17.32%[3] 个股资金流量详情 - 北方华创换手率2.59%,主力资金净流入率14.65%[3] - 豪威集团换手率3.78%,主力资金净流入率10.33%[3] - 江丰电子换手率18.27%,主力资金净流入率14.50%[3] - 蓝思科技换手率2.45%,主力资金净流入率10.64%[3] - 大华股份换手率6.94%,主力资金净流入率11.04%[3] 资金流出显著个股 - 景旺电子主力资金净流出2.05亿元,净流出比率-5.05%[10] - 欧菲光主力资金净流出2.97亿元,净流出比率-8.18%[10] - 大族激光主力资金净流出1.98亿元,净流出比率-6.71%[10] - 新莱应材主力资金净流出1.81亿元,净流出比率-6.10%[10]
光伏设备板块9月24日涨4.27%,微导纳米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28.79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4 08:46
板块表现 - 光伏设备板块单日上涨4.27% 领涨个股包括微导纳米(涨15.54%)、聚和材料(涨10.22%)和TCL中环(涨10.04%)[1] - 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上涨0.83%和1.8% 板块表现显著优于大盘[1] - 板块内10只个股涨幅超5% 仅4只个股下跌 其中*ST金刚跌幅最大(-5.75%)[1][2] 个股交易数据 - 阳光电源成交额达180.39亿元 为板块最高 隆基绿能成交额30.38亿元位列第二[1] - 微导纳米成交量29.31万手 聚和材料成交量35.38万手 TCL中环成交量190.54万手[1] - 跌幅最大的*ST金刚成交额9332.14万元 成交量7.21万手[2]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28.79亿元 游资净流出13.94亿元 散户净流出14.85亿元[2] - 阳光电源主力净流入13.42亿元(占比7.44%)隆基绿能主力净流入5.10亿元(占比16.78%)[3] - 德业股份主力净流入2.28亿元(占比9.76%)TCL中环主力净流入1.54亿元(占比9.91%)[3] - 迈为股份游资净流出1.07亿元(占比8.58%)隆基绿能游资净流出2.44亿元(占比8.04%)[3]
微导纳米成交额创上市以来新高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06:27
成交表现 - 公司成交额达13.27亿元 创上市以来新高[2] - 股价单日上涨14.90%[2] - 换手率达23.33% 显示交易活跃度较高[2] - 上一交易日成交额为6.36亿元 单日成交额环比增长108.6%[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25日[2] - 注册资本为4.61亿元人民币[2]
硬科技板块强势领涨!AI、半导体产业链接连爆发,科创综指ETF汇添富(589080)、科创100ETF汇添富(589980)双双大涨超3%!
新浪财经· 2025-09-24 06:06
科创板市场表现 - 科创综指ETF汇添富(589080)上涨3.13%,科创100ETF汇添富(589980)上涨3.46%,资金持续涌入科创板[1] - 科创100ETF汇添富(589980)连续9日吸金,近10日累计吸金近2亿元[1] - 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000680)上涨3.60%,成分股微导纳米、神工股份、上纬新材均涨超20%[3] -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000698)上涨3.57%,成分股微导纳米涨20.01%、杰华特涨18.23%、中科飞测涨14.56%[4] 资本市场科技创新支持 -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加速,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为科技企业[4]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1/4,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4] - 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24家[4] - 全市场科创板ETF数量突破100只,总体管理规模近3000亿元[4] - 科创板成为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的板块,形成多层次指数产品体系[4] 半导体行业动态 - 半导体板块全线爆发,国产芯片迎多重利好共振[5] - 科技大厂明确芯片迭代节奏,未来三年算力稳步翻倍[5] - 摩尔线程9月26日IPO上会,冲击"国产GPU第一股"[5] - 阿里、百度等大厂加速芯片布局,推动国产化情绪升温[5] - 华泰证券预测2026年中国本土设备企业国产化率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至29%[5] 科技行业投资前景 - 政策引导、科技创新、市场资金三大因素共同催化科技行情延续[5] - 科创100ETF汇添富(589980)与"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政策方向高度契合[5] - 科创综指ETF汇添富(589080)覆盖更全面、科创属性更高、成长潜力更强[5] - 重点关注AI、机器人、创新药等高精尖领域产业创新突破潜能[5]
半导体板块持续爆发,神工股份、江丰电子20cm涨停
新浪财经· 2025-09-24 02:30
半导体板块市场表现 - 半导体板块持续爆发 设备方向领涨 [1] - 神工股份和江丰电子股价20cm涨停 [1] - 盛美上海和微导纳米股价涨幅超过10% [1] - 北方华创 京仪装备 华海清科涨幅居前 [1]
存储芯片板块盘初活跃,京仪装备盘中创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01:54
存储芯片板块表现 - 存储芯片板块在9月24日盘初表现活跃 [1] - 京仪装备盘中股价创出新高 [1] - 通富微电股价涨停 [1] - 兴福电子、微导纳米、赛腾股份、江丰电子、聚辰股份等公司股价跟随上涨 [1]
微导纳米:拟授出382.76万股限制性股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1:52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拟授予382.76万股限制性股票 占股本总额46,115.7283万股的0.83% [1] - 首次授予332.76万股 占股本总额0.72% 占本次授予权益总额86.94% [1] - 预留50.00万股 占股本总额0.11% 占本次授予权益总额13.06% [1] 激励对象与股票来源 - 首次授予部分激励对象共计420人 [1] - 标的股票来源为二级市场回购或/和定向发行A股普通股 [1] 现有激励计划情况 - 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尚在实施中 未归属标的股票数量880.84万股 占股本总额1.91% [1] - 全部有效期内的股权激励计划涉及标的股票总数1263.6万股 占股本总额2.74% [1] 行业动态 - 国家组织大型采购中出现报价过低需解释的情况 引发全行业关注 [2]
微导纳米:9月23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1:40
公司董事会会议 - 公司于2025年9月23日召开第二届第二十六次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采用现场结合通讯表决方式在公司会议室举行 [1] - 会议审议《关于补选公司第二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的议案》等文件 [1] 行业采购动态 - 国家组织的大型采购活动中出现报价过低遭严防现象 [1] - 投标企业被要求对低价报价"解释清楚" [1] - 该采购事件引发全行业关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