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关节模组

搜索文档
蓝黛科技(002765)深度报告:新能源产品快速放量 机器人业务顺利推进
新浪财经· 2025-09-27 04:36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前身为1996年成立的重庆蓝黛实业 后经多次业务拓展更名为蓝黛科技 主营业务为动力传动和触控显示 [1] - 动力传动业务是公司业绩主要构成 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达54% [1] - 2023年因商誉减值损失亏损 2024年恢复盈利 归母净利润1.24亿元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09亿元 [1] 新能源业务发展 - 新能源产品包括三合一总成 新能源齿轴 电机轴 差速器主减速齿轮等 [1] - 与日电产 格雷博等供应商合作 下游客户包括上汽 比亚迪 吉利等 [1] - 新能源业务快速放量 新能源产品销量占动力传动总销量比例从2022年5%增至2024年18% [1] - 新能源收入占总营收比例从2022年5%增至2024年15% [1] 机器人业务布局 - 重庆市政府发布《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等多个文件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 [2] - 2025年1月通过投资泉智博布局机器人业务 传动技术储备及精密零部件量产能力可迁移至机器人领域 [2] - 2025年上半年成功推出一体化关节模组 该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2] 业绩预测与投资观点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2.3亿元 50.1亿元 56.9亿元 [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亿元 3.0亿元 3.9亿元 [2] - 对应PE分别为42.9倍 34.2倍 26.4倍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
连获两轮亿元级融资!深度梳理一体化关节赛道,把握这些关键玩家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6 12:14
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作为其运动核心的 一体化关节模组,已成为突破量产瓶颈与提升整机性能 的关键。 在这一高成长性赛道中,具备核心技术能力的厂商正持续获得资本关注 , 为 具身智能 的实体化落 地提供了重要的硬件基础。 近日, 机器人一体化关节模组解决方案提供商「泉智博」宣布完成连续两轮过亿元融资 。 A轮由光速光合与 京国瑞、首程控股联合管理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联合领投,道禾资本跟投;Pre-A+轮投资方包括 猎鹰投资旗下星奇基金、英诺天使基金与天启资本。 这家成立两年的企业已为 乐聚机器人、腾讯 RoboticsX等企业 提供一体化关节解决方案, 2025年订单突 破亿元 。 据公开 信息 ,泉智博专注于新一代高扭矩密度、高力控精度、高效率机器人一体化关节的研发与 制造。产品线涵盖 人形机器人、机器狗、机械臂、外骨骼等 多种应用场景。公司目前已构建覆盖 2Nm至 400Nm扭矩范围的产品矩阵 , 其 PA系列行星伺服关节的峰值扭矩密度高达210Nm/kg, 超越了国内头部 公司的同类产品 。 公司已 获得多家头部人形客户规模化落地 、批量复购、深度共建,上市公司级别产线全年总产能可达 20 ...
红杉种子领投的关节模组公司,成立18个月拿下半数具身智能整机厂客户丨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9-16 00:09
以下文章来源于智能涌现 ,作者富充 智能涌现 . 直击AI新时代下涌现的产业革命。36氪旗下账号。 公司采取标准品出货模式, 而非定制化交付。 文 | 富充 编辑 | 苏建勋 来源| 智能涌现(ID:AIEmergence) 封面来源 | 企业提供 一句话介绍 灵足时代成立于2023年11月,以一体化关节模组产业应用为主营业务,目前国内近一半具身智能整机厂商为其客户。 图片:企业提供 团队介绍 CEO王勃,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拥有超10年关节电机系统开发经验。曾任小米机器人关节团队总负责人、小米机器人关节总架构师,曾获小 米集团年度技术大奖。 COO邵元欣,毕业于伦敦国王学院电子工程与管理专业,拥有丰富的智能手机出海与仿生机器人量产经验。曾任四足机器人及关节项目负责人,曾获小米 集团年度技术大奖。 公司标准品出货根据场景、需求进行快速迭代,所有固件类OTA平均一周一个版本,硬件迭代平均每季度会推出新版本。 公司多位质量、硬件及软件等负责人,曾任职于小米、石头科技、航天科工等3C消费和工业领域的头部上市公司及企业。 融资进展 目前,公司已完成Pre-A&Pre-A+连续两轮数千万元融资。Pre-A轮 ...
上海鸣志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半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05 21:38
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 - 公司于2025年9月5日上午10:00至11:00通过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路演中心召开2025年半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 [1] - 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常建鸣、董事兼财务总监程建国、独立董事鲁晓冬、董事兼董事会秘书温治中出席会议并与投资者交流 [2] 人形机器人领域业务进展 - 公司已构建"电机+驱动+传动+闭环"全栈式产品平台 包括无框电机、空心杯/微型伺服、编码器、微型减速机/丝杠及一体化关节模组 [3] - 产品实现从灵巧手到上肢关节的批量供货能力 已向国内外百余家头部企业整机厂送样并收获持续扩大的批量订单 [3] - 核心优势包括产品谱系完整、规模化交付能力、与全球TOP级客户深度合作开发、全球化产能配置 [3] 海外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增速不高 主要因美国4月实施新关税政策导致二季度相关区域客户暂缓提货 [3] - 境外收入占比下降1.5个百分点 [4] 智能驾驶汽车业务 - 业务以超越其他应用发展平均水平的速度扩张 尽管因个别客户产能节奏调整出现短暂波动 [3] - 人车交互、激光雷达模组、线控底盘三大核心应用模块已实现头部车企量产交付 单车配套价值持续提升 [3] - 与多家全球及国内龙头签订合作协议 需求曲线清晰向上 研发投入加码与产能弹性释放有望推动业务高增 [3] 新产品研发进展 - 新一代运动控制产品进入收获期:微型无刷和微型丝杠、机器人关节模组、高精密减速机与传动组件完成小批试制并批量交付 [4] - 伺服驱动和控制平台升级至M5代 体积更小功率密度更高 产品嵌入机器人、锂电制造、医疗生化分析仪器及汽车智能化场景 [4] - 近三年研发费用率稳定在约9.5% [4] 越南工厂产能建设 - 越南工厂一期设计混合式步进电机产能400万台 [4] - 2025年上半年实际产出约110万台 预计全年实现接近350万台 达产能计划的85% [4] - 越南工厂营业收入快速提升 亏损同比大幅收窄 [4] 净利润变动原因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 主因上海基地迁往太仓及越南新厂投产产能爬坡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 [4] - 单位固定成本抬高 叠加境外高毛利订单推迟及境外收入占比下降1.5个百分点压缩利润 [4] - 公司保持9.5%研发强度和必要渠道人才投入导致费用端刚性上升 [4] - 随着越南产线利用率提升及订单需求释放 成本摊薄效应开始显现 盈利能力有望快速修复 [4] 半导体与机器人业务 - 半导体与机器人业务收入合计超过2亿 [4] - 半导体领域主要产品为步进伺服电机模组、线性模组、伺服系统 [4] - 机器人领域主要产品包括无框电机、空心杯/微型伺服、编码器、轮毂电机模组、微型减速机/丝杠及一体化关节模组 [4] 汇率风险管理 - 公司境外业务以非人民币(美元为主)结算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 [4] - 公司通过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实时监控汇率波动 积极使用套期保值等金融避险工具降低风险 [4]
小米布局机器人核心部件,投资关节技术企业国华智能
机器人圈· 2025-09-03 09:09
融资与资金用途 - 国华智能完成新一轮数千万融资 投资方包括小米产业投资及金杨股份 [2] - 资金将主要用于人形机器人核心关节模组的技术迭代与扩产 [2] - 公司成立至今历经6次融资 投资方包括青岛里程碑创投、前海母基金、山东省财金等 [2] 公司技术与研发能力 - 公司专注于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与系统集成 致力于实现高端谐波减速器国产化 [2] - 突破减速器、电机与驱动控制器等核心技术 实现谐波减速器、行星滚柱丝杠等核心部件全栈自研 [2] - 开发四大系列百余种标准型号谐波减速器 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及航天领域 [5] - 行星滚柱丝杠精度达C3等级 优于国内普遍的C5、C7精度 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5] - 参与制定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家标准4项、团体标准8项 [5] 产品布局与集成能力 - 技术布局聚焦谐波减速器与行星滚柱丝杠等核心传动部件 [3] - 将核心部件与电机、驱动、传感深度集成 形成一体化关节模组 [3] - 具备从材料热处理、齿形设计到精密加工的全链条能力 [12] - 能够快速响应客户改型需求并迭代产品 [12] 战略合作与产业地位 - 全程参与小米人形机器人项目 为其上半身关节模组等核心部件提供全流程支持 [8] - 小米智造基金在机器人产业链构建"核心部件-本体方案"关键布局 投资规模达100亿元 [13] - 小米近期重点投资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 包括坤维科技、杉川谐波、纬钛科技等 [13] - 公司被投资主要因其在谐波减速器领域的技术优势 [13]
对话睿尔曼创始人郑随兵:人才成为具身智能规模化应用挑战之一
钛媒体APP· 2025-08-18 02:03
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 - 北京市首个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在首钢园落地 占地3000平方米 从选址到108台机器人调试运行仅用时22天[6] - 中心利用108台形态多样的机器人 包括具身双臂升降机器人 轮式人形机器人 单臂无人机 单臂四足仿生机器人等 搭建新零售 汽车装配等十大场景[2] - 每年预计可产出超百万条高质量多模态数据 目前已为多家海内外大模型企业 机器人企业提供数据服务[2] 行业核心痛点与解决方案 - 机器人产业面临三大核心痛点:跨场景数据通用性不足 仿真环境与真实场景差距显著 行业缺乏标准化数据格式与高效闭环迭代生态[6] - 训练中心着重解决操作能力 泛化能力与成本控制三大瓶颈 传统机械臂笨重昂贵 服务机器人功能单一 早期解决方案部署周期长 场景适应性差[2] - 通过构建覆盖"数据-训练-验证-落地"的全栈式服务能力 实现具身智能数据闭环 从数据采集 训练到提供平台级数据解决方案[8] 技术发展路径与市场规模 - 人形机器人发展类似于自动驾驶L0-L5级 未来2-3年内达到L2 L3级辅助驾驶 拥有半自主能力 未来5年左右出现足够智能化的全自主机器人 类似L4 L5完全自动驾驶能力[3][4] - 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从"技术验证期"向"规模化商用期"过渡 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超过82亿元 占全球市场约50%[9] - 预计到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美元 中国市场占据近半份额 复合增长率近15%[9] 睿尔曼公司业务与产能 - 公司成立于2018年 以智能通用模块化机器人作为切入点 在控制器 驱动器 电机和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均为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7] - 全资子公司微悍动力全栈自研的谐波减速器出货量将超过10万台/年 一体化关节模组全球出货量前三 触达客户超过4000家[7] - 计划到2025年底实现销量近千台整机目标 到2026年达到数万台的机器人整机产能[8] 数据商业化与行业生态 - 训练中心实现数据训练商业闭环 通过将基础数据转换成所需格式售卖 国内外顶尖机构认可其数据价值 营收支撑运营成本[8][9] - 汇聚元客视界 艾欧智能 知行机器人等十余家产业链企业先进技术与产品 联合构建覆盖感知 决策 执行各环节的产业生态矩阵[6] - 联动鹏城实验室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产学研机构搭建"场景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应用验证"全闭环能力的智能训练场[6] 硬件重要性与发展趋势 - 硬件质量对机器人应用至关重要 参数 精度 一致性 力控需要不断优化 公司通过5万小时MTBF机器人检测中心认证[10] - 轮式人形操作成为市场趋势 原做人形机器人的企业也开始造轮式机器人 未来机器人回归轮式形态[3][10] - 数据采集质量直接影响模型表现 低成本硬件采集会导致训练缺陷 如抓取动作发抖 必须从源头保证数据质量[11][12] 产业化实施步骤 - 机器人走入生活需要三步:首先在无智能情况下实现海量场景应用 然后叠加智能能力 第二步实现半自主化辅助 第三步达到完全自动化[13]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走入生活元年 非自主情况下已实现多个场景应用[3][13] - 现阶段机器人先进入刚性需求行业 从L0逐步发展到L5级别[13]
WRC2025上的“颠覆者样本”:生而成熟的鹿明机器人
36氪· 2025-08-09 01:17
公司概况 - 鹿明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9月,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完成多项产品研发和三次融资,缩短"试点-验证"周期进入"量产前锁定"阶段[3][6] - 创始人喻超拥有清华大学多个学位及10年具身机器人研发经验,曾主导小米Cyberdog和追觅四足机器人研发量产项目[6] - 核心团队包括原追觅具身机器人核心成员及多名顶尖高校博士,具备10年产业经验和千台以上出货量产积累[6] 技术突破 - LUS2是全球首个实现"1秒弹射起身"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身高160cm,具备2小时高强度运动续航[8][10] - 采用超高速动态平衡控制系统,决策速度比人类反射神经快30倍,实现微秒级传感器数据同步[10] - 自研380Nm峰值扭矩执行器,扭矩密度达233Nm/kg,爆发力相当于成年男性下肢1.8倍[10] - 突破全尺寸机器人技术难点:160cm身高比主流120-130cm产品重心高33%,扭矩需求和冲击荷载倍增[7] 产品矩阵 - 已推出三款整机产品:全尺寸人形Lus系列、工业物流用大力士MOS(双臂负载50kg)、家庭文娱用小尺寸NIX[6][15] - MOS系列双臂负载比市面主流10-20kg产品提升150%,填补工业场景30kg以上搬运需求空白[15][18] - 同步开发一体化关节模组、视触觉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并对外发售[15] 商业化进展 - 半年内与德马科技、中远海运、三菱电机等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布局物流、港口、柔性质检等场景[18] - 通过场景共建积累真实交互数据,推动机器人大脑进化,实现规模化落地[20] - 采用"沿途下蛋"策略,通过多元化产品同步验证多种技术路径,避免押注单一方案[12][13] 行业背景 - 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63亿元,2030年将突破640亿元,2035年超4000亿元[21] - 行业处于关键发展期,存在技术路线未定型、商业化闭环未形成等挑战[3][21] - 当前厂商分为三类:原生机器人企业(优必选等)、工业跨界企业(拓斯达等)、科技/车企延伸企业(华为/特斯拉等)[3] 竞争优势 - 国内少数具备机器人本体和大脑全栈技术能力的公司,实现核心硬件全自研[13] - 建立模块化产研体系,支持多产品线并行开发,一年内推出三款整机产品[13][15] - 产品迭代速度和商业化进展远超同期创业公司,被投资人评为2025年发展最快具身机器人企业[21]
揭秘2025中国工博会机器人展,展品亮点抢“鲜”看!
半导体芯闻· 2025-07-21 10:44
2025中国工博会机器人展核心观点 - 展会以"具身工业・智领未来"为主题,汇聚全球超500家知名企业,展示面积达56000平方米 [2] - 重点展示高精度柔性机械臂、多模态人形机器人、AI视觉智能分拣等前沿技术 [2] - 涵盖协作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物流设备等全产业链 [2][47][61][80] 协作机器人 - ABB PoWa协作机器人工业级速度达5.8 m/s,支持无代码编程,从开箱到运行仅需60分钟 [4] - 节卡JAKA Lumi具12自由度协同运动系统,专为电子装配等轻量型场景设计 [4][7] - 捷勃特GBT-C12A重复定位精度0.03mm,IP67防护等级,支持无力传感器拖拽示教 [8][10] - 遨博碳纤维复合机器人比传统工业机器人体积小40%,部署成本降低30% [14] - 非夕RIZON・拂晓七轴机器人融合工业级力控和AI技术,可完成航空航天装配等复杂任务 [16] 工业机器人 - 发那科ROBODRILL DC系列加工中心通过AI算法优化,加工效率提升25% [17][19] - 安川电机MOTOMAN-ME1000具备1吨负载能力,专为电动汽车电池组装配设计 [20][22] - 库卡KR IONTEC ultra体积缩小20%,在电池搬运场景点位精度提升15% [23][25] - 柴孚大载荷机器人最大负载3000KG,臂展4600mm,重复精度±0.5mm [29][31] - 雅马哈YK1200XG系列采用无皮带结构,维护成本降低40%,主体重量减轻25% [33][34] 人形机器人 - 新松多可仿生人形机器人可同时应用于工业制造和商业服务场景 [48][49] - 开普勒K2"大黄蜂"通过云端大模型+具身小脑组合实现自主完成任务 [50][52] - 跨维智能DexForce W1配备34个动力单元,采用纯视觉空间智能传感器 [53][56] 核心零部件 - 中大力德谐波减速器传动误差<1',回程误差<1.5' [65][66] - 绿的谐波反向行星滚柱丝杠接触面积比滚珠丝杠大30%,寿命延长50% [67] - 纳博特斯克RV减速机控制精度≤±0.01°,齿轮接触面积增加40% [75][76] - THK LM滚动导轨HSR系列摩擦系数降低35%,耐久性提升60% [77][79] 物流设备 - 嘉腾单臂无人叉车货叉高度仅125mm,解决低矮物料车搬运难题 [80][82] - 赛那德iLoabot系列实现全球首款兼容超高超宽车厢的自主装卸 [83][85] - 松川AIS-200开箱机兼容性提升50%,生产线效率提高30% [87][88]
大牛股,停牌!
中国基金报· 2025-07-07 15:24
公司控制权变更 - 蓝黛科技因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事项自2025年7月8日起停牌,预计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 [2][3] - 实际控制人朱堂福、熊敏、朱俊翰拟转让所持公司18%股份,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交易对方主要从事投资业务 [4] - 具体转让比例和实施方案尚待进一步沟通确定 [4] 公司业务与业绩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动力传动业务和触控显示业务,并参股无锡泉智博 [6]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36亿元,同比增长25.9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134.04% [6] - 从2024年9月至今,公司股价最高涨幅达2.7倍,7月7日收盘价为12.75元/股,市值83.1亿元 [5][6] 机器人业务发展 - 参股公司无锡泉智博在机器人关节领域具备技术优势,谐波减速器精度接近国际一流水平 [6] - 拥有"摆线减速器组件及摆线伺服关节"实用新型专利,适用于工业机器人关节等 [6] - 联合研发的"一体化关节模组"已获乐聚机器人订单,依托汽车传动技术复用及重庆政府支持,有望强化产业卡位 [6]
解密广州工业机器人十八般武艺
广州日报· 2025-05-13 19:10
工业机器人行业概况 - 全国每三台工业机器人中有一台是"广东造",广州2023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近1.5万套,稳居全国前三 [1] - 广州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正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替代 [1] - 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家具、建材、电器等行业,从事搬运、焊接、打磨、喷涂等任务 [1] 核心应用模块 视觉应用模块 - 通过AI算法实现异常检测、目标识别、颜色识别等功能,应用于工件缺陷检测、分拣、高精度装配 [2] - 视觉系统可识别复杂场景中多个目标,进行任务分配和路径规划 [2] 轨迹应用模块 - 依托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等零部件,实现直线、曲线、圆弧等路径规划及速度控制 [3] - 典型应用包括汽车涂胶(胶宽/胶高轨迹统一)、焊接、喷涂及家电屏幕安装 [3] 码垛应用模块 - 具备高精度、高负载能力,适配不同形状物料,末端执行器含夹爪、真空吸盘等 [4] - 与AGV协作推动工厂无人化,应用于物流仓储、有害环境作业、食品饮料包装 [5] 装配应用模块 - 实现汽车、航空航天大型组件及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自动化装配 [6] - 案例包括拖把厂魔术贴自动化粘贴,替代原有人工操作 [6] 核心技术突破 - 昊志机电研发"一体化关节模组",集成电机、减速器、编码器等核心部件,实现100%自主研发 [6][7] - 谐波减速器、编码器等成本较进口方案降低50%,重复定位精度达0.003° [15] - 广州已形成伺服电机、减速机、控制系统成熟供应链,产品合格率显著提升 [15] 行业应用价值 - 替代危险工种:如水龙头打磨(精度偏差<0.1%),解决粉尘危害问题 [9] - 承担重复劳动:如ATM机疲劳测试,通过机械手模拟人工操作流程 [9] 未来发展方向 - 工业机器人需融合感知、规划、控制技术以应对柔性物体操作场景 [10] - 人形机器人将与工业机器人互补,前者负责柔性生产线,后者专注高精度重复工序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