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硬AI
icon
搜索文档
一边“背刺”微软一边内卷:OpenAI被爆竟与谷歌云达成合作,o3降价80%
硬AI· 2025-06-11 02:11
行业动态 - OpenAI与谷歌达成云服务合作协议 谷歌云将为公司提供算力支持 双方此前已讨论数月 合作于5月敲定 [1][5][6] - 此前因OpenAI与微软的锁定协议 谷歌无法与OpenAI合作 今年1月前 微软一直是OpenAI独家云服务供应商 [1][8] - 行业竞争格局因算力需求发生改变 巨额计算成本正在重塑AI行业 公司间从竞争对手转变为合作伙伴 [5][6] 公司战略 - OpenAI采取多元化算力策略 除谷歌外 还与软银/甲骨文合作5000亿美元"星际之门"项目 预计到2030年将支持75%算力需求 [9] - 公司计划今年敲定首款自研芯片设计 减少对外部硬件依赖 [10] - 公司年度经常性收入达100亿美元 较去年55亿美元增长近翻倍 但所有收入都投入模型运行和开发 [6] 产品与定价 - OpenAI大幅降价80%推出推理模型o3 同时推出o3 Pro [2][3] - 今年1月DeepSeek发布高性价比开源模型后 OpenAI随即推出成本效益最高的o3-mini模型 并向免费用户开放 [3] - 降价策略被视为应对行业竞争加剧的措施 推动大模型领域"内卷" [3] 合作关系 - 微软不再担任OpenAI独家云供应商 但仍保留优先购买权 合作协议持续至2030年 [8] - 微软可独家转售OpenAI模型 并复用其知识产权 同时享有25%收入分成 [8] - 双方正重新谈判数十亿美元投资协议条款 包括微软未来股权份额 [8]
Meta自研AI不行,小扎急了!豪掷148亿美元收购Scale AI 49%股份
硬AI· 2025-06-11 02:11
Meta收购Scale AI交易分析 - Meta以148亿美元收购Scale AI 49%股份 交易完成后Scale AI估值从138亿美元飙升至280亿美元 成为史上最大规模私营公司融资交易之一 [1][2][4] - 交易结构设计为部分收购而非全资 旨在规避监管审查 因Meta正面临Instagram和WhatsApp收购的反垄断调查 [2] - Scale AI CEO Alexandr Wang将加入Meta并领导新实验室"超级智能" 这位28岁MIT辍学生是AI领域顶尖人才 [2] Scale AI公司概况 - Scale AI成立于2016年 专注AI训练数据标注服务 客户包括谷歌、微软、亚马逊、英伟达和OpenAI 覆盖70%市场AI模型构建 [4] - 2024年营收约8.7亿美元 预计今年突破20亿美元 但去年EBITDA亏损1.5亿美元 未达销售和利润目标 [4] - 公司与美国政府合作密切 今年3月签署数百万美元国防合同 与Meta在国防技术领域存在共同利益 [4] Meta的AI战略困境 - Llama 4大型语言模型表现不及预期 Behemoth模型发布一再推迟 引发开发者社区质疑 [6] - 人才流失严重 Llama首版论文14名作者仅剩3人留任 扎克伯格亲自招募50名AI专家 重组办公布局并举办私人招聘活动 [6][7] - Meta在底层AI模型和消费级应用均落后OpenAI等竞争对手 促使首次大规模依赖外部收购提升AI实力 [8] 行业竞争态势 - 科技巨头通过大额投资而非直接收购获取AI人才和技术 谷歌投资Character AI 微软押注Inflection AI [3] - AI军备竞赛白热化 交易反映扎克伯格既有焦虑又有野心 Meta急需弥补技术短板 [1][3]
苹果WWDC:AI加持Siri尚需时日,向开发者开放基础模型,界面设计液态玻璃首秀
硬AI· 2025-06-10 06:42
苹果AI与开发者生态 - 苹果推出基础模型框架,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将内置LLM直接集成到App中,基于Apple Intelligence开发[1][5][6] - 该框架现已开放开发者测试,7月开放公测版,包含引导式生成和工具调用等内置功能[8] - 开发者可通过Apple开发者计划和Beta软件计划获取该框架[8] 操作系统命名与设计更新 - 苹果简化操作系统命名方式,改以年份命名,如iOS 26、watchOS 26等[1][8] - 推出"液态玻璃"设计语言,应用于iPhone、Watch等设备生态系统,实现半透明自适应界面[1][9][11] - iOS迎来2013年以来首次重大设计更新,被称为"公司史上范围最广的新设计"[2][9] iOS 26功能更新 - 相机、照片、电话、FaceTime等核心App重新设计,菜单更精简[13][14][16][18] - CarPlay升级为CarPlay Ultra,支持自定义布局和车载控制功能[20] - 短信App新增群聊投票、发现金功能,未知发件人单独显示[20][21] - 新增游戏App,整合所有手机游戏功能[34][35] AI与智能功能 - 推出Genmoji功能,可组合创建新表情符[23] - 实现通话和视频实时翻译,Apple Music新增歌词翻译[25] - 强化图乐园功能,与ChatGPT深度集成[25] - Visual Intelligence支持搜索屏幕截图[37][38] 其他操作系统更新 - watchOS 26新增AI加持的Workout Buddy和实时翻译功能[41][42] - macOS Tahoe采用液态玻璃设计,新增智能操作和游戏优化[46][48][49] - visionOS 26增强空间感知和小工具自定义功能[51] - iPadOS 26改进多任务处理和窗口系统[52][53] 应用与服务更新 - 地图App新增"首选路线"和"已访问地点"功能[29] - 钱包App扩展车载功能和数字身份证支持[31] - Apple Pay新增积分兑换和订单追踪功能[33] - 音乐服务新增自动混音和置顶功能[27]
生数科技CEO骆怡航:从模型到生产,多模态AI如何推动视频创作更高效
硬AI· 2025-06-09 14:07
多模态大模型行业趋势 - 多模态大模型正处于规模化生产落地的关键拐点,技术迭代迅速,行业需求旺盛[1][5][6] - 视频生成技术需同时满足优质内容、百倍效率提升和成本大幅降低三大条件才能实现规模化落地[1][7][9] - 行业痛点包括传统内容生产周期长、成本高、专业软件依赖性强,多模态大模型可显著改善这些问题[7][9] 生数科技战略与产品布局 - 公司聚焦多模态生成领域,当前以视频生成为核心,未来将拓展至3D叙事空间等方向[3][9] - 目标覆盖8大行业(如互联网广告、动漫、电商等)和30大场景,已服务2000+企业客户[11][22] - 产品矩阵包括Vidu系列模型(1.5/2.0/Q1)及SaaS/MaaS平台,支持移动端和API接入[10][11] 技术突破与产品迭代 - Vidu 2.0实现5秒极速生成,Q1版本新增高清/首尾帧/动漫支持,并优化音效生成能力[3][11] - 模型能力持续升级:1.5版本提升多主体一致性,Q1版本在文生/图生领域登顶国内外榜单[10][13] - 全球覆盖200+国家和地区,拥有3000万创作者用户,日活跃用户生成数百万次创意内容[11][12] 商业化进展与案例 - 专业创作占比增长300%,企业客户增长150%,严格场景(广告/动漫/电商)应用占比达80%[4][22] - 典型案例包括:与飞鹤合作品牌广告(成本效率显著提升)、索尼电影水墨风宣传片(成本节省90%)[18][20] - 创作者案例:动漫作品《观察者悖论》观看量达300万次,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10倍[14][16] 行业应用价值 - 赋能内容生产全流程:从个人创作者(如60岁作家视频化著作)到企业级批量生产(飞书API集成)[16][18] - 在影视/广告领域实现突破:好莱坞动画工作室采用AI工作流,十天完成传统需一个月的预告片制作[20][21] - 核心价值主张:生产效率需提升百倍,生产成本需降至传统方式的1%以下以推动行业变革[7][9][22]
过去两个月暴涨70%,市值突破万亿,AI芯片火爆,但博通太贵了?
硬AI· 2025-06-09 14:07
博通的市场表现与估值 - 公司股价在过去两个月飙升70%,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七大上市公司 [2] - 预期市盈率达33.6倍,较费城半导体行业指数溢价23%,接近十年最高溢价,较英伟达溢价13% [1][8] - 三季度AI处理和网络芯片收入预计达51亿美元,同比增长60%,占总销售额三分之一 [2] AI业务增长与客户集中风险 - 公司AI收入高度依赖谷歌,谷歌TPU订单占其AI收入的80%以上 [1][6] - 定制AI芯片业务从"副业"变为主要增长引擎,但客户多元化需等到2026财年下半年 [5][6] - 长期挑战在于市场有限性,定制AI芯片可能仅适用于财力雄厚的科技公司 [7] 性能、成本与市场竞争 - 谷歌定制AI芯片性能仅为英伟达产品的一半,勉强达到财务可行性门槛 [10] - 定制芯片配套系统(如光纤网络技术)成本高于英伟达的铜线系统,抵消部分成本优势 [10] - 面临英伟达、Marvell和联发科等厂商的竞争,市场份额被逐步蚕食 [11] 长期增长前景与行业预测 - AI浪潮的上升趋势将支撑公司需求,网络产品组合在AI集群扩展中处于有利位置 [13] - 2027财年预测AI销售额达450亿美元,若达到750亿美元目标中点,每股收益或增长13-14美元 [14] - 定制芯片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120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300亿美元 [14]
高盛调查:AI投资增长依然强劲,美国大型企业的AI采用率已达到15%
硬AI· 2025-06-06 18:06
企业AI采用率 - 美国企业AI采用率从2023年四季度的7 4%大幅跃升至2024年二季度的9 2% [1][2] - 规模在250位员工以上的大型企业AI采用率高达14 9% [1][2] - 教育、信息、金融和专业服务行业AI采用率增幅最大,较上季度增长超过3个百分点 [9] - 广播和电信企业预期未来六个月AI采用率增幅最大 [9] - 拥有100-249名员工的中型企业预期未来6个月采用率增幅最大,达到4 7个百分点至14 6% [9] 半导体行业收入预期 - 半导体行业收入预期到2026年底将较当前水平增长36% [1][2] - 分析师将半导体行业2025年底收入预测上调2000亿美元 [5] - 其他AI硬件公司2025年收入预测上调1050亿美元 [5] AI投资增长 - 美国AI相关硬件和软件投资在一季度有所加速 [6] - 云服务提供商和公用事业公司的收入预测也获得分析师上调 [6] - 传统经济统计框架存在局限性,可能低估AI投资真实规模 [7] AI对劳动力市场影响 - AI相关职位空缺占所有IT职位空缺的24%,占所有职位发布的1 5% [11] - 已部署生成式AI的领域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学术研究显示平均生产率提升23%,企业实例显示效率提升约29% [11]
AI搜索飙升!Perplexity披露数据:5月搜索量达7.8亿次,环比增长超20%
硬AI· 2025-06-06 18:06
Perplexity增长数据 - 5月单月查询量达7.8亿次,环比增长超20% [2] - 单日查询量从2022年成立初期的3000次飙升至3000万次 [3] - 若维持20%环比增长率,一年后周查询量将达10亿次 [1][4] Comet浏览器战略定位 - 被定位为公司增长核心引擎,具备"无限留存"优势 [1][5] - 用户所有浏览器操作(搜索栏/新标签页/边栏/浏览页面)均转化为额外查询量 [5] - 开发核心理念为将AI从被动应答升级为主动执行操作 [6] Comet技术愿景 - 目标通过单一提示词完成整个浏览会话,取代4-5次传统搜索 [6] - 需混合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计算能力,重构浏览器概念 [7] - 定位为"认知操作系统",提供伴随式服务并改变互联网交互逻辑 [7] 商业化路径 - 浏览器可追踪应用外用户活动以支持高端广告销售 [7] - 策略类似谷歌早期通过数据挖掘构建广告生态 [8] - 计划在未来几周内推出Comet浏览器 [8] 行业竞争格局 - 面临与谷歌、微软等巨头的正面竞争 [8] - 技术落地难度和用户习惯改变构成主要挑战 [8]
云端算力竞赛新突破:创纪录英伟达GB200参与MLPerf测试,性能提升超两倍
硬AI· 2025-06-05 10:32
MLPerf Training v5.0测试结果 - CoreWeave联手英伟达和IBM使用2496块GB200 Blackwell芯片构成MLPerf基准测试中规模最大的英伟达GB200 NVL72集群 [1][2] - 该集群在Llama 3.1 405B基础模型训练中仅用27.3分钟完成整个流程 相比相似规模集群测试结果训练性能提升超过两倍 [1][3] - 这一规模比之前唯一来自云服务商的提交结果大34倍 [2] GB200 NVL72集群性能表现 - 测试结果凸显GB200 NVL72架构带来的显著性能飞跃 [3] - CoreWeave云平台具备专门构建的规模、性能和可靠性 能够满足严苛AI工作负载需求 [2][3] - 公司首席技术官表示其平台具备AI工作负载所需的规模、性能和可靠性 [3] MLPerf Training v5.0测试概况 - 本轮测试包含创纪录的201项性能测试结果 来自20个提交机构 [5][6] - 引入了新的Llama 3.1 405B大语言模型预训练基准测试 替代之前基于GPT3的基准 [5] - Llama 3.1 405B基准测试提交数量已超过前几轮基于GPT3的测试 [5] 行业参与情况 - 参与机构包括AMD、华硕、思科、CoreWeave、戴尔科技等20家 [6] - 首次提交测试的机构包括AMD、IBM、MangoBoost、Nebius和SCITIX [6] - 联想提交了首组功耗基准测试 反映AI训练系统能效问题日益严峻 [6]
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亚马逊即将测试人形机器人送货
硬AI· 2025-06-05 10:32
亚马逊布局自动驾驶与人形机器人配送 - 公司正在旧金山办公室的"人形公园"测试人形机器人,目标是取代部分人工配送岗位以削减运营成本 [1][2] - 测试场景包括与Rivian电动货车的互动,模拟真实配送环境,为全球包裹递送自动化铺路 [2][3] - 目前使用超过2万辆Rivian电动车配送,计划到2030年将电动车队规模扩大至10万辆 [4] 技术路径与合作伙伴 - 通过收购Zoox获得自动驾驶技术储备,Zoox曾设计过自动驾驶送货车辆概念 [5] - 选择与宇树科技等公司合作,专注于开发驱动人形机器人的AI软件而非硬件 [7] - 开发多模态AI技术,结合大语言模型(LLM)提升机器人环境理解与决策能力 [7] 行业竞争格局 - 特斯拉计划2026年量产无方向盘车型CyberCab,采用"白天载客+夜间送货"的商业模式 [10] - 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将与CyberCab协同,实现物流与出行场景的效率最大化 [10] 测试与商业化进展 - "人形公园"为室内障碍训练场,模拟真实街道环境以测试机器人递送能力 [2][7] - 安排机器人实地考察,尝试在真实街道行走和递送包裹以突破训练环境局限 [7] - 计划2024年夏季测试多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加速数据收集与模型训练 [7]
财报前宣布“突破性”数据中心交换机芯片,博通股价创历史新高
硬AI· 2025-06-04 10:52
产品发布与技术突破 - 博通开始出货最新数据中心交换机芯片Tomahawk 6 以太网交换容量达每秒102.4太比特 是当前市场最高带宽产品的两倍[1][2] - 芯片专为AI处理器集群的数据中心需求设计 采用台积电3纳米工艺制造 较前代5纳米工艺实现制程升级[2][4] - 带宽翻倍减少系统所需网络设备数量 降低功耗并提高可靠性 基于开放标准构建 避免客户被锁定在专有网络交换技术中[4]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产品发布后博通股价应声上涨近3.3% 突破去年12月历史高点 市值首次逼近1.2万亿美元[1][4] - 花旗分析师将目标价从210美元上调至276美元 预计AI业务今年占博通收入约30%[5] - 至少六家华尔街公司在财报前上调目标价 预计业绩超市场一致预期[4][5] 行业竞争地位 - 博通通过为大型科技客户提供定制硅解决方案获得关注 交换业务约占AI总收入的30%[5][6] - 开放标准构建直击英伟达封闭生态系统软肋 Marvell科技公司上季度业务增长超过英伟达[4][5] - 公司被分析师称为"必须持有"的AI股票 是网络等领域无晶圆厂芯片供应商领导者[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