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世界

搜索文档
“诺奖风向标”拉斯克奖出炉,相分离研究先驱获奖,他们阐明了低复杂度结构域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世界· 2025-09-12 04:07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拉斯克奖 (Lasker Awards ) 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顶级大奖,该奖项创立于1946年,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 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 拉斯克奖 素有" 诺奖风向标 "之称,例如, 屠呦呦 ; Katalin Karikó 和 Drew Weissman ; Demis Hassabis 和 John Jumper 等人都在获得拉斯克奖不久后获 得了诺贝尔奖。 刚刚,2025 年拉斯克奖获奖名单出炉,6 位科学家分别获得拉斯克基础医学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拉斯克特别成就奖。 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 低复杂度结构域的结构与功能 获奖者 : Dirk Görlich (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 Steven L. McKnight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 获奖理由 : 对于揭示蛋白质序列中低复杂度结构域的结构和功能的发现,这些发现阐明了细胞内运输和细胞组织的新原理。 Dirk Görlich 和 Steven L. McKnight 凭借大胆的想象力和巧妙的实验,揭示了细胞内运输和细胞组织的新原理。教科 ...
Nature:蔡立慧团队揭示ABCA7基因突变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机制,并提出逆转方法
生物世界· 2025-09-12 04:07
阿尔茨海默病遗传风险机制 - APOE4基因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强遗传风险因素 单拷贝使患病风险增加3倍 双拷贝使风险增加8-12倍[3] - ABCA7基因功能缺失突变是除APOE4外最强风险因素 携带者患病风险为未携带者的约2倍 其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也会适度增加风险[3] ABCA7突变机制研究突破 - MIT蔡立慧团队发现ABCA7功能缺失突变通过影响神经元磷脂酰胆碱和线粒体增加患病风险 补充胞磷胆碱可能逆转影响[4] - ABCA7蛋白负责跨膜转运磷脂维持膜不对称性 既往研究显示其功能障碍会促进淀粉样蛋白沉积并损害清除能力[6] - 研究基于ROSMAP项目的1200个样本 重点分析12个携带ABCA7功能缺失突变的大脑组织样本[6] 细胞层面影响验证 - 单细胞核RNA测序发现兴奋性神经元出现脂质代谢、线粒体功能、DNA修复和突触信号通路紊乱[7] - iPSC来源的突变神经元重现转录变化 表现为线粒体功能受损、氧化应激增加及磷脂酰胆碱代谢紊乱[7] 治疗干预潜力 - 胞磷胆碱处理可增加磷脂酰胆碱合成 恢复线粒体膜电位并降低氧化应激水平[8] - 在iPSC生成的大脑类器官中 胞磷胆碱治疗使β-淀粉样蛋白水平和神经元过度兴奋性恢复正常[8] - 研究证实ABCA7相关风险与磷脂酰胆碱代谢紊乱直接关联 揭示了潜在治疗路径[10]
清华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9-12 00:00
野火对全球空气质量影响 - 2023年加拿大野火过火面积达1500万公顷,占加拿大森林总面积4%,是1983-2022年年均过火面积的7倍多 [3] - 野火产生的烟雾跨境传输至北美、欧洲和亚洲,凸显其全球性影响而非局部事件 [3] - 北美地区受野火导致的PM2.5污染增幅最大,且未来野火增多趋势需通过监测、灭火及气候缓解措施应对 [3] 研究方法与核心发现 - 研究结合卫星观测、机器学习及化学传输模型量化野火影响,成果于2025年9月10日发表在Nature期刊 [4][5][7] - 加拿大野火使全球年均PM2.5暴露量增加0.17微克/立方米,北美地区增幅达1.08微克/立方米,欧洲为0.41微克/立方米,加拿大本地增加3.82微克/立方米 [7] - 美国PM2.5浓度受加拿大野火影响增加1.49微克/立方米,是2023年美国本土野火影响的4倍,占美国当年PM2.5总暴露水平的40% [7] 健康风险与人口暴露 - 北美和欧洲3.54亿人口每日暴露于加拿大野火造成的PM2.5污染中 [8] - 北美地区5400例急性过早死亡及北美欧洲合计64300例慢性过早死亡归因于此次野火事件 [8] - 美国1.87亿人口暴露于超过1微克/立方米的PM2.5污染,落基山脉、中西部、俄亥俄河谷和东北部为重灾区 [7]
Cell子刊:华人学者揭示细胞抵御铁死亡新机制
生物世界· 2025-09-12 00:00
研究核心发现 - 揭示脂肪酸感应机制通过维持含二十二碳六烯酸的磷脂稳态抵御铁死亡[2][5] - 发现UBXD8与AGPAT3酶结合并激活该酶 专门将DHA融入磷脂[3] - 过量不饱和脂肪酸会破坏UBXD8/AGPAT3复合物 抑制含DHA磷脂合成[4] 机制作用路径 - UBXD8缺陷导致培养细胞和小鼠肝脏对铁死亡产生抗性[3] - 过量DHA通过解离UBXD8与AGPAT3抑制DHA-PL合成[8] - 该机制防止DHA-PL过度积累 降低DHA的铁死亡诱导能力[5][8] 生物学意义 - 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健康益处提供分子层面解释[2][5] - DHA是哺乳动物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之一[3] - 该发现阐明细胞暴露于过量PUFA时防止磷脂过度掺入的调控机制[2]
Science子刊:邵志敏/江一舟/刘荣花团队发现,NMN可改善早期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效果
生物世界· 2025-09-11 10:3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三阴性乳腺癌 (TNBC) 的定义是雌激素受体 (ER) 、孕激素受体 (PR) 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 缺失或低表达。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侵袭性乳腺癌亚型,其特点是可手术患者 (早期三阴性乳 腺癌,I 至 III 期) 的复发率更高、复发更早,以及不可手术患者 (晚期三阴性乳腺癌,IV 期) 的总生存 期更短。 由于缺乏特定的靶点,化疗仍是三阴性乳腺癌的主要全身性治疗方法,但其疗效仅限于部分患者。组学技 术的进步为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及其微环境的异质性提供了见解。有限的治疗选择以及患者间肿瘤生态系统 存在的异质性,凸显了针对个体特征制定创新治疗策略的迫切需求。 2025 年 9 月 10 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 邵志敏 教授、 江一舟 教授及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刘荣花 青 年研究员等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上发表了题为: Interferon-induced senescent CD8 + T cells reduce anti-PD1 immunotherapy efficacy in ea ...
王辰被免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职务
生物世界· 2025-09-11 08:32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 9 月 11 日消息,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免去王辰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职务。 而此前,8 月1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官网显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吉训明 教授出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不再担任院 校长职务。 吉训明 吉训明 (1970- ) ,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25 年 3 月起出任首 都医科大学校长,2025 年 8 月 15 日起出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 吉训明 长期从事脑卒中防治与转化医学研究,专注于我国动脉和静脉性卒中发病机制、脑血流重建与神经保护研究,在脑动脉和静脉卒中领域进行了系统创新性 研究。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发表于 NEJM 、 Lancet Neurology 、 Nature 等期刊,连续五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 沈其震 | 1956 - 1958 | 院长,著名医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 --- | --- | --- | | 黄家驱 | 1958 - 1983 | ...
Nature:韩硕/高强团队开发基于邻近标记的抗原扩增技术,精准打击癌细胞
生物世界· 2025-09-11 08:32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在复杂生物体系中实现精确且可控的化学反应一直是化学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挑战。 邻近标记 ( proximity labeling ) 作为一项新兴技术,通过酶催化生成高活性 的反应中间体,从而对邻近的生物大分子或细胞进行选择性标记。 过去十年间,该策略已被全球众多实验室广泛应用,主要作为揭示生物过程的研究工具。从反应原理上看,邻近标记并不必然局限于以生物素分子为底物;其所 依赖的活性中间体理论上也可扩展至其他应用领域,但这一方向迄今仍缺乏深入探索。同时,如何在活体环境中构建更为稳定、高效的 化学 反应平台,仍然是未 来发展的关键 难题 。 2025 年 9 月 10 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卓越创新中心 韩硕 研究员团队联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高强 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 为: Amplifying antigen-induced cellular responses with proximity labelling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提出了 利用 邻近标记反应 精准构建 人造抗原 的概念,在小鼠肿瘤模型与病人来源组织中建立了基于空间特异扩增抗原的肿瘤 ...
Nature:清华大学邵玥团队等构建人胃类器官——类胃囊,揭示胃的早期发育机制
生物世界· 2025-09-11 04:06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人类的 胃 在 前-后轴线上具有独特的、区域化的功能, 胃的 胃底 和 胃窦 沿器官前-后轴呈现明确的空间 分布,并分别承担独特的分泌与消化功能。 从历史上看,有关胃部模式形成的研究一直使用 动物模型 来确定其潜在原理。近来,基于 人类多能干细 胞 (hPSC) 的 胃类器官 ( gastric organoid ) 在模拟胃底和胃窦上皮的区域特异性发育方面崭露头 角。 然而,在早期胃器官发生过程中重现自组织的胃底-胃窦模式仍具挑战性, 这为推进胃器官发生机制的研 究带来了重大障碍。 2025 年 9 月 10 日, 清华大学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研究所 邵玥 、 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 白冰 、华大/山西医科大学 刘心 、国科温州研究院 林峰 作为共同通讯作者 (清华大学 李夏 、国科温州 研究院 林峰 、昆明理工大学 崔琪琪 为共同第一作者 ) 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 Human gastroids to model regional patterning in early stomach development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构建了 人类 ...
线上会议丨9月17日开讲!高通量类器官疾病建模的自动化革新
生物世界· 2025-09-11 04:06
2025年9月17日 (15:00-16:20) 会议目程 近年来, 类器官 技术凭借其高度模拟人体器官结构与功能的特点,已成为疾病机制研究、药物开发和精准 医疗领域的革命性工具。然而,传统手动操作在标准化、通量与可重复性方面面临严峻挑战,成为制约科 研突破与临床转化的关键瓶颈。自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正为类器官研究注入全新动能,推动科研成果向 产业化高效跨越。 2025年9月17日下午15:00-16:20 , Opentrons 将举办 "高通量类器官疾病建模的自动化革新"线上研讨 会 。本次活动聚焦自动化液体处理技术在类器官构建、药物筛选及疾病模型中的应用,汇聚领域专家与技 术先锋,共同探讨如何通过自动化解决方案提升实验效率、数据可靠性及科研可扩展性,助力生命科学研 究进入智能化、标准化新阶段。 FS = 线上研讨会 | 15:00-15:40 Respiratory Organoids: A Robust | | --- | | Preclinical Platform for Modeling | | Viral Infections and Developing | | Therapeutics | ...
华人学者一天发表了9篇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9-11 04:06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9月10日Nature期刊一次性上线23篇论文 其中9篇由华人学者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完成 显示华人科研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的显著贡献和影响力[3] 研究领域及团队分布 - 环境科学领域: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团队发表关于2023年加拿大野火引发PM2.5远程污染及健康影响的研究[3] - 生物医学领域:清华大学邵玥团队联合多家机构发表人类类胃囊模拟早期胃发育区域模式形成的研究[5] - 材料科学领域:南方科技大学罗智团队发表氨基酸对蛋白质和胶体分散体稳定作用的研究[6] - 医学遗传学领域:浙江大学刘志红院士团队发现PLD4基因功能缺失突变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8] - 免疫学领域:中科院韩硕团队与复旦大学高强团队合作发表利用邻近标记技术增强抗原诱导细胞反应的研究[10] - 神经科学领域:麻省理工学院蔡立慧院士团队揭示ABCA7基因变异对神经元磷脂酰胆碱和线粒体的影响[12] - 物理学领域:清华大学Yanhong Gu团队通过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观测自旋电流差现象[14] - 能源材料领域:西湖大学向宇轩团队联合复旦大学宋云团队探究固态电解质界面中氟化锂的异质性[16] - 结构生物学领域:斯坦福大学冯亮团队解析线粒体钙转运蛋白NCLX的结构与工作机制[17] 机构参与情况 - 清华大学参与3项研究 涵盖环境科学、生物医学和物理学领域[3][5][14] - 复旦大学参与2项研究 涉及免疫学和能源材料领域[10][16] - 国际机构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分别主导神经科学和结构生物学研究[12][17] - 研究合作呈现跨机构特征 如浙江大学联合良渚实验室 中科院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等[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