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601328)

搜索文档
国企红利ETF(159515)下修调整,机构:高股息品种配置价值或逐步显现
新浪财经· 2025-09-01 06:16
指数表现与成分股涨跌 - 中证国有企业红利指数下跌0.21% [1] - 成分股中粮糖业涨停(10%),鲁西化工上涨6.74%,西部矿业上涨3.75% [1] - 建发股份领跌,山东出版、安徽建工跟跌 [1] - 国企红利ETF报价下修至1.14元 [1] 基金规模与份额变动 - 国企红利ETF近1周规模增长517.46万元 [1] - 份额增长540.00万份 [1] 高股息策略分析 - 高股息策略收益包含资本利得和股息收入两部分 [2] - 策略本质是投资成熟期企业,这类公司盈利韧性强、ROE显著更高且现金流保障能力突出 [2] - 分红可形成“稳定盈利-持续分红-提升ROE”正向循环 [2] - 万得全A指数近12个月股息率因股价上行和估值抬升而下降 [1] - 高股息资产显著分化,需重点关注盈利质量与分红可持续性 [1] - 部分稳健及潜力高股息品种已显现配置价值 [1] 指数构成与权重 - 中证国有企业红利指数选取100只现金股息率高、分红稳定的国有企业证券 [2]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16.84% [2] - 前三大权重股为中远海控(权重2.36%)、冀中能源(权重2.00%)、山煤国际(权重1.47%)[2][4] - 建发股份权重1.30%,当日跌幅9.19% [4]
消费贷贴息“红包”今日上线,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扬子晚报网· 2025-09-01 04:55
政策覆盖范围 - 政策实施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1][3] - 贴息对象为居民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 需有真实消费行为 [3] - 不含信用卡业务及转账给个人等场景 [12] 贴息标准与限额 - 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小额消费可享受贴息 [3] - 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仅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贴息 覆盖汽车/养老/教育/文旅/家装/电子/医疗等重点领域 [3] - 单个贷款人在同一机构最高贴息额度为3000元 [3] 参与机构名单 - 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8] - 包括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光大/华夏/民生/招商/兴业/广发/平安/浦发/恒丰/浙商/渤海银行 [9] - 包括5家其他消费贷款机构: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 [11] 操作流程与条件 - 需签署补充协议授权银行查询消费交易信息 [6] - 通过借记卡直接消费或微信/支付宝扫码等银行可识别的支付方式可自动享受贴息 [12] - 若银行无法自动识别 需线下提交消费发票或线上补传材料经审核后补发贴息 [12] 合规要求与例外 - 原有消费贷款未使用部分在政策期内消费仍可享受贴息 [12] - 严禁资金挪用于投资理财等领域 违规将追回资金并影响征信记录 [13][14]
稳中求进 稳中提质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交通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
搜狐财经· 2025-09-01 04:15
核心财务表现 - 集团资产总额15.44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59% [3] - 营业收入1333.68亿元 同比增长0.77% [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60.16亿元 同比增长1.61% [3] 贷款业务发展 - 客户贷款余额9.00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5.18% [4] - 科技贷款余额突破1.5万亿元 获贷企业数量增长11.12% [4] - 普惠贷款余额8524.01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2.96% [5]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超2860亿元 互联网贷款增长8.52% [6] 专项贷款增长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长22.93% 支持企业3.23万户 [4] - 节能降碳产业余额增长6.58% 绿色金融债券发行1450亿元 [5] - 养老产业贷款余额增长21.39% [6] 上海主场业务创新 - 债券"南向通"实现全角色覆盖 [7] - "债券通"交易超4880亿元 "互换通"交易超4910亿元 [7] - 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覆盖上海轨道交通全网 [7] 跨境与贸易金融 - 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56.65% [8] - 境内贸易融资发生额增长13.60% [8] - 产业链金融业务量增长4.90% [8] 财富管理业务 - 个人金融资产(AUM)规模57925.53亿元 增长5.52% [8] - 个人养老金账户数增长15.08% 缴存金额增长26.62% [8] - 私人银行客户增长8.94% 达标沃德客户增长6.76% [9] 客户基础拓展 - 对公客户总数295万户 增长3.75% [9] - 零售客户数2.02亿户 增长1.30% [9] - 个人手机银行月活客户(MAU)同比增长8.63% [9] 资本与风险管控 - 完成A股发行141亿股 募集资金1200亿元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9] - 不良贷款率1.28% 下降0.03个百分点 [10] - 拨备覆盖率209.56% 上升7.62个百分点 [10] - 处置不良贷款378.3亿元 同比增加27.9% [10]
【盘中播报】41只股长线走稳 站上年线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03:25
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综指报3864.71点 涨幅0.18% 成交额13821.02亿元 处于年线上方 [1] 突破年线个股统计 - 41只A股价格突破年线 乖离率最高个股为节能铁汉(14.24%)、启迪环境(7.10%)、ST泉为(6.60%) [1] - 乖离率较小个股包括苏泊尔、华仁药业、华联股份 刚站上年线 [1] 个股乖离率排名详情 - 节能铁汉(300197)涨幅14.69% 换手率5.66% 最新价2.42元较年线2.12元偏离14.24% [1] - 启迪环境(000826)涨幅10.26% 换手率8.19% 最新价2.15元较年线2.01元偏离7.10% [1] - ST泉为(300716)涨幅9.06% 换手率3.95% 最新价10.71元较年线10.05元偏离6.60% [1] - 千味央厨(001215)涨幅3.57% 最新价30.19元较年线29.19元偏离3.43% [1] - 海天精工(601882)涨幅5.10% 最新价21.02元较年线20.52元偏离2.45% [1] - 青岛港(601298)涨幅2.59% 最新价8.72元较年线8.54元偏离2.09% [1] - 真视通(002771)涨幅3.22% 最新价17.97元较年线17.64元偏离1.85% [1] - 申华控股(600653)涨幅2.56% 最新价2.00元较年线1.97元偏离1.76% [1] - ST宏达(002211)涨幅4.91% 最新价3.42元较年线3.41元偏离0.22% [2] - 国联水产(300094)涨幅1.35% 最新价3.75元较年线3.74元偏离0.20% [2] - 火星人(300894)涨幅0.73% 最新价13.83元较年线13.80元偏离0.20% [2] - 渤海股份(000605)涨幅0.56% 最新价7.14元较年线7.13元偏离0.18% [2]
稳中求进稳中提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交行发布2025半年度业绩
新浪财经· 2025-09-01 03:18
核心财务表现 - 集团资产总额15.4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9% [1] - 营业收入1,333.68亿元,同比增长0.77%;归母净利润460.16亿元,同比增长1.61% [1] - 客户贷款余额9.0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8% [2] 五篇大文章专项进展 - 科技贷款余额突破1.5万亿元,获贷企业数量增长11.12%,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长22.93% [2] - 节能降碳产业余额增长6.58%,境内绿色金融债券累计发行1,450亿元 [3] - 普惠贷款余额8,524.0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96% [3] - 养老产业贷款余额增长21.39%,养老金托管规模居行业前列 [4]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超2,860亿元,互联网贷款增长8.52% [4] 上海主场及特色业务 - 达成"债券通"交易超4,880亿元、"互换通"交易超4,910亿元 [5] - 贸易融资发生额同比增长13.60%,产业链金融业务量增长4.90% [6] - 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56.65%,跨境业务收入增长5.24% [6] 财富管理业务 - 个人金融资产(AUM)规模57,925.5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52% [6] - 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数增长15.08%,累计缴存金额增长26.62% [6] - 私人银行客户较上年末增长8.94% [7] 客户基础拓展 - 对公客户总数29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75% [7] - 零售客户数2.02亿户,较上年末增长1.30% [7] - 个人手机银行月度活跃客户数(MAU)同比增长8.63% [7] 资本与风险管控 - 完成A股发行141亿股募集资金1,200亿元,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7] - 不良贷款率1.28%,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8] - 拨备覆盖率209.56%,较上年末上升7.62个百分点 [8] - 累计处置不良贷款378.3亿元,同比增加27.9% [8]
交通银行 上半年实现营收1333.68亿元
金融时报· 2025-09-01 01:59
核心财务表现 - 资产总额15.44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59% [1] - 营业收入1333.68亿元 同比增长0.77% [1] - 归母净利润460.16亿元 同比增长1.61% [1] 资产质量指标 - 不良贷款率1.28% 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1] - 拨备覆盖率209.56% 较上年末上升7.62个百分点 [1] - 处置不良贷款378.3亿元 同比增加27.9% [1] - 实质性清收203.7亿元 同比增加54.3% [1] 信贷业务发展 - 客户贷款余额9.00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5.18% [1] - 科技贷款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 养老产业贷款增幅均高于平均贷款增幅 [1] 上海区域战略实施 - 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发挥主场创新策源作用 [2] - 实现债券"南向通"一级交易商 做市商 托管清算银行全覆盖 [2] - 落地首笔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自营交易 [2] - 成为首批服务保险资金投资黄金的银行 [2] 金融创新与市场建设 - 上线国家医保局医保码一码付业务 [2] - 成为上海单用途预付卡协同监管服务平台首家试点银行 [2] - 达成"债券通"交易超4880亿元 [2] - 达成"互换通"交易超4910亿元 [2] 重大项目合作 - 与60个市级重大项目建立合作 [2] - 与118个区级重大项目建立合作 [2]
国有六大行日赚37亿,拟中期分红超2000亿
36氪· 2025-09-01 01:19
核心财务数据 - 六大行2025年上半年合计营业收入1.83万亿元,归母净利润6825.24亿元,日均盈利37.29亿元 [1] - 工商银行营收4270.92亿元(同比+1.6%),净利润1681.03亿元(同比-1.39%),盈利规模居首 [1][6] - 农业银行营收3699.37亿元(同比+0.84%),净利润1395.10亿元(同比+2.66%),净利润增速最高 [4][6] 业绩表现分化 - 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交行营收1333.68亿元(+0.77%)、净利润460.16亿元(+1.61%);邮储银行营收1794.46亿元(+1.50%)、净利润492.28亿元(+0.85%) [5][6] -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增收不增利:中行营收3290.03亿元(+3.76%)、净利润1175.91亿元(-0.85%);建行营收3942.73亿元(+2.15%)、净利润1620.76亿元(-1.37%) [6] 分红计划 - 六大行中期分红总额超2000亿元,工行503.96亿元、建行486.05亿元、农行418.23亿元、中行352.50亿元、邮储银行147.72亿元、交行138.11亿元 [1] 二级市场表现 - 农业银行年内股价涨幅37.37%,流通市值超越工行成为A股第一 [2][3] - 工行涨11.88%、邮储银行涨11.56%、建行涨7.20%、中行涨4.65%,仅交行下跌1.54% [2][3] 收入结构分析 - 仅交通银行利息净收入逆势增长至852.47亿元(+1.20%) [6] - 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邮储银行利息净收入分别下降0.12%、2.88%、5.27%、3.16%、2.67% [6] - 四家大行手续费收入正增长:农行514.41亿元(+10.07%)、中行467.91亿元(+9.17%)、建行652.18亿元(+4.02%)、邮储银行169.18亿元(+11.59%) [9] - 工行与交行手续费收入下降:工行670.20亿元(-0.57%)、交行204.58亿元(-2.58%) [10] 净息差与负债结构 - 邮储银行净息差1.70%居首,中行1.26%、交行1.21%均低于1.3%,六大行息差同比降幅8-21个基点 [12] - 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农行活期存款占比下降0.9个百分点至40.0%,交行活期存款占比31.27%(降1.81个百分点) [14] - 管理层预计息差将边际企稳,但短期内仍面临贷款重定价与存款成本滞后影响 [13]
13家银行个人存款同比增11.9万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1 00:57
存款规模与结构变化 - 13家主要商业银行存款余额合计187.4万亿元 同比增加13.78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多增7.46万亿元 [3] - 个人存款余额合计112.07万亿元 同比增加11.9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多增2.69万亿元 [3] - 工商银行个人存款余额19.83万亿元 同比增加2.31万亿元 农业银行个人存款余额20.16万亿元 同比增加2.3万亿元 [3] - 定期存款占比达59.7% 较2024年上半年有所上升 仅3家银行定期存款占比下降 [8] - 7月居民部门新增存款减少1.1万亿元 非银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4] 财富管理业务发展 - 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 较2023年末增长约7000亿元 [4] - 7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增长约2万亿元至32.67万亿元 [4] - 招商银行理财代销余额4.3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4] - 农业银行代理业务收入增长62.3% [4] - 13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合计3804.53亿元 同比增长3.18% [4] 负债成本优化 - 13家银行存款平均成本率1.61% 较2024年上半年下降34BP [10] - 邮储银行存款成本率1.23% 招商银行1.26% 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10] - 平安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存款成本率同比下降超35BP [10] - 预计2025年各类银行负债成本将下降16-24BP 2026年将下降9-13BP [9] 净息差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2% [12] - 13家银行平均净息差1.5% 较去年同期1.62%下降12BP [13] - 除邮储银行净息差1.7%外 国有大行净息差均降至1.5%及以下 [13] - 股份行中仅招商银行1.88%和平安银行1.8%保持较高水平 [13] - 二季度息差降幅普遍趋缓 较一季度有所改善 [15] 业务策略调整 - 邮储银行重点发展低成本同业活期存款 同业存款超1200亿元 [11] - 邮储银行自营存款同比多增近1300亿元 [11] - 平安银行明确将负债端成本压降作为重点工作 [11] - 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持续影响资产端收益率 [14]
国有六大行上半年业绩出炉:合计日赚超37亿 不良贷款齐升
新浪财经· 2025-09-01 00:15
核心财务表现 - 国有六大行2025年上半年合计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6825.24亿元,日均盈利37.7亿元 [1] - 工商银行净利润规模最高,达1681.03亿元,建设银行(1620.76亿元)和农业银行(1395.1亿元)分列二三位 [4] - 三家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工商银行(-1.4%)、建设银行(-1.37%)和中国银行(-0.85%) [3][4] - 三家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农业银行(+2.66%)、邮储银行(+0.85%)和交通银行(+1.61%) [4] 营业收入表现 - 六大行营业收入全部实现正增长,2024年全年仅有4家实现营收增长 [1] - 工商银行营业收入规模最高,达4270.92亿元,建设银行(3942.73亿元)和农业银行(3699.37亿元)紧随其后 [5] - 中国银行营业收入增速最高,同比增长3.76% [5] - 具体营收增速:建设银行(+2.95%)、工商银行(+1.6%)、邮储银行(+1.5%)、农业银行(+0.85%)、交通银行(+0.77%) [4] 资产质量状况 - 六大行不良贷款余额集体增加,工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最高达4001.05亿元(增加206.47亿元) [7] - 五家大行不良率小幅回落:农业银行1.28%(-0.02个百分点)、工商银行1.33%(-0.01个百分点)、建设银行1.33%(-0.01个百分点)、中国银行1.24%(-0.01个百分点)、交通银行1.28%(-0.03个百分点) [2][7] - 邮储银行不良率上升至0.92%(+0.02个百分点) [2][7] - 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全面上升:工商银行0.86%(较2024年末+0.13个百分点)、建设银行0.76%(+0.13个百分点)、农业银行0.77%(+0.04个百分点)、中国银行0.74%(+0.13个百分点)、邮储银行0.73%(+0.09个百分点)、交通银行0.75%(+0.17个百分点) [8] 净息差变化 - 六大行净息差全面下降,邮储银行净利息收益率1.70%仍为最高但同比下降21个基点 [12] - 具体净息差变化:中国银行1.26%(-18个基点)、建设银行1.40%(-14个基点)、农业银行1.32%(-13个基点)、工商银行1.30%(-13个基点)、交通银行1.21%(-8个基点) [9][10][11][13] - 管理层预计净息差下行趋势将持续但幅度收窄,农业银行预计下半年边际趋稳 [15][16][17] 资产规模 - 工商银行资产规模最大达523179.31亿元,农业银行468558.78亿元位列第二 [4] - 建设银行资产规模444328.48亿元,中国银行367906.13亿元,邮储银行181905.21亿元,交通银行154354.05亿元 [4]
房价低迷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房贷还好吗?
数说者· 2025-08-31 23:34
房贷余额规模与占比 - 六大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庞大,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2025年6月末均超6万亿元,农业银行接近5万亿元,中国银行超4万亿元,交通银行达1.47万亿元[3] - 2024年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全部贷款比均超20%,邮储银行占比最高达26.73%[3] - 2025年6月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邮储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仍超20%,邮储银行占比25.20%[5] 房贷资产质量变化 - 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远低于整体贷款不良率和整体个人贷款不良率,如工商银行2025年6月末个人房贷不良率0.86%,低于整体不良率1.33%和个人贷款不良率1.35%[6] - 六大行2025年6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均较2024年末上升,工商银行从0.73%升至0.86%,建设银行从0.63%升至0.76%[7] - 主要股份行中浦发银行2025年6月末个人住房不良贷款率达1.11%,建设银行2019年末不良率仅0.24%,2025年6月末升至0.76%[7][8] 房贷余额变动趋势 - 2025年6月末四大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均较2024年末下降,农业银行下降491.61亿元,建设银行下降423.60亿元,工商银行下降366.30亿元,中国银行下降39.77亿元[12][13] - 其他主要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仍在增长,邮储银行2025年6月末较2024年末增加213.16亿元,浦发银行增长569.18亿元[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