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603259)

搜索文档
智通港股投资日志|9月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07 16:01
股东大会及业绩公布 - 江南布衣、中关村科技租赁、华泰瑞银、佰悦集团、莹岚集团、佑驾创新、威扬酒业控股、中发展控股、剑虹集团控股、源想集团、力勤资源等公司将于2025年9月8日召开股东大会或公布业绩 [3] 分红派息除净日 - 北控水务集团、亿胜生物科技、王氏国际、海螺水泥、禅游科技、永达汽车、金茂服务(两次提及)、安井食品、训修实业、金茂源环保、嘉华国际、载通、恒安国际、信星集团、景福集团、专业旅运、维珍妮、香港信贷、新沣集团等公司将于2025年9月8日进行除净日操作 [3][4] 分红派息派息日 - 网易-S、港灯-SS、药明康德将于2025年9月8日进行派息日操作 [3][4]

肿瘤恶病质:创新药推进OS延长,从OS到QoL,关注姑息治疗蓝海大市场
中泰证券· 2025-09-07 12: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6] 报告核心观点 - 创新药是当前医药板块甚至全市场景气度最高的细分行业之一 作为医药板块主线不会变化 建议持续积极布局[8][12] - 全球流动性改善趋势基本确立 美联储降息预期基本达成共识 全球流动性有望持续改善 进一步利好创新主线[8][12] - 创新产业链出海 合作持续突破 恒瑞医药与美国Braveheart Bio公司就HRS-1893达成独家许可协议 最高可达10.13亿美元[8][12][37] - 肿瘤恶病质和爆发性癌痛的姑息治疗学科关注的重要问题 该赛道未来将出现多个大单品[8] - 坚定看好创新药相关产业链 关注WCLC数据催化 建议把握医药板块的困境反转机会[8][12] 行业市场表现 - 2025年初至今医药板块收益率27.26% 同期沪深300收益率13.35% 医药板块跑赢沪深300收益率13.91个百分点[9][38] - 本周沪深300下跌0.81% 医药生物上涨1.40% 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4位[8][9][12][38] - 医药子板块行情分化 化学制药上涨3.92% 生物制品上涨1.93% 医疗服务上涨1.69% 医药商业下跌0.77% 医疗器械下跌1.26% 中药下跌1.39%[8][9][12][38] - 以2025年盈利预测估值计算 医药板块估值28.1倍PE 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约为22.0倍PE 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28.1%[9][41] - 以TTM估值法计算 医药板块估值31.9倍PE 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5.0倍PE) 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31.9%[9][41] 肿瘤恶病质专题 - 中国肿瘤患者恶病质的发生率较高且因不同肿瘤类型而异 胰腺癌患者的恶病质发病率最高达到62.8% 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和肝癌分别56.4%/51.8%/42.2%/38.1%[17] - 辉瑞Ponsegromab治疗肿瘤恶病质的2期临床结果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体重显著提升 其他终点如食欲 恶病质症状均提升[27] - 长春高新美适亚®通用名为醋酸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 主要用于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厌食症及癌症患者恶病质引起的体重明显减轻[26][28] - 2025年4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更新发布《肿瘤厌食-恶病质综合征诊疗指南(2025)》 孕酮类药物唯一I级推荐1A类证据 肯定新型纳米剂型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美适亚®)在CACS中的治疗地位[32] - 2025年6月醋酸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美适亚®)新适应症临床试验申请获批 用于预防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CINV) 市场潜力有望再扩大[32] 癌痛治疗 - 约80%的晚期肿瘤患者会经历中度至重度的疼痛 而50%的晚期肿瘤患者报告疼痛控制不充分[29] - 李氏大药厂研发的芬太尼气溶胶吸入剂AZ003 可有效控制癌痛爆发痛 其2期临床结果显示AZ003在SPID30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94.2 vs -66.5) 在SPID60优势进一步扩大(-231.4 vs -162.2)[33] 重点公司表现 - 中泰医药重点推荐本周平均上涨7.17% 跑赢医药行业5.77个百分点 其中长春高新上涨24.20% 三生制药上涨22.29% 华纳药厂上涨12.72% 药明生物上涨11.27%[9][49][51] - 药明康德2025年预测EPS为4.65元 对应PE为23.09倍[6] - 药明生物2025年预测EPS为0.97元 对应PE为37.96倍[6] - 圣诺生物2025年预测EPS为0.79元 对应PE为51.86倍[6] - 南微医学2025年预测EPS为3.41元 对应PE为26.58倍[6] - 先声药业2025年预测EPS为0.48元 对应PE为29.54倍[6] 行业动态 - 舶望制药与诺华达成新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共同开发多项心血管产品[36][37] - 百奥赛图与德国默克签署抗体选择权的评估协议 推进开发应用于核酸药物的抗体偶联脂质递送解决方案[36][37] - 复宏汉霖/Organon联合开发的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在美获批 覆盖原研产品全部适应症[8][12] - 信达生物IGF-1R单抗信必敏在中国澳门获批上市 成为中国首个同类药物[8][12] - 先声药业新一代抗失眠药达利雷生(科唯可)开出全国首张处方[8][12] - 恒瑞医药GLP-1/GIP双重受体激动剂HRS9531提交上市申请[8][12] - 中慧生物四价流感疫苗获批 填补国内空白[8][12] 科创板申报 - 当前申报企业共7家(不含终止) 其中注册生效2家 提交注册2家 已问询3家[35][36] - 注册生效企业:广州必贝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6] - 提交注册企业: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36] - 已问询企业: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百奥赛图(北京)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恒润达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6]
国泰海通医药2025年9月第一周周报:景气延续 持续推荐创新药械产业链
新浪财经· 2025-09-07 10:31
投资建议 - 维持推荐创新药械及产业链 包括创新药高景气 Pharma价值重估 Biopharma/Biotech创新管线兑现 CXO及制药上游景气修复 医疗器械龙头复苏 [2] - 具体增持评级标的包括恒瑞医药 翰森制药 三生制药 华东医药 石药集团 科伦博泰生物 信达生物 康方生物 新诺威 映恩生物 京新药业 微芯生物 特宝生物 我武生物 来凯医药 百普赛斯 药明康德 药明合联 泰格医药 美诺华 微创医疗 联影医疗 惠泰医疗 [2] A股医药板块表现 - 2025年9月第一周SW医药生物上涨1.4% 跑赢上证综指1.2%跌幅 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3位 [3] - 细分板块表现最佳为化学制剂(+4.5%) 生物制品(+1.9%) 医疗服务(+1.7%) [3] - 个股涨幅前三为海辰药业(+28.7%) 长春高新(+24.2%) 百花医药(+21.3%) 跌幅前三为舒泰神(-24.0%) 广生堂(-15.8%) 塞力医疗(-15.6%) [3] - 截至2025年9月5日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86.6% 处于正常水平 [3] 港股医药板块表现 - 2025年9月第一周恒生医疗保健上涨7.0% 港股生物科技上涨7.3% 大幅跑赢恒生指数1.4%涨幅 [3] - 个股涨幅前三为三叶草生物-B(+99%) 圣诺医药-B(+62%) 加科思-B(+41%) 跌幅前三为美中嘉和(-11%) 科笛-B(-9%) 思路迪医药股份(-6%) [3] 美股医药板块表现 - 2025年9月第一周标普医疗保健精选行业上涨0.3% 与标普500指数0.3%涨幅持平 [4] - 成分股涨幅前三为德康医疗(DEXCOM)(+7%) 生物基因(BIOGEN)(+6%) 环球健康服务(UNIVERSAL HEALTH)(+5%) 跌幅前三为KENVUE(-10%) REVVITY(-4%) MOLINA HEALTHCARE(-3%) [4]
行业周报:创新药产业链迎来明确拐点,重点推荐板块性机会-20250907
开源证券· 2025-09-07 09:46
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2] 核心观点 - 创新药产业链迎来明确拐点,重点推荐板块性机会[4] - CXO板块2025H1明确拐点,重点推荐板块性机会[6] - 科研服务行业迎来明确拐点,已进入新一轮产业向上周期[7] CXO板块总结 - 2025H1 CXO行业24家核心标的总营收约592.2亿元,同比增长约16.6%[14] - 归母净利润约150.0亿元,同比增长约62.7%[14] - 海外业务占比较高的平台型CXO与头部CDMO自2024年下半年起业绩持续改善[6] - 2025年上半年签单整体稳健增长,2025Q2复苏趋势延续[6] - ADC产业链与减重产业链下游需求强劲,药明合联、药明康德、凯莱英等公司业绩稳健增长[6] - 临床CRO与临床前CRO企业2025H1业绩阶段性承压,但签单回暖明显[6] - 药明康德在手订单566.9亿元,同比增长37.2%[23] - 康龙化成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过10%[23] - 凯莱英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2.16%[23] 科研服务板块总结 - 生命科学上游行业回暖,多数公司业绩明显改善[7] - 生物试剂公司常规业务保持稳健增长,非常规业务影响基本出清[7] - 百普赛斯在国内需求改善下收入加速增长[7] - 奥浦迈培养基业务维持高增长,叠加降本增效,盈利能力快速改善[7] - 化学试剂公司在工具化合物、分子砌块、多肽缩合试剂等细分领域全球供应链地位重要[7] - 皓元医药、毕得医药营收及净利润均超预期增长[7] - 昊帆生物有望自2025年下半年开始加速增长[7] - 模式动物领域受益国内创新药行业需求改善,迎来拐点[7] - 2025H1多数科研服务公司利润端明显改善,净利率稳中提升[27] - 皓元医药、毕得医药、百普赛斯及奥浦迈等海外收入稳中有升[28] - 科研上游企业账上现金整体充裕,一半以上企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超10亿元[31] - 科研上游领域收并购事件自2024年起明显提速[32] 行业走势总结 - 9月第1周医药生物上涨1.40%,跑赢沪深300指数2.21个百分点[36] - 其他生物制品板块涨幅最大,上涨4.86%[40] - 化学制剂板块上涨4.52%[40] - 医疗研发外包板块上涨3.78%[40] - 线下药店板块上涨2.05%[40] - 原料药板块上涨0.56%[40] - 医院板块跌幅最大,下跌2.31%[40] - 疫苗板块下跌2.08%[40] - 体外诊断板块下跌1.97%[40] - 医药流通板块下跌1.94%[40] - 医疗设备板块下跌1.67%[40]
医药生物周专题、周观点总第513期:从全球CXO企业中报,我们看到了什么?-20250907
国盛证券· 2025-09-07 08: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7] 报告核心观点 - 医药生物行业在报告期内(9月1日至9月5日)表现稳健,申万医药指数环比上涨1.40%,跑赢沪深300指数但跑输创业板指数[1][12] - 创新药和创新产业链是当前医药行业的主线,表现相对较好,但内部分化严重,大市值股票表现优于小市值股票[2][13] - 通过对产业逻辑和资本市场的推演,创新药第二波浪潮预计将持续5-10年,核心特征是颠覆性创新[3][14] - 中短期投资思路以深挖创新药为主,聚焦海外大药和中小市值科技革命,同时把握BD预期下的轮动机会[4][15] - 展望2025年,医药行业围绕创新药持续乐观,看好大牛市行情,主要思路包括创新药、新科技、国际化和泛整合四大方向[4][15] 细分领域投资策略及思考 广义药品 创新药 - 当周中证创新药指数上涨5.32%,跑赢申万医药指数3.92个百分点,跑赢沪深300指数6.13个百分点[64][66] - 2025年初至今中证创新药指数累计上涨43.50%,显著领先于申万医药指数的27.26%和沪深300指数的13.35%[66] - 个股表现分化明显,涨幅前五包括加科思-B、华领医药-B等,跌幅前五包括前沿生物-U、荣昌生物等[69] - 产业关注焦点集中在双抗ADC技术发展和自免领域新技术突破[70] - 重点推荐关注Trop-2、HER-3等ADC靶点,认为PD-1/ADC组合是今年肿瘤治疗的主线之一[75] 仿制药 - 仿制药板块当周下跌1.79%,跑输申万医药指数3.20个百分点[76] - 个股涨幅前五为海辰药业(28.69%)、长春高新(24.20%)等,跌幅前五为舒泰神(-23.98%)、广生堂(-15.78%)等[80] - 强调把握龙头仿创pharma的创新重估机会,推荐关注三生制药、科伦药业、长春高新等具备国际化品种的企业[84] 中药 - 中药指数当周下跌1.39%,跑输医药指数2.79个百分点[85] - 2025年初至今中药指数仅上涨1.70%,大幅跑输医药指数的27.26%[85] - 部分企业业绩走弱原因包括药店端承压、消费力下降、中药材成本高企等[89] 医疗器械 - 医疗器械指数当周下跌1.26%,跑输医药指数2.66个百分点[90] - 分子领域看,医疗设备指数下跌1.67%,医疗耗材指数下跌0.13%,体外诊断指数下跌1.97%[90] - 2025年初至今医疗器械指数上涨13.01%,各子领域涨幅在10.03%-19.66%之间,均跑输医药指数[90] - 短期关注设备更新推进节奏、出海增量逻辑标的和招投标恢复情况[101] - 长期看好国产替代+医疗新基建+国际化的投资逻辑[102] 配套领域 CXO - CXO板块表现亮眼,当周申万医疗研发外包指数上涨3.78%,跑赢医药指数2.38个百分点[107] - 2025年初至今该指数大幅上涨68.52%,跑赢医药指数41.25个百分点[107] - 国内CXO企业2025H1业绩显著复苏,CDMO子板块收入增速在Q2实现由负转正,达到4.3%[22][24] - 药明康德2025H1营收208亿元,同比增长20.6%;药明生物收入99.5亿元,增长16.1%;药明合联营收27.01亿元,增长62.2%[30][34][37] - 海外CXO龙头业绩分化增长,Medpace、Lonza、三星生物等企业纷纷上调全年业绩指引[19] 其他配套领域 - 生命科学产业链上游、药店、医药商业、医疗服务等配套领域也有相应表现,但报告未提供详细数据[9] 全球CXO企业中报分析 - 中国CXO企业2025H1延续复苏趋势,收入和利润较2024年下半年明显改善[19] - CDMO板块收入由负转正,新签订单高增;CRO板块收入和利润双双回正,利润修复力度显著[19][26] - 海外CXO龙头业绩呈分化增长态势,Medpace营收增速达11.8%,Lonza收入同比增长17%[19] - 三星生物2025H1合并营收2.588万亿韩元,增长23%;CDMO业务营收首次突破2万亿韩元[58] - 行业仍面临挑战,Biotech融资未实质回暖,全面复苏还需要时间[19]
2025年港股增发承销排名:国泰海通合并后以量补规模 大项目突破能力薄弱
新浪证券· 2025-09-05 15:38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前8个月港股IPO融资规模达1329亿港元 创近4年新高 较2024年全年提升50% [1] - 同期港股增发市场募资规模达1905亿港元 较2024年全年增发规模增长3.8倍 [1] - 增发市场单项目平均募资规模达11亿港元 成为推动市场活跃度的核心力量 [1] 承销市场格局特征 - 前十大承销商中外资投行占据六席 包括高盛 瑞银 摩根士丹利 摩根大通 花旗和汇丰银行 [3] - 前六名承销规模均突破150亿港元 合计承销额占整体市场比重超70% 头部效应显著 [3] - 中资投行虽有4家入围前十 但整体规模与外资头部投行存在差距 项目结构差异明显 [3] 主要承销商表现分析 - 高盛以395亿港元承销规模居首 市场份额约21% 规模是第二名中信证券的1.6倍 [4][5] - 高盛承销12单项目 精准覆盖2025年港股前五大增发项目全部5单 包括比亚迪435亿港元 小米426亿港元等 [5] - 中信证券以248亿港元位列第二 但60%承销规模依赖比亚迪单一大项目 大项目覆盖单一 [6] - 瑞银以241亿港元排名第三 参与前十大增发项目中的3单 项目结构更均衡 [7] - 中金公司以213亿港元位列第四 作为IPO保荐规模榜首 在增发市场大项目参与度显著下滑 [8][9] - 国泰海通以27单项目数量居首 但承销规模仅97亿港元排名第七 缺乏大项目突破能力 [10] 项目结构特点 - 高盛承销的头部大项目贡献其90%以上承销规模 体现少而精策略 [5] - 中信证券除单一大项目外 其余17单均为募资不足40亿港元的中小项目 [6] - 国泰海通13单项目增发规模不足5亿港元 占比近50% 完全依赖中小项目 [10]
2025年港股增发承销排名:瑞银承销规模排名第三 大中小项目均衡布局 承销规模紧追中信
新浪证券· 2025-09-05 15:38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前8个月港股IPO融资规模达1329亿港元 创近4年新高 较2024年全年规模提升50% [1] - 同期港股增发市场募资规模达1905亿港元 较2024年全年增发规模增长3.8倍 单项目平均募资规模达11亿港元 [1] - 增发市场募资规模远超IPO融资规模 成为推动港股市场活跃度的核心力量 [1] 承销市场格局特征 - 增发承销市场呈现头部集中特征 前十大承销商中外资投行占据六席 [3] - 前六名承销规模均突破150亿港元 合计承销额占整体市场比重超70% [3] - 中资投行虽有4家入围前十 但整体规模与外资头部投行存在差距 项目结构差异明显 [3] 头部承销商具体表现 - 高盛以395亿港元承销规模稳居榜首 市场份额约21% 承销规模是第二名中信证券的1.6倍 [4][5] - 高盛承销12单增发项目 精准覆盖2025年港股前五大增发项目的全部5单 [5] - 中信证券以248亿港元位列第二 核心规模完全依赖比亚迪435亿港元增发单项目 该项目贡献约60%承销规模 [4][6] - 瑞银以241亿港元排名第三 参与前十大增发项目中的3单 合计贡献超七成承销规模 [4][7] 中资机构业务结构分析 - 中金公司以213亿港元位列第四 在前五大增发项目中仅参与小米集团426亿港元增发单项目 [4][8] - 中金错失比亚迪435亿港元增发承销角色 反映出与核心企业在增发领域的合作衔接出现断层 [9] - 国泰海通以27单项目数量位列第一 但97亿港元承销规模仅排名第七 13单项目增发规模不足5亿港元 [4][10] - 国泰海通未参与任何前十大增发项目 完全依赖中小项目以量补价 [10] 项目规模分布特征 - 前五大增发项目包括比亚迪435亿港元 小米集团426亿港元 药明康德77亿港元 地平线机器人47亿港元及信达生物43亿港元 [5] - 摩根大通以4单项目实现167亿港元承销规模 单项目平均规模达41.75亿港元 [4] - 花旗以7单项目实现80亿港元承销规模 单项目平均规模达11.43亿港元 [4]
2025年港股增发承销排名:中金公司IPO与增发承销排名表现反差 核心客户合作断层
新浪证券· 2025-09-05 15:37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前8个月港股IPO融资规模达1329亿港元 创近4年新高 [1] - 较2024年全年规模提升50% [1] 港股增发市场表现 - 同期增发募资规模达1905亿港元 较IPO融资规模高出43% [1] - 较2024年全年增发规模增长3.8倍 [1] - 单项目平均募资规模达11亿港元 [1] 承销市场格局特征 - 前十大承销商中外资投行占据六席 [3] - 前六名承销规模均突破150亿港元 [3] - 头部前六名合计承销额占整体市场比重超70% [3] - 中资投行有4家入围前十 但整体规模与外资头部存在差距 [3] 主要承销商具体表现 - 高盛以395亿港元承销规模居首 市场份额约21% [4][5] - 高盛承销规模是第二名中信证券的1.6倍 [5] - 高盛仅承销12单项目但覆盖前五大增发项目的全部5单 [5] - 前五大项目包括比亚迪435亿港元 小米426亿港元 药明康德77亿港元 地平线机器人47亿港元 信达生物43亿港元 [5] - 中信证券以248亿港元位列第二 18单项目数量排名第二 [4][6] - 比亚迪435亿港元增发单项目贡献中信约60%承销规模 [6] - 瑞银以241亿港元排名第三 参与3单前十大增发项目 [4][7] - 瑞银参与的3单头部项目合计贡献超七成承销规模 [7] - 中金公司以213亿港元位列第四 仅参与小米426亿港元一单前五大项目 [4][8] - 中金错失比亚迪435亿港元增发承销角色 [8][9] - 国泰海通以97亿港元排名第七 27单项目数量位列第一 [4][9] - 国泰海通13单项目增发规模不足5亿港元 占比近50% [9] - 摩根士丹利以169亿港元排名第五 摩根大通以167亿港元排名第六 [4] - 花旗以80亿港元排名第八 汇丰以32亿港元排名第十 [4]
2025年港股增发承销排名:中信证券承销规模排名第二 单一大项目依赖显著 大项目覆盖能力待突破
新浪证券· 2025-09-05 15:37
香港资本市场2025年前8个月表现 - 港股IPO融资规模达1329亿港元 创近4年新高 较2024年全年提升50% [1] - 港股增发市场募资规模达1905亿港元 较2024年全年增发规模增长3.8倍 [1] - 增发市场单项目平均募资规模达11亿港元 成为市场活跃度核心推动力 [1] 港股增发承销市场格局 - 前十大承销商中外资投行占据六席 包括高盛、瑞银、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花旗和汇丰银行 [3] - 前六名承销规模均突破150亿港元 合计市场份额超70% 头部集中效应显著 [3] - 中资投行有4家入围前十 但整体规模与外资头部投行存在差距 项目结构差异明显 [3] 主要承销商表现分析 - 高盛以395亿港元承销规模位居榜首 市场份额约21% 规模为第二名1.6倍 [4][5] - 高盛承销12单项目 精准覆盖2025年港股前五大增发项目全部5单 [5] - 中信证券以248亿港元位列第二 18单项目中比亚迪435亿港元增发贡献60%规模 [4][6] - 瑞银以241亿港元排名第三 参与3单前十大增发项目 大中小项目均衡布局 [4][7] - 中金公司以213亿港元位列第四 仅参与1单前五大增发项目 核心客户合作出现断层 [4][8] - 国泰海通以27单项目数量居首 但承销规模仅97亿港元 未参与任何前十大增发项目 [4][9] 项目结构特征 - 高盛承销的头部项目包括比亚迪435亿港元、小米426亿港元、药明康德77亿港元、地平线机器人47亿港元和信达生物43亿港元 [5] - 中信证券除比亚迪项目外 其余17单均为募资不足40亿港元的中小项目 [6] - 瑞银参与比亚迪435亿港元、地平线机器人47亿港元和蔚来汽车40亿港元增发 [7] - 国泰海通13单增发规模不足5亿港元 占比近50% [9]
高位加仓?富时中国A50指数九月调仓名单一览
天天基金网· 2025-09-05 11:11
富时中国A50指数调整 - 富时罗素宣布富时中国A50指数季度审核变更 将于2025年9月19日收盘后生效[5] - 百济神州 新易盛 药明康德 中际旭创四家公司被纳入指数[5] - 中国核电 中国联通 国电南瑞 万华化学四家公司被剔除指数[5] 调整股票行业特征 - 新纳入股票分属创新药和CPO两大板块[5] - 调出股票属于公用事业和电信运营等传统行业[5] 调整股票市场表现 - 新纳入股票年内均有较大上涨 新易盛和中际旭创涨幅超200% 百济神州和药明康德涨幅在90%附近[5] - 调出股票除中国联通外均有所下跌[5] - 药明康德总市值2863亿元 排名第40[6] - 百济神州总市值3742亿元 排名第34[6] - 中际旭创总市值2889亿元 排名第37[6] - 新易盛总市值2428亿元 排名第46[6] 指数编制规则 - 指数编制规则是从A股中筛选出总市值最大的50只股票[6] - 依据自由流通量和外资所有权限制等进行权重调整[6] - 成分股于三月 六月 九月和十二月进行审核[6] - 本次调整根据8月18日收盘后的数据进行审核[6] 资金流动影响 - 跟踪富时中国A50指数的被动基金规模超百亿美元[5] - 成分股调入调出往往引发数亿甚至十亿级的资金流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