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

搜索文档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兴农”服务月活动在博兴启动
齐鲁晚报网· 2025-09-24 10:1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通讯员泥雪钧李乐 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薛艳芳表示,大面积示范推广玉米品种鲁单510、鲁单9088 等,配套先进种植技术,助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为"齐鲁粮仓"建设贡献科技力量。省农业科学院研 究员张士永介绍,团队经多年努力,增加优质大米中抗性淀粉、膳食纤维等益生元成分,有助于餐后血 糖管理,为人们健康饮食添保障。 9月19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2025年秋季"科技兴农"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在滨州市博兴县隆重举行,拉 开了全省农业科技服务的新帷幕,为农业产业创新融合注入强大动力。 此次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未来,山东省农科院 将持续深化院地合作,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助力全省农业高质量 发展。 活动现场,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梁金光、滨州市委副书记刘忠远、博兴县委书记孙战勇等领导先后致辞。 孙战勇表示,博兴将紧抓此次活动机遇,打造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的服务体系,与省农科院在人才 交流、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等方面持续加强合作,推动更多人才、技术、项目落户博兴县,让博兴成为 科创成果转化的"试验田"、人才大展身手的 ...
我科学家发现小麦抗病早熟“双效开关”
科技日报· 2025-09-23 23:41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记者9月22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作物组学 大数据与应用创新团队发现了小麦抗病早熟的"双效开关"。这一发现为改良小麦赤霉病抗性和培育抗病 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张翠军介绍,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 孢菌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对小麦生产危害严重。它不仅会大幅降低小麦产量,还会影响小麦籽粒品 质。此外,这种病害还会产生多种对人类和牲畜构成严重威胁的真菌毒素。然而,当前小麦抗赤霉病的 资源十分有限,抗病基因也较为匮乏,因此挖掘新的抗病基因至关重要。 在此次研究中,团队鉴定出了一个关键基因——TaFAH,该基因能够显著抑制禾谷镰孢菌的侵染。 团队发现,当人为提高小麦中TaFAH的表达水平时,小麦抗病性显著增强;与此同时,禾谷镰孢菌的菌 丝生物量以及呕吐毒素含量都有所减少。 "TaFAH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提高小麦抗病性方面。研究还发现,与对照组相比,TaFAH过表达株系 的抽穗期提前了约10天。这一发现表明,TaFAH是一个能够同时调控小麦抗病和早熟的'双效开 关'。" ...
农业科学发现大模型大幅提升科研人员研发效率
经济观察报· 2025-09-23 02:25
升级后的农业科学发现大模型进一步融合自然语言交互能力,面向基因挖掘、性状预测、方案设计等场 景,支持"零代码" 自然语言分析。经初步测算,在关键研发环节中,科研人员的效率可提升10倍左 右。同时,模型支持全景研发方案智能规划,依托多智能体协同与自动任务分解,可在约24小时内完成 超千步骤的计算与设计模拟,相关环节效率提升可达90%以上,为农业科研提供高效、可溯源、可复制 的智能系统支撑。 据悉,本次升级聚焦五大核心能力提升,深度赋能农业科研创新与育种产业化应用。知识库规模实现提 升,由100万+篇扩展至超200万篇+全文文献,为农业科学研究提供更高质量、更全面知识底座;数据 覆盖范围显著扩增,由30余个物种提升至超50个核心物种,数据总量超百亿条,为深度挖掘优异基因资 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平台整合了超100种专业分析工具与预测模型,优化了多智能体对工具和模 型的自主调用与编排流程;提升了全流程数智化育种模块性能,支持多维度基因功能预测与位点精准设 计,可实现了目标性状的定向改良;将智能育种能力延伸至种植管理环节,面向大田生产中的实际需 求,增加品种筛选、长势评估、病虫害识别等功能模块。 (原标题:农业科学 ...
东北农业大学最新研究登上Cell头条
生物世界· 2025-09-19 00:3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近日, 东北农业大学 的一项最新研究登上了 Cell Press 官网头条。 该论文题为 : Common mycorrhizal networks facilitate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by altering rhizosphere microbiome assembly (公共 菌根网络通过改变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来促进植物抗病性 ) ,该论文于 2025 年 9 月 16 日在线发表于 Cell 子刊 Cell Host & Microbe 上, 论文通讯作者为东北农 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周新刚 研究员和南京农业大学资环与环境科学学院 韦中 教授。 丛枝菌根真菌 (AMF) 可以通过形成 公共菌根网络 (CMN) ,将不同植物的根系相互连接起来。这些 共生结构可以作为植物之间进行通信的通道 (例如传递防御信号或营养信号) 。 尽管这些网络至关重要,但信号通过 CMN 传递的具体机制,以及这种通信如何影响整个植物群落的表现 (例如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产力) ,目前仍然是未知的、有待探索的前沿科学问题。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 ...
广西南宁“菜篮子专线”服务升级
人民日报· 2025-09-14 22:03
此次"菜篮子专线"再升级,进一步优化了车厢硬件,车内设置农产品专用存放区,既保持车厢整洁又保 障车辆运行安全,配置饮用水、草帽、雨衣、环保袋、应急药箱等便民物资,设置便于识别的"菜篮子 特色站牌",同时推出809路"菜篮子赶圩专线",在赶圩日高峰期加密班次,接驳地铁2、3、4号线,方 便市民换乘;联合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办在菜市设"菜篮子驿站",为菜农提供免费摊位,拓宽销售渠道。 南宁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江卡介绍,自去年年底推出"菜篮子专线"以来,公交专线对接菜农出 行需求,乘客满意度显著提升。此次联合多家单位共创"菜篮子集结号"党建品牌,将在交通运输、乡村 振兴、文化旅游、农业研学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根据群众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努力让"菜篮子专线"成 为传递城市温度、服务百姓生活的流动窗口。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5日 13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本报南宁9月14日电 (记者张云河)9月9日,在广西南宁,南宁公交集团、南宁农业发展集团和广西农 业科学院等7家单位联合启动"菜篮子集结号"党建品牌共建活动,通过联动拓展"菜篮子专线"服务,推 出多项升级举措。 据介绍,2024年底,南宁公 ...
“在这里,我们的人生迎来了新机遇”
人民日报· 2025-09-11 22:02
上合组织青年交流合作 - 上合组织致力于为青年打造交流、成长、发展的友谊平台 成立上合组织青年委员会并发布《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致青年共同寄语》 [1] - 上合组织国家青年积极参与经贸往来、文化教育、农业减贫等领域合作 为"上合组织大家庭"发展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1] 职业教育合作与鲁班工坊 - 天津首创鲁班工坊国际化职业教育品牌 已在8个上合组织国家建设10个鲁班工坊 为合作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 - 埃及鲁班工坊累计培训2000余名学生 并录取6名"3+2"项目优秀毕业生赴天津留学 [2] - 中方计划未来5年在成员国建设10所鲁班工坊 提供1万个人力资源研修培训名额 将上合组织专项奖学金名额翻一番 [3] 经贸合作平台建设 - 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注册企业达2.2万家 致力于提升经贸合作便利程度 [5] - 中国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投资存量超过840亿美元 年度双边贸易额突破5000亿美元 [5] - 上合示范区着力打造现代贸易和双向投资高端平台 多式联运中心实现中俄家电专列与哈萨克斯粮食专列双向流通 [5] 农业科技合作 - 上合组织成员国加强农产品食品安全国际合作 推动农业科教领域建设 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天津宣言》 [7] - 中巴签署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2025-2029) 鼓励开展农业科研合作与专家互访交流 [7] - 巴基斯坦农业专家借助人工智能进行农作物性状基因筛选 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研究成果 [7] 跨境商务服务 - 上合及"一带一路"绿色建筑产业联盟与哈萨克斯坦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协助解决产品标准、物流方案和结算流程问题 [4] - 多语言人才成为跨境合作纽带 帮助中国企业了解哈萨克斯坦市场规则并消除合作顾虑 [4]
【中国青年报】科学家破解植物共生密码 助力农作物“减肥增效”
中国青年报· 2025-09-01 00:39
研究突破与科学发现 - 植物与微生物共生机理研究获2024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是18个一等奖项目中唯一应用于农业生产的项目[1] - 研究团队2017年在《科学》发文证明脂肪酸是植物传递给丛枝菌根真菌的主要碳源形式 推翻学界"糖是主要碳源"的公认结论[2] - 2021年在《细胞》发表封面文章 首次系统揭示植物磷信号网络调控菌根共生的分子机制 破解长期困扰领域的"自我调节"科学难题[2] - 阐明豆科植物根瘤器官发生与调控的分子基础与演化机制 发现SHR-SCR干细胞程序赋予根皮层细胞有丝分裂能力 从进化角度解答"为什么豆科植物能结瘤固氮"的百年难题[2] - 2024-2025年在《自然》和《细胞》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 揭示LysM受体根据土壤营养状态实现对病原菌和共生菌的精准区分 发现MtLICK1/2激酶在共生信号转导和免疫调控中的双重功能[4] 农业应用与产业化进展 - 研究成果帮助解决菌根制剂产业中"菌种无法体外培养"的技术瓶颈 为培育高效共生水稻新品种和菌根真菌农业应用奠定基础[2] - 江西农科院基于菌根因子受体研究成果培育高共生效率水稻新品种"赣菌稻1号" 在降低化肥用量50%情况下保持品质和产量不变[4] - 大豆低氮条件下施加有益微生物可提高产量 2024年在东北黑土地进行1万亩大豆田试验效果显著 2025年试验田扩展至56万亩[4][5] - 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培育高共生效率水稻新品种 研发"减肥增效"菌剂并应用于大豆等农作物生产[1] 行业意义与发展前景 - 植物通过土壤微生物协助高效获取氮磷等营养元素 与微生物形成互惠互利共生关系 豆科植物与根瘤细菌共生固氮 80%陆生植物可与菌根真菌形成共生[1][2] - 深入研究植物-微生物共生营养交换是植物营养高效利用的关键 有助于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1][2] - 基础领域突破可逐步开发利用 未来可导出更多有益微生物菌剂等产品 最终服务于农业可持续发展[5]
潍坊|没有围墙的实验室孕育农业新奇迹
大众日报· 2025-08-27 01:14
研究院概况 - 研究院拥有882名科研人员 其中硕士与博士各占一半 设有44个课题组 组长多为省国家级人才 [2] - 研究院聚焦现代农业重大科学前沿与关键技术 构建"人才支撑-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过程科技创新生态链 [2] - 已形成"核心团队水准国际领先 科研环境品质世界一流"的发展格局 [2] 科研成果 - 小麦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获得9项授权专利 [2] - 国际首创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洁田模式 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2] - 累计申请42项新品种权 完成19项成果转化 包括西瓜黄瓜南瓜等新品 [2] - 2024年转化给潍坊企业的西瓜品种实现销售额超2亿元 带动瓜农增收1亿元 [2] 技术推广与产业化 - 2022年协助丰年年农业科技攻克淫羊藿育苗技术并实现技术变现 [3] - "北柿1号"番茄以每公斤32元价格成为致富果 [3] - 10位专家与10名社区书记结对 引进新品实现增收近百万 [3] - 西瓜新品上市单价13.9元仍供不应求 [3] 院地合作机制 - 成立"院地共建·人才兴村"乡村发展联盟 将32个社区与课题组精准结对 [3] - 提供170余项技术支持 降本15% 共建700余亩育种基地 [3] - 28个社区试种3.2万株新品 预计亩均增收2000余元 [3] - 设立奖补资金专项扶持新品种推广 [3]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打造2万平方米凤栖研发中心 [4] - 463亩凤凰基地于2024年6月完工投用 [4] - 规划2万多平方米科创中心 筹建覆盖10万亩良田的现代高效农业走廊 [4] 战略定位 - 锚定国家战略目标与山东省重大需求 [2] - 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4] - 通过校地合作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4]
【中国青年报】科学家研究“植物与微生物共生机理”,帮助农作物“减肥增效”
中国青年报· 2025-08-27 00:46
科研突破 - 植物与微生物共生机理研究获2024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是唯一应用于农业生产的获奖项目[1] - 王二涛团队2017年在《科学》发表成果 证明脂肪酸是植物传递给丛枝菌根真菌的主要碳源形式 推翻学界公认的糖为主要碳源营养的理论[1] - 团队阐明豆科植物根瘤器官发生与调控的分子基础与演化机制 发现SHR-SCR干细胞程序赋予豆科植物根皮层细胞有丝分裂能力 从进化角度解答百年难题[2] 技术应用 - 研究成果实现菌根真菌体外传代培养 解决菌根制剂产业"菌种无法体外培养"技术瓶颈[1] - 基于菌根因子受体研究培育高共生效率水稻新品种"赣菌稻1号" 试验显示降低25%至50%化肥使用量时品质和产量保持稳定[3] - 大豆田试验发现低氮条件下施加有益微生物可提高产量 2024年在东北黑土地开展1万亩试验 2025年扩展至56万亩[3] 产业价值 - 科研成果为培育高共生效率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1] - 发现为非豆科植物皮层细胞命运改造奠定基础 为减少作物氮肥依赖提供新思路[2] - 基础领域突破可衍生微生物菌剂等产品 最终服务于农业可持续发展[3]
我国加速建设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创新高地
新华网· 2025-08-23 09:26
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研发耐密高产玉米新品种"东科1188"以克服国内玉米耐密性差、产量低、宜机收品种不足等问题 [1] - 集成机械密植、病虫害一体化绿色防控、籽粒机收等技术以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 [1] - 单产预计较常规品种增长10%左右 [1] 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创新高地建设 - 长春农高区创新高地汇聚15家科研院校的27支专业团队 [2] - 长春农高区集中展示玉米、大豆新品种119个 [2] - 实施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加水肥一体化、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加有机肥高效施用、大豆密植匀播栽培等新技术 [2] - 睢宁县创新高地依托企业运营探索"技术套餐""经理人"和"订单推广"模式 [2] - 睢宁县创新高地汇聚13家科研院校团队 [2] - 睢宁县集中展示玉米、水稻、大豆新品种89个和新技术28项 [2] - 技术内容覆盖地力提升、生物育种、规范化育秧、病虫害绿色防控和高产攻关等领域 [2] 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挑战 - 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就但研发应用"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 [1] - 农业科研成果碎片化较为突出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待提升 [1] - 创新高地建设有力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