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方生物(09926)

搜索文档
药捷安康-B(02617)6月13日至6月18日招股 拟全球发售1528.1万股H股 引入江北医药、康方生物科技等多位基石投资者
智通财经网· 2025-06-12 23:50
公司招股信息 - 药捷安康-B(02617)于2025年6月13日至6月18日招股 拟全球发售1528.1万股H股 其中香港发售占10% 国际发售占90% 另有15%超额配股权 [1] - 每股发售价13.15港元 每手500股 H股将于2025年6月23日上午九时正在香港联交所开始买卖 [1]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是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 专注于发现及开发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创新疗法 [1] - 公司已建立六种临床阶段候选产品及一种临床前候选产品的管线 并计划继续扩大管线 [1] - 公司旨在开发具有战略意义的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佳候选药物 以满足全球范围内的迫切临床需求 [1] 基石投资安排 - 公司与江北医药、康方生物科技、华盛敦行、药石地平线、科瓴安五家基石投资者订立基石投资协议 [2] - 基石投资者同意按发售价认购总金额人民币1.1亿元及1000万港元(合共相当于约1.3亿港元)的发售股份 [2] - 基于每股13.15港元发售价 基石投资者将认购978.95万股发售股份 [2] 募集资金用途 - 公司预计获得约1.61亿港元的所得款项净额(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行使) [2] - 约90.0%(1.45亿港元)将用于核心产品Tinengotinib的单药治疗CCA多区域注册III期临床试验 [2] - 资金分配包括:欧洲III期临床试验6850万港元 美国III期临床试验4120万港元 韩国III期临床试验1310万港元 台湾III期临床试验1240万港元 英国III期临床试验1010万港元 [2] - 公司预计2026年下半年完成患者入组 [2] - 约10.0%(1610万港元)将用于一般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2]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6月12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6-12 11:01
沪港通(南向)成交情况 - 阿里巴巴-W(09988)以41.89亿元成交额位居榜首,净卖出11.80亿元 [1][2] - 泡泡玛特(09992)以40.61亿元成交额排名第二,净卖出5804.06万元 [1][2] - 小米集团-W(01810)以39.29亿元成交额位列第三,净买入1.53亿元 [1][2] - 建设银行(00939)成交额20.81亿元,净买入3.98亿元 [2] - 美团-W(03690)成交额20.70亿元,净卖出2.96亿元 [2] - 小鹏汽车-W(09868)成交额16.00亿元,净买入5.94亿元 [2] 深港通(南向)成交情况 - 泡泡玛特(09992)以22.63亿元成交额居首,净买入1.98亿元 [1][2] - 小米集团-W(01810)以19.21亿元成交额排名第二,净买入3245.79万元 [1][2] - 阿里巴巴-W(09988)以17.89亿元成交额位列第三,净卖出4.61亿元 [1][2] - 美团-W(03690)成交额13.90亿元,净买入2.80亿元 [2] - 快手-W(01024)成交额12.95亿元,净卖出7.50亿元 [2] - 信达生物(01801)成交额10.89亿元,净买入4.37亿元 [2] 活跃成交公司排名 - 沪港通(南向)前十大公司包括金融(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科技(腾讯控股)、能源(中国海洋石油)等板块 [2] - 深港通(南向)前十大公司以消费(泡泡玛特)、科技(小米、美团)、生物医药(信达生物、康方生物)为主 [2]

生物科技的“华为时刻”,美国怕了中国?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6-12 10:12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全球竞争力提升 - 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市值从2016到2021年增长100倍,达到约3000亿美元,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市场[4] - 2024年全球高被引合成生物学论文中中国占比60%,美国仅7%,实现反超[4] - 中国已建成100多个生物技术研发园区和17个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化研发生态[4] 美国对中国生物医药的依赖与警惕 - 79%的美国生物制药公司依赖中国公司参与生产流程,如药明康德[4] - 2014-2022年美国28%的API进口来自中国,常用药如布洛芬进口比例超过90%[4] - 美国国家新兴生物技术安全委员会将中国视为最具战略挑战性的对手,认为依赖构成国家安全漏洞[1][34][35] 授权交易与商业合作活跃 - 2024年MNC与中国Biotech授权交易总额达415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66%[13] - 中美BD交易总额从157亿美元增至213亿美元,涉及康方生物、恒瑞、百济神州等企业[13] - 2025年首付款超5000万美元的授权协议中,中国公司占42%,几乎每两笔就有一笔来自中国[15] 临床试验与研发能力突破 - 2024年中国开展临床试验数量达7100项以上,首次超过美国的5900项[19] - 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在全球研发候选资产中市场份额达到约27%[20] -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成为首个中国自主研发、主导全球临床并在美上市的新分子实体[24] CDMO与制造能力全球领先 - 全球前20家CDMO企业中中国公司占据5席,药明康德2024年营收接近400亿元[28] - 中国CDMO企业建立全球领先的制造能力与交付网络,客户覆盖几乎所有Top 20药企[27][28] - 北京、上海在全球实验室与研发用地新增面积排名超越波士顿、伦敦等传统医药中心[29] 产业合作模式创新 - 中美企业尝试"管线双申报",同步向FDA与NMPA提交注册文件[41] - 中方企业担任全球项目牵头方,美方作为区域注册与商业化合作伙伴[42] - 中国企业要求保有全球临床开发权利,如百利天恒与BMS的ADC资产交易[43] 美国战略应对与产业困境 - 美国提出"战略双轨",加快本土创新同时遏制中国生物技术发展[52] - 2025年香港恒生生物科技指数飙升32%,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下跌15%[58] - 美国生物技术行业面临融资困难、退市风险,产业资金流向中国[58]
康方生物“双面承压”:抗癌药陷合规风波,临床数据再引争议
新浪证券· 2025-06-11 01:14
销售合规风波 - 患者以79320元购买70支卡度尼利单抗,其中大部分标注"仅供临床研究使用" [2] - 公司重庆销售人员伪造研究立项文件及医院伦理批件,以"研究者发起临床研究"名义骗取公司药物并无偿提供给患者 [2] - 公司强调从未收取费用但承认管理存在漏洞,将全面排查流程并配合监管部门 [2] - 销售人员称多次赠药是因"患者支付能力有限且疗效好",暴露流通环节风控缺失 [2] 临床数据争议 - III期临床HARMONi研究在EGFR突变肺癌患者中取得无进展生存期(PFS)风险比0.52的显著获益,但总生存期(OS)风险比0.79未达统计学显著性 [3] - 公司强调"OS显示积极趋势",并指出目前FDA批准的所有EGFR二线治疗药物均未在注册研究中实现OS显著获益 [3] - Summit高管表示数据一致性证明药物"为全球患者带来潜在获益的可能性" [3] 公司经营与战略挑战 - 2024年报显示销售及营销开支增长12.51%至10.02亿元,研发开支减少5.29%至11.88亿元 [4] - 卡度尼利单抗年收入17.13亿元,新星依沃西7个月销售2.89亿元 [4] - 创始人表态将继续推进伊沃西等产品的临床研究并加速全球开发 [5] 行业观察 - 研究用药非法流出触碰监管红线并侵蚀公众对医药体系的信任 [4] - OS争议凸显单一指标局限,真实世界需求与监管标准的博弈持续考验药企沟通智慧 [4] - 本土PD-1"内卷"延伸至双抗赛道,海外布局需扎实数据与差异策略支撑 [5]
港股通(深)净买入27.96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6-10 12:59
市场表现 - 6月10日恒生指数下跌0 08%,报收24162 87点 [1] - 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渠道合计净买入75 90亿港元 [1] - 港股通全天成交金额为1248 68亿港元,其中沪市港股通成交790 37亿港元,深市港股通成交458 31亿港元 [1] 沪市港股通成交活跃股 - 美团-W成交额居首,达33 21亿港元,净买入2 52亿港元,股价下跌2 70% [1][2] - 小米集团-W成交额29 74亿港元,净卖出3 72亿港元,股价下跌1 29% [1][2] - 腾讯控股成交额23 43亿港元,净卖出10 44亿港元,股价下跌0 87% [1][2] - 石药集团净买入3 68亿港元,股价上涨2 95% [1][2] 深市港股通成交活跃股 - 小米集团-W成交额居首,达17 24亿港元,净卖出5 28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成交额16 40亿港元,净卖出8 47亿港元 [2] - 美团-W成交额15 26亿港元,净买入7 34亿港元 [2] - 信达生物净买入5 20亿港元,股价上涨2 66% [2] 个股表现 - 晶泰控股股价大涨16 70%,沪市港股通净卖出1 45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净买入2 59亿港元 [2] - 康方生物股价上涨10 43%,沪市港股通净卖出2 52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净卖出2 36亿港元 [2] - 泡泡玛特股价上涨3 19%,沪市港股通净卖出0 14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净卖出0 14亿港元 [2] - 阿里巴巴-W股价下跌0 42%,沪市港股通净卖出6 24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净卖出1 48亿港元 [2]
资金动向 | 北水继续狂抛腾讯近19亿港元,加仓美团、石药集团
格隆汇· 2025-06-10 11:37
南下资金流向 - 6月10日南下资金净买入港股75.9亿港元,净买入美团-W 9.85亿港元、石药集团7.61亿港元、信达生物5.19亿港元、晶泰控股1.14亿港元 [1] - 净卖出腾讯控股18.92亿港元、小米集团-W 8.99亿港元、阿里巴巴-W 7.71亿港元、快手-W 6.55亿港元、康方生物4.87亿港元 [1] - 南下资金连续17日净买入美团累计185.1264亿港元,连续3日净买入石药集团累计16.986亿港元,连续8日净卖出腾讯累计99.4492亿港元,连续6日净卖出小米累计65.2947亿港元 [1] 个股表现与交易数据 - 美团-W股价下跌2.7%,净买入2.52亿港元,成交额33.21亿港元 [4] - 小米集团-W股价下跌1.3%,净卖出3.72亿港元,成交额29.74亿港元 [4] - 腾讯控股股价下跌0.9%,净卖出10.44亿港元,成交额23.43亿港元 [4] - 阿里巴巴-W股价下跌0.4%,净卖出6.24亿港元,成交额20.89亿港元 [4] - 泡泡玛特股价上涨3.2%,净卖出0.14亿港元,成交额20.12亿港元 [4] - 康方生物股价大涨10.4%,净卖出2.52亿港元,成交额19.87亿港元 [4] - 石药集团股价上涨3.0%,净买入3.68亿港元,成交额16.87亿港元 [4] - 晶泰控股股价飙升16.7%,净卖出1.45亿港元,成交额15.18亿港元 [4] 公司动态 - 腾讯控股微跌0.87%,6月10日回购97.3万股耗资5亿港元,回购价区间509-520港元/股 [6] - 京东外卖日均订单突破2500万单,市场份额超31%,品质外卖细分领域市占率约45%,与美团、饿了么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6] - 美团发布首款AI编程智能体产品NoCode,适用于数据分析、产品原型设计等场景 [7] - 小米汽车副总裁辟谣高阶驾驶培训致命车祸传闻,称系恶意造谣并将启动法律程序 [7]
创新药持续火爆,“吃药”行情后市怎么看?
第一财经· 2025-06-09 13:09
创新药行情表现 - 本轮"吃药"行情涨幅龙头集中于创新药企业,港股表现尤为强劲 [1][2] - 6月9日恒生创新药ETF上涨4.08%,港股通医药ETF上涨4.25% [3] - 三生制药股价自2月以来涨幅超过260%,最高触及22.5港元 [3] - A股创新药板块上涨4.48%至1332.17点,常山药业近两个月股价大涨超过200% [4] - 自4月9日至6月9日,A股创新药指数大涨31.5%,港股创新药指数大涨61.54% [4] 上涨驱动因素 - 5月底8家创新药企业的11款创新药批准上市,多家企业临床数据较好 [5] - 2025年ASCO年会中国共有73项研究入选,较2024年增长30% [5] - 市值百亿以上的港股创新药公司中,除康方生物和黄医药外,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 [7] - 亚盛医疗-B营收增速达332.31%,翰森制药和黄医药实现盈利 [7] - 三生制药将PD-1/VEGF双抗药物海外权益以60.5亿美元授予辉瑞 [9] - 2024年1~10月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总金额突破511亿美元 [9] - 2024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达41起,总金额369.29亿美元 [9] 政策环境 - 集采政策优化,引入"备供企业"机制,未来有望推动"不唯低价论"评价标准 [10] - 2024年创新药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医保目录新增38款"全球新"创新药 [10] - 2025年计划推出丙类医保目录,优化支付体系 [10] - 上海、北京、深圳等地推出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支持政策 [10] 行业前景 - 医药生物板块当前市盈率TTM为27.1倍,处于2021年以来16.1%分位数 [11] - 市净率为2.0倍,低于其他主要成长板块,处于2021年以来27.6%分位数 [11] - 中国创新药行业从跟跑到领跑,持续获得海外MNC认可 [11]
A股:值得长期持有的“创新药”公司名单,谁是下一个“创新药茅台”?
搜狐财经· 2025-06-09 11:02
创新药行业转型与机遇 - 中国医药行业正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具备核心研发能力的药企迎来黄金发展期 [1] - 政策支持(医保谈判、优先审评)、资本加持(Biotech融资热潮)、市场需求(老龄化、消费升级)驱动行业增长 [1] - 中国创新药企从"Me-too"向"Best-in-Class"甚至"First-in-Class"升级,部分企业如百济神州实现海外授权(License-out) [1]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医保谈判加速创新药放量,PD-1、ADC药物等纳入医保推动销售额爆发 [4] - 科创板/B股上市新规允许未盈利Biotech上市,优化融资环境 [4] - 集采倒逼仿制药企转型创新药,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2.8亿,肿瘤、糖尿病等治疗需求激增 [4] - 人均医疗支出增长,患者对高端创新药(抗癌药、基因疗法)支付能力提升 [4] 重点创新药公司分析 恒瑞医药(600276) - 国内研发投入最高药企,2023年研发费用超60亿,管线覆盖肿瘤、自身免疫、代谢疾病等领域 [3] - 重磅产品包括PD-1(卡瑞利珠单抗)、PARP抑制剂(氟唑帕利)、CDK4/6抑制剂(达尔西利) [7] - 国际化潜力大,多项临床III期试验全球推进 [7] 百济神州(688235) - 中国首个全球性Biotech,泽布替尼(BTK抑制剂)在美国年销售额超5亿美元 [7] - 国际化基因强,与诺华、安进等跨国药企合作 [7] 信达生物(01801.HK) - PD-1(信迪利单抗)国内市占率领先,与礼来合作推动国际化 [7] - 管线丰富,包括双抗(PD-1/CTLA-4)、CAR-T、GLP-1减肥药(玛仕度肽) [7] 荣昌生物(688331) - 中国首个ADC上市企业,维迪西妥单抗(RC48)治疗胃癌、尿路上皮癌疗效显著 [8] - 与Seagen(默沙东收购)合作开发海外市场 [8] 科伦药业(002422) - 子公司科伦博泰专注ADC,与默沙东达成超百亿合作(7款ADC授权) [8] - 重磅管线包括SKB264(TROP2 ADC)、A166(HER2 ADC) [8] 华东医药(000963) - GLP-1减肥药(利拉鲁肽仿制药已上市,口服GLP-1在研)与ADC(与ImmunoGen合作) [8] - 医美产品(少女针、肉毒素)贡献稳定现金流 [8] 康方生物(09926.HK) - 全球首个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单抗)获批上市 [8] - 与Summit Therapeutics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8] 细分赛道热点 - PD-1单抗:恒瑞医药、信达生物 [4] - ADC药物:荣昌生物、科伦博泰 [4] - CAR-T细胞疗法:药明巨诺、传奇生物 [4] - GLP-1减肥药:信达生物、华东医药 [4] 行业前景与投资方向 - 创新药行业未来10年有望诞生千亿市值巨头 [9] - 核心龙头(恒瑞、百济)具备长期持有价值 [9] - 细分赛道黑马(ADC、双抗、GLP-1)值得关注 [9]
康方生物临床试验药“失控”背后:授权收入“断奶”,创新“缩水”、销售“内卷”,合规防线如何失守
华夏时报· 2025-06-09 07:39
合规管理危机 - 康方生物因"临床试验抗癌药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流入市场"事件陷入舆论风波,重庆患者李某美使用后出现肺炎不良反应[2][3] - 公司将责任归咎于重庆销售人员伪造研究立项文件及医院伦理批件,以临床研究名义骗取药物并无偿提供给患者[4] - 事件暴露公司合规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药物流向追踪等关键环节全面失守[4] 财务表现与商业模式 - 2023年公司净利润达19.42亿元,主要依赖29.23亿元海外授权收入(占总营收64.57%)[5] - 2024年海外授权收入骤降95.84%至1.22亿元,导致总营收从45.26亿元腰斩至21.24亿元[6] - 商业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88%至20.02亿元,但无法弥补授权收入缺口,全年净亏损5.01亿元[6][7] - 2020-2022年亏损额分别为13.21亿元、12.58亿元、14.22亿元,显示公司长期依赖单一授权交易的商业模式风险[7] 商业化与研发投入 - 销售团队从2023年788人增至2024年816人,销售成本同比增长116.92%至2.89亿元[10] - 2024年销售费用率达47.17%(10.02亿元),同比增加12.51%,但研发投入逆势缩减5.29%至11.88亿元[11][12] - 销售成本增速是毛利增速(16.53%)的7倍,显示销售策略效率低下[10] 产品管线与市场预期 - 依沃西单抗(PD-1/VEGF)2024年5月获批,为公司商业化注入新动能[6] - 公司预计2025年卡度尼利和依沃西两款双抗产品将因医保执行放量,已完成1000家医院准入,目标覆盖2000家以上医院[9]
创新药概念股再度冲高,港股医药ETF(159718)上涨2.75%,近2周新增规模居同类第一
新浪财经· 2025-06-09 02:11
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强势上涨3.02% 成分股金斯瑞生物科技上涨9.44% 云顶新耀上涨9.02% 诺诚健华上涨8.66% 东阳光长江药业和微创医疗等个股跟涨 [1] - 港股医药ETF上涨2.75% 报0.82元 近1周累计上涨4.58% 涨幅排名可比基金1/4 [1] - 创新药概念股再度冲高 南新制药、艾迪药业、盟科药业-U、舒泰神、首药控股-U等涨逾6% [1] 流动性及规模 - 港股医药ETF盘中换手13.65% 成交3449.90万元 市场交投活跃 近1周日均成交8878.41万元 [1] - 港股医药ETF近2周规模增长784.63万元 实现显著增长 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1/4 [1] 行业事件 - 2025ASCO会议中国有73项口头报告创历史新高 184项ADC管线相关研究中89项来自中国占比48.4% 中国企业发布双抗研究约34项占比约49% [2] - 中国创新药突破多个实体瘤治疗瓶颈 西南证券建议关注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研发 把握研发进展、商业化盈利和国际化三条主线 [2] 估值水平 -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最新市盈率26.04倍 处于近5年12.34%分位 估值低于近5年87.66%以上的时间 处于历史低位 [5] - 指数选取50只流动性较好、市值较大的医疗卫生行业上市公司证券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0.77% [5] 权重股表现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百济神州(权重10.67%)、药明生物(权重11.32%)、信达生物(权重7.42%)、石药集团(权重3.94%)、康方生物(权重5.82%)等 [5][7] - 权重股当日涨跌互现 信达生物上涨5.54% 药明生物上涨4.87% 康方生物上涨4.44% 石药集团下跌1.4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