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热界面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iTherM 2025十大亮点,全景呈现热管理产业新格局
DT新材料· 2025-09-28 16:03
行业定位与发展趋势 - 热管理正成为新能源、半导体、数据中心、汽车与低碳经济等领域协同创新的隐形核心 [2] - 传统会议模式难以满足产业链对政策解读、科学前沿、材料突破与应用落地的多维度需求 [2] - iTherM平台定位为热管理产业链一站式高效率价值服务平台 [2] - 2025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以跨界协同产业共赢为宗旨 依托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智慧网联等优势产业集群 [3] 大会规模与历史数据 - 预计展览面积达20,000㎡ 汇聚350+家国内外热管理产业链核心企业 [4] - 预计吸引2,000+位专业参会代表与数万人次观众 [4] - 上届大会吸引10,000+专业观众和1,500+名参会嘉宾 覆盖动力电池储能数据中心功率半导体消费电子等重点行业 [4] 参展企业阵容 - 国际代表包括Honeywell、Henkel、3M、Dow、德莎胶带、瓦克化学、信越化学、积水化学、铟泰科技、维谛技术、BOYD、英伟达、英特尔、施耐德等 [7] - 国内代表包括瑞声科技、领益智造、立讯精密、鸿富诚、飞荣达、阿莱德、中石伟业、思泉新材、天脉科技、深圳德邦、博恩实业、威铂驰等领先企业 [7] - 打造热管理产业一站式交流平台 助力企业发现合作机遇把握行业最新趋势 [7] 买家资源与对接机制 - 预计吸引数千名专业买家来自比亚迪、华为、小米、一汽、上汽、北汽、OPPO、VIVO、荣耀、中兴、大疆、海康威视、美的、格力、LG、海尔、美团、字节、浪潮、宁畅、阿里云、华为数字能源、腾讯等终端企业 [9] - 覆盖动力电池储能系统数据中心功率器件消费电子等热门应用供应链 [9] - 提供VIP买家专享通道 通过定向邀约商务配对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9] 学术交流与专家阵容 - 邀请100+热管理领域专家包括李保文、罗小兵、曹炳阳、封伟、虞锦洪、林正得、陈林、曾小亮、蔡金明、张国庆、张正国、淮秀兰等 [11] - 聚焦热科学芯片及封装热管理动力电池散热液冷系统功率器件热管理储能与数据中心应用等核心议题 [11] - 联动顶尖学术机构和行业研究组织 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与工程应用案例 [11] 专题论坛设置 - 举办20+多维度专题同期论坛 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技术专家企业高管投资机构及政府园区代表 [13] - 分享前沿科研成果创新技术应用及产业化案例 [13] - 覆盖动力电池散热液冷技术功率陶瓷储能系统数据中心与消费电子应用等领域 [13] 展览区域规划 - 全面升级展览结构 设置六大展区覆盖热管理材料-部件-系统-验证-装备全路径协同 [14] - 首设四大应用端展示专区 聚焦当前最具热度与挑战的典型应用场景 [14] 预热活动安排 - 在3月4月及7月分别举办第二届相变材料创新与应用论坛第二届先进热管理陶瓷论坛液冷技术创新与应用论坛 [17] - 吸引高校科研团队行业专家及企业技术负责人参与 围绕前沿技术工程方案与产业化应用展开深度讨论 [17] 产品展示维度 - 打造全链条多维度产品与解决方案展示平台 覆盖导热材料界面材料散热模组液冷装备到整机系统应用的完整生态 [19] - 设置应用场景模拟与工程案例展区 展示动力电池储能系统数据中心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等领域的落地应用 [19] 产业实践与资本对接 - 组织参会代表走进热管理领域标杆企业与产业园区 实地考察生产线实验室和应用场景 [21] - 开设创新成果展示区 重点展示高校科研院所的最新科研突破与工程化进展 [23] - 关注投融资与创业项目对接 邀请产业资本投资机构与创业团队面对面交流 [25] - 聚焦创新材料液冷装备功率陶瓷电池热管理数据中心系统集成等方向 [25]
iTherM 2025十大亮点,全景呈现热管理产业新格局
DT新材料· 2025-09-27 16:05
随着新能源、半导体、数据中心、汽车与低碳经济的加速发展, 热管理 正逐渐成为跨行业协同创新的"隐形核心"。然而,传统会议的单一展示模式,已难以 满足产业链上下游对于政策解读、科学前沿、材料突破与应用落地的多维度需求。 iTherM(insight Thermal Management)洞见热管理, 定位于热管理产业 链一站式、高效率价值服务平台。 2025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iTherM 2025),以"跨界协同、产业共赢"立足深圳,紧密依托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智慧网联等优势产业集 群,全面升级为 集展览展示、产业论坛、成果发布、资源对接于一体 的全链条产业枢纽,为热管理产业绘制融合发展的新蓝图。 iTherM 2025 iTherM2025大会预计展览面积达 20,000㎡ ,汇聚 350+ 家国内外热管理产业链核心企业,覆盖热科学、热界面材料、液冷技术、散热模组、热设计仿真、系 统应用等前沿领域,预计吸引超过 2,000+ 位专业参会代表与 数万人次观众 。 上届大会以"成果丰硕、亮点频现"的表现赢得产业高度关注,吸引了 10000+专 业观众、1500+名参会嘉宾 ,覆盖动力电池、储能、 ...
东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918
东海证券· 2025-09-18 06:29
核心观点 - 半导体竞争管控加剧背景下 国产半导体及AI芯片产业链迎来政策保护 技术突破和国产替代三重红利期 建议关注半导体材料企业[5] - 八部门联合发文推动汽车行业稳增长 2025年目标汽车销量3230万辆同比增长3% 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同比增长20% 利好汽车材料产业链发展[6] - 化工新材料国产化空间广阔 整体自给率约56% 产业正迎来国产替代加速发展机遇期 关注光刻胶 高端工程塑料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10] - LAO装置投产高峰在即 2025年将形成产能投产高峰 到2026年国内LAO装置产能达158万吨/年 看好国内自主α烯烃产业链发展[13] - 受益于大炼化装置建设时间短和人工成本低等因素 国内乙烯 α烯烃和POE生产基建成本优势强 建议关注具备优势的龙头企业[15] 基础化工行业 - 上周申万基础化工指数上涨2.36% 跑赢大盘0.98个百分点 涨幅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2位[7] - 子板块涨幅前五分别为膜材料5.41% 磷肥及磷化工5.02% 氟化工4.58% 改性塑料4.23% 合成树脂2.76%[7] - 价格涨幅靠前品种包括NYMEX天然气6.29% 双酚A(华东)5.70% 苯酚(华东)4.23% 华东萤石粉(湿粉)4.06% 丙烯酸丁酯(华东)3.30%[8] - 供给侧有望结构性优化 关注供给压缩弹性较大板块包括有机硅 膜材料 氯碱和染料 代表企业有合盛硅业 兴发集团 东材科技等[8] - 消费新趋势下提升健康添加剂和代糖需求 食品添加剂行业景气有望复苏 关注百龙创园和金禾实业等龙头企业[10] 石油石化行业 - α烯烃产业集中度较高 北美占全球专产总产能62% 前五大生产商合计占据全球专产产能86%[12] - 需求端北美是最大消费市场占比35.8% 其次为东北亚21.6%和西欧14.3% 用于聚乙烯及聚烯烃弹性体共聚单体的α烯烃占比最高达67%[12] - 2024年国内POE表观消费量44万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同期EVA消费量139万吨进口量仅占31% 国产替代空间巨大[13] - 乙烯成本为控制α烯烃及POE成本关键 国内POE装置基本都依托于大炼化基地 成本控制起到很大追平作用[14] - 建议关注具备进口乙烷制乙烯优势的卫星化学和万华化学 布局新材料业务的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 以及具备知识产权优势的鼎际得[15] 财经要闻 - 商务部将出台住宿业高质量发展和铁路与旅游融合发展等系列特色文件 形成政策组合拳[17] - 1-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198亿元同比增长0.3% 其中税收收入121085亿元同比微增0.02% 非税收入27113亿元同比增长1.5%[17] - 1-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9324亿元同比增长3.1% 中央支出26570亿元同比增长8% 地方支出152754亿元同比增长2.3%[18] - 美联储如期降息25个基点 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4.00%-4.25% 为年内首次降息[18] A股市场表现 - 上交易日上证指数上涨14点涨幅0.37%收于3876点 深成指上涨1.16% 创业板上涨1.95%[20] - 同花顺行业板块中收红板块占比57% 收红个股占比45% 涨超9%个股101只 跌超9%个股4只[21] - 行业涨幅前五分别为小家电4.47% 风电设备3.99% 电机Ⅱ3.80% 电池3.62% 家电零部件Ⅱ3.53%[24] - 行业跌幅前五分别为贵金属-2.36% 航海装备Ⅱ-2.14% 渔业-1.85% 电视广播Ⅱ-1.70% 饲料-1.68%[24] - 饮料制造板块下跌0.97% 大单资金净流出超3.3亿元 日线指标走弱[22]
半导体竞争管控加剧、八部门联合发文稳汽车行业增长,继续看好化工新材料国产化空间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17 01:46
中美芯片贸易管控升级 -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修订《出口管理条例》 将32个实体列入管制名单 含23家中国公司 涉及半导体、生物技术、供应链物流等领域 目前已有超千家中国企业被列入该清单 [2] - 中国商务部决定自2025年9月13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1][2] - 芯片贸易管控加剧有利于中国国产半导体、AI芯片产业链迎来政策保护+技术突破+国产替代的三重红利期 建议关注半导体材料企业 [1][2] 汽车行业稳增长政策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3] - 2025年目标实现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 同比增长约3%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 同比增长约20%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 [3] - 汽车行业作为化工品下游消费需求重要支柱产业 稳增长方案有利于保持整体下游需求稳定增长 利好汽车材料产业链发展 [3] 行业基础数据表现 - 上周沪深300指数上涨1.38% 申万石油石化指数下跌0.41% 跑输大盘1.79个百分点 申万基础化工指数上涨2.36% 跑赢大盘0.98个百分点 [4] - 子板块涨幅前五:膜材料5.41% 磷肥及磷化工5.02% 氟化工4.58% 改性塑料4.23% 合成树脂2.76% [4] - 子板块跌幅前五:炼油化工-1.50% 煤化工-0.66% 炭黑-0.37% 涂料油墨-0.13% 其他石化-0.10% [4] 商品价格变动 - 价格涨幅靠前品种:NYMEX天然气6.29% 双酚A(华东)5.70% 苯酚(华东)4.23% 华东萤石粉(湿粉/华东)4.06% 丙烯酸丁酯(华东)3.30% [4] - 价格跌幅靠前品种:TDI(华东)-5.04% 二氯甲烷(江苏)-4.56% 硝酸(98%/安徽)-3.45% 尿素(小颗粒含氮46%/华鲁恒升)-3.15% 涤纶POY(150D/48F)-1.74% [4][5] 供给侧优化投资机会 - 供给侧改革强化关注供给压缩弹性较大板块:有机硅、膜材料、氯碱、染料 关注合盛硅业、兴发集团、东材科技、君正集团、浙江龙盛、闰土股份等代表企业 [6] - 供需格局偏弱关注具有相对优势品种或龙头企业:煤化工龙头宝丰能源、氟化工制冷剂品种及龙头巨化股份、农药板块广信股份、润丰股份、江山股份等 [6] 需求驱动投资机会 - 新消费趋势提升健康添加剂、代糖需求 食品添加剂行业景气复苏 关注百龙创园、金禾实业等具备差异化竞争能力龙头企业 [7] - 化工新材料整体自给率约56% 国产替代加速发展 关注光刻胶等半导体材料、高端工程塑料、热界面材料、高端助剂等领域龙头企业 如金发科技、圣泉集团、彤程新材、久日新材、强力新材、中巨芯、兴福电子、联瑞新材、呈和科技、飞荣达、中石科技、思泉新材、苏州天脉等 [7]
第一波大咖剧透!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iTherM2025)
DT新材料· 2025-09-12 16:07
大会基本信息 - 2025年12月3日至5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主题为融合创新与传递多一点 [3] - 包含热管理展区 展商数量超过350家 展览面积达20,000平方米 [3][4] - 预计会议规模超过2,000人 同期举办20余场多维活动 [4] 行业定位与发展方向 - 热管理产业紧密依托电子信息 新能源 半导体 汽车 低空经济等产业集群 [3] - 重点关注科学前沿 功能材料 技术应用和工程方案等多领域发展 [4] - 推动政产学研用资互惠合作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突破 [4] 专家阵容与研究领域 - 李保文教授专注于声子学和热超结构材料研究 涉及相干声子调控和微纳米热输运 [5] - 曹炳阳教授团队研究纳米结构热传递 热功能材料及集成电路热管理技术 [5] - 罗小兵教授研究方向为极端热管理设计 光电器件封装和微泵技术 [5] - 封伟教授主要从事智能导热复合材料和光热功能材料研究 [6] - 林正得研究员团队聚焦电子封装热管理复合材料 实现低热阻碳基材料成果落地 [6] - 虞锦洪研究员从事高导热复合材料研发 发表SCI论文200余篇 申请专利46项 [6] - 蔡金明教授围绕石墨烯原子制造与表征研究近20年 推动产业转化 [7] - 陈林研究员长期研究超临界CO₂能源循环和先进传热技术 [7] - 曾小亮研究员致力于热界面材料和微纳界面传热领域 [7] - 邹得球教授研发定型相变材料通道 解决动力电池热管理难题 [8] - 邓中山研究员牵头制定国内外首项液态金属国家标准 GB/T 39859-2021 [8] - 张国庆教授专注于动力电池热管理与热安全技术 拥有25年产业化经验 [8] - 王华涛教授研究先进热管理材料 包括高导热热界面材料和基板材料 [9] - 吴凯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研究本征导热高分子及液态金属材料 [10] - 张正国教授作为科技部863计划项目负责人 研究强化传热与相变储热技术 [10] - 淮秀兰研究员发表SCI论文200余篇 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 [10] 大会议题结构 - 科学前沿专题涵盖热学科学 微纳米传热 半导体异质结构和光热调控等6个方向 [15] - 功能材料专题包括热界面材料 碳基材料 辐射制冷材料和陶瓷材料等6类 [15] - 技术应用专题涉及液冷技术 功率器件热管理 热管均温板和Chiplet热管理等6个领域 [15] - 工程方案专题覆盖数据中心 电动车 储能 消费电子 eVTOL和人形机器人热管理 [15] 特色活动与服务平台 - 创新成果集市要求易拉宝尺寸宽60cm×高180cm 分辨率大于300dpi [14] - 提供闭门研讨会 专家问诊室和企业需求对接等精准服务 [14] - 平台提供品牌传播 研究咨询 投资孵化和需求对接等一站式服务 [22] 参会信息与注册费用 - 普通参会代表早鸟价1,800元 现场价格3,000元 [16] - 学生早鸟价800元 现场价格1,500元 [16] - 注册费包含资料费和会议期间餐费 不包含住宿与交通 [16]
数据中心建设热激发三类化学品需求
中国化工报· 2025-09-12 03:01
从用户角度看,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用户界面看起来与传统软件无异,但实际上,生成式人工智能背 后是庞大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在支撑。人工智能及其相关先进芯片的算力需求正推动数据中心建设热 潮,并引发水处理、冷却系统和建筑工程三大领域的特种化学品需求激增。 数据中心的高强度运算产生巨量热量,催生液体冷却技术革新。传统云计算数据中心多采用风冷,但人 工智能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标普市场情报研究总监凯利·摩根指出:"人工智能芯片需要在相同空间完 成更多运算,能耗显著提升,意味着必须采用芯片级液体冷却方案。" 全球水处理业务龙头企业艺康将数据中心视为水处理业务的战略增长点。其全球水务解决方案执行副总 裁Josh Magnusson透露,8月,艺康刚刚以18亿美元收购了总部位于蒙特利尔的Ovivo公司电子业务,以 强化半导体超纯水处理能力,预计相关业务年销售收入将达8亿美元,并保持双位数增长。 在节能优化方面,Magnusson强调:"客户希望将能源用于计算而非冷却,但随着系统复杂度提升,冷 却能耗持续攀升。我们通过优化热交换效率,帮助客户提升算力能源占比。"艺康还将石化装置热管理 经验延伸至数据中心,开发新型添加剂提升冷却液 ...
10位大咖顾问和主席官宣丨2025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
DT新材料· 2025-09-05 16:04
行业背景与需求 - 电子技术快速更迭推动芯片、器件及设备向微型化、高性能化、集成化发展 功率密度和发热量急剧攀升 [2] - 消费电子、5G、XR、人工智能、电力电子、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物联网、动力电池、储能/热、节能环保、工业4.0等领域技术创新对高效热管理材料技术和解决方案提出高标准要求 [2] 大会概况 - 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iTherM 2025)将于2025年12月3-5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主题为"融合·创新|传递多一点" [3] - 大会特色活动包括热管理展 预计350+展商 20000平方米展区 [3] - 会议规模预期2000人以上 350+展商 展出面积20000平方米 [4] - 大会定位热管理产业链一站式、高效率价值服务平台 依托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数字经济、汽车、智慧网联、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等产业集群 [3] 大会内容与形式 - 内容涵盖热管理行业科学前沿、功能材料、技术应用和工程方案等多个领域 [4] - 设置20余场多维度同期活动 包括开幕活动、专题报告、圆桌讨论、案例分析、路演推介等 [4] - 特别关注知识产权、创业项目及实验室创新技术成果转化 推动"政产学研用资"互惠合作和赋能互补 [4] - 大会议题包括创新成果集市、闭门研讨会、专家问诊室、智汇坊、创新技术和应用解决方案展区等 [6] 专题论坛分类 - 科学前沿专题包括热学科学、微/纳米尺度传热传质、半导体异质结构、光热调控与热辐射利用、异构封装一体化、数值计算与机器学习 [7] - 功能材料专题包括热界面材料、导热复合材料、碳基热管理材料、辐射制冷材料、隔热保温材料、陶瓷热管理材料 [7] - 技术应用专题包括液冷技术、功率器件热管理、热管/VC均温板、Chiplet/3DIC热管理、热设计与仿真、热物性分析 [7] - 工程方案专题包括数据中心热管理、电动车热管理、储能热管理、消费电子热管理、eVTOL/无人机热管理、人形机器人热管理 [7] 参会信息 - 参会代表注册费线上缴费2200元 现场缴费3000元 早鸟价1800元(2025年10月31日前) [8] - 学生注册费线上缴费1200元 现场缴费1500元 早鸟价800元 [8] - 注册费包含资料费和会议期间餐食 不包含住宿费和交通费 [8] - 支付方式支持银行转账(公对公)、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 推荐使用微信支付并支持信用卡付款 [10] 支持单位 - 主办单位包括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和DT新材料 [5] - 大会顾问包括欧洲科学院院士李保文、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曹炳阳、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罗小兵、天津大学教授封伟等 [5] - 执行主席包括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林正得和虞锦洪、昆明理工大学教授蔡金明等 [5] - 支持媒体包括DT新材料、洞见热管理、热设计网、夯邦、Carbontech等 [5]
2025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丨12月3-5日 深圳
DT新材料· 2025-08-22 16:04
行业背景与需求 - 电子技术快速更迭推动芯片、器件及设备向微型化、高性能化、集成化和多功能化发展 导致功率密度和发热量急剧攀升[2] - 消费电子、5G、XR、人工智能、电力电子、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物联网、动力电池、储能/热、节能环保及工业4.0等领域的技术创新 对高效热管理材料技术和解决方案提出高标准要求 推动行业进步[2] - 热管理技术直接关联终端产品的效率、可靠性、安全性、耐用性和持续稳定性 成为多领域发展的关键支撑[2] 大会核心信息 - 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iTherM 2025)将于2025年12月3日至5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主题为“融合·创新|传递多一点”[3] - 大会定位热管理产业链一站式价值服务平台 依托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数字经济、汽车、智慧网联、低空经济及绿色低碳等产业集群 聚焦热管理价值优势及应用场景[3] - 预计会议规模达2000人以上 展商数量超过350家 展出面积达2万平方米[3] 大会内容与结构 - 活动包括开幕活动、专题报告、圆桌讨论、案例分析及路演推介等20余场多维度同期活动 覆盖热管理科学前沿、功能材料、技术应用和工程方案等领域[3] - 专题论坛分为四大板块:科学前沿(含热学科学、微/纳米尺度传热传质等6个专题)、功能材料(含热界面材料、导热复合材料等6个专题)、技术应用(含液冷技术、功率器件热管理等6个专题)及工程方案(含数据中心热管理、电动车热管理等6个专题)[7] - 特别关注知识产权、创业项目及实验室创新技术成果转化 推动“政产学研用资”互惠合作与赋能互补[4] 组织机构与参与方 - 主办单位包括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新材料专业委员会、DT新材料及iTherM洞见热管理[5] - 大会顾问涵盖欧洲科学院院士李保文及天津大学教授封伟等权威专家 执行主席由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林正得、虞锦洪等多位学术与产业领袖担任[5] - 支持媒体包括DT新材料、洞见热管理、热设计网等专业平台 承办单位为深圳市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5] 特色活动与服务 - 设置创新成果集市(需自备易拉宝 尺寸宽60cm×高180cm 分辨率大于300dpi)、闭门研讨会、专家问诊室(1对1服务)及智汇坊(企业需求现场对接)等特色环节[5] - 提供银行转账、支付宝、微信等多种缴费方式 参会代表早鸟价(2025年10月31日前)为1800元/人 学生早鸟价为800元/人[8] - 注册费包含资料费及会议期间餐费 不含住宿与交通费 增值税发票在会后10个工作日内寄出[8] 应用领域与关键词 - 核心应用领域涵盖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消费电子、eVTOL/无人机及储能等六大主题[12] - 技术关键词包括热科学、热管理材料、热管/VC均温板、隔热保温材料、微射流冷却、液冷技术、Chiplet/3D IC热管理及功率器件热管理等[12]
9.25-26 苏州见!2025先进封装及热管理大会
材料汇· 2025-08-15 15:39
行业背景与大会概况 - 半导体工艺逼近物理极限,产业加速向"超越摩尔"时代转型,5G、AI、HPC、数据中心等领域对高效热管理技术需求迫切,先进封装与热管理技术成为突破算力瓶颈的核心引擎 [2] - 2025先进封装及热管理大会将于9月25-26日在苏州举办,聚焦高算力热管理挑战,设置三大论坛:先进封装与异质异构、高算力热管理创新、液冷技术与市场应用,覆盖chiplet、2.5D/3D封装、热界面材料、碳基热管理、液冷技术等热点话题 [3] - 大会由梁剑波教授担任主席,甬江实验室支持,吸引19家单位参与演讲,包括中科院化学所、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华润微电子等产学研机构,规模达500人 [2][3][4] 技术议题与研究方向 先进封装与异质异构 - 关键技术包括:chiplet异质集成、2.5D/3D互联芯粒开发、TSV刻蚀与填充、玻璃通孔技术、晶圆减薄与键合工艺(永久/临时/混合键合)、宽禁带半导体模块集成等 [15][17] - 材料创新重点:光敏性聚酰亚胺、低温烧结焊料、高纯金属靶材、陶瓷/玻璃基板材料,以及封装设备的高精度套刻与检测解决方案 [15][17] 高算力热管理 - 热界面材料(TIM)研发涵盖聚合物(导热硅脂/凝胶/相变材料)和金属(液态金属/微纳结构)两类,碳基材料如金刚石在AI芯片散热中应用突出 [19][20][21] - 液冷技术路径包括浸没式、冷板式、喷淋式,应用于数据中心、5G基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需解决相变材料热管理、多物理场耦合设计等挑战 [21][22][25] 液冷技术应用 - 产业链协同创新聚焦冷却液标准化(含氟/硅油系列)、核心部件(CDU/冷板)工艺革新,数据中心液冷规模化落地需优化PUE与余热回收商业模式 [24][25] - 新兴场景适配:新能源电池浸没式液冷、800V超充系统、储能液冷解决方案(铁铬液流电池)、商用车混动液冷系统等 [25] 产学研合作与商业化 - 大会设置专家问诊、VIP对接、科技成果展示墙等环节,促进技术需求与产业链对接,推动先进封装材料国产化(如环氧树脂、电子胶粘剂)及设备解决方案商业化 [13][17] - 参会费用标准:普通代表3000元/人,学生1500元/人,展位赞助25,000元/个,报告赞助35,000元/场,团体参会享9折优惠 [27]
第一轮通知 | 2025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
DT新材料· 2025-08-03 16:04
行业背景 - 电子技术快速迭代推动芯片、器件及设备向微型化、高性能化、集成化发展,功率密度和发热量急剧攀升 [1] - 消费电子、5G、XR、人工智能、电力电子、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物联网、动力电池、储能/热、节能环保、工业4.0等领域对高效热管理材料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提出高标准要求 [1] 大会概况 - 大会时间:2025年12月3-5日 [2] - 大会地点:中国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区) [2] - 大会主题:融合·创新 | 传递多一点 [2] - 同期活动:热管理展(350+展商,20000 m²展区) [2] - 会议规模预期2000人+ [2] 大会定位与目标 - 定位于热管理产业链一站式、高效率价值服务平台 [2] - 依托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数字经济、汽车、智慧网联、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等产业集群 [2] - 聚焦热管理价值优势及应用场景,洞见行业政策、科学、材料、技术、标准和工程前沿动态 [2] 大会内容 - 涵盖科学前沿、功能材料、技术应用和工程方案多个领域 [2] - 20余场多维度同期活动包括开幕活动、专题报告、圆桌讨论、案例分析、路演推介等 [2] - 六大主题应用: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消费电子、eVTOL/无人机、储能等 [12] 专题论坛 - 科学前沿:热学科学、微/纳米尺度传热传质、半导体异质结构、光热调控与热辐射利用、异构封装一体化、数值计算与机器学习 [5] - 功能材料:热界面材料、导热复合材料、碳基热管理材料、辐射制冷材料、隔热保温材料、陶瓷热管理材料 [5] - 技术应用:液冷技术、功率器件热管理、热管/VC均温板、Chiplet/3DIC热管理、热设计与仿真、热物性分析 [5] - 工程方案:数据中心热管理、电动车热管理、储能热管理、消费电子热管理、eVTOL/无人机热管理、人形机器人热管理 [5] 创新技术与应用 - 特别关注知识产权、创业项目及实验室创新技术成果的市场转化 [3] - 推动热管理领域"政产学研用资"互惠合作和赋能互补 [3] - 创新成果集市、闭门研讨会、专家问诊室、智汇坊等特色活动 [4] 参会信息 - 参会代表费用:早鸟价¥1800(2025年10月31日前),正常价¥2200,现场缴费¥3000 [5] - 学生费用:早鸟价¥800,正常价¥1200,现场缴费¥1500 [5] - 缴费方式:银行转账、支付宝、微信支付 [5] 主办与支持单位 - 主办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新材料专业委员会、DT新材料、iTherM洞见热管理 [4] - 支持媒体:DT新材料、洞见热管理、热设计网、夯邦、Carbontech、DT半导体、材视、芯材、车乾6G、Thermo-X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