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世界

搜索文档
Cancer Cell:卞修武院士团队揭示生酮饮食通过肠道菌群对抗脑肿瘤
生物世界· 2025-09-26 04:06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胶质瘤 是脑部最常见的神经上皮肿瘤,约有一半的患者可能会发展为最致命的 胶质母细胞瘤 (GBM) 。目前,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仍然有限,中位总生存 期仅为 15 个月。鉴于这种严峻的预后,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生酮饮食 ( Ketogenic diet,KD) 是一种高脂肪、极低碳水化合物和充足蛋白质的饮食方案。生酮饮食减少了葡萄糖的利用,导致游离脂肪酸在肝脏中转化为 酮体,为生命活动提供燃料。生酮饮食可能是治疗胶质瘤的一种潜在策略,然而,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 2025 年 9 月 25 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卞修武 院士团队 ( 陈明亮 为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 何颖 、 董训虎 、 刘浩飞 为共同第一作者 ) 在 Cancer Cell 期刊 发表了题为 : Ketogenic diet inhibits glioma progression by promoting gut microbiota-derived butyrate product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 生酮饮食 ( Ketogenic diet,KD) 通过促进 肠道菌 ...
Cell子刊:于君/匡铭团队发现新型促癌肠道细菌,促进肝癌发展
生物世界· 2025-09-26 04:06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肝细胞癌 (HCC) 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重要的健康负担。肝细胞癌的病因复杂,很多方面仍有待研究。特别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肠-肝轴 在肝脏病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由于来自肠道的血液流入门静脉,肝脏是首先接触到肠道细菌产物和/或代谢物的器官,在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下尤其如 此,肠道菌群失调常常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有毒物质得以通过。然而,肠道微生物在肝细胞癌发展中的致病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 2025 年 9 月 25 日,香港中文大学 于君 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匡铭 教授团队合作,在 Cell 子刊 Cell Metabolism 上发表了题为: Catenibacterium mitsuokai promo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genesis by binding to hepatocytes and generating quinolinic acid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促癌肠道细菌—— Catenibacterium mitsuokai ,其通过与肝细胞结合并生成 喹啉酸 促进 肝细胞癌 ...
西湖大学发表最新Scienc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9-26 00:00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假设 RNA 聚合酶II (Pol II) 最大亚基 RPB1 的 C 端结构域 (CTD) 能够促进 共转录剪接 ,但 CTD 在招募 Pol II 相关剪接因子方面的必 要性尚未被直接验证。相反,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不依赖 CTD 的共转录剪接机制,新近可视化解析的 U1 核内小核糖核蛋白 (snRNP) 与 Pol II 亚基 RPB2 和 RPB12 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为明证。 该研究始于对另一个 Pol II 亚基 RPB9 在调控性剪接中作用的鉴定,最终揭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 U2 辅助因子 (U2AF) 循环机制——该循环划分了共转录剪接 的两个不同阶段。 研究团队首先直接测试了 Pol II CTD 是否为招募多个已明确的 Pol II 相关剪接因子所必需,结果发现,CTD 的截短并不影响这些因子与 Pol II 的结合。与之相 反,研究团队证明了 RPB9 介导 Pol II 与 U2AF1 (负责界定功能性 3' 剪接位点的 U2AF 异源二聚体小亚基) 发生直接相互作用。出乎意料的是,U2AF 异源 二聚体大亚基 U2AF2 并未出现在 Pol II 复合体中。 研究团队进一 ...
谭蔚泓院士团队开发核酸适配体偶联药物ApDC,抗癌效果令人鼓舞
生物世界· 2025-09-25 10:3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更新的全球癌症统计数据,2022 年全世界有近 2000 万例新发癌症病例和 970 万例癌症相关死亡病例。癌症已成为全球疾病 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化疗和放疗一直是癌症治疗的标准手段;然而,由于缺乏肿瘤特异性,这些方法不可避免地会对正常组织造成损害,从而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为了 应对传统治疗方法特异性差的问题,人们开发了 靶向药物递送 策略,将细胞毒性药物选择性递送至肿瘤细胞,实现精准杀伤,在显著降低全身毒性的同时提高了 整体治疗效果。 核酸适配体 (aptamer) 作为独特的靶向配体,使得 核酸适配体-药物偶联物 (Aptamer-Drug Conjugates,ApDC) 成为靶向癌症治疗领域一种颇具吸引力 的新策略。 2025 年 9 月 24 日, 谭蔚泓 院士、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 刘湘圣 研究员 、 何嘉轩 高级工程师等 在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期刊 发表了题为: An aptamer-drug conjugate for promisi ...
中国科学院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9-25 08:00
该研究通过对两个老标本的新发现,揭示了 哺乳动物颌关节演化的新证据与驱动假说 哺乳动物的 颅 - 颌次生关节 由齿骨髁与鳞骨关节窝构成,取代了 " 爬行类 " 中由关节骨与方骨组成的原始颌关节 (后者在哺乳动物中演化为中耳听小骨中的锤 骨 - 砧骨关节) 。这一转变长期被视为哺乳动物的关键鉴定特征甚至是定义特征,代表了脊椎动物演化中的一次重要创新。 2025 年 9 月 24 日,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毛方园 、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孟津 作为共同通讯作者 ( 毛方园 、四川自贡 恐龙博物馆 江山 作 为共同第一作者 ) ,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 Convergent evolution of diverse jaw joints in mammaliamorphs ( 哺乳形类动物中不同 颌关节的趋同进化 ) 的研究论文。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报道了两种具有新型次生颌关节形态的兽孔目动物化石标本,为哺乳动物颌部的演化提供了新的见解。 第一个是 川南多齿兽 ( Polistodon chuannanensis ) ,这是一种中侏罗统 ...
Nature Medicine:浙江大学黄河团队利用双重靶向CAR-T细胞,成功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生物世界· 2025-09-25 08:00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疾病,其特征是产生靶向多个器官系统的自身抗体,从而导致多样的临床表现以及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尽管包 括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在内的疗法有所进步,但许多 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rSLE) 患者对常规治疗仍反应不佳,这凸显了开发新型治疗策略 的必要性。 目前,美国 FDA 以批准了多款 CAR-T 细胞疗法 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癌症,这些疗法要么靶向 CD19,要么靶向 BCMA。自 2021 年以来,已有多项研究报道了 靶向 CD19 的CAR-T 细胞疗法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然而将其与 靶向 BCMA 的 CAR-T 细胞疗法 相结合的研究,仍十分有 限。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2025 年 9 月 24 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黄河 教授、 胡永仙 教授、 林进 主任 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鲁林荣 教授、复旦大学/上海 雅科生物 张鸿声 博士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 Nature Medicine 期刊发表了题为: Co-infusion of CD19-targeting and ...
Cell子刊:华中科技大学陈建国/吴鹏飞/王芳团队揭示肝脏中的乙酰辅酶A代谢调控神经炎症和抑郁易感性
生物世界· 2025-09-25 04:3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已有大量研究证实,神经精神疾病中存在大脑能量代谢受损的现象,然而,关于外周代谢状态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却鲜为人知。 该研究的核心发现: 慢性压力会促使肝脏发生由葡萄糖代谢向乙酸代谢的转变 肝脏中乙酰辅酶 A 的水解是循环中乙酸盐的一个关键来源; 肝脏中由 ACOT12 催化的乙酰辅酶 A 水解向大脑发出信号,以帮助缓解压力; 乙酸盐通过增强 PD-L1 信号转导发挥抗抑郁样作用。 2025 年 9 月 23 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陈建国 、 吴鹏飞 、 王芳 等人在 Cell 子刊 Cell Metabolism 上发表了题为: Hepatic acetyl-CoA metabolism modulates neuroinflammation and depression susceptibility via acetat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肝脏中的 乙酰辅酶 A ( acetyl-CoA ) 代谢通过乙酸盐调控神经炎症和抑郁易感性。 肝脏 是机体代谢的中枢,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证实,作为核心代谢中间体的 乙酰辅酶 A ( acetyl-CoA ) ...
AI+生信,在CNS顶刊论文的应用
生物世界· 2025-09-25 04:35
选题没灵感、创新点不清的小伙伴可以学习一下这个公开课—— 基于 DeepSeek 的 CNS 论文思路深度解读 + GPT 辅助课题设计,实操课程分享 理论与实操结合,干货满满,强烈推荐 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AI辅助课题设计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3xA4NvL05HEMCYxGqigOQ?pwd=6666 提取码: 6666 1.R和Rstudio的安装、环境配置 课程一:AI助力生信入门班安排 第一节课 AI+CNS文思路解读 1. 基于Deepseek高效阅读多组学的CNS生信文章 2.AI整理代谢组、蛋白组、宏基因组等多组学数据分析流程 3.Deepseek从多篇生信文献中快速总结提炼多组学数据分析方法 4.Deepseek评价多组学生信文章思路的创新性和数据分析可行性 第二节课 Deepseek辅助生信课题设计 1.Deepseek辅助代谢组、蛋白组、宏基因组联合分析策略 2.AI指导代谢组、蛋白组、宏基因组、转录组交叉验证的思路 3. Deepseek汇总生信论文模板 设计的层次和逻辑要点 4.Deeoseek辅助生信多组学数据研究热点挖掘 5 .Deeose ...
Cell子刊:苏士诚团队揭示脂肪肝通过外泌体促进乳腺癌发展
生物世界· 2025-09-25 04:3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患者中,某些类型的肝外癌症的发病率会显著上升,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2025 年 9 月 24 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苏士诚 团队在 Cell 子刊 Cell Metabolism 上发表了题为: Liver-breast communication of adipocyte- oriented exosomes drives primary mammary cancer progress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 脂肪肝 来源的 外泌体 通过靶向乳腺脂肪细胞,诱导游离脂肪酸释放,从而 促进乳腺癌发展 。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证明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与非典型增生个体的 乳腺癌发生风险升高 及 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 相关。 在小鼠模型中,脂肪肝来源的 外泌体 (exosome) 优先富集于脂肪细胞,其在乳腺脂肪细胞中的积累可促进促肿瘤乳腺微环境的形成。对脂肪细胞的趋向性由 外泌体 ErbB4 与 Nrg4 的结合所介导。脂肪肝外泌体中的 TRMT10C 转移至线粒体,通过诱导脂肪细胞中 N 1 ...
华人学者一天发表了10篇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9-25 04:3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2025 年 9 月 24 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线了 24 篇论文 , 其中 10 篇来自华人学者 (包括作为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论文) 。此外,9 月 22 日和 23 日, Nature 还提前上线了两篇来自华人学者的论文。 9 月 24 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张常华 教授 作为共同通讯作者 ( 英国癌症研究院 李华福 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蓝林祥 研究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七 医院 陈恒星 特聘研究员作为共同第一作者 ) , 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 SPP1 is required for maintaining mesenchymal cell fate in pancreatic cancer ( SPP1 对维持胰腺癌间质细胞命运是必需的 ) 的研究论文 【1】 。 9 月 24 日,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毛方园 、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孟津 作为共同通讯作者 ( 毛方园 、四川自贡 恐龙博物馆 江山 作为共同第 一作者 ) ,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 Convergent evolution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