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新材料

搜索文档
DT产研丨全国1.5兆瓦花落谁家?一文了解上半年固体氧化物电池SOC市场情况
DT新材料· 2025-08-04 16:04
氢能产业链发展现状 - 燃料电池车示范期结束,行业进入政策指引与技术创新驱动的新阶段,车用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正向突破90-100摄氏度宽温域发展 [4] - 2025年上半年燃料电池车产销量分别为1364辆和1373辆,同比均下降50% [4] - SOC(SOFC/SOEC)市场爆发式增长,上半年设备招标量超30个,总功率达兆瓦级,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4] SOC招标总体情况 - 2025年上半年新增32个SOC招标项目,同比增长167%,预计全年招标量将大幅增长 [6] - 总装机功率达1.5MW,同比暴增282%,最大单项目中广核研究院项目功率达1.1MW [8] - 电力、船舶等下游应用企业及关联方成为招标主力,显示SOC产业化进入新阶段 [9] SOC产品类型与技术路径 - SOFC占比60%,SOEC占比34%,RSOC占比6%,SOEC增长显著,与SOFC形成"双足鼎立"格局 [11] - 甲醇、氨作为燃料的项目增多,如氢邦科技中标相关项目,产业协同效应显现 [13] - 船用、氢电耦合应用示范增加,如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船用SOFC系统项目 [15] 中标企业表现 - 13家企业中标,西安稀有院中标数量第一,质子动力与翌晶能源装机量并列第一 [17][18][20] - 企业出海趋势明显,翌晶能源上半年3个海外项目单功率超百千瓦级 [17] - 中船718所布局SOEC领域,旗下派瑞氢能已覆盖碱性、PEM和AEM技术路线 [23] 液态阳光产业发展论坛 - 论坛聚焦绿色甲醇产业链,涵盖二氧化碳高值化利用、生物质气化制甲醇、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等主题 [27][28] - 设置国际对接专场,推动绿色甲醇项目出海与国际合作 [32] - 科技成果展示环节包括海报与科研团队成果,促进技术转移转化 [33]
第一轮通知 | 2025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
DT新材料· 2025-08-03 16:04
行业背景 - 电子技术快速迭代推动芯片、器件及设备向微型化、高性能化、集成化发展,功率密度和发热量急剧攀升 [1] - 消费电子、5G、XR、人工智能、电力电子、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物联网、动力电池、储能/热、节能环保、工业4.0等领域对高效热管理材料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提出高标准要求 [1] 大会概况 - 大会时间:2025年12月3-5日 [2] - 大会地点:中国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区) [2] - 大会主题:融合·创新 | 传递多一点 [2] - 同期活动:热管理展(350+展商,20000 m²展区) [2] - 会议规模预期2000人+ [2] 大会定位与目标 - 定位于热管理产业链一站式、高效率价值服务平台 [2] - 依托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数字经济、汽车、智慧网联、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等产业集群 [2] - 聚焦热管理价值优势及应用场景,洞见行业政策、科学、材料、技术、标准和工程前沿动态 [2] 大会内容 - 涵盖科学前沿、功能材料、技术应用和工程方案多个领域 [2] - 20余场多维度同期活动包括开幕活动、专题报告、圆桌讨论、案例分析、路演推介等 [2] - 六大主题应用: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消费电子、eVTOL/无人机、储能等 [12] 专题论坛 - 科学前沿:热学科学、微/纳米尺度传热传质、半导体异质结构、光热调控与热辐射利用、异构封装一体化、数值计算与机器学习 [5] - 功能材料:热界面材料、导热复合材料、碳基热管理材料、辐射制冷材料、隔热保温材料、陶瓷热管理材料 [5] - 技术应用:液冷技术、功率器件热管理、热管/VC均温板、Chiplet/3DIC热管理、热设计与仿真、热物性分析 [5] - 工程方案:数据中心热管理、电动车热管理、储能热管理、消费电子热管理、eVTOL/无人机热管理、人形机器人热管理 [5] 创新技术与应用 - 特别关注知识产权、创业项目及实验室创新技术成果的市场转化 [3] - 推动热管理领域"政产学研用资"互惠合作和赋能互补 [3] - 创新成果集市、闭门研讨会、专家问诊室、智汇坊等特色活动 [4] 参会信息 - 参会代表费用:早鸟价¥1800(2025年10月31日前),正常价¥2200,现场缴费¥3000 [5] - 学生费用:早鸟价¥800,正常价¥1200,现场缴费¥1500 [5] - 缴费方式:银行转账、支付宝、微信支付 [5] 主办与支持单位 - 主办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新材料专业委员会、DT新材料、iTherM洞见热管理 [4] - 支持媒体:DT新材料、洞见热管理、热设计网、夯邦、Carbontech、DT半导体、材视、芯材、车乾6G、Thermo-X [4]
长华化学,首条二氧化碳基聚醚海绵应用成功
DT新材料· 2025-08-03 16:04
长华化学二氧化碳聚醚技术突破 - 公司首次成功将二氧化碳聚醚应用于连续式软泡试生产,实现从原料获取、催化转化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全链条技术突破 [2] - 采用工业废气排放的CO2为原料,通过低温低压催化剂技术制备二氧化碳聚醚(Carnol®),并开发出二氧化碳基海绵(Carnol® based foam) [2] - 低温低压聚合工艺属于国际领先,比国内现有高温高压工艺安全性更高,分子量分布窄且无催化剂残留,被列为国家鼓励类绿色高效技术 [2] 产品性能与应用前景 - 二氧化碳基海绵兼具碳酸酯键与醚键,具有优异耐水解性、耐黄变及力学性能 [3] - 可应用于汽车内饰(复合绵、座椅、地毯、头枕等)和家居制品(床垫、枕头、沙发等),提供更绿色舒适的选择 [3] - 产品在汽车和家居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3] 产能规划与投资 - 公司二氧化碳聚醚及高性能多元醇项目总投资58.6249亿元,分两阶段建设 [3] - 一阶段建设8万吨/年二氧化碳聚醚装置、30万吨/年聚醚多元醇装置等 [3] - 二阶段建设98万吨/年二氧化碳聚醚装置、36万吨/年聚合物多元醇装置等 [3] - 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06万吨二氧化碳聚醚、30万吨聚醚多元醇、72万吨聚合物多元醇的产能 [3] 技术来源与合作 - 二氧化碳聚醚技术源自英国Econic公司,该公司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Charlotte Williams博士创立 [4] - Econic专注于CO2基聚合物生产的催化剂和工艺技术创新 [4] - 2022年6月公司与Econic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低温低压制备工艺的本地化生产 [4] 技术优势 - 生产工艺可灵活调节CO2合成量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5] - 产品分子链结构同时含有聚碳酸酯和聚醚结构,兼具聚碳酸酯的力学强度、模量以及更优异的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和抗老化能力 [5]
世界首个万吨级硅碳负极项目即将量产
DT新材料· 2025-08-03 16:04
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化进展 - 内蒙古硅源新能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建的世界首个万吨级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土建工程完成率超过90%,设备安装进度突破85%,计划2025年三季度试生产[4] - 该项目采用清华大学硫化床包裹技术生产第三代CVD硅碳负极材料,相比传统石墨材料可提升能量密度20%至30%[4] - 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占地400亩,规划分三期建设年产2万吨产能,全面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40至60亿元[4] - 硅碳负极理论比容量高达3500mAh/g,远高于石墨材料的370~380mAh/g,可使新能源汽车续航提升20%以上[5] 主要企业产能布局 - 昱瓴新能源一期年产1万吨硅碳负极产线已达产,二期规划提升至3万吨产能[5] - 天目先导已建成年产8000吨高端硅碳材料生产线,未来规划产能达15万吨[6] - 贝特瑞硅基负极有效产能5000吨,预计2028年形成5万吨/年产能,产品已获宁德时代等客户认可[6] - 杉杉股份已建设年产4万吨硅碳一体化产能,产品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供应体系[6] - 璞泰来总投资30亿元的年产1.2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已开始试生产,预计2025年8月正式投产[6] - 碳一新能源在安徽皖江投资34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硅碳负极生产基地,预计达产后年产值超百亿元[6] - 硅宝科技硅碳负极产品1000吨/年中试线稳定运行,3000吨/年产能建设推进中[7] 市场前景 - 预计2025年全球硅碳负极市场规模突破120亿元人民币,2030年将超过500亿元,国内市场预计占据70%以上份额[7] - 头部企业正通过提升原材料自控比例、强化与整车/电池厂协同开发等方式抢占行业制高点[7] 行业展会信息 -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展览会将于2025年12月9-1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11] - 展会设置3大主题展馆,展出面积30000+平方米,800+展商参展[14] - 预计吸引3000家国内外企业、2000家终端用户、1000位行业CEO参与[18]
神马股份,尼龙资产收购
DT新材料· 2025-08-03 16:04
神马股份收购尼龙化工股权 - 公司拟以现金9.52亿元收购金石基金持有的尼龙化工10.27%股权,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从61.79%增至72.06% [2] - 尼龙化工成立于1996年,注册资本43.84亿元,主营尼龙66盐生产,2025年1-3月营收15.86亿元,净利润1666.01万元,2024年营收68.75亿元,净利润2.21亿元 [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尼龙化工总资产126.79亿元,负债41.44亿元,所有者权益85.35亿元,资产负债率35.68% [2] - 本次交易评估尼龙化工股东权益价值92.74亿元,较账面价值86.61亿元增值7.08% [2] 神马股份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3353万元,同比下降77.57%,扣非净利润-9240万元,同比下降204.80%,为12年来首次亏损 [3] - 2025年半年度预计归母净利润-3750万元,扣非净利润-6740万元 [3] 高分子产业年会信息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将于9月10-12日举行,包含政策发展、市场分析、投融资等主题 [5] - 活动设置七大论坛,涵盖工程塑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 [7][8] - 特色活动包括AI赋能材料开发、科技成果路演、国际合作等专场 [8] - 同期举办2025"新塑奖"评选颁奖盛典 [6]
注资150亿!又一新能源巨头成立
DT新材料· 2025-08-03 16:04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成立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于7月22日在上海挂牌成立,由中核集团、中国核电、昆仑资本等7家机构共同投资114.92亿元,认购新增注册资本114.69亿元,使注册资本超150亿元 [2] - 公司股权结构:中核集团持股50.35%(原100%)、昆仑资本20%、上海聚变11.81%、中国核电6.65%、国绿基金3.19%、浙能电力5%、四川聚变3% [3] - 公司定位为中核集团聚变能源产业实施主体,采用托卡马克技术路线,规划先导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三阶段实现聚变能商业化 [2] - 公司与上海交大、中国电气装备等签署创新联合体协议,推动聚变产业链融合 [2] 核聚变行业动态 - 中国聚变公司与中科院牵头的聚变新能并列国内两大国家队,后者已在合肥开建BEST试验装置 [5] - 全球聚变投资加速:美国公司累计融资62.8亿美元,中国公司融资27.9亿美元,两国领跑全球 [6] - 可控核聚变被视为终极清洁能源,业内预计未来20-30年可能突破技术瓶颈 [4] 核电发展背景 - 中国计划2035年核电发电量占比达10%(2022年为5%),三代技术为主流,四代技术加速突破 [5] - 当前仅中广核、中核等4家企业持有核电运营牌照 [5] - AI算力需求激增推动对绿色能源(如聚变能)的迫切需求 [6] 液态阳光产业发展论坛 - 第五届论坛拟于2025年9月24-26日在大连举办,聚焦绿色甲醇制备技术、生物质气化、SAF燃料等议题 [8][9] - 绿色甲醇技术获政策支持:国家能源局推动试点,江苏、浙江重点布局,首条规模化绿氢耦合生物质项目已投产 [8] - 论坛设置四大主题: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生物质气化产业化、SAF制备、甲醇生态应用 [13] - 特色活动包括国际对接专场、高层闭门研讨会及港口实地考察 [16][15] 绿色甲醇产业现状 - 行业面临规划多落地少、消纳难等痛点,但已实现船燃加注、国际订单等突破 [8] - 技术进展涵盖二氧化碳加氢催化剂、纯氧生物质气化等方向 [13] - 应用场景包括航运、醇氢电动、燃料电池等领域 [13]
报告征集中!二氧化碳高值化利用前沿论坛(9月24日,辽宁大连)
DT新材料· 2025-08-03 16:04
论坛概述 - 2025(第五届)液态阳光产业发展论坛将于9月24-26日在辽宁大连举办,聚焦二氧化碳高值利用与绿色甲醇产业发展 [2] - 论坛设前沿论坛、高层闭门研讨会等特色专场,覆盖技术研究、产业化进展及国际合作等方向 [8][12][13][14]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DT新能源,支持单位包括绿色甲醇生态联盟及服务平台、吉利控股集团,承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3] - 前沿论坛召集人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集杰 [3] 前沿论坛安排 - 时间:2025年9月24日下午,地点大连,报告需申请评估且限研究员/副研究员级别参与 [3] - 报告形式为10分钟汇报+5分钟交流,内容需聚焦科学问题、技术难点及未来方向 [6][12] - 话题方向包括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电化学还原、绿色燃料(甲醇/合成气/SAF)及高性能材料制备 [6] 特色专场内容 1. **二氧化碳高值化利用前沿论坛** - 产学研交流平台,重点讨论技术难题与政策研究,推动绿色燃料及材料技术突破 [12] 2. **液态阳光产业高层闭门研讨会** - 邀请制活动,汇集院士、龙头企业探讨产业难点与机遇,助力高质量发展 [13] 3. **绿色甲醇国际对接专场** - 搭建国际港口与项目方精准对接平台,促进绿色甲醇产品出海与国际合作 [14] 4. **科技成果展示** - 展示液态阳光领域科研团队成果,海报尺寸80cm×120cm,截稿时间2025年9月15日 [15][16] 论坛影响力 - 往届累计吸引1500余位行业代表,近100位专家(如李灿院士、孙立成院士等)演讲,800余家知名企业参与(中国能建、中石化、远景能源等) [18] - 往届论坛系统呈现技术进展与产业化布局,推动液态阳光技术协同创新 [18] 参与方式 - 报名需扫码提交注册信息,可选择前沿论坛报告申请 [9][17] - 联系方式:沈经理(13396601161)、俞经理(15381893024) [18]
议程抢先看!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20-22日,宁波)
DT新材料· 2025-08-02 16:04
大会概况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四大方向[2] - 大会将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AI赋能产业创新等议题,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2] - 同期举办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蓝皮书闭门研讨会等多项活动[2]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3] - 协办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3] -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等多家行业组织[3] - 大会顾问专家为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3] 参会企业 - 参会企业包括宁波酶赛生物、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等50+家企业[4][11] - 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将汇聚20+行业领袖[8] 大会议程 - 8月20日: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第三期)暨武汉市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交流会[10] - 8月21日:开幕式、全体大会、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专题论坛[14][18] - 8月22日:AI赋能生物制造专题论坛、未来食品&农业专题论坛[25][27] - 同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合成生物创新展览等活动[8] 重要发布 - 大会将发布《2025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蓝皮书》[22][24] - DT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将发布《中国合成生物产业分布图(2025版)》及中国生物制造500+代表性企业榜单[31] - 目前已发布浙江(65家)、江苏(80家)、上海(66家)、广东(76家)等地区生物制造企业榜单[32]
4亿元固态电池材料大订单签约
DT新材料· 2025-08-02 16:04
天铁科技与珠海欣界能源合作 - 天铁科技孙公司安徽天铁与珠海欣界签署4亿元(含税)铜锂复合带采购框架协议,订单数量为100吨 [2] - 天铁科技业务涵盖减振(震)和锂化物新能源两大领域,旗下子公司江苏昌吉利和孙公司安徽天铁生产金属锂、正丁基锂等关键材料 [2] - 珠海欣界专注于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锂金属固态电池研发与生产,产品应用于无人机、eVTOL、消费电子及动力电池领域 [2] - 双方此前已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在天铁科技供应金属锂材料的基础上,此次新签协议标志合作落地 [2] 金属锂生产技术及产品性能 - 安徽天铁配备高效电解、除杂与净化等先进技术,可安全生产纯度达99.97%-99.98%的电池级金属锂 [3] - 欣界能源电芯容量为1-55Ah,能量密度达450-55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1000-1300Wh/L,放电倍率4C-10C,循环次数800-1000次 [3] - 欣界能源首款产品能量密度超450Wh/kg,已通过针刺、高温、低温等极限测试 [3] 产能规划与产业化进展 - 欣界能源珠海生产基地已建成200MWh产能,另与金坛经济开发区签约总投资30亿元的5GWh锂金属固态电池项目,计划今年分两期建设 [3] - 欣界能源首条GWh级别锂金属电池产线预计今年下半年投产,目标为亿航智能订单交付 [4] - 欣界能源研发的氧化物陶瓷电解质固态电池"猎鹰"已搭载亿航智能EH216-S完成试飞验证 [4] - 亿航智能EH216-S已获"四证"(TC、PC、AC、OC),产品将进入交付快车道 [4]
生物基化学品龙头,官宣赴港上市
DT新材料· 2025-08-02 16:04
华恒生物公司动态 - 公司正在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 目前市值约83.5亿元 [4] - 公司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 从事生物基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丙氨酸系列、缬氨酸、D-泛酸钙等 应用于中间体、动物营养、日化护理等领域 [4] - 公司在丙氨酸、缬氨酸领域产销量全球首位 重点布局1,3-丙二醇、丁二酸、L-苹果酸等生物基化学品 [6] - 2023年6月拟募资不超16.89亿元 建设年产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及5万吨生物基苹果酸项目 [6] - 2023年8月与凯风基金合计向睿嘉康增资2000万元 后者聚焦非粮大宗醇酸 [7] - 2024年3月赤峰基地年产5万吨生物基1,3-丙二醇和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项目量产 [8] - 2024年7月与东华大学共建生物基化学纤维联合实验室 推进PDO-PTT产业链发展 [9] - 2024年8月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成立可持续个人护理原料创新联合实验室 重点开发Bioblanca®1,3-丙二醇应用 [10] - 2024年9月牵头成立全球首个"生物基聚酯纺织产业联盟" 构建完整产业链创新联合体 [11] 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第四届大会将于2025年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 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四大方向 [14] - 大会将举办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蓝皮书闭门研讨会、科技成果展示对接等活动 [14]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等 [15] - 8月20日同期活动包括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和生物制造青年论坛 [19][24] - 8月21日议程包括开幕式、全体大会和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专题论坛 [20][34] - 8月22日议程包括AI赋能生物制造专题论坛和未来食品&农业专题论坛 [20][44] - 大会将发布《中国合成生物产业分布图(2025版)》和中国生物制造500+代表性企业榜单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