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通证券(06837)
icon
搜索文档
券商本月调研紧盯上市公司“出海”进展
证券日报· 2025-09-21 15:40
券商调研活动概况 - 券商9月以来合计开展3845次调研 涉及644家上市公司 [1] - 中信证券和国泰海通均以175次调研位居首位 长江证券以135次紧随其后 [1] - 澜起科技接受54家券商调研 成为最受关注上市公司 炬光科技以40家位列第二 [1] 被调研公司行业分布 - 工业机械行业以76家上市公司成为最受青睐调研领域 [2] - 电子元件行业有42家公司接受调研 电气部件与设备及商品化工行业各有31家 [2] - 电子设备和仪器行业与汽车零配件与设备行业各有30家公司被调研 [2] 被调研公司股价表现 - 644只被调研个股中有288只月内股价上涨 占比44.7% [2] - 24只个股涨幅超过30% 其中沃尔德以76.94%涨幅居首 [2] - 苏大维格上涨57.1% 美利信 豪恩汽电 德明利涨幅均超49% [2] 调研关注重点领域 - 上市公司海外布局情况成为券商调研核心关注点 [3] - 炬光科技通过派驻管理团队提升瑞士和新加坡基地运营效率 [3] - 恺英网络上半年境外收入同比增长59.57% 计划通过IP价值赋能文化出海 [3] 中国企业出海趋势 - 中国企业出海方式从产品输出转向产能和服务输出 [3] - 更多企业通过战略并购在海外建立完善供应链和产业链 [3] - 国内优秀龙头企业有望通过出海成为全球龙头并获得估值溢价 [3]
【一图看懂】券商债券融资升温!今年境内发债规模已超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21 14:21
券商债券融资规模增长 - 截至9月19日,71家券商境内发行657只债券,同比增长64.25% [4] - 境内已发债券规模达1.18万亿元,同比增长69.93% [4] - 76家券商境内存量债券规模为2.96万亿元 [7] 头部券商发债规模排名 - 中国银河境内发债规模1079亿元居首,华泰证券937亿元次之 [5] - 国泰海通758亿元、广发证券685.2亿元、招商证券627亿元位列前五 [5] - 中信建投482.93亿元、平安证券466亿元、申万宏源396亿元进入前十 [6] 券商存量债券规模分布 - 国泰海通境内存量债券2526亿元居首,中国银河1886亿元次之 [7] - 华泰证券1880亿元、中信证券1727亿元、中信建投1715亿元位列前五 [7][8] - 广发证券1564.2亿元、招商证券1546亿元、国信证券1421亿元规模超1400亿元 [8] 监管批准债券发行情况 - 国泰海通获准公开发行不超过300亿元次级公司债券 [10] - 某券商获准公开发行不超过80亿元公司债券 [12] - 中信证券获准公开发行不超过600亿元公司债券 [13] - 某券商获准公开发行不超过100亿元次级公司债券 [14]
国泰海通|转债:行情中继,静待转机
报告导读: 随着十一长假结束,资金回流,市场对10月四中全会谋划"十五五"规划的政 策预期升温,风险偏好有望提振。转债有望获得支撑,届时可更积极把握结构性机会。 过去一周(9月15日-9月19日),A股市场主要指数涨跌互现。 上证指数全周下跌1.30%,沪深300指数下跌0.44%;而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则分别上涨1.14%和 2.34%,科创50指数也上涨了1.84%。市场成交活跃度较前一周有所提升,日均成交额约为2.52万亿元,周四单日成交额一度放大至3.17万亿元,但周五又大幅 缩量至2.35万亿元。从风格看,小盘指数略跑赢大盘指数,成长风格相对占优。行业表现方面,市场整体在美联储降息落地及科技事件催化下呈现结构型行 情,资金从传统金融向科技成长和低位周期类赛道转移。消费者服务、汽车、电子、煤炭、家电行业涨幅居前,芯片、光刻机、人形机器人板块继续受到资金 青睐,有色金属、银行、非银行业跌幅居前。 转债市场整体呈现调整态势,中证转债指数承压下行,累计下跌1.55%。 转债等权指数下跌1.29%,跌幅大于转债正股等权指数。转债高价低溢价率指数和转 债双低指数跌幅大于转债低价指数,大盘转债跌幅大于中小盘转债。转 ...
国泰海通|策略:平衡风险:美联储预防式降息谨慎克制
报告导读: 我们维持此前的战术性大类资产配置观点。我们建议战术性超配港股与美股, 战术性标配美债、黄金与人民币。 美联储进行"预防式"降息有利于美国经济良性运行,并提升全球宏观流动性 ;中美两国元首通话交流则为国际地缘政治冲突设定上限。权益资产中,我们对 受到中国强经济韧性、科技产业趋势与全球宏观流动性改善支持的港股高度乐观。我们对经济尚有韧性、AI产业具有广阔发展空间且受到"预防式"降息改善流 动性的美股相对乐观。债券资产中,我们对美国内生性通胀粘性与实际利率或温和下行背景下的美债相对中性。大宗商品中,我们认为全球宏观流动性改善与 实际利率下降有望支持黄金表现。全球外汇中,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强韧性以及极端地缘政治冲突风险下降有望支持人民币汇率。 美联储降息或支持港股流动性充裕稳定,我们维持对港股的战术性超配观点。 中国科技突破与新兴产业主题交易热度持续高涨,总量政策预期稳定以及资本 市场制度改革提振市场风险偏好,中国内地无风险利率中枢下行以及海外美联储货币政策趋松调整有利于支持港流动性充裕稳定。中国内地南下资金对港股定 价权的提升亦有利于降低全球复杂宏观环境对港股的扰动。我们认为港股阶段性具备极高的风险回报比 ...
思瑞浦微电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更换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的公告
公司保荐代表人变更 - 思瑞浦微电子科技收到保荐机构国泰海通证券关于更换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的通知 原保荐代表人邓欣因工作变动无法继续履职 由陈启明接替 [1] - 变更后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项目的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为陈启明和何可人 持续督导期限至2025年12月31日 [1] - 新任保荐代表人陈启明现任国泰海通证券投资银行部TMT行业一部董事 曾参与芯原股份再融资、华虹公司科创板IPO、裕太微科创板IPO、创耀科技科创板IPO、思瑞浦科创板IPO及永冠新材主板IPO等项目 [2]
国泰海通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杨林:AI应用步入爆发临界点 三大方向值得关注
上海证券报· 2025-09-19 18:25
AI技术发展驱动因素 - 计算机行业大行情均由技术驱动 2013年互联网 2018-2020年云计算 当前为AI [3] - AI发展经历算力投资—模型迭代—应用落地—数据反哺的正向飞轮 算力端已率先发力 应用端将逐步兑现价值 [3] - AI发展正从算力驱动转向应用驱动 从技术突破迈向产业落地 [3] AI应用爆发领域 - 创意生成 数字营销 代码编程 客服接待成为AI技术落地最快 应用最成熟的赛道 [4] - 重复性劳动和封闭工业场景是AI应用未来重点领域 海外头部车企工厂在搬运 分拣 质检等环节仍有替代空间 [4] - 判断应用爆发关键指标包括容错率 技术成熟度 场景封闭性与开放性 以及ROI回报 [4] 具身智能发展路径 - 具身智能终局是走入家庭 但需较长周期 应优先在工业或商业场景以单一岗位切入落地 [5] - 通过执行真实任务产生商业价值并规模化部署 积累物理世界数据 能力从单岗位扩展至多岗位协同 [5] - 特斯拉机器人已能完成家务劳动 陪伴互动及复杂决策 量产可能改变消费者认知并点燃服务机器人消费市场 [6] 数据挑战与投资机会 - 高质量数据缺失制约具身智能技术迭代与商业化 物理世界数据高度复杂且难以大规模获取 [7] - 行业积极推进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建设 提供实际高质量异构物理数据 推动数据标准统一与跨企业共享 [7] - 数据生产 处理与交易企业迎来机遇 地方政府针对性扶持数据企业 大数据交易所推动高质量AI数据标准化流通 [8] 后市投资三大方向 - 人工智能方向包括AI算力与AI应用 海外厂商资本开支超预期 国内巨头加大投入带动算力需求爆发 [9] - 科技自立自强围绕信创展开 OA 门户 邮箱等通用软件已全面替代 ERP等工业软件替代加速 [9] - 金融IT作为计算机板块情绪先行指标 每轮牛市率先活跃 [9] 科技产业发展特性 - 科技创新伴随高风险高投入及适度泡沫 行业过热需谨慎 低潮需坚定信心 [10] - 科技发展是持续向上客观过程 只有耐心资本能捕捉机遇 服务机器人五年内从无到有实现场景普及 [10]
开开实业:关于变更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的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9-19 15:41
公司公告 - 开开实业收到持续督导保荐机构国泰海通证券关于更换保荐代表人的函件 [2] - 原保荐代表人阚泽超因工作变动无法继续履职 由毛正晔女士接替其持续督导工作 [2] - 持续督导期维持至2026年12月31日 涉及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项目 [2] 保荐机构安排 - 国泰海通证券作为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保荐机构 [2] - 初始指定保荐代表人为阚泽超和倪晓伟 负责保荐及持续督导工作 [2] - 变更后保荐代表人为毛正晔和倪晓伟 确保持续督导有序进行 [2]
海通证券保荐益诺思IPO项目质量评级B级 实际募集金额缩水近6成 上市首年增收不增利
新浪证券· 2025-09-19 08:1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益诺思 代码688710SH [1] - 公司于2022年12月29日申报IPO 2024年9月3日登陆上证科创板 所属行业为研究和试验发展 [1] - IPO保荐机构及承销商为海通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刘赛辉与陈轶超 [1] - 法律服务机构为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 审计机构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1] 执业评价与监管 - 实际控制人国药集团下属医药研发类公司主营业务与披露材料存在不一致 被要求说明认定存在相同或相似业务的下属公司范围完整性 [1] - 被要求核查成本核算准确性及完整性 并说明是否符合科创板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第六条要求 [1] - 监管处罚及舆论监督均未扣分 上市周期614天低于整体均值62945天 [2] - 不属于多次申报类型 未因此扣分 [2] 发行与市场表现 - 承销及保荐费用444235万元 承销保荐佣金率661% 低于整体平均数771% [3] - 上市首日股价较发行价格上涨4161% [3] - 上市三个月股价较发行价格上涨10839% [4] - 发行市盈率1540倍 为行业均值1837倍的8383% [5] 募资与业绩表现 - 预计募资1664亿元 实际募资672亿元 实际募集金额缩水5963% [6]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4%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400%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812% [7] - 弃购率为023% [7] 综合评分 - IPO项目总得分86分 分类B级 [7] - 负面因素包括信披质量待提高 实际募资大幅缩水 上市首年净利润下降及弃购率存在 [7] - 公司短期内盈利能力待提高 信披质量需改善 建议关注业绩表现真实性 [7]
因24位员工离职或绩效未达标,国泰海通证券完回购注销78万股限制性股票,公司上半年员工人均月薪5.4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19 07:09
核心观点 - 国泰海通证券在完成与海通证券合并重组后 通过严格激励计划管理、高层人事调整及业务整合 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大幅增长 利润总额位居行业第一 同时面临整合成本高企和规模效率平衡的挑战 [5][6][8][9] 股权激励与人事变动 - 回购注销24名激励对象(12人解除劳动合同+12人绩效考核未达标)共计78.29万股限制性股票 [1] - 完成10名董事高管离任及14名新高管上任(9名董事+5名高管)的人事调整 [6][7] - 员工总数2.71万人 人均月薪5.4万元 董事监事及高管半年税前报酬总额785万元 [4]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38.72亿元 同比增长77.71% 利润总额186.88亿元 同比增长186.66% 利润总额行业第一 营业收入行业第二 [8] - 营业支出131.52亿元 同比增加62.18亿元(增幅89.69%) 业务及管理费115.44亿元 同比增加49.63亿元(增幅75.41%) [8] - 信用减值损失11.94亿元 同比增加9.57亿元 业务宣传费2.78亿元 同比增幅193% [8] - 因吸收合并产生79.64亿元负商誉 计入营业外收入 [8] 业务整合进展 - 完成业务资质承继、客户管理标准统一、主要资产迁移及新品牌对外展业 [7] - 海通国际通过压降风险敞口和缩减负债实现经营改善 国际业务整合持续推进 [9] - 研究机构预计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4.61亿元(同比增110.8%)和233.70亿元(同比降14.9%) [9] 行业地位与挑战 - 综合实力随客户资产与净资产规模抬升增强 规模效应逐步兑现 [9] - 整合后需应对成本压力并平衡规模与效率 [5][8][9]
美联储降息影响几何?一文看懂15家券商解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01:05
美联储降息决策与市场预期 - 美联储9月18日降息25基点符合市场预期 标志着新一轮预防式降息周期启动 [1][3][8] - 点阵图显示2025年预计降息75基点(含本次) 明后年各降息25基点 低于市场预期的今明两年各75基点 [3][6][10] - 15家券商中多数认为10月和12月议息会议将各降息25基点 年内累计降息幅度达75基点 [1][2][3] 美联储政策立场与内部分歧 - 鲍威尔将此次降息定性为"风险管理式降息" 表述偏鹰派 强调逐次会议相机抉择 [7][10][11] - 美联储内部分歧显著 点阵图与经济预测(SEP)存在差异 投票委员仅一人反对(倾向降息50基点) [3][6][12] - 政策独立性未受显著影响 特朗普极端降息策略未被认可 [7] 美国经济前景与通胀风险 - 主流预期为经济软着陆 但部分机构警示过度宽松可能导致"类滞胀"风险 [1][4][9] - 当前经济症结在于成本上升而非需求不足 通胀韧性可能强于预期 [9][11] - 劳动力市场呈现分化:非农就业中枢下行但失业率保持稳定 因劳动力供给收缩 [11] 大类资产影响与投资机会 - 美债利率下行放缓 短期呈现"牛陡"走势 美元指数先下后震荡 [3][8][12] - 美股短期波动加剧但中期仍有上涨空间 道指和小盘股表现较好 [5][6][8] - 黄金受益于降息周期 港股敏感性高于A股 科技、消费、医药板块短期受益 [5][8][12] 对中国市场与政策的影响 - 为中国货币政策打开宽松空间 四季度降息可能性提升 [2][12] - 外资增配港股空间广阔 若中美同步宽松将带动外资流入 [5] - 国内政策节奏仍取决于经济基本面表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