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601995)

搜索文档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城融合发展基金成立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06:09
基金设立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城融合发展基金(有限合伙)于近日成立 出资额40.01亿元人民币[1] - 基金经营范围为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 投资管理 资产管理等活动[1] - 该企业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财政局与中金公司全资子公司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共同出资[1]
晶晨半导体递表港交所 中金公司及海通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00:59
公司概况 - 晶晨半导体为全球领先的系统级半导体系统设计厂商 提供智能终端控制与连接解决方案 [1] - 公司芯片累计出货量超10亿颗(截至2025年6月30日) [1] - 业务覆盖全球 服务于主流运营商 电视品牌商及AIoT厂商 为数亿家庭屏幕提供支持 [1]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相关收入计 在智能终端SoC芯片厂商中位列全球第四 [1] - 在家庭智能终端SoC芯片领域位列中国内地第一 全球第二 [1] 行业前景 - 全球智能设备SoC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657亿美元增至2029年1314亿美元 [1] 资本运作 - 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中金公司及海通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万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新浪财经· 2025-09-25 14:47
公司上市动态 - 万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1] - 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1]
中金公司:每手“22中金Y2”将于10月10日派息33.5元
智通财经· 2025-09-25 10:35
债券付息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10月10日支付"22中金Y2"债券利息 覆盖计息期间为2024年10月10日至2025年10月9日 [1] - 债券发行总额达40亿元人民币 票面利率确定为3.35% [1] - 每手债券面值1000元对应派息33.5元 含税 [1]
中金公司(03908):每手“22中金Y2”将于10月10日派息33.5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10:27
债券付息安排 - 债券将于2025年10月10日开始支付利息 覆盖期间为2024年10月10日至2025年10月9日 [1] - 债券发行总额为40亿元人民币 票面利率为3.35% [1] - 每手债券面值1000元派息33.5元(含税) [1]
中金公司(03908) - 海外监管公告 - 2022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永续次级债券(第二期)...

2025-09-25 10:22
债券信息 - 2022年第二期永续次级债券发行总额40亿人民币[10] - 前5个计息年度票面利率3.35%,每5年重置一次[12] - 起息日为2022年10月10日[13] 付息安排 - 2025年10月10日支付2024 - 2025年利息[6] - 每手1000元债券派息33.5元(含税)[14] - 债权登记日2025年10月9日,付息日10日[11][15] 税收政策 - 个人投资者利息所得税按20%征收[19] - 2021 - 2025年境外机构利息收入免税[20] 联系电话 - 发行人010 - 6505 1166,受托管理人010 - 6083 8888,托管人021 - 6860 6515[21]
上海清算所:将“玉兰债”建设成为中资离岸债券标志性品牌
新华财经· 2025-09-25 09:49
会议背景 - 上海清算所联合欧清银行和中银香港在香港共同举办"玉兰债"座谈会 会议以线上形式进行 近50名来自中银香港和中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代表参会[1] 产品定位与发展意义 - "玉兰债"是中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代表性创新产品 有利于丰富人民币海外资产池体系并营造金融开放稳健良好生态[1] - 产品被定位为中资离岸债券标志性品牌 将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1][2] 业务优势与市场反馈 - 与会金融机构代表充分肯定"玉兰债"具有广泛触达全球投资者和有效降低发行人融资成本的业务优势[2] - 产品被视为服务中资企业海外债券融资的新通道 具有壮大人民币海外资产池的独特作用[2] 发展建议与优化方向 - 代表建议进一步完善国际同业网络链接 优化政策红利和增值服务工具箱[2] - 需要提升发行承销交割抵押品管理等环节的运作效能[2] 未来发展规划 - 上海清算所将按照管理部门决策 会同境内外同业机构持续优化"玉兰债"机制[2] - 通过业务做大形成良性循环 致力于打造金融基础设施跨境联通核心节点和服务中国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2]
外资大行增聘、中资加薪留人 港股IPO热潮引爆金融人才争夺战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06:11
国际银行香港业务扩张 - 多家国际大型银行包括德意志银行 摩根大通 渣打银行 花旗集团和星展银行已将高层管理人员调派至香港并增聘人手[1] - 德意志银行过去两年调派50名员工进驻香港并将交易团队扩充10%[1] - 摩根大通2024年在香港聘请16名新任董事总经理并从全球各地调派人员赴港[1] - 渣打银行2024年在香港新增10名高层管理人员另有1名全球主管迁至香港[1] - 星展银行2024年在香港和新加坡增聘100名客户关系经理[1] - 花旗集团计划2024年将香港及新加坡的财富管理顾问人数增加10%[1] 中资金融机构人才保留措施 - 中金公司为高级投资银行家增设新职级包括高级董事总经理及总监[1] - 中信证券拟为旗下香港附属公司中信里昂证券职员增薪部分初级助理月薪加幅15%至30%[1] 香港金融市场招聘需求增长 - 猎头公司Links International的金融服务主管表示2024年收到委托填补的职位数量较2023年增加30%至40%[1] - 香港IPO及并购活动增加是招聘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1] 香港IPO市场表现 - 德勤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香港将迎来66只新股上市较2023年同期的45只增长47%[2] - 2024年前三季度香港新股集资总额达1823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556亿港元大幅上升228%[2] - 德勤预计2024年全年香港将迎来超过80宗新股上市总集资额介于2500亿至2800亿港元之间[2] 香港资本市场展望 - 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预计将推动更多海外资金涌入亚洲高成长性投资标的包括中国内地与香港市场[2] - A+H上市 生物科技及科技板块将继续成为香港新股市场的主要动力[2] - 海外资金流入将为2024年第四季度香港多宗超大型新股发行提供资金流动性支持并营造更有利的估值环境[2]
百奥赛图过会:今年IPO过关第53家 中金公司过3单
中国经济网· 2025-09-25 03:15
公司IPO审核结果 - 百奥赛图符合上交所科创板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成为2025年第53家过会企业[1] - 上交所和深交所合计过会31家企业 北交所过会22家企业[1] 保荐机构及项目信息 - 保荐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保荐代表人为漆遥、张韦弦[1] - 这是中金公司2025年保荐成功的第3单IPO项目 前两单分别为汉桑科技和深圳北芯生命科技[1] 公司业务与募资计划 - 公司成立于2009年 主营临床前CRO及生物技术业务 基于自主基因编辑技术提供创新模式动物和医药研发服务[1] - 利用RenMice全人抗体平台开展"千鼠万抗"计划 针对千余个药物靶点进行规模化药物开发[1] - 拟发行不超过99,849,605股 募集资金118,504万元 用于药物研发服务平台、抗体药物研发评价、临床前研发及补充流动资金[2]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实际控制人沈月雷、倪健合计控制27.0291%表决权 两人均为中国公民且持有美国永久居留权[2] - 上市委关注实控人减持H股是否影响控制权稳定性[3] 上市委问询重点 - 要求说明全人源抗体小鼠平台技术先进性、市场空间及商业模式稳定性[3] - 关注从项目测试到对外授权合作的收入模式 包括首付款、里程碑款和销售分成机制[3] 2025年IPO过会统计 - 上交所主板过会企业包括中策橡胶、海阳科技等14家[4][5] - 上交所科创板过会企业包括江苏汉邦科技、武汉禾元生物等6家[4][5][6] - 深交所主板过会企业包括马可波罗控股、悍高集团等7家[4][5] - 深交所创业板过会企业包括汉桑科技、山东山大电力等4家[4][5] - 北交所过会企业涵盖四川西南交大铁路发展、苏州鼎佳精密等22家[7]
券商分析师人数创下新高
金融时报· 2025-09-25 02:05
券商分析师数量创新高 - 券商分析师数量达5972人 9月24日一度超过6100人创历史新高[1] - 2019年首次突破3000人 2023年突破4000人 2024年突破5000人 2024年突破6000人实现快速增长[1] - 中金公司345人 国泰海通302人 中信证券302人 三家券商分析师数量超300人断层领先[1] - 兴业证券 华泰证券 中信建投 长江证券 广发证券 浙商证券 国金证券 招商证券分析师人数均超过150人[1] 分析师数量增长原因及流动特征 - 增长主因是券商研究所扩招的新入职研究员近期陆续注册成为分析师 申请注册需2年以上证券业务经历[2] - 头部券商分析师变更多为内部培养 中小券商外部流入占比较多 显示头部机构以内生培养为主[2] - 人员变动受各家券商业务发展需求影响[2] 行业环境变化与挑战 - 受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影响 交易单元席位租赁净收入承压 行业环境出现明显变化[2] - 2025年上半年券商分仓佣金收入44.58亿元 同比减少超过30% 收入规模下滑明显[2] - 不少券商分析师加入买方机构或转型至上市公司任职[2] 业务转型方向与行业趋势 - 券商研究所加快探索专业化 数字化 国际化等业务转型路径[3] - 通过外引内培组合拳壮大研究团队 吸引高素质人才成为赋能研究业务发展的关键[3] - 证券行业从量能释放向效率升级的人才战略转型 研究人员队伍向经验化演进[3] - 研究产品和服务差异化不足 具备买方思维的高质量特色化投研服务稀缺 业务转型迫在眉睫[3] - 未来行业将呈现显著马太效应和精品化两大特征 研究所功能定位表现为品牌效应与赋能杠杆双轮驱动[3] - 有影响力的研究报告和最佳分析师评选成为券商无形资产 研究所对各业务线的赋能作用将成为核心竞争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