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五菱汽车(00305)
icon
搜索文档
15万的五菱宝骏卖不动,真怪不了大疆
36氪· 2025-05-15 03:02
品牌战略转型 - 公司致力于向智能化品牌转型 通过更新品牌口号和标识强调智能定位 以摆脱传统工具车形象 [1] - 公司目标是将产品价格区间提升至10万-15万元及以上 减少与母品牌五菱在10万元以下市场的内部竞争 [1] - 2023年起公司启动高端化战略 通过推出新车型和引入先进技术实现品牌升级 [1] 产品与技术布局 - 2023-2024年公司联合大疆车载推出云朵和云海两款新车 价格上限达13.38万元 [3] - 新车型率先在15万区间配备高速领航辅助和跨楼层记忆泊车等高级辅助驾驶功能 [3] - 2025年4月上海车展推出享境车型 搭载更先进的卓驭辅助驾驶系统 继续瞄准15万级市场 [5] - 公司计划推出搭载华为ADS高阶辅助驾驶方案的新车型 目标价格区间15万-25万元 [5] 市场表现与挑战 - 云朵车型因市场表现不佳已停产 云海车型近一年(2024年5月-2025年4月)累计销量仅13661辆 [3] - 销售体系与高端化战略不匹配 销售人员更倾向推广10万元左右的悦也Plus等低单价车型 [7] - 部分销售渠道出现主推五菱品牌车型的现象 且试驾车配备不足 3家展厅仅1家提供享境试驾 [7] - 销售团队对15万级市场信心不足 认为辅助驾驶功能已从差异化优势变为市场标配 [7] 品牌定位与竞争分析 - 公司官方定位为"智能"、"愉悦"、"可靠" 其中智能特性曾通过大疆车载系统在同级市场中形成独特优势 [9] - 云朵车型曾凭借智能特性在社交平台成为网红车型 但公司未能持续利用此竞争优势 [9]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辅助驾驶功能在15万以内车型中普及化 削弱了公司的技术差异化优势 [7]
再获权威认可!五菱汽车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5》
格隆汇· 2025-05-14 05:22
ESG成就与认可 - 五菱汽车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5》 从超过1600家参评企业中脱颖而出 最终成为约160余家入选中国企业之一 [1] - 标普全球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CSA)是国际最具影响力与公信力的年度评估之一 通过问卷形式从ESG投资角度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 - 公司自2018年起持续披露ESG报告 报告篇幅从十几页增至2024年接近200页 反映对ESG工作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2]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践 - 公司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战略核心组成部分 积极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并融入日常运营 [2] - 在汽车零部件业务领域推动电动化、轻量化和智能化发展 相关产品已应用于一系列中高端乘用车 [2] - 商用整车板块制定明确新能源战略目标:逐年提升新能源汽车产销比例 最终实现新能源业务占比超过50% [2] - 生产基地推进绿色转型 通过清洁能源应用、智能化监管和可持续厂房设计提升效率并降低环境影响 [2] - 已制定供应链ESG计划 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 [2] 合作与社会责任 - 与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深度合作 聚焦新能源技术研发、智能制造、科研成果转化及高端人才培养 [3] - 在生产质量、消费者权益保护、员工福利、乡村振兴等多维度持续提升ESG水平 [3] - 公司表示将以此次入选为契机 加大在环保、社会责任及企业治理方面的投入 [3]
五菱汽车(00305)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11:57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业务为商用整车、汽车零部件及汽车动力系统的销售及制造,主要制造设施位于柳州、青岛等地[4][5] - 公司聚焦与上汽通用五菱的业务存量深耕,同时开拓外部市场客户业务增量[21][22] 股权结构 - 五菱汽车控股持有五菱新能源60.9%股权,按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部缴足股本计算[7][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五菱工业分别持有五菱新能源13.36%及12.34%股权,该公司于2022年与广西汽车成立开展新能源汽车业务[156][16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全年收入79.49439亿元,较上年度下跌24.2%,主要因汽车动力系统业务量减少及商用整车业务量减少[14][15] - 2024年公司全年净溢利1.11245亿元,较上年度增加60.2%[17][18]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增至5062.1万元,较上年度增加115.6%[17][18] - 2024年集团总收入79.49439亿元,较去年减少24.2%,主要因车辆电源系统业务量减少和商用车组装部门收入直接减少等[180] - 2024年集团毛利8.60097亿元,较去年减少17.1%,毛利率从去年的9.9%提升至10.8%[181] - 2024年公司总收入为79.49439亿元,较去年减少24.2%[182] - 2024年公司毛利为8.60097亿元,较去年减少17.1%,毛利率从9.9%改善至10.8%[183]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53分,去年为0.71分,每股完全摊薄盈利为1.53分[186][190] - 2024年其他收入合计为2.84624亿元,较去年增加32.7%[187][190]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为净亏损4480.2万元,主要受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1528.5万元及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3200万元影响[188][190] - 2024年应占联营公司业绩总净亏损为6314万元,应占合营公司业绩总净亏损为350.8万元[191][192][194][195] - 2024年公司销售及分销成本为8087.3万元,较去年减少42.1%[193][196] - 2024年公司一般及行政开支为4.29816亿元,较去年减少13.7%[198] - 2024年公司研发开支为2.82187亿元,较去年减少7.9%,财务成本为1.15997亿元,较去年减少3.7%[199][200] 零部件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及业务进展 - 公司零部件业务成功获取多款新车型零部件业务,如电动座椅开关及组件[22] -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2024年收入为54.60853亿元,较上年度温和下跌,经营溢利为1.53934亿元,较上年度大幅增加68.3%[26][27] - 公司成为电动座椅开关和组合开关等产品的独家供应商[24] - 公司完成拓建第二条超高强度钢管热气压成型生产线,承接长城、比亚迪等客户订单[24] - 公司承接上汽大通后桥、比亚迪弗迪动力螺伞齿轮等产品[2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总收入54.60853亿元,较去年减少约10.9%[105][108] - 该分部年内经营溢利1.53934亿元,较去年增加约68.3%[106][108] - 五菱工业为上汽通用五菱供应大部分关键汽车配件,对其销售因市场因素略跌但仍贡献重要收入[107][108] - 其他客户销售额稳定维持约23亿元,占分部总收入约42%,比例较上年度温和上升[109][113] - 2024年荆门生产基地实现销售收入7.29173亿元,同比增长超一倍,超50%产品配套新能源车型[110][113] - 年内向五菱新能源销售额逐渐增加至1.10455亿元[111][114] - 微型电动驱桥产销自推出后累计突破150万套件[116][117] - 2020年建成国内首条超高强钢管热气压成型生产线,2024年拓建第二条生产线[118][120] - 公司具备全流程全自主螺旋伞齿轮开发能力,已承接比亚迪螺旋伞齿轮产品[118][120] - 公司综合年生产管理能力超200万台套汽车零部件[119][121] 动力系统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及业务进展 - 动力系统分部铸造件2024年销售约118万件,同比上涨逾25%[32] - 动力系统分部2024年收入为17.37084亿元,较上年度下跌30%,经营亏损为3201.8万元[33][34] - 2024年汽车动力系统分部总收入为17.37084亿元,较去年减少30%[73][77] - 2024年附属公司出售发动机约15.3万台,较去年减少约38.6%[74][77] - 2024年铸件产品销售约117.8万件,较去年增加逾25%[75][78] - 2024年汽车动力系统分部经营亏损3201.8万元,2023年经营溢利2568.6万元[76][78] - 2024年汽车动力系统分部向核心客户上汽通用五菱销售额为6.95037亿元,较去年减少约48%[79][81] - 2024年汽车动力系统分部向其他客户销售额为10.42047亿元,占该分部总收入约60%[80][81] - 2023年建成60万台气缸盖毛坯生产线,为铸件产品扩张奠定基础[75][78] - 新一代H系列超高效发动机、甲醇发动机和氢内燃机完成开发,推动醇氢油汽多燃料发动机平台发展[88][92] - 去年高热效率阿特金森发动机量产,五菱柳机凭借1.0L至2.0L产品及自制铸造部件巩固市场地位[89][92] - M20B高热效率发动机2023年上市,成为主流产品,业务势头将持续[90][92] - 五菱柳机HEV混动总成获客户订单,转型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油耗节省超30%[91][93] - 公司HEV混合动力解决方案上市,成广西地区首家具备混合动力综合能力供应商[95][99] - 发动机智能制造工厂通过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整合发展试点示范认定,缸体缸盖车间仅需三人[96][100] - 公司有信心汽车动力系统分部未来盈利能力加强,将贯彻“131战略”提升业务潜力[97][101] 商用整车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及业务进展 - 2024年专用车业务中冷藏车、消防车、售货车销量达3032辆,其中冷藏车销量769辆,同比增长6%,年累计细分市场份额约11%[39][40] - 消防车业务拿下约1.5亿元销售订单,车辆类订单约97辆[39][40] - 2024年非道路车业务销量3097辆,高尔夫球车获300台出口埃及订单[40] - 2024年低速无人驾驶专用车辆产品销售40台[40][42] - 2024年商用整车分部收入7.18758亿元,较上年度下跌60.9%,经营溢利7591.9万元,较上年度增加20.9%[42][44] - 2024年商用整车分部总收入7.18758亿元,较去年减少约60.9%,经营溢利7591.9万元[132][136] - 2024年五菱工业售出约7300辆各型号汽车,改装车及其他类型车辆销量分别减至约4200辆及3100辆[135][137] - 2022年底集团新能源汽车业务完成重组,部分生产设施转移至五菱新能源[133][138][140] - 2023年下半年起集团对改装汽车重新定位,更专注于改装服务[133][136] - 商用整车分部配备全面化汽车装配线,可生产多种特别设计汽车[139][140] - 集团设计开发的车型主要以“五菱”为品牌,开发了侧开式微型厢式运输车等新车型[142][144] - 重组前商用整车分部在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取得突破,建立全国经销网络并拓展海外市场[143][145] - 公司认为商用整车业务垂直整合关键汽车零部件可增强行业竞争力[152][154] - 商用整车分部将在其他分部支持下推进新产品研发、技术改进及产能提升工作[153][155] - 多款非道路车升级版获海外市场满意反应,业务潜力大[152][154] 新能源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及业务进展 - 2024年五菱新能源国内销量12060台,同比增长16%,出口803台,同比增长57.8%,整体销量14166台,同比增长41.3%[43][45] - 2024年新能源整车业务营业收入10.20亿元,同比增长29.5%[46][48] - 2024年五菱新能源作为集团联营公司及新能源业务主体开展经营[148] - 2024年五菱新能源总收入10.16937亿元,较2023年的7.85475亿元增加约29.5% [157][160] - 2024年五菱新能源经营净亏损,集团应占亏损约6740.4万元,较2023年的7977.4万元略有减少[157][160] - 2024年五菱新能源销售约14200辆新能源汽车,较去年增长41%,主要因国内新产品推出[158][160] - 2024年五菱新能源在原有车型基础上开发多款新车,实现多车型全覆盖,部分车型销售成绩良好[159][161][163][166] - 2024年五菱新能源050平台左舵微物流车出口韩国,首批G050P纯电动小卡交付日本,未来将拓展东南亚和南美市场[164] - 2024年1月五菱新能源完成3.9亿元募资,公司出资3000万元,三家第三方投资者出资3.6亿元[16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050平台左舵微型物流车出口韩国,首批G050P纯电动小卡交付日本[167] - 五菱新能源将在保持既有海外市场基础上,进一步开拓东南亚、南美等市场[167] - 在菱势工程「131战略」引领下,五菱新能源将拓展「菱势汽车」产品版图,打造为轻微型新能源商用车主导者[168][169] 子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广西威翔由五菱工业拥有50%,2024年总收入5.89465亿元,同比增长16.8%,经营溢利净额增加60.3%至0.1345亿元,集团应占溢利0.06725亿元[170][172] - 佛吉亚座椅由五菱工业拥有50%,2024年总收入5.84609亿元,较去年大幅增加112%,年内经营亏损净额0.30655亿元,集团应占亏损0.15328亿元[171][173] - 佛吉亚内饰由五菱工业拥有50%,2024年总收入3.2467亿元,较去年温和下跌12.2%,经营溢利净额略微改善至0.43664亿元,集团应占溢利0.21832亿元[176][178] - 佛吉亚排气由五菱工业拥有50%,2024年总收入2.96333亿元,减少22.9%,经营溢利净额大幅减少至0.04亿元,集团应占溢利0.02亿元[177][179] 公司战略与管理 - 公司构建以效率和效益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机制,完善差异化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53][55] - 公司持续开展“增收节支、提质增效”专项工作,推进“三降”等资产管理工作,执行并完善“一企一策”扭亏减亏策略[57][58] - 2025年零部件业务持续增强关键新能源零部件研发投入,推出电动桥产品,与北汽福田等新兴市场沟通拓展[61][62] - 2025年动力系统业务推动高热效率发动机及混合动力系统总成研发,发掘优质客户[61][62] - 2025年改装车业务向高附加值细分领域发展,开发冷链、医疗等定制化市场[61][62] - 来年公司加强内部管理,制定降本增效措施与目标,强化预算控制与成本核算管理[64][65] - 来年公司加大“两金”清收力度,推进“三降”工作,加强资金、应收账款等风险管控[64][65] - 公司针对“LINXYS项目”制定“131战略”,加速项目规划,转化科研成果,拓展国内外市场[68] - 公司制定“131战略”,目标成为国家级中小排量节能混合动力系统领先企业[69][83][86] - 公司完成“传统动力技术升级+新能源动力融合发展”的产品布局[83][86] - 公司在产能扩张时注重生产设施的可扩展性[84] - 公司将通过“131战略”目标成为国内轻小型驱动桥和汽车车架领先企业[125] 公司创新与合作 - 2024年3月公司推出“菱云车查查”助力汽车产业链转型升级[46][49] - 公司在香港 inaugurated 创新中心,并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47] - 公司在香港揭牌成立创新中心,并与香港理工大学等就XR智慧项目签订合作协定[50] 公司荣誉 - 联营公司五菱新能源入选自治区级工业设计中心,附属公司五菱工业获评广西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10强,与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一同入选自治区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52][54] 海外业务情况 - 公司印尼海外生产厂房受客户订单延误影响业务量减少[123][126] - 公司印度生产厂在2024年继续保持盈利[124] - 2024年集团在印度的汽车零部件小规模生产保持盈利[127]
五菱工业全球化进程提速 多款核心产品已出口海外市场
证券时报网· 2025-04-24 11:51
公司业务与转型进展 - 公司展示动力系统、底盘、车身等核心领域多元化解决方案 [1] - 公司业务涵盖整车、零部件及动力系统研发与制造 具有从设计到工程实现的完整管控能力 [1] - 公司成功从专业微车零部件转型至高价值乘用车零部件领域 并推动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 [1] - 动力系统终端客户数量突破1000万 其中479发动机自2013年以来终端客户超100万台 [1] - 新能源车桥产销突破150万台 成为国内首家微型整体式车桥产销破百万企业 [2] - 2022年新能源车桥业务占比超20% 新能源动力业务占比约15% 目标新能源业务占比超50% [2] 技术成果与产品创新 - 底盘模块聚焦驱动桥、悬架、制动三大领域 开发皮卡和硬派SUV市场 从微型商用车向轻型商用车延伸 [2] - 车身轻量化通过材料创新、工艺革新与结构优化 实现非承载式车架整体减重12%以上 [2] - 轻量化技术助力燃油车油耗降低8%-10% 新能源车续航增加5%-8% 材料利用率提升10%以上 [2] - 车架强度、刚度及模态表现优秀 故障率降低15%以上 提升车辆全生命周期性能 [2] 市场拓展与全球化布局 - 公司建成柳州、青岛、重庆、荆门、南宁5大国内制造基地 形成南北联动发展格局 [3] - 在印尼、印度建立海外零部件制造基地 推动汽车产业出海与全球化进程 [3] - 新能源乘用车后驱动桥总成产品成功销往越南 实现与海外整车企业跨境合作 [3] - 动力产品出口巴西、肯尼亚、伊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多家国际车企达成合作 [3] 行业参展与客户关注 - 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吸引26个国家地区近1000家中外企业参展 [1] - 展台吸引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通、奇瑞商用车、长城精工等主机厂客户参观 [1]
五菱工业:创新驱动展实力 多元布局向未来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3 12:11
公司技术展示与创新成果 - 五菱工业在2025上海车展展示动力系统、底盘、车身等核心领域最新科技创新成果 [1] - 公司以轻量化、模块化、电动化为发力方向 形成覆盖底盘、车身、动力系统的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全产业链布局 [3] - 底盘模块构建四大产品平台 具备偏轴、同轴、完全同轴多种减速器结构类型自主研发能力 [5] 底盘技术突破 - 第二代同轴式电驱桥实现重量减重10%以上、体积缩小30%、噪音降低5分贝 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商业化落地企业 [5] - T型电驱桥采用行星排+螺旋伞齿轮两级减速设计 破解轻卡电动化转型中续航与载重痛点 [5] - 四合一电控系统支持OTA升级与智能能量管理 赋能智能驾驶 [5] 动力系统技术布局 - 构建混动、纯电、增程全场景动力矩阵 推出H15S混动总成、H25TC纵置混动总成等产品 [9] - 混动总成基于高度集成化设计、快速响应电磁离合器技术等核心路线 实现高效能低能耗与多元场景适配 [9] 轻量化技术突破 - 国内首条超高强度钢管热气胀成型生产线实现量产 零件减重30%以上、材料利用率超90% [11] - 非承载式车架运用自动预变形与矫形技术 成型精度提高30%以上、整体减重12%以上 [11] - 轻量化技术助力燃油车油耗降低8%-10% 新能源车续航里程增加5%-8% [11] 产能与市场地位 - 年产能超200万台零部件、80万台发动机 覆盖30余家车企包括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比亚迪 [12] - 新能源车桥产销三年突破150万台 成为国内首家微型整体式车桥产销破百万企业 [12] - 印尼、印度制造基地年产能达50万台 产品出口越南、巴西等市场 与韩国现代等国际客户合作深化 [12] 产业链与智能化布局 - 实现从超高强度钢材料研发到液压胀形成型工艺的全链条自主把控 [14] - 建设6个广西智能示范工厂与3个数字化车间 通过智能化数字化赋能提升品质管控与生产效率 [14] - 提前5年布局多种技术平台并行研发 率先实现同轴式电驱桥商业化落地 [14] 发展战略与行业协同 - 聚焦技术创新、产品品质、成本控制和服务水平四大竞争维度 [16] - 创新整零企业合作模式 在车型规划阶段主导提供从零部件到系统集成的技术方案 [16] - 推动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 拓展与新势力车企合作 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和技术交流 [16]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展现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厚度与发展张力 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提供中国方案 [17] - 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协同 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17]
五菱汽车20250326
2025-04-15 14:30
纪要涉及的公司 广西国际旗下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五菱汽车,其主要通过与广西汽车集团合资的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开展业务,还持有五菱新能源20%股权 [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2024年公司业绩亮点 - **商用整车分部**:产品包括包装车、高尔夫球车等非道路车和专用车,专用车用途广泛;2024年因改装车业务模式调整,营收同比下降61%,但成本控制使盈利能力维持,营收仍增长21%;开发了低速机架、智能观光车、移动储能充电车等新产品 [2] - **机械零部件分部**:产品涵盖底盘、车身内外饰、电子电器等核心零部件,2024年配套新能源车型产值占比超50%达50亿,较2023年提升25个百分点;收入虽下滑,但高毛利产品销量和政府补助增加,盈利达1.5亿,同比增长68%;营销上采取亏毛化降本、差异化拓展策略,多款产品实现量产并配套主流车型,还拓展了新客户 [3][4][5] - **动力系统分部**:拥有深厚工艺,产品包括原油发动机、新能源产品、铸造件等;2024年除上汽通用五菱外多元客户收入占比达60%,铸件销量110万件,同比增长25%;H系列高效能发动机开始配发,新能源产品取得多个客户市场突破 [6][7] - **整体业绩**:2024年毛利率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至10.8%,全年净利润1.1亿,同比增长超60%,归属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超一倍达5062万;民品业务占比最高达60%,各业务分部盈利均有增长 [9] 2025年业务发展规划 - **宏观环境与信心**: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奋起之年,中国政府将出台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公司对经济发展和自身业务充满信心 [10] - **临时工程战略**:打造新能源整车品牌,聚焦新能源动力、驱动桥、车架三个零部件板块,形成汽车生态链;各业务板块有量化营收目标,未来三年新能源整车营收达150亿以上,各零部件板块营收达50亿以上 [8][18][19] - **业务聚焦与发展**:商用车新能源领域,国内市场渗透率和转化率提高,新产品陆续投放;零部件领域,聚焦新能源动力、驱动桥、车架,发挥成本和品质管控核心竞争力 [12][13][14] - **海外市场拓展**:新能源整车和零部件在海外市场有竞争力,如针对日本市场开发K - CAR小型新能源汽车,电动驱动桥出口越南市场增长快,未来将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15][16] 对行业趋势的看法及公司应对 - **智能化汽车**:公司在零部件和整车方面已有智能化应用,在新能源商用车上投放智能驾驶功能,未来将逐步推进;在基础管理中运用人工智能,部署本地大数据服务器提高效率 [20][21][22] - **新兴领域**:积极研究低空经济,有创新组织开展相关工作,相信未来在部件和整车方面会有项目开展 [22] - **客户结构优化**:虽上汽通用五菱仍是主要客户,但公司会根据行业热点和自身需求拓宽业务经营宽度,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 [23][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热气胀产品**:是中国工信部专项项目,由五菱集团承接并实现公关和市场化;已向比亚迪、理想、长城、奇瑞等主机厂供货,今年批量化生产将有较大增长 [26][27] - **研发费用下降原因**:因市场情况和客户业务调整,公司业务量下降,同时为控制成本,研发费用有所减少,但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略有增加 [29][30] - **主机厂年降影响**:主机厂年降对公司盈利有影响,公司通过聚焦核心零部件,提升技术和控制成本来应对市场竞争 [32] - **机器人业务**:公司在应用层面已大量开展人工智能相关工作,但在实物机器人方面尚未涉足 [33]
一款车席卷县城女人
投资界· 2025-04-04 07:56
县城消费趋势变化 - 县城资产鄙视链出现松动 别墅维护成本高导致需求下降 电车开始受到县城中年女性青睐 [5] - 消费降级背景下 价格3-4万元的微型电动车成为县城女性刚需 部分车型通过补贴后价格低至4900元 [9] - 微型电动车多采用多巴胺配色 外观显眼 四座设计满足基本需求 成为县城"显眼包"车型 [9] 微型电动车产品特征 - 五菱宏光MINI 比亚迪海鸥 吉利小熊猫等车型主导市场 主打低价策略 国补后价格集中在3-4万元区间 [9] - 车型设计针对新手友好 车身小巧便于停车和操控 适合县城道路环境 [12] - 产品迭代快速 从2021年起厂商开始增加安全配置(倒车雷达 安全气囊)和智能功能(辅助驾驶 远程控车) [23][26] 目标用户画像 - 县城中年女性为主要客群 占比达50% 兼顾接送孩子和个人代步需求 [15] - 用户需求从"面子消费"转向实用主义 将车辆视为"移动私人空间"和独立象征 [18] - 部分家庭作为第二辆车购买 解决用车冲突 因车身小巧可共享停车位 [22] 市场竞争格局 - 五菱宏光MINI 2020年率先打开市场 初期配置极简(无空调 无安全气囊) 凭借3万元售价和时尚造型走红 [23] - 后续厂商加入竞争 产品功能向中高端车型靠拢 但价格仍保持3万元左右 [26] - 与电动摩托车形成替代关系 价格相近但提供更多功能和安全性 [26] 产品使用场景 - 主要满足县城日常通勤 续航50公里左右 不适合长途高速行驶 [26][27] - 冬季续航受温度影响明显 暖风耗电加剧里程焦虑 [27] - 定位明确 作为老头乐升级产品 提供合法上路和基本安全保障 [30]
收入减少24% 净利润反增115% 五菱汽车借力新能源与海外市场突围
犀牛财经· 2025-04-01 07:21
文章核心观点 - 五菱汽车2024年收入承压但利润跃升 未来或随“菱势工程”及新能源配套市场扩容打开增长空间 传统业务转型待察 [1][5] 业绩整体情况 - 2024年公司收入79.49亿元 同比减少24.18% 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达5062.1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115.6% [1] 分业务情况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 - 2024年该业务是核心支柱 贡献收入54.61亿元 占总收入的69% 收入同比下降10.9% 但高毛利产品销量占比提升及政府补助增加 推动经营溢利同比增长68.3%至1.54亿元 [4] 动力系统业务 - 2024年该业务收入为17.37亿元 同比下滑30% 受传统燃油车市场需求疲软影响 通过优化库存管理和拓展新能源客户 分部铸造件销量仍实现25%增长 [4] 商用整车业务 - 2024年该业务收入为7.19亿元 同比下降60.9% 凭借成本控制措施 分部维持盈利7592万元 [4] 新能源业务 - 联营公司五菱新能源年内销量超1.4万台 同比增长41% 收入10.2亿元 开拓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 出口量增长58% [4] - 公司自主研发的新能源电驱桥、三合一电机电控等产品已配套长城、江淮等车企 新能源后桥累计产销突破150万台 [4] - 湖北荆门基地投产助力长城汽车等增量订单落地 该基地年收入同比增长超100%至7.3亿元 [4] 利润跃升原因及未来展望 - 公司在收入承压下实现利润跃升 得益于高毛利产品结构调整、政府补贴及联营公司亏损收窄 [5] - 未来随着“菱势工程”推进及新能源配套市场扩容 公司或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 传统业务转型能否成功待察 [5]
业绩会实录 | 五菱汽车(00305):积极推进“菱势工程”,对2025年交出满意答卷有信心
智通财经网· 2025-03-27 08:47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五菱汽车主营业务增长超预期,公司计划通过“菱势工程”聚焦核心业务,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同时关注智能化趋势和新兴科技领域,以创造稳定向好的经营业绩 [4][5] 业绩情况 - 2024年全年营收79.5亿元,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汽车动力系统、商用整车营收占比分别为69%、22%、9% [4] - 2024年全年净利润约1.1亿元,同比增加60.2%,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5062.1万元,同比大幅增加115.6% [4] 业务规划 - 2025年公司将推进“菱势工程”,聚焦新能源动力、驱动桥、车架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完善产品谱系,提升产品品质,拓展海内外市场 [4][5] - “菱势工程”目标为未来三年新能源整车营收达150亿以上,零部件各板块营收达50亿以上 [6] 行业趋势与布局 - 公司关注智能化趋势,在零部件和整车方面应用智能化,如线控底盘和新能源商用车智能驾驶功能 [7] - 公司在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领域开展研究,在五菱新能源和五菱工业运用人工智能+提高效率,成立创新组织研究低空经济项目 [7][8] 客户结构优化 - 公司与上汽通用五菱合作深厚,但会结合行业热点和自身需求拓宽业务经营宽度,降低对单一客户依赖 [9] - 公司认为在AI和具身机器人领域有发展机会,汽车零配件核心企业对具身机器人应用有推动作用 [10] 产品情况 - 热气胀产品实现国内自主并推向市场,为比亚迪、理想等多家主机厂供货,今年产量将有较大增长 [11] - 智能驾驶在商用车领域针对细分需求推出,控制技术和成本,未来发展还有较长路要走 [12] 盈利与业务应对 - 主机厂年降对盈利有影响,公司聚焦核心零部件应对市场竞争 [13] - 公司在机器人应用层面大量开展,实物机器人方面尚未涉足 [13]
受合资公司业亏损影响,五菱汽车2024年总亏损为6314万元
巨潮资讯· 2025-03-26 03:11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五菱汽车受合资公司业务亏损影响总亏损6314万元 虽总收入减少但净溢利和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增加 各业务板块表现有差异 [1][4]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度总收入79.49亿元 较去年减少24.2% 主要因不利经济环境和改装车重新定位策略 [3] - 年度毛利8.6亿元 较去年减少17.1% 毛利率由9.9%改善至10.8% [4] - 2024年净溢利1.11亿元 较去年增加60.2%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5062.1万元 较去年增加115.6% [4] - 应占联营公司业绩总净亏损6314万元 受佛吉亚内饰等经营溢利净额和五菱新能源等经营亏损净额综合影响 [4] 各业务板块表现 汽车动力系统分部 - 总收入17.37亿元 较去年减少30% 因传统燃油轻型商用车市场承压 客户订单减少 [4] - 附属公司出售发动机约15.3万台 较去年大幅减少约38.6% 新能源汽车产品占比小 铸件产品销售约117.8万件 较去年增加逾25% [5] - 向核心客户上汽通用五菱销售额6.95亿元 较去年大幅减少约48% 来自新能源汽车业务贡献小 [5] - 向其他客户销售额10.42亿元 占该分部总收入约60% 除发动机气缸部件收入温和增长外 发动机组销售额均下跌 [6]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 - 2024年总收入54.61亿元 较去年减少约10.9% 因市场周期性因素及严峻营商环境 客户订单减少 [6] 商用整车 - 2024年总收入7.19亿元 较去年大幅减少约60.9% 但因重组活动及成本控制措施维持盈利 经营溢利7591.9万元 [6] 合资公司五菱新能源 - 2024年总收入10.17亿元 较去年增加约29.5% 处于营运初期产生经营净亏损 本集团应占亏损约6740.4万元 亏损较去年略有减少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