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兴业证券(601377)
icon
搜索文档
兴业证券(601377) - 兴业证券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告
2025-08-29 10:07
证券代码:601377 证券简称:兴业证券 公告编号:临 2025-032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 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是公司根据财政部发布的相关会计处理实施问答而进 行的相应变更,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公司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 执行,并采用追溯调整法,对 2024 年半年度财务报告进行追溯调整。本次会计 政策变更追溯调整,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重大影响, 不会导致公司已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出现盈亏性质改变,也不存在损害公司及股 东利益的情况。 一、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概述 财政部于 2025 年 7 月 8 日发布标准仓单交易相关会计处理实施问答(以下简 称"问答"),其中关于"企业在期货交易场所通过频繁签订买卖标准仓单的合 同以赚取差价、不提取标准仓单对应的商品实物的,企业按照前述合同约定取得 标准仓单后短期内再将其出售的,不应确认销售收入,而应将收取的对价与所出 售标准仓单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
兴业证券(601377) - 兴业证券关于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5-08-29 10:07
业绩说明会信息 - 公司于2025年9月17日16:00 - 17:00举行半年度业绩说明会[2][4][6] - 地点为上证路演中心,方式为网络互动[2][4][6] - 投资者可在2025年9月10日 - 9月16日16:00前提问[2][6] 参会及联系信息 - 参加人员包括公司总裁等和线上投资者[5] - 联系部门为董事会办公室,邮箱xyzqdmc@xyzq.com.cn,电话0591 - 3850 7869[7] 查看方式 - 说明会召开后可通过上证路演中心查看情况及主要内容[7]
兴业证券(601377) - 兴业证券第六届董事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8-29 10:04
证券代码:601377 证券简称:兴业证券 公告编号:临 2025-034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第六届董事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 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三十四次会议 于 2025 年 8 月 25 日以电子邮件方式发出会议通知,于 2025 年 8 月 29 日以通讯 方式召开。公司现有董事 10 名,全体董事参加会议。会议的召集、召开及表决 程序符合《公司法》及《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 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以下议案: 一、《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 表决结果:同意 10 票;反对 0 票;弃权 0 票。 具体内容请见公司同日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的《兴业证券 2025 年半 年度报告》及其摘要。 二、关于修订《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等两项制度的议案 表决结果:同意 10 票;反对 0 票;弃权 0 票。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能, 加强内部控制管 ...
兴业证券(601377)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9 10: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54.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8%[30]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24%[30] - 基本每股收益0.1473元/股,同比增长43.01%[31] - 资产总额2929.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2.67%[3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流出19.6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改善61.75%[30]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117.89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大幅增长77.21%[39] - 衍生金融资产5.4亿元人民币,较年初下降53.08%[39] - 风险覆盖率354.44%,较上年末提升45.15个百分点[33] - 净资本413.14亿元人民币,净资产546.45亿元人民币[33]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64.65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29.41%[39]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底的3010.16亿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中的2929.90亿人民币,降幅2.67%[41] - 营业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41.96亿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54.04亿人民币,增幅28.80%[42] - 净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的12.76亿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17.23亿人民币,增幅34.97%[42] - 短期借款从2024年底的25.36亿人民币大幅增长至2025年中的46.80亿人民币,增幅84.53%[41] - 投资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亏损9.70亿人民币转为2025年上半年的盈利21.67亿人民币[42] - 应付短期融资款从2024年底的254.24亿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中的154.84亿人民币,降幅39.10%[41] - 拆入资金从2024年底的20.41亿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中的42.01亿人民币,增幅105.88%[41] - 其他权益工具从2024年底的30.00亿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中的57.00亿人民币,增幅90.00%[41] - 衍生金融资产从2024年底的11.09亿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中的4.96亿人民币,降幅55.31%[45] - 递延所得税资产从2024年底的11.45亿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中的13.67亿人民币,增幅19.37%[41]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15%至37.5亿元人民币[46] - 净利润同比增长41.47%至10.79亿元人民币[47] - 投资收益大幅改善至21.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8.81亿元人民币[46] - 应付职工薪酬同比增长41.64%至29.05亿元人民币[46] - 其他负债激增380.53%至12.28亿元人民币[46]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长290.34%至1496万元人民币[47]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下降123.02%至亏损4.72亿元人民币[46] - 其他权益工具同比增长90%至57亿元人民币[46] - 负债合计下降4.03%至1905.01亿元人民币[46] - 综合收益总额同比增长6.20%至10.31亿元人民币[47] - 利息净收入8.22亿元,同比增长38.10%[108][109] - 投资收益21.67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9.70亿元[108][109] - 其他收益9585.56万元,同比增长162.43%[108]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亏损4.00亿元,同比下降118.35%[108] - 汇兑收益5679.60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24.56万元[108] - 营业收入54.04亿元,同比增长28.80%[109] - 营业成本35.95亿元,同比增长22.32%[109]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6.59亿元,同比增长13.18%[109] - 业务及管理费35.33亿元,同比增长22.07%[109] - 信用减值损失1466.88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565.51万元[108][109] -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出19.67亿元,其中现金流入157.81亿元,流出177.48亿元[110] - 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出16.89亿元,其中现金流入64.34亿元,流出81.23亿元[111] - 筹资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出32.06亿元,其中现金流入282.54亿元,流出314.60亿元[111] - 公司总资产2929.90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67%,负债总额2269.78亿元下降4.67%[117][118]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608.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9%[118] - 交易性金融工具期末数为739.86亿元,较期初减少58.42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3.23亿元,计提减值43.82亿元[123] -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7.23亿元,计提减值4.82亿元,期末数降至0.33亿元[123] - 其他债权投资期末数为572.91亿元,较期初减少29.08亿元,计入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为8.94亿元[123]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末数增至117.89亿元,较期初增加51.37亿元,计入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为0.96亿元[123] 业务资格获取 - 公司持有46项业务资格,涵盖证券、基金、期货、外汇及创新金融领域[14][15] - 公司自营业务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资格于2024年12月获取[14] - 跨境理财通试点资格于2024年11月获取[15] - 参与互换便利(SFISF)资格于2024年10月获取[14] - 北交所融资融券交易权限于2023年2月获取[15] - 股票期权做市业务资格于2023年4月获取[14] - 商品期货与期权做市业务资格于2023年1月获取[14] - 公司于2024年11月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的跨境理财通资格和虚拟资产ETF经纪服务资格[22] - 公司于2023年11月获得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20]及股票期权做市业务资格[23] - 公司于2022年获得多项资格包括中保登代理开户机构及会员资格、上海保险交易所会员资格、信息服务业务资格及广州期货交易所会员资格[16][23] - 公司于2019年获得科创板转融券业务资格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会员资格[16] - 公司子公司兴证全球基金于2022年1月获得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18] - 公司子公司兴证资管于2016年4月获得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业务资格[20] - 公司子公司兴证期货于2014年2月获得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全面结算会员资格[23] - 公司子公司兴证创新资本于2015年4月获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资格[23] - 公司子公司兴证风险管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资格于报告期内有效期届满未续期[23] 各业务线表现 - 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收入16.73亿元同比增长26.35%,毛利率42.85%增加12.63个百分点[113][114] - 资产管理业务收入14.34亿元同比增长25.37%,毛利率68.73%减少1.99个百分点[113][114] - 自营投资业务收入17.41亿元同比增长53.78%,毛利率54.91%增加19.17个百分点[113][114] - 公司股票基金交易总金额4.84万亿元,母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10.28亿元[59] - 公司融资融券期末余额309.75亿元[60] - 公司股票质押业务规模7.51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03%,自有资金融出规模6.06亿元,下降3.73%[60] - 兴证期货期末客户权益168.92亿元[61] - 兴证资管受托资产管理资金总额1,134.8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64] - 公募基金管理规模首次突破7,000亿元[56] - 母公司代理销售金融产品净收入1.60亿元[60] - 兴证全球基金公募规模首次突破7000亿元达7033.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67] - 兴证资本报告期内完成5只基金工商设立和1只基金扩募[70] - 兴证资本5个已投项目完成IPO发行或获得受理[70] - 公司存续托管私募产品数量稳居行业前五[76] - 公募基金托管存续规模保持行业前列[76] - 权益类固收类基金过往十年加权平均收益率稳居行业前列[67] - FOF管理规模蝉联行业首位[67] - 养老基金Y份额规模位居行业前三[67] - 新增托管私募产品市场份额稳步增长[76] - 报告期内A股股权融资总规模6880亿元,同比增长430%[81] - 股权融资家数130家,同比下降8%,其中IPO融资家数51家,同比增长16%[81] - 新三板新增挂牌158家,其中创新层108家[81] - 期末新三板持续督导项目122家,其中创新层督导55家[82] - 债权融资承销只数同比增长20%,资产支持证券承销只数同比增长36%[85] - 资产支持证券承销规模同比增长54%[85] - 绿色债券业务落地规模85.55亿元,同比增长46%[85] - 债券承销项目105单承销规模达11.12亿美元[97] - 财富管理业务新增上架产品11只实现产品销售规模约9亿港元同比增长超10%[96] - 南向通产品累计上架39只覆盖多币种[96] - 私募托管存续数量稳居行业前五[99] - 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历史新高[99] - 养老基金Y份额保有规模位居行业前三[99] - 绿色债券融资规模同比提升[99] 子公司财务表现 - 兴证全球基金总资产106.58亿元,净资产78.63亿元,报告期内营业收入17.85亿元,净利润7.19亿元[126] - 兴证资管总资产19.45亿元,净资产13.81亿元,报告期内营业收入0.95亿元,净利润0.19亿元[126] - 兴证期货总资产197.96亿元,净资产23.96亿元,报告期内营业收入1.59亿元,净利润0.45亿元[127] - 兴证(香港)金控总资产220.13亿港元,净资产53.17亿港元,报告期内营业收入5.43亿港元,净利润0.91亿港元[127] - 南方基金总资产188.18亿元,净资产108.55亿元,报告期内营业收入37.97亿元,净利润11.94亿元[130] 市场与行业数据 - 沪深两市累计股基成交额377.57万亿元,同比增长63.9%[57] - 市场融资融券余额1.85万亿元,较去年末略降0.8%[57] - 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40.76亿手,同比增长17.82%,累计成交额339.73万亿元,同比增长20.68%[58]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34.3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66] - 全国信用债发行规模10.35万亿元,同比增长6%[84] - 公司债发行规模2.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84] - 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0.62万亿元,同比增长32%[84] - 港股日均成交额2402亿港元同比增长118%[95] - 港股IPO市场新股上市集资额101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七倍[95] - 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0%居全球主要股市前列[95] 风险管理 - 市场风险价值(VaR)整体组合从12859万元降至10044万元同比下降21.8%[140] - 股价敏感型金融工具VaR从12410万元降至9242万元同比下降25.5%[140] - 利率敏感型金融工具VaR从5142万元增至6116万元同比上升18.9%[140] - 商品敏感型金融工具VaR从155万元降至118万元同比下降23.9%[140] - 公司建立流动性风险限额和预警指标体系确保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达标[141] - 市场风险管理使用敏感性分析希腊字母和压力测试等监控体系[138] - 利率风险通过久期基点价值和压力测试机制进行评估[138] - 公司已建立多种融资渠道包括公司债、次级债、短期债、短期融资券、收益凭证、证金公司转融资、同业拆借和卖出回购[142] - 公司建立流动性储备池并监测变现能力以应对正常和压力情景下的资金缺口[142] - 公司通过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持续计量和监测流动性覆盖率及净稳定资金率指标[142] - 报告期内债券投资存在违约情形已采取司法诉讼和财产保全等处置措施[144] - 报告期内融资类业务存在客户违约情形通过司法协商或协议约定方式化解风险[147] - 公司对融资类业务实行分级授信审批机制并严格控制客户授信额度[146] - 公司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融资类业务限额指标体系控制业务总量及集中度风险[147] - 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流动性风险事件[142] - 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148] - 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洗钱风险事件[150]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2025年6月22日董事长杨华辉因任职年龄原因离任[153] - 公司2025年6月23日选举苏军良担任董事及董事长[153] - 公司2025年7月22日选举奚敬辉为职工董事并于7月29日正式履任[153] - 公司2025年3月21日首席信息官李予涛因个人原因离任[154] - 公司2025年4月30日聘任蒋剑飞为首席信息官[154] - 公司半年度未拟定利润分配及公积金转增预案[155] - 福建省财政厅持股20.49%为第一大股东[19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增至3.78%(增持3346.54万股)[193] - 兴证(香港)金控持有兴证国际59.13%股份[188] - 福建省财政厅持有无限售条件流通股数量最多,为1,769,854,917股[196] - 上海申新(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73,442,000股,占总股本比例3.17%[194][196] -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13,964,917股,占总股本比例2.48%[194][196] - 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62,240,000股,占总股本比例1.88%[194][196]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报告期内增持3,668,095股,总持股122,965,258股占比1.42%[194][196] - 福建省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18,716,671股,占总股本比例1.37%[194][196] - 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报告期内增持5,868,199股,总持股106,547,852股占比1.23%[194][196] - 全国社保基金一一八组合报告期内增持8,260,220股,总持股90,105,546股占比1.04%[194][196] - 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无限售流通股634,510,179股[196]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无限售流通股326,209,491股[196] 诉讼与仲裁事项 - 公司报告期内无重大诉讼及仲裁事项[164] - 公司持续推进质押式证券回购纠纷案处理[165] - 兴业证券因丹东欣泰电气欺诈发行事件起诉26名被告,诉请赔偿金额为23198.13万元[167] - 北京市二中院一审判决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赔偿兴业证券808万元[167] - 北京市二中院一审判决北京市东易律师事务所赔偿兴业证券202万元[167] - 北京市二中院一审判决温德乙赔偿兴业证券5458万元[167] - 其他14名责任人分别赔偿兴业证券6万至505万金额不等,损失合计1169万元[167] - 兴业证券对辽宁欣泰股份有限公司享有债权5252万元[167] - 截至报告期末,兴业证券累计收回款项1104.31万元[167] - 因辽宁欣泰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兴业证券向破产管理人申报债权5252万元[167] - 兴业证券因欣泰电气欺诈发行事件向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涉及金额5,142.10万元,要求赔偿投资者损失[169] - 仲裁委员会裁决欣泰电气、王建华、孙文东分别赔偿兴业证券3,655.04万元、6万元、28万元[169] - 兴业证券与王建华、孙文东达成和解,已收回款项14万元[169] - 兴业证券申报欣泰电气破产债权金额为3,695.16万元[169] - 兴业证券另案申请仲裁要求欣泰电气支付补偿金360万元及损失3,600万元,涉及金额366.78万元[169] - 仲裁委员会裁决欣泰电气支付兴业证券补偿金360万元,驳回其他请求及反请求[169] - 兴业证券申报欣泰电气破产债权金额为368.83万元[169] - 兴业证券因北京精彩无限音像有限公司私募债券违约提起诉讼,涉及本金10,000万元及利息2,200万元[170] - 法院判决兴业证券对抵押房产及质押股权享有优先受偿权,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170] 关联交易与担保 - 公司支付福建省财政厅客户保证金利息支出0.66万元[175] - 公司从福建省财政厅获得财务顾问服务收入9.43万元[175] - 公司持有福建省财政厅发行债券获得利息收入908.86万元[175] - 公司支付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客户保证金利息支出0.25万元[175] - 公司持有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发行债券获得
兴业证券(601377) - 兴业证券内部审计制度
2025-08-29 09:56
制度审议 - 兴业证券内部审计制度于2025年8月29日经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1] 人员与机构 - 公司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原则上不得少于公司员工人数的5‰,且一般不得少于5人[8] - 审计部是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对董事会负责[15] 报告机制 - 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至少每季度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报告一次,每年结束后提交内部审计工作报告[7] - 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至少每半年对重大事件实施情况和大额资金往来情况进行检查并提交报告[14] 管理责任 - 公司党委前置研究由董事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决定、审议、批准的内部审计事项[4] - 公司董事会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5] - 公司经营管理层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独立履职并及时整改问题[6] 制度建设 - 公司可建立总审计师制度,总审计师按首席类高级管理人员管理[6] - 公司应建立内部审计争议解决机制[23] - 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25] - 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25] - 公司应建立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明确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整改第一责任人[27] - 公司应建立监督工作会商机制,加强内部审计与其他内部监督力量的工作统筹[28] 经费与资料 - 公司为内部审计机构履行职责配备人员并提供保障[8] - 内部审计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经费纳入公司预算保障[11] - 公司应及时将审计资料报送同级审计机关备案并负责资料真实性和完整性[15] 职权与程序 - 内部审计机构拥有要求报送资料、参加会议等多项职权[16] - 内部审计项目工作程序原则上分为准备、实施、报告、督促整改四个阶段[20] 审计决定与执行 - 审计发现特定情形内部审计机构应提意见,公司作审计决定[22] - 被审计单位应执行审计报告和决定并报告执行情况[22] 整改与处理 - 内部审计机构应督促整改,建立审计整改问题清单和对账销号机制[23] - 公司对内部审计发现的违规事项应视情况对责任人员进行处理[28] - 公司对内部审计发现的典型性等问题应及时分析研究,完善管理制度[28] - 公司应完善考核任免机制,将内部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人员考核等的重要依据[28] - 公司应对被审计单位和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的违规情形进行处理[30][31] 制度实施 - 本制度自董事会审议通过并发布之日起实施,原制度同时废止[33]
兴业证券:TMT成交占比到什么位置了?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3:29
TMT行业成交活跃度分析 - TMT板块成交占比达40.8% 较年初Deepseek行情峰值46.5%和2023年ChatGPT行情峰值50.24%仍存差距 [1] - 经自由流通市值修正后的成交活跃度指标为1.57 显著低于年初Deepseek行情峰值1.93和2023年ChatGPT行情峰值2.44 [1][4] 电子与通信细分领域表现 - 电子与通信板块合计成交占比达25.6% 已达到2023年以来历轮行情最高水平 [7] - 经市值修正后的电子通信活跃度指标为1.49 低于历史极值1.7以上水平 [7] 行业内部结构特征 - 通信行业前20%个股成交集中度为70% 电子行业前20%个股集中度为68% [10] - 电子行业个股集中度上升幅度更为显著 但未触及历史极值水平 [10] - 当前行情由板块内多数个股普涨驱动 而非头部个股集中交易 [10]
市场V型反弹,证券ETF龙头(159993)翻红收涨超2%,板块中长期配置价值仍在
新浪财经· 2025-08-28 07:21
指数表现 - 国证证券龙头指数(399437)于2025年8月28日收盘强势上涨1.98% [1] - 成分股信达证券上涨6.38%、国联民生上涨2.78%、东方财富上涨2.76% [1] - 证券ETF龙头(159993)上涨2.16%,最新价报1.42元 [1] 市场环境与成交 - 市场午后V型反弹,创业板指领涨,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达2.97万亿 [2] - 券商指数在2025年8月上半月持续刷新年内新高 [2] 行业估值分析 - 券商板块平均P/B由8月上旬的1.50倍修复至月末的1.65倍以上 [2] - 估值自去年四季度后再度站回2016年以来1.55倍的平均水平之上 [2] - 若权益市场向上拓展空间,券商指数有望向近十年估值上限2倍P/B靠拢 [2] - 若市场出现强势震荡,估值回落至1.55倍以下时可考虑布局 [2] 成分股结构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国证证券龙头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8.84% [3] - 前三大权重股为中信证券、东方财富、华泰证券 [3] 投资策略建议 - 建议关注三类上市券商:龙头类、财富管理业务突出、权益投资深入且估值明显低于板块平均的券商 [2] - 证券ETF龙头紧密跟踪国证证券龙头指数,为投资者提供指数化投资工具 [2]
证券APP流量竞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05:32
核心观点 - 证券类APP活跃用户规模达1.67亿 环比增长3.36% 同比增长20.89% 市场交投活跃推动用户活跃度提升[1] - 头部应用集中度持续提升 前10名应用合计占据63%市场份额 同花顺、东方财富、大智慧形成第一梯队[7] - AI技术成为券商APP升级核心方向 广发证券、国泰海通等通过AI原生应用实现智能化服务转型[12][13] 市场表现 - 2025年7月证券类APP活跃人数达1.67亿 环比增长3.36% 同比增长20.89%[1]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3.17万亿 连续11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1] - 过去一年证券服务应用月均活跃人数达1.65亿[6] 竞争格局 - 第三方证券APP三巨头同花顺月活3501.05万 东方财富1714.09万 大智慧1191.86万 合计占比近四成[1] - 券商APP中华泰证券涨乐财富通月活1135.59万 国泰海通君弘979.71万 平安证券840.85万[7] - 月活前十应用市场份额超六成 头部效应较去年同期进一步强化[7] 增长动能 - 同花顺环比增长3.69% 同比增长18.67% 智能投顾和多市场行情聚合为核心卖点[9] - 大智慧环比增速4.10%居首 涨乐财富通和广发易淘金环比增速均超3.5%[9] - 兴业证券优理宝同比增长38.69% 东方赢家增长36.09% 远超行业平均[9] - 西南证券、万联证券、西部证券、兴业证券和长江证券旗下APP月活环比增长均超5%[2] 差异化策略 - 东方财富日均使用时长较行业均值高出27% 依托财经资讯生态优势[9] - 兴业证券优理宝9.0版本升级专业化决策工具和数智化特色活动[2][9] - 部分平台通过交易佣金优惠和专属投研报告形成差异化竞争力[9] 技术转型 - 广发证券完成易淘金APP全方位AI原生化升级 从交易工具转型为智能投资伙伴[13] - 国泰海通推出全AI智能APP"灵犀" 深度融合大模型技术与投顾服务体系[13] - AI技术可提升客服效率 实现精准营销 推动经纪和资管业务收入增长[14]
研报掘金|兴业证券:首予连连数字“增持”评级,上半年总支付额增速亮眼
格隆汇APP· 2025-08-28 03:46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数字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 主营跨境支付业务 服务对象包括中国跨境商户及企业、海外商户及企业、境内企业等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累计服务客户数量达790万家 并取得65张全球支付牌照 覆盖中国、美国、欧盟、英国、东南亚和南美主要国家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支付额(TPV)达2.1万亿元 同比增长32.0% [1]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达7.83亿元 同比增长26.8% [1] - 毛利达4.06亿元 同比增长25.0% 毛利率保持51.9% [1] - 经调整损益为16.56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1] 全球支付业务 - 全球支付TPV达1985亿元 同比增长94.0% [2] - 全球支付收入达4.73亿元 同比增长27.0% [2] - 公司完成支付基础设施重构 并积极开拓东南亚、中东和拉美区域市场 [2] 境内支付业务 - 境内支付TPV达1.9万亿元 同比增长27.6% [2] - 境内支付收入达2.11亿元 同比增长24.6% [2] - 公司深化SaaS协同 强化私域电商客户系统服务能力 [2] 增值业务 - 2025年上半年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4.2% [2] - 公司围绕流量服务、跨境通讯等场景拓展生态版图 [2]
兴业证券:首予连连数字“增持”评级,上半年总支付额增速亮眼
新浪财经· 2025-08-28 03:33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数字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 主营跨境支付业务 服务对象包括中国跨境商户及企业 海外商户及企业 境内企业等 [1] - 累计服务客户数量达790万家 并取得65张全球支付牌照 覆盖中国 美国 欧盟 英国 东南亚和南美主要国家 [1] - 全球支付业务TPV达1985亿元 同比增长94% 境内支付业务TPV达1.9万亿元 同比增长27.6% [1] 财务表现 - 2025H1总支付额(TPV)达2.1万亿元 同比增长32% [1] - 总收入7.83亿元 同比增长26.8% 毛利4.06亿元 同比增长25% 毛利率51.9% [1] - 经调整损益16.56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1] 业务分部进展 - 全球支付业务收入4.73亿元 同比增长27% 主要受益于支付基础设施重构及东南亚 中东 拉美区域市场拓展 [1] - 境内支付业务收入2.11亿元 同比增长24.6% 通过深化SaaS协同及强化私域电商系统服务能力实现增长 [1] - 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4.2% 业务覆盖流量服务 跨境通讯等场景生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