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601377)

搜索文档
多家券商高管"换新"市场化招聘成标配
证券日报· 2025-08-11 02:40
高管变动趋势 - 证券行业高管密集变动 多家券商包括信达证券 第一创业 长城证券 西南证券等近期出现总经理 董事长 副总裁级别高管离任 [1] - 部分高管因到龄退休离任 涉及方正证券副总裁 兴业证券董事长 中信建投 招商证券 国联民生 东北证券等多家券商 [1] 新任高管背景 - 多家券商迎来新任高管 包括财通证券新任总经理应朝晖 国投证券原总经理王苏望升任董事长 招商证券新任总裁朱江涛 [2] - 新任高管多具备跨行业复合背景 例如财通证券新任总经理拥有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副行长 浙江省担保集团董事长等国资企业管理经验 国投证券新任董事长拥有建设银行 中信证券 招商证券等多机构跨领域从业经历 [2] 行业转型需求 - 证券行业处于关键转型期 传统经纪业务利润空间缩小 财富管理 金融科技建设成为新增长点 [3] - 具备复合业务背景的高管能通过打破行业壁垒 推进业务协同 整合资源加速业务模式变革与升级 助力业务多元化发展 [3] 人才选拔机制 - 市场化公开选聘高管成为行业趋势 诚通证券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国盛金控为子公司国盛证券市场化招聘总经理 粤开证券 东兴证券等多家券商曾开展高管市场化选拔 [3] - 市场化选拔机制有助于引入具有专业素养与创新思维的高管人才 吸引跨行业复合型人才 助力业务模式 产品设计和服务体系等多层面创新突破 [4] 其他企业人事变动 - 中山公用由董事会秘书周飞媚兼任财务负责人 [5] - 东湖高新公司董事 财务负责人赵光锐离任 [5]
保障信息系统稳定性 14家券商参与起草新标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0 12:52
证券行业信息系统稳定性保障体系标准 核心观点 - 证券行业正加速数字化转型,信息系统稳定性成为保障金融市场安全运行的核心基础 [1] - 中证协近期发布《证券行业信息系统稳定性保障体系标准(征求意见稿)》,旨在推动行业技术能力的数智化、规范化与协同化发展 [1] - 该标准由14家头部证券公司参与起草,包括广发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等 [1] - 传统被动运维模式难以适应分布式架构、微服务等技术带来的系统复杂度提升 [1] 当前行业痛点 - 架构韧性设计未嵌入系统开发阶段,运行期风险防控成本高 [2] - 风险感知以事后响应为主,缺乏数据驱动的主动风险挖掘能力 [2] - 故障应急依赖个别专家经验,缺乏人机协同的指挥作战机制 [2] - 智能监控与自动化处置未全面覆盖核心场景,异常响应效率不足 [2] 标准框架设计 - 采用"三位一体"体系:组织保障(职能团队/量化指标)、制度保障(全流程闭环)、过程保障(十大核心过程) [3] - 重点引导运维左移,强化架构韧性与可运维性等非功能性需求 [3] - 建立可度量评价要素如"故障监控发现率""自动化发布率"等量化指标 [3] - 通过20家同业专家参与编写,融合头部机构最佳实践并预留差异化适配空间 [2][3] 技术应用方向 - 推动数字化手段重塑运维场景,提升主动防御能力 [3] - 强调数据驱动的风险挖掘(征候识别、容量预测)与自动化处置能力 [2][3] - 形成"监控-评估-优化"闭环改进机制 [3]
8月10日,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阶段性排名出炉!这些机构暂居前列,悬念留到最后揭晓
新财富· 2025-08-10 11:31
证券行业排名 - 中信建投证券在策略研究中排名第9 [2] - 华泰证券在策略研究中排名第10 [2] - 广发证券在策略研究中排名第4 [4] - 申万宏源证券在策略研究中排名第2 [2] - 兴业证券在策略研究中排名第3 [2] - 国泰海通证券在策略研究中排名第4 [4] - 天风证券在策略研究中排名第45 [2] - 国金证券在策略研究中排名第6 [2] - 东吴证券在策略研究中排名第7 [2] - 中金公司在策略研究中排名第8 [2] - 国联民生证券在策略研究中排名第9 [2] - 长江证券在策略研究中排名第10 [2] 行业研究排名 - 华西证券在食品饮料行业中排名第1 [7] - 国泰海通证券在食品饮料行业中排名第2 [7] - 长江证券在食品饮料行业中排名第3 [7] - 华创证券在食品饮料行业中排名第4 [7] - 天风证券在食品饮料行业中排名第5 [7] - 广发证券在食品饮料行业中排名第6 [7] - 申万宏源证券在食品饮料行业中排名第7 [7] - 中信建投证券在食品饮料行业中排名第8 [7] - 浙商证券在食品饮料行业中排名第9 [7] - 东吴证券在食品饮料行业中排名第10 [7] 电子行业排名 - 长江证券在电子行业中排名第1 [11] - 中泰证券在电子行业中排名第2 [11] - 广发证券在电子行业中排名第3 [11] - 华创证券在电子行业中排名第4 [11] - 天风证券在电子行业中排名第45 [11] - 国盛证券在电子行业中排名第6 [11] - 兴业证券在电子行业中排名第7 [11] - 中信建投证券在电子行业中排名第8 [11] - 国泰海通证券在电子行业中排名第9 [11] - 招商证券在电子行业中排名第10 [11] 计算机行业排名 - 国盛证券在计算机行业中排名第1 [12] - 兴业证券在计算机行业中排名第2 [12] - 天风证券在计算机行业中排名第4 [12] - 申万宏源证券在计算机行业中排名第4 [12] - 长江证券在计算机行业中排名第5 [12] - 东吴证券在计算机行业中排名第6 [12] - 西部证券在计算机行业中排名第7 [12] - 国泰海通证券在计算机行业中排名第8 [12] - 财通证券在计算机行业中排名第9 [12] 通信行业排名 - 天风证券在通信行业中排名第1 [14] - 国泰海通证券在通信行业中排名第2 [14] - 国盛证券在通信行业中排名第3 [14] - 长江证券在通信行业中排名第4 [14] - 广发证券在通信行业中排名第45 [14] - 申万宏源证券在通信行业中排名第6 [14] - 中信建投证券在通信行业中排名第7 [14] - 国金证券在通信行业中排名第8 [14] - 兴业证券在通信行业中排名第9 [14] - 西部证券在通信行业中排名第10 [14] 新能源和电力设备行业排名 - 长江证券在新能源和电力设备行业中排名第1 [17] - 天风证券在新能源和电力设备行业中排名第2 [17] - 东吴证券在新能源和电力设备行业中排名第3 [17] - 华创证券在新能源和电力设备行业中排名第4 [17] - 中信建投证券在新能源和电力设备行业中排名第45 [17] - 国泰海通证券在新能源和电力设备行业中排名第6 [17] - 中泰证券在新能源和电力设备行业中排名第7 [17] - 国海证券在新能源和电力设备行业中排名第8 [17] - 国盛证券在新能源和电力设备行业中排名第9 [17] - 国联民生证券在新能源和电力设备行业中排名第10 [17] 国防军工行业排名 - 长江证券在国防军工行业中排名第1 [18] - 兴业证券在国防军工行业中排名第2 [18] - 中信建投证券在国防军工行业中排名第3 [18] - 申万宏源证券在国防军工行业中排名第4 [18] - 广发证券在国防军工行业中排名第45 [18] - 天风证券在国防军工行业中排名第6 [18] - 国盛证券在国防军工行业中排名第7 [18] - 国泰海通证券在国防军工行业中排名第8 [18] - 国联民生证券在国防军工行业中排名第9 [18] - 浙商证券在国防军工行业中排名第10 [18] 环保行业排名 - 长江证券在环保行业中排名第1 [19] - 广发证券在环保行业中排名第2 [19] - 东吴证券在环保行业中排名第3 [19] - 申万宏源证券在环保行业中排名第4 [19] - 中信建投证券在环保行业中排名第45 [19] - 天风证券在环保行业中排名第6 [19] - 国泰海通证券在环保行业中排名第7 [19] - 国盛证券在环保行业中排名第8 [19] - 东北证券在环保行业中排名第9 [19] - 国投证券在环保行业中排名第10 [19] 能源开采行业排名 - 长江证券在能源开采行业中排名第1 [21] - 国盛证券在能源开采行业中排名第2 [21] - 申万宏源证券在能源开采行业中排名第4 [21] - 国泰海通证券在能源开采行业中排名第45 [21] - 信达证券在能源开采行业中排名第45 [21] - 广发证券在能源开采行业中排名第6 [21] - 中信建投证券在能源开采行业中排名第7 [21] - 东方财富证券在能源开采行业中排名第8 [21] - 天风证券在能源开采行业中排名第9 [21] - 兴业证券在能源开采行业中排名第10 [21] 金属和金属新材料行业排名 - 长江证券在金属和金属新材料行业中排名第1 [22] - 天风证券在金属和金属新材料行业中排名第2 [22] - 中信建投证券在金属和金属新材料行业中排名第3 [22] - 国盛证券在金属和金属新材料行业中排名第4 [22] - 申万宏源证券在金属和金属新材料行业中排名第45 [22] - 华源证券在金属和金属新材料行业中排名第6 [22] - 国联民生证券在金属和金属新材料行业中排名第7 [22] - 国金证券在金属和金属新材料行业中排名第8 [22] - 国泰海通证券在金属和金属新材料行业中排名第9 [22] - 国信证券在金属和金属新材料行业中排名第10 [22]
兴业证券:7月高风偏资金主导流入 外资险资配置同步升温
智通财经网· 2025-08-10 00:07
市场资金流向 - 7月风险偏好更高的资金净流入显著,杠杆资金、私募基金为主要增量,而ETF呈现净流出[1] - 险资延续增配权益资产趋势,配置范围从金融、公用事业扩展至更宽泛的红利资产[1] - 外资7月回流明显,EPFR数据显示净流入200亿元,北向成交占比提升反映参与度回升[1][36] 公募基金动态 - 7月主动权益基金新发规模97亿元,传统费率产品月均发行稳定在100亿元左右,负债端负循环低谷或已结束[2] - 权益基金(主动偏股+被动指数)占公募整体发行规模比例回升至45%,反映持有人偏好改善[5] - 6月主动权益基金净赎回收敛至121亿元,叠加新发规模100-150亿元,资金端趋于稳定[9] ETF市场特征 - 7月ETF净流出767亿元,宽基指数ETF净流出1084亿元(中证A500 -468亿元、沪深300 -228亿元),行业主题ETF净流入317亿元[12] - 行业主题ETF中周期(+142亿元)、制造(+78亿元)、金融地产(+65亿元)、红利/低波(+53亿元)净流入居前[12] - 中证A500ETF管理规模从年初2700亿元高点降至1765亿元,7月净赎回加速至468亿元[16] 杠杆资金与私募 - 7月两融净流入1344亿元,8月初余额突破2万亿元(2015年后首次),医药(+152亿元)、电子(+145亿元)、电力设备(+116亿元)等行业获集中配置[23] - 私募基金6月仓位上升3.3pct至61.1%,突破2024年箱体上沿,管理规模较年初增长3458亿元[41] 保险资金配置 - 2025年一季度险资持股规模增长3893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比例升至8.4%的历史高位[27] - 7月政策推动险资入市,包括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恢复债券利息增值税等[28] - 年内险资举牌达21次(港股占16次),举牌标的集中在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公用事业板块[32][35] 外资与散户行为 - 7月外资通过被动型基金回流A股,北向成交占比趋势性提升,但主动型基金仍净流出[36] - 7月上证所新增开户数194万户,较5-6月回升但低于年初水平,显示散户非本轮行情主力[44] 融资与产业资本 - 7月IPO募资242亿元(环比+150亿元),再融资420亿元(环比+182亿元),但全年融资仍处低位[47] - 产业资本净减持规模从6月207亿元增至7月333亿元,减持压力边际上升[52]
福昕软件跌8.54% 上市即巅峰超募21.8亿兴业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09:12
股价表现与市值 - 股价收报77.85元,跌幅8.54%,总市值71.19亿元 [1] - 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1] - 上市后第9个交易日盘中创最高价373.00元,此后震荡下跌 [2] 上市发行情况 - 2020年9月8日科创板上市,发行数量1204万股,发行价238.53元/股 [1] - 募集资金总额28.72亿元,净额25.86亿元,较原计划多21.79亿元 [2] - 原计划募集资金4.07亿元,用于PDF研发升级、智能云服务、文档技术研发及全球营销网络建设 [2] 发行费用与配售 - 发行费用2.85亿元,其中保荐及承销费用2.67亿元由兴业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获得 [2] - 跟投机构兴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战略配售36.12万股,金额8615.70万元,占发行总量3%,限售期24个月 [2] 权益分派实施 - 2022年年度权益分派每股现金红利0.5元(含税),每股转增0.4股,股权登记日2023年6月20日 [3] - 2021年年度权益分派每股现金红利0.8元(含税),每股转增0.4股,股权登记日2022年6月27日 [3] 公司控制与保荐机构 - 实际控制人熊雨前为中国国籍,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 [3] - 上市保荐机构为兴业证券,联席主承销商为国泰君安证券(现更名为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8-07 23:24
分配方案核心内容 - 公司实施2024年度现金分红方案,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元(含税)[1] - 分红以总股本8,635,987,294股为基数,合计派发现金红利863,598,729.4元[1] - 方案已于2025年6月23日经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 分红实施对象 - 分派对象为股权登记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全体股东[1]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红利通过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资金清算系统派发[1] - 未办理指定交易的股东红利暂由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保管[1] 差异化税收安排 - 自然人股东持股超1年免税,实际每股派0.1元[2] - 持股1个月至1年按50%计入应纳税额,税后每股0.09元[2] - 持股1个月内全额征税,税后每股0.08元[2] - QFII股东按10%税率代扣所得税,税后每股0.09元[3] - 沪港通香港投资者按10%税率代扣所得税,税后每股0.09元[4] - 居民企业股东自行缴纳所得税,实际每股派0.1元[4] 实施时间及方式 - 红利发放日通过指定证券营业部领取现金红利[1] - 个人持股1年内暂不代扣个税,转让时由证券公司扣收[2] - 税收申报流程由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次月划付税款[2]
兴业证券:强化投融资支持力度 引导资本流向科技创新领域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8-07 23:17
公司战略与业务模式 - 公司形成特色服务与创新模式,有效引导资本流向科技创新领域,并抢抓"双碳"战略机遇,构建"四位一体"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1] - 公司将绿色金融提升至集团战略高度,2018年率先成立绿色金融一级部门,发布行业首个绿色金融业务评价标准,并设立投行碳中和行业部[6]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公司严格履行"看门人"责任,通过入口关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结合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板块属性辅导企业规范运作[2] - 采用"投资+投行""投行+商行"联动模式,提供股权投资、债权融资、新三板挂牌、并购重组等一揽子金融服务[2] - 参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推出"金种子"计划,探索"早期培育+券商投资、投行赋能"培育模式[2] 科创企业支持 - 通过"投资+投行"模式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例如保荐福光股份上市并间接持股500万股[3] - 累计为福建省TMT和高端制造行业企业实现股权融资近400亿元,服务14家省内科技类企业IPO(含5家科创板)[3] - 设立5只专精特新系列基金(规模合计6.6亿元)及2只母基金(认缴25亿元,实缴3.10亿元),已投资6家民营科技企业2.15亿元[4] 绿色金融实践 - 绿色融资方面运用IPO、再融资、绿色债券、绿色ABS等工具支持绿色产业[6] - 绿色投资领域设立绿色产业投资基金、社会责任与绿色主题公募基金,引导资本流向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6] - 开展绿色研究与ESG深度报告,并探索碳金融创新服务(碳资产开发、交易等)[6]
兴业证券:强化投融资支持力度引导资本流向科技创新领域
中国证券报· 2025-08-07 21:11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有效引导资本流向科技创新领域,形成特色服务与创新模式,并抢抓"双碳"战略机遇,构建绿色金融"四位一体"产品与服务体系[1] - 公司将绿色金融提升至集团战略高度,2018年率先成立绿色金融一级部门,发布行业首个绿色金融业务评价标准,并设立投行碳中和行业部[4] - 下一步将持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聚焦主责主业,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5] 上市公司服务与质量提升 - 公司严格履行"看门人"责任,通过执行业务规范、提升入口关质量,保护投资者权益并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1] - 结合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板块属性,帮助企业找准定位、规范运作,提供"投资+投行""投行+商行"联动的一揽子金融服务[1] - 参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打造"金种子"计划,探索"早期培育+券商投资、投行赋能"培育模式[2] 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 - 通过"投资+投行"模式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例如保荐福光股份上市并间接持股500万股,增强其资本实力与竞争力[2] - 累计为福建省TMT和高端制造行业企业实现股权融资近400亿元,服务14家省内科技类企业IPO(含5家科创板)[2] - 2022年至今设立五只专精特新系列基金(规模6.6亿元)及两只母基金(认缴25亿元),已投向6家民营科技企业并完成投资2.15亿元[3] 绿色金融实践 - 在绿色融资领域运用IPO、再融资、绿色债券等工具支持绿色产业,优化企业债务结构与融资渠道[4] - 设立绿色产业投资基金、社会责任主题公募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4] - 开展绿色研究与ESG报告,探索碳金融创新(如碳资产开发、交易),助力企业实现碳资产价值最大化[4]
兴业证券: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7 13:45
兴业证券2024年度权益分派方案 - 公司公布2024年度A股每股现金红利为0.1元(含税)[1] - 股权登记日定为2025年8月13日[1] - 除权(息)日与现金红利发放日均安排在2025年8月14日[1]
兴业证券(601377) - 兴业证券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2025-08-07 11:15
利润分配 - 2024年年度A股每股现金红利0.1元(含税)[2] - 以总股本8,635,987,294.00股计,派发现金红利863,598,729.40元(含税)[4] 时间安排 - 股权登记日2025/8/13,除权(息)与发放日2025/8/14[2][5] 股东派息 - 自然人等不同持股时长派息不同[7] - QFII等按不同税率派息[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