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世界

搜索文档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科学院×吉林大学合作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9-22 10:30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空穴选择性 自组装单分子层 ( self-assembled monolayer, SAM) 在推动倒置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认证 能量转换效率 (PCE) 达 到 26.7% 的过 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SAM 的不稳定性往往会损害器件的工作性能,将其其持久稳定性,严重阻碍了实际应用。 此外,研究团队还进一步深入解析了 SAM 的降解机制,为采用高粗糙度基底的 SAM 基器件设计更稳固的埋底界面提供了指导,助力实现高效且长效的钙钛 矿太阳能电池。 总的来说,该研究揭示了 SAM 基器件的不稳定性源于热老化过程中 SAM 结构的破坏,并提出了一种新型交联共 SAM 策略与原子尺度的机理解释,有助于 改善 SAM 分子的分散性和构象稳定性,以解决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难以提升的难题,同时也为其他采用高粗糙度基底的 SAM 基器件提供了解决方案,对 促进其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链接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509-7 9 月 17 日,香港城市大学 任广禹 教授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张杰 副研究 ...
Cell Stem Cell:我国学者发现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脏再生恢复的新方法
生物世界· 2025-09-22 08:3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成年哺乳动物的心脏无法再生。相反,它们在受到损伤时会通过瘢痕形成和纤维化来替代受损组织,这可 能会导致病理性重塑,最终导致 心力衰竭 。 相比之下,新生小鼠的心脏能够再生受损的心肌组织并恢复收缩功能,这主要是通过 心肌细胞 (CM) 增 殖实现的。目前针对急性 心肌梗死 (MI) 后非再生性心脏的治疗方法旨在补充受损的心肌 ,即 梗死区 ( Infarcted Zone,IZ ) ,因 此,大多数研究心脏损伤后反应的研究也都集中在梗死区。然而,心脏损 伤后恢复功能最终必须涉及整个心脏,因此,我们之前对梗死区以外损伤反应的研究不足,可能会限制开 发心脏损伤后有益干预措施的机会。 2025 年 9 月 17 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张慧 研究团队与 聂宇 研究员、 胡盛寿 院士合作,在 Cell 子刊 Cell Stem Cell 上发表了题为: Targeting lysozyme 2 in endocardium promotes rapid recovery by modulating remote injury signal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 LYZ ...
外卖盒/塑料杯产生的微塑料会进入大脑,或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生物世界· 2025-09-22 08:3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环境中的 纳米 塑料/纳米塑料 ( NMP) 变得无处不在。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这些纳米塑料/微塑料会 通过饮用水、食物甚至呼吸的空气进入人类,并在人体内积累,科学家们已经在 肺 、 肾脏 、 肝脏 、 生殖系统 ,甚至是 大脑 中发现了纳米 塑料/微塑料的存 在。 这些纳米 塑料/微塑料 是否对人体有害? 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揭示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近日, 美国罗德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了题为: Short-term exposure to 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 alters cognition, immune, and metabolic markers in an apolipoprotein E (APOE) genotype and sex-dependent manner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 聚苯乙纳米塑料/微塑料 (PS-NMP) 能够在大脑中积累并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甚至引发 阿尔茨海默病 ...
诺奖得主David Baker推出RFdiffusion3,颠覆蛋白质设计格局,开启全原子生物分子设计新时代
生物世界· 2025-09-22 04:14
利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 ( Generative AI ) 从头设计具有新功能的蛋白质方面,近期已取得显著进展。例如, David Baker 团队开发的 RFdiffusion (RFD1) 。 但这些 AI 模型都是在氨基酸水平上表示蛋白质的,这一水平在设计蛋白质单体、组装体和蛋白质结合蛋白方面已足够,但还不足以设计与小分子和核酸等非蛋 白质原子的特定侧链相互作用。今年 4 月份, David Baker 团队推出了 RFdiffusion2 (RFD2) , 通过在对催化或配体结合至关重要的少量侧链原子上实现氨 基酸级扩散的条件化来应对上述挑战;然而,由于扩散仍处于氨基酸级别,它无法创建与配体或催化氨基酸残基的额外侧链相互作用。 在结构预测方面,DeepMind 团队开发的 AlphaFold3 (AF3) 利用了基于每个单独原子的扩散过程, 该过程以一个独立条件模块生成的蛋白质几何丰富表征作 为条件。进一步研究表明,原子扩散过程能够生成蛋白质主链,并且可以扩展到模拟侧链,但这些努力仍无法实现与非蛋白质成分相互作用的建模。 2025 年 9 月 18 日, David Baker 团队在预印本平台 bio ...
Nature子刊:奶茶/可乐等含糖饮料促进结直肠癌转移
生物世界· 2025-09-22 04:14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饮食 被广泛认为是导致 结直肠癌 (CRC) 发展的最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在众多饮食因素中, 含糖饮料 (SSB) 的摄入量日益受到关注。含糖饮料是指任何添 加了 蔗糖 和 高果糖玉米糖浆 等糖类的液体 (这两种糖类会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比例大致为 1:1) 。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含糖饮料 (例如奶茶、可乐等) 的消费量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这与 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此外, 含糖饮料消费量的激增还与年轻人群体中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惊人上升相吻合。 该研究揭示了 来自含糖饮料的果糖和葡萄糖 通过 山梨醇脱氢酶 (SORD) 增强 结直肠癌 的转移。 该团队之前使用癌前 Apc 突变小鼠模型 (模拟结直肠癌早期阶段的腺瘤) 进行的研究表明, 含糖饮料可以直接促进肿瘤发生,且与肥胖无关 。后续的大规模流 行病学研究进一步证实,含糖饮料摄入与年轻发病的结直肠癌风险翻倍相关。 然而,含糖饮料的摄入是否会影响结直肠癌的晚期阶段仍不清楚。尽管一些队列研究提示含糖饮料摄入与结直肠癌复发或死亡率之间存在关联,但因果关系和机 制方面的见解仍 ...
Nature:最精准的先导编辑器来了
生物世界· 2025-09-22 04:14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2019 年, 刘如谦 教授团队开发出了" 先导编辑器 " ( Prime Editor,PE ) ,这是一种基于 CRISPR 系 统的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相比 CRISPR-Cas9 更精准,脱靶效应更少。最近,先导编辑技术已走向临 床,成功治疗了一名患有罕见遗传病—— 慢性肉芽肿病 (CGD) 的患者。 理论上,先导编辑器能够编辑 修复 75000 种已知致病性人类遗传突变的 89%。其优点在于,无需在基因 组上造成 DNA 双链断裂 (DSB) ,而是利用改造过的 Cas9 切口酶,只切开 DNA 双链中的一条,从而 在基因组上打开一个切口,插入或者替换新的 DNA 链。 然而,新的 DNA 链必须与旧的 DNA 链竞争以被整合到基因组,如果旧链胜过新链,那么新链上多余的 DNA 部分就可能会意外地被整合到其他位置,从而导致错误,这种错误大多是相对无害的,但也可能会导 致肿瘤发生等严重问题。最新版本的先导编辑器,大约每编辑 7 次到 121 次,就会出现一次错误。 2025 年 9 月 17 日,麻省理工学院 Robert Langer 团队在 Nature 期 ...
NEJM:非必要不做CT!10%的儿童血癌与CT等医疗影像辐射有关
生物世界· 2025-09-22 04:14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自 20 世纪 70 年代初以来, 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d Tomography,CT) 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大多数高收入国家的应用迅速增长。CT 扫描在患者 管理中的好处是无可争议,然而,多次 CT 扫描会导致辐射剂量的累积,并可能增加癌症风险,这引起了医学界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评估儿童和青少年因 CT 等医疗成像的辐射所引发的 血液系统癌症 的风险,或许有助于就医疗成像的使用做出明智决定。 2025 年 9 月 17 日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 (NEJM) 上发表了题为: Medical Imaging and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Hematologic Cancer Risk 的研究论文 【1】 。 这项大规模队列研究显示, ,儿童和青少年接受医疗影像检查 (例如 CT 扫描) 所受辐射与患血液系统癌症风险小幅但显著增加之间存在关联 。该队列中 约 10.1% 的血液癌症病例可归因于医疗影像辐射 ,这种高风险主要来自 CT 扫描 等医学影像检查。 NEJM ...
鲍哲南院士最新Nature论文:细如头发丝的柔性电子纤维——神经弦,实现多模态感知与刺激
生物世界· 2025-09-22 00:3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具有一维 (1D) 几何形状的生物医学设备,例如手术缝线、活检针、导丝、内窥镜、测压探头和脑深部刺激电极,几十年来已在患者身上得到广泛应用。与 三 维 (3D) 系统和 二维 (2D)薄膜相比,一维设备体积小巧,能够通过曲折路径,有利于通过微创植入程序深入组织和体内通道。此外,在完成诊断或治疗功 能后,它们可以轻松取出和/或移除。 在众多一维器件中, 电子纤维 备受关注。随着材料、制造工艺、光学和电子学方面的最新进展,电子纤维已具备了许多新功能,包括传感、驱动、组织调节、能 量收集和发光等。尽管其具有大量潜在优势,但由于电子纤维与最初为平面基板开发的传统微制造技术不兼容,其制造仍面临挑战。因此,目前可用的电子纤维 器件存在密度低、功能有限以及组件定位不精确等问题。 2025 年 9 月 17 日,斯坦福大学 鲍哲南 院士团队在 Nature 期刊 发表了题为: High-density soft bioelectronic fibres for multimodal sensing and stimulat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名为" NeuroStr ...
Nature子刊:奶茶/可乐等含糖饮料促进结直肠癌转移
生物世界· 2025-09-21 08:00
含糖饮料与结直肠癌关联性研究 - 含糖饮料摄入被广泛认为是导致结直肠癌发展的最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2] - 含糖饮料消费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上升 与年轻人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惊人上升相吻合 [2] - 含糖饮料指添加蔗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等糖类的液体 这两种糖类会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且比例约为1:1 [2] 研究核心发现 - 果糖和葡萄糖通过山梨醇脱氢酶(SORD)增强结直肠癌转移 [3] - 葡萄糖和果糖组合配方显著增强结直肠癌细胞迁移能力和转移潜能 相比单独葡萄糖效果更显著 [7] - 该组合通过激活SORD逆反应提高NAD⁺/NADH比率 加速糖酵解并激活甲羟戊酸途径 最终推动癌细胞转移 [7] 研究背景与意义 - 既往研究证实含糖饮料直接促进肿瘤发生且与肥胖无关 摄入使年轻发病结直肠癌风险翻倍 [6] -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确诊后仍可能继续饮用含糖饮料 且临床常推荐含大量葡萄糖和果糖的能量饮料和果汁 [6] - 研究结果为抑制结直肠癌转移提供潜在饮食干预和治疗策略 [9]
Science子刊:高福院士等揭示棉鼠与人类保守易感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遗传基础
生物世界· 2025-09-21 08:0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是引起儿童和老年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 约有 3300 万 5 岁以下儿童感染 RSV,其中 360 万需要住院治疗。 刚毛棉鼠 ( Sigmodon hispidus ) 已成为人类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研究的"金标准"临床前动物模 型,因为他像人类一样, 感染 RSV 后病毒能大量复制并出现类似病症。 但科学家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棉 鼠的生理机制能如此完美地模拟人类对 RSV 病毒的反应。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报道了棉鼠的染色体级别基因组及其在 RSV 感染全过程呼吸道单细胞转录组 图谱。 2025 年 9 月 17 日, 高福 院士、 深圳市儿童医院 麻晓鹏 院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赵欣 副研究 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中心 卢选成 研究员等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上发表了题 为: A complete Sigmodon hispidus genome and dynamic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