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五菱汽车(00305)
icon
搜索文档
五菱汽车(00305):广西国资委将其持有广西汽车的80%股权以零对价方式划转至广西国控
智通财经网· 2025-09-08 09:21
股权重组 - 广西国资委将其持有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80%股权以零对价方式划转至广西国控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1] - 广西国控为广西国资委全资拥有公司 承接股权后广西汽车80%股权由广西国控持有[1] - 重组目的为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广西汽车仍为五菱汽车控股股东 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约56.54%[1] 股东结构 - 本次重组属于间接控股股东层面股权调整 不改变五菱汽车直接股权控制关系[1] -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五菱汽车间接控股股东地位保持不变[1] - 股权划转后广西国控将通过广西汽车间接持有五菱汽车权益[1]
五菱汽车(00305)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8 09:1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总营收为人民币40.254亿元,同比增长2%[14] - 毛利润为人民币4.83347亿元,同比增长13.5%[15] - 毛利率为12%,较去年同期的10.8%有所提升[15] - 净利润为人民币8580.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306%[19]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3941.6万元[19] - 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入为人民币40.254亿元,较2024年同期轻微增长2%[164][166] - 集团毛利为人民币483,347,000元,同比增长13.5%[168] - 集团毛利率从10.8%提升至12%[168] - 集团净利润为人民币85,809,000元,同比增长306%[169]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39,416,000元[16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其他收入合计人民币99,297,000元,同比下降27.5%[171] - 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84,154,000元,同比增长42.6%[182] - 一般及行政开支为人民币177,610,000元,同比下降16.4%[178] - 销售及分销成本为人民币38,854,000元,同比下降26.3%[177] - 融资成本为人民币50,532,000元,同比下降15.6%[183] 零部件业务表现 - 零部件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8.39699亿元,同比增长5.2%[26] - 零部件分部获得46个客户的125个指定项目[21] - 零部件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28.39699亿元,同比增长5.2%[28] - 新开发产品承接103个,包括前后桥和控制臂等[27] -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入为人民币283.97亿元,较2024年同期温和增长5.2%[89][92] - 该分部经营溢利为人民币7787.4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2.6%[90] - 对上汽通用五菱销售额达人民币16.0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14.86亿元增长8.1%[91][93] - 对扩展客户销售额增至人民币11.59亿元,占该分部总收入约40.8%[96] - 向拓展客户的销售额增至人民币11.593亿元,占分部总收入的40.8%[100] - 向五菱新能源的销售额增至人民币7342.7万元[101] - 微型电驱动桥产销量累计突破200万套[103][105] - 热胀成形技术实现零件减重30%以上,材料利用率突破90%[108][111] - 高强钢管件壁厚降至1.2毫米,产品强度达1300-2000MPa[108][111] - 2024年扩建第二条热胀成形生产线,承接长城、比亚迪等中高端车型订单[108][111] - 集团年产能超200万件汽车零部件[114] - 公司在中国拥有超过200万套汽车零部件的综合年生产能力[118] 商用整车业务表现 - 商用整车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3.12918亿元,较2024年同期略有下降[31][33] - 消防车在广西和云南市场实现销量突破,销售63辆[30][32] - 非道路车国内销售1,093台,海外销售552台[30][32] - 高尔夫球车获得山东南山国际160台国内最大单笔订单[30][32] - 商用整车分部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3.129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4%[121][125] - 2025年上半年汽车总销量约3870辆,同比增长6%[123] - 其中改装车销量约2170辆,其他类型车辆(主要为观光车)销量约1700辆[123] - 商用整车分部2025年上半年经营利润为279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124][126] - 原材料成本下降和成本控制措施有效实施推动利润增长[124][126] - 公司已开发出20多个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产品目录包含十余种车型[133] 铸造件及发动机业务表现 - 铸造件业务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57138亿元,同比增长24.5%[34][35] - 发动机上半年销售约77,000台[34][35] - 铸件产品销售额达2.571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5%[61] - 铸件产品销售收入2.5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5%[63] - 完成1.0L至2.0L全系列产品布局并具备铸件内部制造能力[76] - 新开发M20B高热效率发动机已成为分部主流产品[79] 新能源业务表现 - 新能源整车2025年上半年销量达8,640台,同比增长9%[36][37] - 新能源车业务重组于2022年底完成,组装业务转移至联营公司五菱新能源[122] - 五菱新能源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5.65487亿元[147] - 五菱新能源2025年上半年净经营亏损为人民币2.11348亿元[147] - 五菱新能源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集团的亏损为人民币5431.6万元[147] - 五菱新能源2025年上半年销售约8640辆新能源汽车[148] - 五菱新能源2025年上半年销量较2024年同期温和增长9.4%[151] - 五菱新能源自2023年运营以来已开发多款新能源商用车[152] - 公司计划2025年下半年推出多种不同能耗和动力类型的车型[152] - 五菱新能源海外市场主推产品源自050平台的纯电动小卡持续稳步增长[153][155] - 混合动力解决方案相比同级别传统燃油车可节省超过30%燃油消耗[78] - 新能源产品覆盖HEV、PHEV、REEV和BEV技术路线[78] - HEV混合动力汽车与同级别传统燃油车相比可节省30%以上油耗[80] - 湖北荆门生产基地超50%业务量供应新能源车型[97] - 荆门生产基地超50%业务量配套新能源车型[100] 海外市场表现 - 海外市场在越南、印尼和土耳其获得后桥及电池盖项目[25] - 海外销售渠道累计达33家,覆盖39个国家及地区[36][37] - 积极开拓日本、韩国、意大利等海外市场[48][50] - 印尼海外生产基地销售收入增长[115] - 印尼生产基地销售实现增长,公司看好印尼汽车市场潜力[118] - 印度生产基地在2025年上半年保持盈利[119] - 海外市场销售增长显著[100] 合资及联营公司表现 - 联营公司五菱新能源仍处于发展阶段,亏损增加[19] - 公司持有五菱新能源13.36%的股份[146] - 五菱工业持有五菱新能源12.34%的股份[146] - 五菱新能源作为联营公司于2022年开始运营[137][140] - 广西威翔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3.914亿元,同比增长42%[157][160] - 广西威翔2025年上半年经营溢利净额为人民币760.6万元,同比增长60%[157][160] - 佛吉亚座椅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2.658亿元,同比增长44%[158][161] - 佛吉亚座椅2025年上半年录得经营亏损净额人民币735.6万元,较去年同期亏损3040.6万元大幅收窄[158][161] - 佛吉亚内饰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1.919亿元,同比增长30%[159][161] - 佛吉亚内饰2025年上半年经营溢利净额增至人民币2150.9万元,去年同期为1584.8万元[162][161] - 佛吉亚排气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维持在人民币1.37亿元,录得经营溢利净额人民币240.6万元,去年同期为经营亏损588万元[163][165] 车辆动力系统业务表现 - 车辆动力系统部门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8.586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8%[59] - 子公司上半年销售动力系统约7.7万台,同比下降8.3%[60] - 汽车动力系统分部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8.58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8%[62] - 发动机销量约7.7万台,同比下降8.3%[62] - 经营利润为660.9万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经营亏损1711.2万元实现扭亏为盈[64] - 核心客户上汽通用五菱销售额为4.2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65] - 其他客户销售额为4.321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50%[66] - 成功开发中国首款醇氢油气多燃料发动机平台[7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在山东日照建立新制造基地以提升华东市场竞争力[25] - 公司目标2025年实现亏损子公司数量和亏损额"双下降"[53] - 通过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机制严控人工成本[42][45] - 重点拓展奇瑞、吉利、比亚迪、上汽等国内前10品牌中高端客户市场[43][46] - 加速推进热气压成型、三合一电驱桥、镁铝合金压铸等新工艺产业化[43][46] - 与货拉拉、滴滴、顺丰、美团等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48][50] - 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管控,成立专项工作组清理不良资产[52][54] - 山东日照新生产基地成立以增强华东地区工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97] - 缸体缸盖车间仅需三名操作人员,加工精度和智能化程度显著[83][87] 其他财务数据 - 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14,447,828,000元,总负债为人民币11,362,586,000元[184] - 公司总资产为人民币144.478亿元,总负债为人民币113.626亿元[189] - 非流动资产为人民币40.300亿元,主要包括物业、厂房及设备等[189] - 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支出为人民币1.337亿元,折旧支出为人民币1.851亿元[189] - 流动资产为人民币104.178亿元,包括存货人民币6.035亿元及现金人民币45.590亿元[189] - 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中包含关联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款项人民币10.496亿元[190][195] - 流动负债为人民币98.607亿元,主要包括应付账款人民币50.814亿元及一年内到期银行借贷人民币26.349亿元[191][195] - 公司录得流动资产净额人民币5.571亿元,较2024年末的0.740亿元显著改善[192][195] - 非流动负债为人民币15.019亿元,其中银行借贷占比最高达人民币14.335亿元[192][196] - 总银行借贷达人民币40.684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36.5%[200] - 附追索权已贴现应收票据垫款减少21.1%至人民币19.321亿元[200]
五菱汽车(00305) - 自愿性公告关於本公司间接控股股东之股东持股比例变动
2025-09-08 09:13
股权变动 - 广西国资委将广西汽车80%股权零对价划转给广西国控[3] - 重组后广西国控持有广西汽车80%股权[3] 控股股东情况 - 广西汽车仍为公司控股股东,持股约56.54%[3] 监管豁免 - 证监会豁免广西国控全面要约责任[3]
华为,最新签署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7 01:31
战略合作动态 - 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全面升级战略合作 双方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制造领域深化合作并联合开发搭载华为智能技术的新车型 [1] - 一汽红旗与华为达成合作 计划于2026年推出采用华为全栈解决方案(含乾崑智驾、鸿蒙座舱等)的新车型 首款合作车型为红旗9系 [3] - 中国主要国有汽车集团均已进入华为智能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圈 [3] 合作驱动因素 - 传统车企具备成熟供应链体系和整车开发经验 但硬件主导的组织架构难以适应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快速迭代需求 [4] - 华为拥有强大ICT技术积累 在芯片、算力、操作系统、通信及AI算法领域具备底层技术优势 [5] - 华为擅长软件生态构建与快速迭代 通过平台化模式实现功能快速上线和持续优化 [5] 行业战略选择 - 与华为合作是车企应对市场竞争的务实选择 短期内可避免与竞争对手产生技术代差并丧失市场份额 [5] - 长期是否自研智驾与智舱技术仍取决于各车企战略定位与技术决心 [5]
五菱汽车2025年上半年营收超40亿元 净利润增长超3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08:1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40.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 [1] - 毛利4.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5%,毛利率从10.8%提升至12% [1] - 净利润8580.9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306% [4] 收入构成 - 商品及服务收入401.13亿元人民币,租金收入1414万元人民币 [2] - 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2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 [4] - 汽车动力系统分部收入8.5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8% [4] - 商用整车分部收入3.13亿元人民币 [4] 成本与费用 - 销售及服务成本35.42亿元人民币 [2] - 研发开支18.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6% [2] - 销售及分销成本3885万元人民币,一般及行政开支1.78亿元人民币 [2] 业务发展 - 汽车零部件业务获得46个客户共计125个项目定点 [4] - 新开拓上汽乘用车、宇通、潍柴新能源等客户 [4] - 海外市场在越南VINFAST、印尼、土耳其获得后桥、电池箱盖等项目 [4] 联营与合资企业 - 联营公司五菱新能源仍处于发展阶段导致应占亏损增加 [4] - 其他联营公司及合资企业经营业绩呈现稳健发展 [4]
净利猛增306%,五菱汽车(0305.HK)中期业绩"加速度"推动价值重估
格隆汇· 2025-08-27 06:08
核心观点 - 中国汽车产业上半年呈现产销两旺但利润率承压特征 企业需通过核心技术、品牌竞争力和全球化布局突破困局 [1] - 五菱汽车2025年中期财报显示业绩修复和盈利提升 验证高质量发展战略成效 [1][3] - 公司短期受益于行业政策改善和资金流动性优化 中期依靠零部件高端化与国际化突破 长期构建智能驾驶生态实现价值重估 [4][5][6][7][8][9] 财务表现 - 上半年收入40.25亿元 同比增长2.0% [3] - 毛利润4.83亿元 同比增长13.5% 毛利率从10.8%提升至12.0% [3] - 净利润8580.9万元 同比增长306% 归母净利润3941.6万元 [3] - SG&A费用同比减少18.37% 占收入比例降至5.38% [3] - 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4.57% 提高1.3个百分点 [3] 短期催化因素 - 行业政策推动内需消费和供给优化 下游车企利润率有望回升 [6] - 汽车产业缩短供应链账期 改善上游供应商资金流动性 [6] - 财报标志业绩筑底 业务结构优化带来盈利改善预期 [6] 中期成长动力 - 零部件业务获46个客户共计125个专案定点 包括SGMW、长城、北汽福田、奇瑞等客户103个新产品承接 [7] - 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如热气胀成型和微型整体式电动桥 切入比亚迪、长城等中高端车型供应链 [7] - 海外收入2.38亿元 同比增长350% 占收入比例5.9% [7] - 越南市场获VINFAST后桥和电池箱盖项目 受益当地新能源政策支持 [7][8] - 依托印尼、印度生产基地优势 以高质价比产品和配套服务开拓国际市场 [8] 长期生态布局 - 智能驾驶产品覆盖智慧储能充电、智慧文旅、安防巡检、无人环卫等商业化场景 [9] - 自研线控底盘及核心零部件 推出智能充电机器人、无人驾驶观光车等产品 [9] - 构建"线性底盘-整车产品-场景运营"无人驾驶产业生态 [9] - 深耕智能网联万亿级市场 支撑三大业务协同发展 [9] 战略成效 - 经营策略聚焦稳增长、提效益、开新局 通过成本管控和业务优化实现盈利弹性 [10] - 背靠广西汽车集团 依托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加速战略转型 [10] - 成为低速智能驾驶领域核心受益者和价值标杆 [10]
五菱守卫基盘市场:缤果S迎战A0级电动车“下沉潮”
经济观察报· 2025-08-27 01:04
产品定价与市场竞争 - 缤果S预售价格区间为6.88万至8.18万元 定位A0级电动车 [2] - 多家主流电动汽车品牌采取价格下沉策略 吉利星愿6.88万元起售 比亚迪海鸥6.98万元起售 极狐T1 6.88万元起售 [2] - 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延续至2024年后 10万元级车型可节省数千元购车成本 但要求续航不低于200公里且百公里耗电量达标 [2] 产品策略与定位 - 五菱缤果家族现有缤果 缤果S和缤果PLUS三种车型 缤果S在产品力与缤果PLUS相近的情况下售价更低 [2] - 公司通过青年演员孟子义代言明确瞄准年轻女性用户群体 2025年女性购车占比突破45% [3] - 缤果S聚焦携宠出行场景 标配无感进入功能 专属宠物模式 二排空间宽度1.2米 后备厢容积1450L 设有多处分散式储物空间 [3] 销售目标与渠道优化 - 缤果系列两年销量达55万辆 缤果S目标成为公司新能源下一个百万级单品 [3] - 公司推动渠道优化 根据门店经营表现逐步将商用车和乘用车销售聚焦于单个领域 [3] 市场挑战 - 小车市场为细分市场 三款缤果车型存在同质化竞争风险 需避免兄弟内耗 [4] - 公司需保卫自身份额不被竞争对手抢占 并精准把握产品定位和定价策略 [4]
五菱汽车公布中期业绩 拥有人应占溢利3941.6万元 同比增长约23.85倍
智通财经· 2025-08-26 14:50
财务表现 - 总收入40.25亿元,同比增长2% [1] - 毛利4.83亿元,同比增加13.5%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3941.6万元,同比增长约23.85倍 [1] - 每股溢利1.2分 [1] 业务分部影响 - 商用整车分部重新定位策略对汽车动力系统分部及商用整车分部的业务量产生不利影响 [1] -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受益于主要客户业务反弹及新客户贡献的业务增长 [1] 整体运营环境 - 期内面临不利经济环境及持续严峻的竞争形势 [1] - 集团总收入仍实现温和增长 [1]
五菱汽车业绩超预期 溢利同比大涨306% 无人车业务造就想象空间
智通财经· 2025-08-26 14:1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录得约40.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加2.0% [1] - 毛利约为4.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加13.5% 毛利率从去年同期10.8%增长至12.0% [1] - 溢利达到8580.9万元人民币 同比大幅增加306.2% [1] 业务分部业绩 -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业务收入约28.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2% 经营溢利约为7787万元人民币 同比增加2.6% [1] - 汽车动力系统分布取得收入约8.6亿元人民币 [1] - 商用整车分部总收入约为3.1亿元人民币 [1] 客户与市场拓展 - 上半年累计获得46个客户共计125个专案定点 包括SGMW 长城 北汽福田 奇瑞等老客户以及上汽乘用车 郑州宇通 潍柴新能源等新市场 [2] - 海外市场在越南VINFAST 印尼 土耳其等市场斩获后桥 电池箱盖等项目 [2] - 向拓展客户的销售额继续突破10亿元人民币大关 [2] 产品与技术发展 - 微型电动驱桥产销累计已突破200万套件 同轴式电驱桥配套长安 江淮 吉利等车企 [3] - 热气胀产品拓建第二条生产线 承接长城 比亚迪等知名车企中高端车型配套订单 [3] - 公司拥有超200万台套汽车零部件的综合年生产管理能力 [3] 动力系统与商用整车业务 - 动力系统分部上半年发动机完成约7.7万台 铸造件收入约2.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4.5% [3] - 商用整车分部国内外销量靓眼 包括山东南山国际高尔夫球车160台国内大单以及海外销售552台五菱观光车和高尔夫球车 [3] 新兴业务布局 - 着手成立无人驾驶开发和运营科技企业 以公司化独立运营 [4] - 已自主研制出前后桥 EPB EHB等核心底盘零部件 推出移动充电机器人 无人驾驶巡逻车 无人驾驶观光/接驳车等产品 [4] - 移动储能充电车已投放于南宁 天津 宁波 上海 柳州等市场 并出口至东南亚 欧洲等海外地区 累计投放数百台 [4] 未来发展战略 - 持续调整产品结构 推动零部件业务加快转型升级 [4] - 强化汽车服务与销售的协同能力 提升品牌竞争力 [4] - 驱动动力系统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 继续抢抓国内外市场机遇 做大新能源整车业务 [4]
五菱汽车(00305)业绩超预期 溢利同比大涨306% 无人车业务造就想象空间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14:17
核心财务表现 - 总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2.0% 毛利率提升至12.0% [1] - 毛利4.8亿元同比增长13.5% 溢利8580.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306.2% [1] - 经营效率提升主要源于毛利率改善和精细化费用管理 [1] 业务分部表现 - 汽车零部件及工业服务收入28.4亿元同比增长5.2% 经营溢利7787万元增长2.6% [1] - 汽车动力系统分部收入8.6亿元 商用整车分部收入3.1亿元 [1] - 动力系统分部发动机产量7.7万台 铸造件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24.5% [3] 客户拓展与市场布局 - 上半年获得46家客户125个专案定点 新开拓上汽乘用车/郑州宇通/潍柴新能源等客户 [2] - 海外市场斩获越南VINFAST/印尼/土耳其等项目 山东日照基地增强华东区域辐射力 [2] - 向拓展客户销售额连续突破10亿元 覆盖长城/奇瑞/赛力斯/比亚迪/长安等头部车企 [2]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微型电动驱桥累计产销超200万套 同轴式电驱桥配套长安/江淮/吉利实现商业化 [3] - 热气胀产品扩建第二条生产线 承接长城/比亚迪中高端车型订单 [3] - 具备超200万台套汽车零部件年产能 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 新兴业务布局 - 成立无人驾驶开发运营科技企业 2018年起已研制核心底盘零部件及多款无人驾驶产品 [4] - 移动充电机器人/无人巡逻车/观光车等产品已投放南宁/天津/上海及海外市场 [4] - 截至2024年底移动储能充电车累计投放数百台 出口东南亚及欧洲地区 [4] 战略发展方向 - 推动零部件业务转型升级 强化汽车服务与销售协同能力 [4] - 提升动力系统核心竞争力 抢抓国内外新能源整车市场机遇 [4] - 深化"传统能源技术升级+新能源零部件集成开发"产品布局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