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定律

搜索文档
高盛对冲基金主管:AI“一次又一次”推动市场,争议愈演愈烈,但“不要对抗牛市,也别追”
美股研究社· 2025-09-12 11:00
核心观点 - 高盛对冲基金主管认为美股牛市由AI驱动的科技巨头和宽松政策支撑 但高估值和资金流入减弱预示短期需盘整 建议保持耐心避免追涨 利用期权对冲并为四季度上涨做准备 [5] 宏观经济与企业盈利 - 美国2025年GDP增速预计放缓至1.3% 但2026年和2027年将回归至1.8%和2.1%的趋势增长水平 [6] - 宽松金融环境、财政支持、放松管制和AI资本支出热潮为经济增长带来上行潜力 [6] - 标普500指数今明两年每股收益均实现7%增长 分别达262美元和280美元 [6] - 2025年上半年"标普493"盈利同比增长7% 科技七巨头盈利增速达28% 企业盈利强劲与宏观悲观叙事形成对比 [6] 估值与资金流 - 标普500指数基于未来12个月预期盈利的市盈率达22倍 处于1980年以来第96百分位 估值苛刻仅次1990年代末科技泡沫 [8] - 高估值是未来回报路标而非短期做空信号 过去三年高估值未阻止市场上涨 [8] - 系统性交易基金仓位饱和 股票回购受限 夏季技术性买盘动力减弱 [8] - 建议关注10月后美国散户动向 其为重要买盘力量 [8] 关键变量 - 美联储预计到2026年中期进行约五次降息 结合经济增长回升对标普500指数有利 不可逆势对抗美联储 [11] - AI自2022年底持续推动市场 叙事分歧介于早期阶段与资本错配之间 大型企业AI支出冲动保持强烈除非经济衰退或外生冲击 [11] - 大型科技股面临大数定律挑战 英伟达2023年和2024年盈利预期上调超100%股价涨三位数 2024年初至今盈利预期上升约30%股价相应上涨28% 反映大规模下维持高速增长难度 [12]
高盛对冲基金主管:AI“一次又一次”推动市场,争议愈演愈烈,但“不要对抗牛市,也别追”
硬AI· 2025-09-11 08:58
硬·AI 作者 | 鲍亦龙 编辑 | 硬 AI 高盛对冲基金主管强调美股仍是牛市,但不要在当前高位盲目追涨。 9月11日,高盛对冲基金主管Tony Pasquariello研报指出, 当前AI驱动的美股科技巨头和宽松的货币财政 政策是支撑牛市的两大支柱。然而,创纪录的高估值与短期资金流入的减弱,预示着市场在短期内需 要"盘整巩固" 。 Tony Pasquariello强调需要投资者保持耐心,不要与牛市对抗,但也不要在此高位追涨。 短期内可以考虑 利用低成本期权进行对冲,为可能在第四季度出现的下一波上涨行情做好准备。 01 宏观经济与企业盈利 韧性强于宏大叙事 报告首先分析了驱动市场的两个基本面因素: 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 。 更重要的是,报告强调,宽松的金融环境、强劲的财政支持、放松管制以及人工智能(AI)领域的资本支 出热潮,都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显著的上行潜力。 在企业盈利方面 ,尽管面临关税等不确定性,高盛预计标普500指数今明两年的每股收益(EPS)将均实 现7%的稳健增长,分别达到262美元和280美元。 报告特别指出企业盈利的强劲表现与悲观的宏观叙事形成了鲜明对比 。 2025年上半年,在CEO们普遍 ...
高盛对冲基金主管:AI“一次又一次”推动市场,争议愈演愈烈,但“不要对抗牛市,也别追”
搜狐财经· 2025-09-11 04:57
本文作者:鲍奕龙 来源:硬AI 高盛对冲基金主管强调美股仍是牛市,但不要在当前高位盲目追涨。 9月11日,高盛对冲基金主管Tony Pasquariello研报指出,当前AI驱动的美股科技巨头和宽松的货币财政 政策是支撑牛市的两大支柱。然而,创纪录的高估值与短期资金流入的减弱,预示着市场在短期内需 要"盘整巩固"。 Tony Pasquariello强调需要投资者保持耐心,不要与牛市对抗,但也不要在此高位追涨。短期内可以考 虑利用低成本期权进行对冲,为可能在第四季度出现的下一波上涨行情做好准备。 报告特别指出企业盈利的强劲表现与悲观的宏观叙事形成了鲜明对比。 2025年上半年,在CEO们普遍感到不确定的环境下,"标普493"(剔除七巨头后的标普成分股)的盈利 同比增长了7%,而科技七巨头的盈利增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8%。这表明,企业层面的盈利能力是支 撑市场的坚实基础。 估值与资金流:短期警报已经拉响 高盛对冲基金主管指出两大因素发出了美股的短期警告信:市场的估值和资金流。 宏观经济与企业盈利,韧性强于宏大叙事 报告首先分析了驱动市场的两个基本面因素: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 在经济增长方面,高盛预测美国2025 ...
大宗商品的牛市来了吗?
对冲研投· 2025-07-12 08:22
2025大宗商品市场表现 - 2025年期货大赛16万人参赛,累计盈利比例约20%,呈现短期二八定律 [2] - 长期盈利比例显著下降:三年期降至千分之一,十年期降至万分之一 [3] - 2024年国内期货成交量619万亿,估算手续费800亿,50万级别账户年消失约14万个 [6] - 过去二十年累计消失50万级别账户200万个,2025年活跃期货账户仅260万,远低于股票账户规模 [7] "大而美"法案对商品市场影响 - 废除新能源税收抵免等措施将削弱白银、铜、多晶硅、碳酸锂等工业品需求,传统能源(原油)短期受益但长期供给增加或导致利空 [9] - 多晶硅、碳酸锂等行业因法案与国内"反内卷"政策叠加,加速过剩产能出清 [10] - 农产品需求受抑制:法案提高食品券年龄门槛至64岁,削减2300亿美元支出,影响4200万美国人短期消费 [10] 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属性 - **多头主导品种**:金融股指(沪深300、中证500/1000)、金属(白银、锡)、农产品(豆油、棕榈油、菜油、棉纱)、国债期货等 [12] - **空头主导品种**:集运指数(欧线)、纸浆、苯乙烯、纯碱、红枣 [12] - **盘整品种**:黄金、铜、原油、黑色系(铁矿石、螺纹钢)、化工(PVC、PTA)、农产品(玉米、生猪)等 [12] 多晶硅行情与策略 - 7月多晶硅供应大幅增加,下游硅片厂商减产导致需求承压,下半年或重回累库,现货议价权仍在下游 [12] - 建议跨品种对冲策略:做多多晶硅/工业硅(PS/Si)比值,因供给侧调控或提振多晶硅价格但利空工业硅需求 [13] 铜关税与市场影响 - 50%铜关税导致需求在时空上错位,宏观预期分化,但仅影响短期波动而非长期方向 [15] - 中长期铜矛盾未变,需关注美国政策导向,市场需放弃"回归过去"的幻想 [16] 大宗商品反弹驱动因素 - 6月以来黑色建材和新能源商品筑底,主因成本触底(煤炭价格企稳)及需求超预期 [18] - 煤炭下游商品反弹受长鞭效应和羊群效应驱动,与"反内卷"政策形成共振 [18] 玻璃交易策略 - **波段操作**:1000元下方建多单,止损950元,突破1050元加仓目标1100-1200元 [20] - **对冲套利**:做多玻璃期货+做空纯碱期货,捕捉利润转移机会 [21] - **事件驱动**:关注房地产刺激政策及"反内卷"措施落地带来的脉冲行情 [22] 交易工具与报告 - 提供波动属性分析、宏观套利、跨品种/跨期价差套利、期权交易等工具表 [24] - 全球宏观资产晴雨表、交易计划复盘、仓位测算、组合风险管理等辅助工具覆盖全流程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