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601555)

搜索文档
海外周报20250921:美联储降息后,市场交易逻辑将如何转变?-20250921
东吴证券· 2025-09-21 13:01
美联储政策与市场反应 - 美联储9月FOMC会议如期降息25个基点,点阵图指引2025年还有2次降息,2026年额外1次降息,较市场预期偏鹰[2] - 会议前交易员定价全年降息2.7次,2026年底累计降息5.7次;会议期间市场先交易鸽派指引后转向鹰派表态[2] - 10年期美债利率上升6.31个基点至4.127%,2年期美债利率上升1.59个基点至3.572%[3] - 美元指数上升0.10%至97.64,现货黄金上涨1.16%至3685美元/盎司[3] - 标普500指数上涨1.22%,纳斯达克指数上涨2.21%[3] 经济数据与货币政策 - 美国8月零售销售环比增长0.6%(预期0.2%),除汽车外零售销售环比增长0.7%(预期0.4%)[3] - 美国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23.1万(预期24万),较前值26.3万大幅回落[3] - 亚特兰大联储GDPNow模型预测25Q3美国GDP增长3.3%,纽约联储Nowcast模型预测增长2.1%[3] - 英国央行以7:2投票维持利率4%不变,日本央行以7:2投票维持利率0.5%不变[3] 政治风险与制度变革 - 特朗普可能通过人事任命重塑美联储,现有7名理事中已有3名亲信,2026年2月将重选12名地方联储主席[2] - 共和党与民主党临时支出法案均未通过参议院60票门槛,争议焦点为1.5万亿美元拨款是否包含医保补贴[4] - 若9月底前未达成新支出协议,联邦政府10月1日停摆风险大幅升温[4]
十大机构看后市:牛市中高位震荡后A 股多继续上涨,坚持科技,高低切的时机尚未到来
搜狐财经· 2025-09-21 09:12
指数表现与市场趋势 - 本周上证指数下跌1.3%,深证成指上涨1.14%,创业板指上涨2.34% [1] - 市场处于牛市阶段Ⅱ,驱动上行的三大原因未变,低渗透率赛道方向有望延续 [1] - A股短期延续震荡走势,震荡后可能继续上行,慢牛趋势不变 [2] - 上证指数回退中枢震荡,前期低点3732和3702缺口构成有效支撑,盘整预计持续1-2周 [7] - 经历2024年"9.24"大涨后,市场经过大半年震荡开始走出慢牛 [9] 行业配置与投资主线 - 行业选择框架围绕资源+新质生产力+出海,资源股供给受限及地缘动荡推动周期属性转向红利属性 [1] - 中国制造业龙头全球化是将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和利润率提升的关键中期线索 [1] - 右侧趋势品种聚焦资源、消费电子、创新药和游戏,左侧配置关注化工和军工 [1] - AI从云侧逻辑向端侧逻辑扩散是近期产业趋势重点 [1] - 关注固态电池、AI算力、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低渗透率赛道 [1] - 四季度胜负手可能来自顺周期板块和低位科技分支 [3] - 科技品种相对盈利再度占优,海外映射和全球半导体周期共振向上是三大中长期占优因素 [8] - 强产业趋势板块包括人工智能、固态电池,受益美元走弱的有色金属,政策加码预期的大消费、地产等 [9] - "十五五"规划主要方向关注科技、绿色环保、消费服务 [10] - 短期关注反内卷相关领域、人工智能板块及大环保板块 [10] 板块轮动与估值表现 - 市场轮动加速,低位煤炭承接部分资金,煤炭行业本周领涨 [5] - 秦皇岛港Q5500动力末煤平仓价从9月11日675元/吨快速上行至9月19日704元/吨 [5] - 煤炭PB位于历史79.9%分位数,供需结构改善推动煤价持续修复 [5] - 建议在组合中降低计算机和传媒配比,增配地产、基建工程和社服板块 [7] - 国庆前后融资盘呈现"节前收敛、节后迸发"规律,节后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改善 [1] 政策与外部环境影响 - 短期积极的稳增长政策可能进一步出台和落实,流动性可能进一步宽松 [2] - 9月美联储如期降息,预防式降息后A/H股未来上涨概率较高 [1] - 中美关税获得90天缓冲期,8月出口数据保持相对韧性,海外市场反应温和 [10] - 美联储降息落地,中美会谈持续进行,市场风险偏好回升 [4] 港股与跨市场机会 - 港股关注政策利好与行业利好较多的AI产业链、锂电池、服务消费等板块 [4] - 中秋国庆假期临近,旅游出行相关板块活跃度有望提升 [4] - 弹性较大的科技股有望获得资金青睐 [4] - 债市超长期国债期货深度贴水性价比凸显,宽松资金面下可能迎来"股债双牛" [9]
东吴证券:储蓄进入股市仍在起步
新浪财经· 2025-09-20 06:44
存款迁移趋势 - 居民和企业存款向非银存款转化由存款搬家和银行同业业务共同推动 [1] - 2025年7月至8月居民部门定期存款减少4801亿元 成为资金入市主力 [1] - 存款搬家主要表现为定期存款活期化 2025-2026年处于活期化高峰期 [1] 资金流向驱动因素 - 存款资金具体流向取决于风险偏好变化 股票市场赚钱效应提升是关键因素 [1] - 偏股型和混合型基金收益率相比理财产品优势继续提升将推动资金增配权益类资产 [1] - 2025年二季度降准降息及风险资产预期回报率上升促使居民超额定期存款进入释放期 [1] 定期存款变化周期 - 2022-2023年是存款定期化高峰阶段 [1] - 2025-2026年将迎来高息定期存款到期高峰 [1] - 大规模定期存款活期化或存款搬家高潮尚未完全到来 [1]
这场圆桌论坛,信息量很大!
中国基金报· 2025-09-20 03:19
买方思维评价标准 - 检验核心标准是机构或投顾的盈利模式 传统模式以销售产品为导向挣销售的钱 与买方思维以客户利益为核心相悖[6] - 实践转向挣保有的钱模式 以客户为中心深度绑定利益 通过客户长期持有产品获得稳定收益和服务体验 机构才能获得合理回报[8] - 客户对买方收费模式认可度是关键变量 国内散户投资者为主 传统交易收费模式和投资习惯难以快速改变 多数客户不认可以资产管理规模为基础的收费方式[10] - 需建立买方导向考核体系 纳入服务过程质量 客户满意度及复购率等长期指标 例如1家营业部取消传统佣金提成仅以服务效果考核 7家营业部自主选择转型模式[10] - 买方投顾必须具备买方属性 机构考核形式需买方导向 核心职责是服务终端客户 从客户获得与服务价值匹配的报酬 例如按资产管理规模或业绩提成收费[12] - 客户核心诉求不仅是财富增值 还需专业陪伴和缓解投资焦虑 买方与卖方关键区别在于立场偏向客户[12] - 构建激励机制 使基金经理个人回报与客户收益深度挂钩[14] 转型必然性与瓶颈 - 降佣背景倒逼转型 传统商业模式因佣金水平高而可行 现在不转型难以持续生存[16] - 客户诉求转变是关键驱动 需要通过专业投资获得合理回报 倒逼业务模式向更成熟健康可持续方向升级 从卖产品到做服务[16] - 转型核心瓶颈是牌照依赖思维 机构必须为客户创造真实可持续价值才能获得主动选择与长期信任[17] - 转型本质是通过专业服务赢得客户主动认可 例如推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力 让客户主动选择机构[18] - 需构建三大体系 完善的服务体系 科学考核机制与合理利润分配机制 与投资者形成共融共生关系[18] - 突破瓶颈需要漫长时间 可通过人员专业培养 买方理念构建和智能工具落地三重发力[18] 资产配置服务 - 资产配置是财富管理重中之重 大类资产配置决定客户长期收益率水平 但当前很多机构忽视这一环节[20] - 财富管理机构需明确分工定位 资产管理机构提供好产品 财富管理机构通过买方投顾将产品匹配给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适配的投资者[20] - 提升资产配置能力需加强四方面 拓展配置视野构建多元产品框架 形成核心方法论适应不同投资者和市场环境 重视低Beta低相关性高Sharpe资产 打通配置能力与客户服务的传导机制[21] 差异化竞争优势 - 打造核心竞争力需清晰战略洞见和足够战略定力 例如坚定以客户资产配置为核心主线 长期投入打造品牌和服务[23] - 聚焦四方面 形成共识与服务意识 强化全公司协同能力需要资管投行等多部门联动 深化政策与市场洞见 坚持与客户共成长围绕需求展开资源[24] - 依托合并后强势区域和优势业务 以家族信托等为载体 开拓满足高净值客户需求的定制化产品与解决方案[24] - 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痛点 推动产品自我刻画清晰 引导基金经理认清能力边界和准确表达投资逻辑 在品牌宣传中坚持诚实原则[24]
年内114家券商分支机构宣告离场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9 15:42
券商分支机构整合趋势 - 行业正加速整合分支机构以提升经营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 年内券商合计宣布裁撤114家分支机构 [1] - 截至9月19日 25家券商撤销11家分公司和103家营业部 其中国信证券撤销21家 方正证券撤销13家 兴业证券撤销12家 东方证券撤销10家 中山证券撤销7家 东吴证券和东北证券各撤销5家 [2] - 9月以来7家券商宣布裁撤营业部 包括山西证券撤销北京国贸营业部 东北证券撤销北京通州和武汉百步亭花园营业部 东方证券撤销上海闵行区苏虹路和大同御河西路营业部 华宝证券撤销舟山嵊泗云龙路营业部 [2] 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 - 实体网点运营成本较高 在经纪业务佣金费率降低背景下带来经营压力 [3] - 金融科技发展使投资者开户 交易 咨询等需求转移至线上渠道 对线下网点形成替代 [3] - 互联网展业模式有助于满足用户个性化财富管理需求和提升交易体验 [3] 分公司战略布局 - 多家券商新设地区分公司以推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和服务质量提升 例如财达证券陕西分公司 首创证券湖南分公司 高华证券上海分公司 国联民生青岛分公司 中邮证券安徽分公司均在今年正式展业 [4] - 分公司布局有助于整合区域资源 深化与当地政府及企业合作 扩大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 [4] - 可打破业务壁垒 强化投行业务与企业金融 私人财富管理等业务的协同效应和增量转化 [4] 区域发展战略结合 - 券商加码布局地区分公司可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结合 及时把握地区发展机遇 [4] - 有助于提升区域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4] - 行业需通过裁撤低效网点 深化数智赋能 将资源聚焦于高附加值业务以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4]
研报掘金丨东吴证券:维持海康威视“买入”评级,开拓场景数字化业务打开成长新空间
格隆汇· 2025-09-19 06:22
公司业务与技术布局 - 海康威视为全球安防产业龙头 开拓场景数字化业务打开成长新空间 [1] - 公司以视频感知技术为起点 拓展多维物联感知能力 [1] - 2023年发布观澜大模型 将AI算法能力从视觉拓展到多模态算法 [1] 创新业务与生态建设 - 创新业务板块多元布局注入发展动能 编织智能物联生态网络 [1] - AI大模型发展催生新业态 为主营及创新业务注入新动能 [1] 技术架构与竞争优势 - 依托云边融合技术架构与全栈AI能力 [1] - 在多维感知 大数据 模型算法 场景应用等环节持续筑高护城河 [1]
东吴证券每日晨报精选:沙特阿美2025年资本支出指引维持520亿-580亿美元区间,同比增长3%-15%
中国能源网· 2025-09-19 02:44
绿色债券市场表现 - 本周银行间市场及交易所市场新发行绿色债券23只 合计发行规模200.52亿元 较上周增加112.85亿元 [1] - 绿色债券周成交额合计509亿元 较上周增加27亿元 [1] - 非金公司信用债成交量达244亿元 金融机构债成交量185亿元 利率债成交量67亿元 [1] - 3年以下期限绿色债券成交量占比85.95% 显示市场对该期限品种偏好显著 [1] 半导体设备行业动态 - 华为公布昇腾AI芯片三年发展路线图 计划2026至2028年推出四款新品 并宣布自研HBM技术及超节点互联方案 [1] - 中国互联网监管机构要求国内科技公司停止采购英伟达AI芯片并终止现有订单 国产算力芯片市占率有望快速提升 [2] - 推理卡在国产12nm工艺平台具有强性价比 训练卡所需3D堆叠等先进工艺原由台积电代工 [2] 油服设备行业机遇 - 沙特阿美未来三年将执行85个重大项目 涵盖油气生产 管道网络及民用基础设施 [2] - 油气及石化板块包含20个项目 涉及石油 天然气和炼油设施升级 重点关注硫回收装置 气田压缩系统和炼油装置开发 [2] - 项目采购清单包括2.1万公里碳钢管道 220万吨结构钢材 4.1万公里电缆 1700公里输电线路 [2] - 沙特阿美2025年资本支出指引维持520亿-580亿美元区间 同比增长3%-15% [3]
东吴证券:关注国产算力芯片发展 看好国产设备商充分受益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02:41
国产算力芯片发展前景 - 国内科技公司停购英伟达人工智能芯片并终止现有订单 国产算力芯片市占率有望快速提升[1] - 华为公布昇腾AI芯片三年发展路线图 计划2026至2028年推出四款新品 包括采用自研HBM技术的昇腾950PR[1] - 推理卡在国产12nm工艺平台具有强性价比 国产算力芯片供应链向盛合晶微等本土企业倾斜[4] 先进制程扩产进程 - 国内先进逻辑扩产超预期 存储技术将于明年迎来新迭代周期[2] - 长鑫存储于7月7日正式启动上市征程 长存三期于9月5日成立 预示产能与良率持续提升[2] - 减薄机/划片机/键合机等设备商受益于先进封装扩产趋势[4]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突破 - 高端SoC测试机需具备多通道测试能力与高测试频率 目前由爱德万等国际厂商主导[3] - 华峰测控与长川科技积极布局SoC测试机领域 与下游头部客户合作紧密[3] - 前道制程设备涉及北方华创刻蚀设备/中微公司薄膜沉积设备/中科飞测量测设备等国产供应商[4] 技术迭代与产业链机遇 - 华为宣布自研HBM技术及超节点互联方案 计划2026年推出首款自研HBM芯片昇腾950PR[1] - 训练卡所需3D堆叠等先进工艺原由台积电代工 国产化转移创造设备替代机遇[4] - 后道封测与硅光设备领域涵盖华海清科减薄机/盛美上海电镀机/罗博特科硅光设备等国产厂商[4]
东吴证券给予福立旺增持评级:乘人形机器人之风,3C精密制造领军者再启航
搜狐财经· 2025-09-19 01:24
公司业务与战略 - 深耕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主业 在3C 汽车 电动工具领域实现多线协同增长 [1] - 微型丝杠产品重要性凸显 公司已完成技术设备双布局 [1] 财务表现与评级 - 东吴证券给予增持评级 预期公司利润反转在即 [1] 产品与技术 - 微型丝杠成为业务重点 技术设备布局完善 [1]
美联储降息影响几何?一文看懂15家券商解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01:05
美联储降息决策与市场预期 - 美联储9月18日降息25基点符合市场预期 标志着新一轮预防式降息周期启动 [1][3][8] - 点阵图显示2025年预计降息75基点(含本次) 明后年各降息25基点 低于市场预期的今明两年各75基点 [3][6][10] - 15家券商中多数认为10月和12月议息会议将各降息25基点 年内累计降息幅度达75基点 [1][2][3] 美联储政策立场与内部分歧 - 鲍威尔将此次降息定性为"风险管理式降息" 表述偏鹰派 强调逐次会议相机抉择 [7][10][11] - 美联储内部分歧显著 点阵图与经济预测(SEP)存在差异 投票委员仅一人反对(倾向降息50基点) [3][6][12] - 政策独立性未受显著影响 特朗普极端降息策略未被认可 [7] 美国经济前景与通胀风险 - 主流预期为经济软着陆 但部分机构警示过度宽松可能导致"类滞胀"风险 [1][4][9] - 当前经济症结在于成本上升而非需求不足 通胀韧性可能强于预期 [9][11] - 劳动力市场呈现分化:非农就业中枢下行但失业率保持稳定 因劳动力供给收缩 [11] 大类资产影响与投资机会 - 美债利率下行放缓 短期呈现"牛陡"走势 美元指数先下后震荡 [3][8][12] - 美股短期波动加剧但中期仍有上涨空间 道指和小盘股表现较好 [5][6][8] - 黄金受益于降息周期 港股敏感性高于A股 科技、消费、医药板块短期受益 [5][8][12] 对中国市场与政策的影响 - 为中国货币政策打开宽松空间 四季度降息可能性提升 [2][12] - 外资增配港股空间广阔 若中美同步宽松将带动外资流入 [5] - 国内政策节奏仍取决于经济基本面表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