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研究社

搜索文档
AI日报丨重磅!AMD官宣重启对华出口MI308,英伟达的万亿市场遭突袭!
美股研究社· 2025-07-16 11:49
AI快报 - AMD宣布将重启对华出口AI芯片MI308 该芯片是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AI加速器 美国商务部已通知其许可申请进入审查程序 [3] - 小鹏汽车2026届校园招聘规模达8000人 为史上最大规模AI人才招聘 重点聚焦智能驾驶和AI大模型领域 较年初计划新增2000人编制 [3] - 英伟达H20出口解禁将带动中国AI芯片需求 预计外购NVIDIA和AMD芯片比例将从42%回升至49% H20有望重新成为高端AI芯片主力 [4] 机构看AI - 中信证券看好海外算力需求带动的供应链机会 指出AI应用呈现加速态势 token消耗和大模型调用快速增长 通用型和多模态应用持续爆发 建议关注AI基础设施和模型能力强的厂商 [6] 七巨头日报 - OpenAI前临时CEO Mira Murati新创AI公司Thinking Machines Lab融资20亿美元 由a16z领投 Nvidia、AMD等参与 将开发多模态AI系统 首款产品含重要开源组件 [8] - Murati曾负责ChatGPT、Dall-E等产品研发 在特斯拉担任过Model X产品经理 新公司技术方向聚焦对话、视觉等自然交互方式 [8]
AI界最大对赌协议:OpenAI若宣布实现AGI,微软巨额投资恐一夜清零
美股研究社· 2025-07-15 10:28
微软与OpenAI的AGI条款争议 - 核心观点:微软与OpenAI的保密协议规定,若OpenAI认定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微软将失去对其新模型的访问权,合作协议自动终止 [3][4] - AGI触发条件:OpenAI董事会需认定模型具备"在大多数经济价值工作上超越人类"的能力,且展示出创造超过1000亿美元潜在利润 [4] - 双方分歧:微软认为AGI遥不可及(尤其在2030年前),而OpenAI坚信AGI已近在眼前 [4] 条款对微软的潜在影响 - 商业风险:若OpenAI宣布AGI,微软将失去先进模型访问权,多年商业布局可能瓦解 [6] - 法律困境:微软若对OpenAI的AGI认定提出异议,需通过漫长诉讼解决 [7] - 研发限制:微软被禁止自研AGI,商业级模型设计受限,替代路径需重新谈判 [8] 当前谈判焦点 - 微软诉求:要求彻底删除AGI触发条款,或确保即使OpenAI宣布AGI也能保留访问权 [10] - OpenAI策略:通过内部文档(如"AGI五级进程"论文)为触发设定更高门槛,保留裁量权 [10] - 筹码交换:微软以是否批准OpenAI转型为"公共利益公司"作为谈判条件 [10] 条款去留的潜在后果 - 若条款删除:微软在AGI爆发前无需担忧断供风险 [11] - 若条款保留:为微软长期AI战略埋下定时炸弹 [11] - 市场影响:AGI首次判定可能引发剧烈市场反应,微软股价或承压 [13] 行业与投资启示 - 定义权争夺:谁掌握AGI定义权,谁将主导下一阶段科技竞赛 [15] - 投资者关注点:需紧盯协议重构结果(条款删除/保留)及OpenAI的IPO结构 [15] - 博弈本质:AGI已非未来概念,而是当前商业与技术的核心博弈点 [14][15]
英伟达重回中国市场
美股研究社· 2025-07-15 10:28
英伟达业绩与市场表现 - 2025财年一季度业绩超出华尔街预期 尽管因销售限制损失25亿美元 [1] - 自4月以来股价上涨57% 是标普500指数涨幅的三倍多 [1] - 2025财年二季度预计损失80亿美元营收 但市场仍预期同比增长52%至460亿美元 [1] - 2026-2028年累计营收预期从1640亿美元上调至7430亿美元 可能接近1万亿美元 [2] 中国市场动态 - 公司已提交申请恢复H20 GPU销售 美国政府保证发放许可 [2] - 推出全新合规RTX PRO GPU 适用于智能工厂和物流领域 [2] - 预计2025财年三季度可重启对华发货 [2] 财务预期与估值 - 2026年1月预期市盈率约为38倍 低于英特尔78倍但高于AMD [3] - 营收和利润增速预计为三大巨头中最高 [3] - 华尔街平均目标价175美元 较当前有7%上涨空间 [4] 分析师观点与市场情绪 - 过去三个月67位分析师中48位给出"强烈买入"评级 [4] - 公司市值有望突破5万亿美元 成为首家达成该里程碑的企业 [5] - 自由现金流持续增长 公司逐步加大股东回报力度 [5] 行业竞争格局 - 在人工智能革命中保持领先地位 仍是三大巨头中最值得持有的标的 [5] - 竞争对手AMD和英特尔在估值和盈利增速上均落后 [3][5]
博通叫停西班牙十亿美元芯片工厂计划
美股研究社· 2025-07-15 10:28
博通终止西班牙半导体工厂计划 - 博通正式确认终止原定投资约10亿美元的西班牙半导体后端封测工厂计划,该项目曾是欧盟与西班牙政府视为欧洲"独有"的大型封装测试据点 [4] - 该项目自2023年7月公布,拟建设欧洲大陆首座后端设施,西班牙政府原计划从欧盟复苏基金中拨出120亿欧元补贴半导体行业,部分资金拟流向博通项目 [6] - 谈判破裂核心矛盾包括补贴发放节奏分歧(博通要求先行释放大额补贴,西班牙政府坚持按里程碑分批拨付)、环评与用地许可审批周期可能拉长至18个月、以及西班牙大选带来的政治因素影响 [8][9][10] 博通全球战略调整 - 博通加速在亚洲现有基地扩产,启动对马来西亚和越南封装测试基地的扩产评估,预计2026年前额外投入5亿至7亿美元弥补西班牙项目取消的产能缺口 [12][13] - 深化与台积电和日月光在2.5D封装及Chiplet技术上的协作,以支持高价值AI加速器和网络芯片业务 [13] - 在欧洲制造领域按下"暂停键",短期内不再新增制造投资,仅保留法国设计中心和德国无线研发部门 [13] 博通战略转型方向 - 公司正从传统半导体硬件公司向提供软件和解决方案的综合性科技公司转型,通过收购VMware等大型交易加速这一进程 [13] - 投资重心和资金分配向软件、解决方案及核心芯片设计和高价值封装合作倾斜,减少对资本密集型半导体制造的依赖 [14]
AI日报丨破天荒!美国批准英伟达H20芯片销往中国,美媒感叹:黄仁勋的巨大胜利
美股研究社· 2025-07-15 10:28
AI快报 - Meta Platforms的SuperIntelligence Lab正考虑放弃开源AI模型,转向开发封闭式AI模型,相关讨论处于初步阶段 [3] - 字节跳动正在开发轻便型混合现实设备,外形类似护目镜,不同于市面上笨重的头显产品 [4] - 行业转向护目镜式设计,因消费者更倾向佩戴轻便设备,即使功能不如大型头显 [5] - 奇瑞与AiMOGA团队联合研发的墨甲机器人将于9月底在国内发布,面向经销商和个人销售 [6] - 谷歌以24亿美元收购AI初创公司Windsurf资产和人员,此前OpenAI的30亿美元收购计划告吹 [7] - 甲骨文CEO萨弗拉·卡茨上半年抛售25亿美元股票,第二季度套现18.3亿美元,净资产达40亿美元 [7] - 戴尔CEO迈克尔·戴尔出售12.2亿美元股票,贝索斯出售7.367亿美元亚马逊股票 [8] NVIDIA动态 - NVIDIA CEO黄仁勋宣布美国已批准降规版H20芯片销往中国,将开始向中国市场销售 [8] - H20芯片获批对NVIDIA是"巨大胜利",黄仁勋表示非常高兴 [8] - NVIDIA将发布专为计算机图形、数字孪生和AI设计的新显卡RTX Pro [9] - 分析师认为NVIDIA恢复对中国销售H20对AI半导体供应链和中国科技平台有正面影响 [9] AI供应链与需求 - 国盛证券研报指出AI需求进入全面爆发阶段,GPU+ASIC共同繁荣 [11] - 纬创2025年5、6月营收同比翻倍增长,印证AI需求高景气 [11] - 工业富联第二季度业绩超预期,显示供应链问题逐步解决 [11] 苹果折叠屏手机 - 瑞银预计苹果iPhone Fold最早2026年下半年推出,初始出货量1000-1500万部 [13] - 供应链策略可能使iPhone Fold售价低于预期,平均售价或达2000美元 [13] - 18% iPhone用户愿为可折叠手机支付2000美元以上,60%希望售价降至1500-1700美元 [13] - 供应链成熟后苹果可能降低成本支持销量增长 [13] - 蓝思科技、三星、LG Display和鸿海精密可能从iPhone Fold发布中受益 [13]
星巴克中国“卖身”大戏:瑞幸大股东意外入局,咖啡战争迎来终局?
美股研究社· 2025-07-15 10:28
中国咖啡市场资本棋局 - 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迎来戏剧性转折 瑞幸咖啡最大股东大钲资本意外现身竞购者名单 与高瓴资本、凯雷投资等近30家顶级机构角逐控股权 [1] - 星巴克中国估值高达100亿美元 交易结构显示星巴克全球总部或仅保留30%股权 剩余股份由多家分持 每家不超过30% [1] - 若大钲资本成功入局 中国咖啡市场两大宿敌瑞幸与星巴克将共享同一"金主" 行业权力面临重新洗牌 [1] 星巴克中国增长瓶颈 - 2024财年星巴克中国市场营收29 58亿美元 同比下降1 4% 为近年首次负增长 增速落后于全球业绩 [4] - 面对竞争压力 星巴克推出新品和联名活动频次更高 首次宣布降价 最低饮品价格降至23元 [4] - 截至第二季度末 星巴克中国门店总数达7758家 覆盖超1000个县级市场 单季度营收7 4亿美元 同比增长5% 同店可比成交量增长4% 但平均客单价下滑4% [4] 竞争对手市场表现 - 瑞幸、库迪等本土连锁品牌门店规模已超星巴克 幸运咖通过"县域味觉测试"推出爆款产品 库迪咖啡凭借9 9元战略和数字化运营提前实现盈利 计划冲击5万家门店目标 [4] - 中国消费者人均咖啡饮用量大幅上升 但对平价产品接受度更高 茶饮品牌纷纷推出咖啡产品寻求增量 [3] 星巴克出售动机与买家要求 - 星巴克全球CEO表示市场看重其品牌价值和咖啡品类增长潜力 将与潜在买家共同探讨如何将中国门店从8000家增至2万家 [5] - 理想的买家需能提供资源支持和增长经验 而非单纯资金投资者 [5] 大钲资本潜在影响 - 若入股成功 大钲资本可能为星巴克中国带来本土化运营经验 借鉴瑞幸的甜味咖啡和快取门店模式 [7] - 可能提升星巴克中国数字化效率 对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门店选址等进行数字化改造 [8] - 资本纽带可能减弱瑞幸与星巴克竞争烈度 转向差异化竞争 瑞幸主导大众快取市场 星巴克专注高端体验 [9] 行业格局演变 - 交易若完成 中国咖啡市场或走向寡头协调新平衡 中型品牌被挤压 独立精品咖啡馆固守细分客群 [9] - 新进入者将面临更高壁垒 需对抗品牌知名度及供应链、数字化规模劣势 行业集中度提升可能抑制创新 [9] - 大钲资本竞购行动标志中国PE市场从"价值发现"向"生态控制"演进 投资机构角色变为"行业架构师" [11]
港险是专为中产定制的“骗局”?真相值得多听一句
美股研究社· 2025-07-13 05:50
香港保险争议分析 核心观点 - 经济学家郎咸平质疑香港保险为"精心设计的骗局",主要针对7%回报承诺、退保损失、产品差异等七大问题[1] - 香港保险并非骗局,但需区分宣传话术与实际规则,7%为分红险演示利率的非保证部分,监管已下调上限至6.5%并强制披露达成率[1][5] - 香港保险的核心价值在于中长期资产配置、多币种选择和财富传承功能,而非短期套利[4][9][11] 产品收益特征 - 长期复利稳健:持有超20年的保单年化收益中位数达5.8%[6] - 短期波动明显: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2年加息周期中部分产品回撤超10%[6] - 回本周期:保证回本期13-18年,预期回本7-10年,中后期收益显著高于前期[7] 市场结构演变 - 产品类型转变:从重疾险主导(十年前)转向理财型产品为主,当前重疾险保单占比低于30%,保费占比不足3%[8] - 主流产品特点:多币种分红储蓄险支持7-9种货币转换、保单分拆及更换受保人,具备资产隔离优势[9] 投资者适用性 - 目标客群:适合有跨境需求、资产配置需求的中产及以上家庭、外贸从业者和留学家庭[10] - 认知门槛:存在汇率波动、法律差异等额外成本,普通消费者需谨慎评估[11] 监管与透明度 - 信息披露:自2017年起香港保监局要求公开实际分红达成率,可通过10Life等平台查询历史表现[5] - 头部公司案例:永M、安S等公司因投资策略稳健,长期分红兑现能力较强[2] 功能定位 - 突破传统保险定义:融合理财、传承、资产隔离和货币配置等多重功能[11] - 本质差异:基于香港法制环境、货币体系和跨境通道设计的金融工具,需长期持有才能体现价值[12][13]
博通:库存不会说谎
美股研究社· 2025-07-11 10:51
核心观点 - 博通第二财季业绩在EPS和营收两方面均超预期 其中AI相关产品和基础设施软件是主要驱动力 [1][2] - 公司库存水平创历史新低 存货周转天数(DIO)降至37.25天 显示产品需求强劲 [3][4] - 与Mag 7相比 博通估值较高但增长潜力突出 其FWD PEG为1.82 处于中间位置 [6][7]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150亿美元 超预期2922万美元 其中半导体解决方案收入84.08亿美元(占比56%) 基础设施软件收入65.96亿美元(占比44%) [2][3] - 非GAAP每股收益1.58美元(超预期0.01美元) GAAP每股收益1.03美元(超预期0.07美元) [2] - AI相关收入同比大增46%至44亿美元 基础设施软件收入同比增长25%至66亿美元 [2] 业务亮点 - 与三大超大规模客户保持良好合作 并积极拓展其他客户 网络产品组合在AI集群扩张中保持领先地位 [2] - 半导体解决方案部门收入同比增长17% 基础设施软件部门收入同比增长25% [3] - 库存水平从2015年的6亿美元增至2025Q2的20.17亿美元 但DIO从51.71天降至37.25天 接近历史最低点31.98天 [4] 行业比较 - 当前FY1非GAAP市盈率41.95倍 高于除特斯拉(162.98倍)外所有Mag 7公司 [6][7] - FWD PEG为1.82倍 低于特斯拉(7.78)、苹果(2.76)、亚马逊(1.99)和微软(3.32) [6] - FY2非GAAP市盈率33.98倍 FY3进一步降至28.27倍 [7]
业务无惧关税变化,这两只美股今年已涨40%至60%
美股研究社· 2025-07-11 10:51
特朗普贸易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 特朗普的强硬贸易政策导致全球经济版图重塑,对主要贸易伙伴大规模征收关税引发市场担忧物价上涨、供应链受阻及经济增长放缓 [4] Netflix的业务优势 - Netflix凭借数码优先的业务模式和持续增长的全球订户群,在当前贸易环境中具有优势 [8] - 公司成本主要来自内容制作和版权授权,而非跨境商品贸易,因此较少受进口关税或供应链中断影响 [9][10] - 2025年至今股价上涨约43%,周二收报1275 31美元,接近历史高位 [11] - 分析师预计2025年下半年重磅内容将推动用户增长,TD Cowen将目标价上调至1440美元 [13] - 7月17日将公布Q2财报,预计国际市场订户增长及广告订阅计划将提升盈利能力 [13] - 财务健康评分3 18(出色级别),Piotroski评分达9分,反映基本面稳健 [16] Uber的业务优势 - Uber的轻资产平台模式高度本地化,不受全球贸易干扰影响 [18][19] - 2025年至今股价上涨61 6%,周二收报97 48美元,创历史新高 [20] - 自动驾驶技术合作(如Waymo)有望降低成本并提升利润率 [22] - 国际市场扩展及Uber Eats增长是重要动力 [22] - 8月5日将公布财报,预计双位数利润和收入增长 [23] - 财务健康评分3 59(出色级别),近期盈利预测上调且股价表现强劲 [26] 两家公司的共同优势 - Netflix和Uber的业务模式天然规避关税直接冲击,具备市场稳固地位和明确增长动力 [27]
Meta卷进人工智能“中心”
美股研究社· 2025-07-11 10:51
Meta的人工智能战略与投资 - 公司向人工智能公司Scale AI投资143亿美元并收购其49%股份 组建"超级智能"团队以实现人工智能雄心 [1][4] - 从OpenAI、谷歌和苹果挖角至少15名顶尖人才 包括以超过2亿美元薪酬聘请苹果AI模型团队前负责人 [6][7] - 人才争夺战源于开源Llama模型开发表现不佳 该模型是Meta AI雄心的动力来源 [1][7] 业务目标与进展 - 目标到2025年使Meta AI成为领先的个性化AI助手 集成到所有应用和设备中 [1][7] - 目前每月有超过10亿活跃用户使用Meta AI 专注于个性化、语音对话和娱乐体验 [7] - 推出Meta AI独立应用程序 并计划融入包括智能眼镜在内的所有应用 [8] 财务状况与运营表现 - 应用家族业务部门同比增长16%至419亿美元 营业利润率达52% 创造210亿美元营业收入 [8] - 广告收入持续增长 2024年Q1达356.35亿美元 Q2达383.29亿美元 [10] - 全球每条广告平均价格增长10% 美国增速达14% 30%以上广告商使用AI创意工具 [11] - 上调全年资本支出指引区间中值从625亿美元至680亿美元 占总收入36.4% [12] 市场预期与估值 - 分析师上调目标价 瑞银从683美元上调至812美元 预计受益于AI需求增长 [17] - 预计2027财年收入达2386亿美元 应用家族仍是主要贡献者 但现实实验室贡献将增长 [18] - 2025财年每股收益预计增长7.3% 2027年达32.76美元 按8%折现率现值为26美元 [20] - 目标价832美元 较当前水平有14%上涨空间 对应32倍市盈率 [22] 未来关注点 - 投资者期待7月30日Q2财报电话会议中关于超级智能团队如何加速收入增长的明确指引 [17] - 需要达到或超过已上调的预期以维持当前股价涨势 [17] - AR/VR眼镜作为AI未来形式因素可能威胁苹果移动平台主导地位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