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投研

搜索文档
不甘做守财奴,瑞幸又要 “折腾” 了?
海豚投研· 2025-04-30 00:23
瑞幸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核心观点 - 一季度业绩超预期 营收88 65亿元 同比增长41 21% 超出BBG预期5 86% [3][8] - 淡季加速开店背景下利润率保持坚挺 Non-GAAP净利润6 5亿元 全年利润有望超35亿元 [6][31] - 同店销售额增速转正至8% 量价齐升驱动增长 杯单价同比增5% 杯量同比增33% [5][17] - 品牌心智持续提升 月活跃付费用户7427万人 同比增长24% 用户粘性增强 [6][19] - 开店节奏超预期 一季度净新增1757家 全年4000-5000家目标有望上调 [6][14] 业务表现 收入结构 - 自营业务收入67 85亿元 同比增长42 23% 占比76 5% [8][12] - 加盟业务收入20 81亿元 同比增长37 99% 超出预期15 92% [8][12] - 直营门店经营利润率17 07% 环比仅降1 6个百分点 [8][31] 成本控制 - 毛利率59 7% 环比仅下滑0 3个百分点 咖啡豆成本锁定策略见效 [6][25] - 长期采购合同覆盖80%咖啡豆需求 巴西24万吨协议单吨成本5787美元 显著低于市价9477美元 [25] - 存货水平稳定 临时采购需求有限 [26] 运营指标 门店扩张 - 总门店数达24097家 同比增长29 62% [8] - 自营/加盟门店分别新增1007/750家 加盟占比维持35% [8][14] - 下沉市场战略推进 加盟店超8000家主攻三四线 [12][13] 用户数据 - 单店日均杯量同比小幅增长 加盟店表现同步改善 [17] - 人均月购买杯数同比环比双增 涨价未影响复购 [6] - 动态定价策略实施 优惠前标价提高+千人千价并行 [19] 行业竞争格局 - 库迪竞争威胁减弱 现制茶饮品牌成为新对手 [9] - 核心点位争夺加剧 蜜雪/奈雪/古茗等加速扩张 [6] - 轻乳茶品类布局开启 产品差异化应对茶饮竞争 [9] - 咖啡豆涨价筑高行业门槛 成本优势进一步巩固 [31] 战略方向 - 海外市场拓展加速 一季度新增14家海外门店 [6] - 大钲资本黎辉出任董事长 强化资本运作能力 [10] - 从利润导向转向收入增长导向 估值逻辑切换 [9][10] - 供应链深度整合 印尼100万吨椰浆包岛协议落地 [25]
瑞幸(纪要):管理层对利润率展望仍偏谨慎
海豚投研· 2025-04-30 00:23
财报核心信息回顾 - 2025年第一季度总净营收同比增长41%至88.65亿元,超出市场预期5.86% [2] - 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2%至67.85亿元,占总营收的77% [2] - 合作店收入同比增长38%至20.81亿元,超出预期15.92% [2] - 毛利率提升至59.7%,同比扩大6.6个百分点 [2] - 营业利润7.37亿元,营业利润率8.3%,同比改善9.3个百分点 [2] - 自营店同店销售增长恢复至8.1% [5] - 店铺层面营业利润率17.1%,同比提升10.1个百分点 [5] 收入增长驱动因素 - GMV同比增长42%至104亿元 [5] - 自营店收入同比增长41%至65亿元 [5] - 合作店收入占比稳定在23% [5] - 单店季度收入42.93万元,环比下降19% [2] 成本与费用分析 - 材料成本占比降至40%,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 [4] - 店铺租金及运营成本占比降至26%,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4] - 配送费用同比增长54%至6.89亿元,单订单成本因规模效应降低 [4]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52%至4.96亿元,主要用于品牌营销 [6] - 行政费用占比降至7.7%,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6] 运营与扩张 - 总门店数达24097家,净新增1743家 [16] - 自营店15598家,合作店8499家,占比35% [2][16] - 国际门店65家,包括新加坡57家和马来西亚8家 [16]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表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8.97亿元 [7] - 现金及等价物达61亿元,环比增加2亿元 [8] 战略与管理 - 聚焦增长策略推动市场份额扩大 [9] - 新任董事长黎辉将推动全球扩张战略 [9] - 持续评估高潜力店址,保持行业领先扩张速度 [16]
可口可乐:关税越猛,“快乐肥宅水”越金贵?
海豚投研· 2025-04-29 14:56
核心观点 - 可口可乐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展现出较强韧性,表观营收111 3亿美元同比下降2%,内生营收同比增长6% [3] - 亚太地区表现突出,印度、菲律宾等新兴市场线下网点加速铺货及日本健康饮品推出带动增长 [3][12] - 无糖可乐同比增长13%成为碳酸饮料主要驱动力,经典可乐增速仅2% [3][16] - 毛利率创新高达62 6%,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可回收包装推广及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 [3][24] - AI深度应用推动经营效率提升,费用率降至29 1% [3][26]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增长5%-6%,与此前预期一致 [4] 财务表现 - 1Q25表观营收111 3亿美元同比下降2%,内生营收增长6% [3][12] - 浓缩液销量增长1%超预期,价格增长5% [3][12] - 外汇影响从-6%收窄至-3% [3][22] - 经营利润率32 9%,净利润率30% [6] - 北美地区营收占比39 2%,亚太地区占比12 8% [6] 区域表现 - 亚太地区增长强劲,印度、菲律宾等新兴市场覆盖率提升及日本健康饮品推出是主因 [3][12] - 北美地区营收43 8亿美元同比下降0 4%,占比39 2% [6] - 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营收22 6亿美元,同比增长17 4% [6] - 拉丁美洲营收14 9亿美元同比下降1% [6] 产品结构 - 碳酸饮料中无糖可乐增长13%,经典可乐仅增长2% [3][16] - 高端果汁Simply和超滤牛奶Fairlife带动果汁及其他饮料增长 [3][16] - 茶饮产品矩阵包含80多个品牌,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3][16] - 中国地区多款产品涨价幅度7%-25% [19] 成本与效率 - 玉米糖浆价格下降及可回收玻璃瓶使用降低包装成本 [3][24] - 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推动吨价上涨 [3][24] - AI应用于定价决策、营销广告和库存管理,降低费用率至29 1% [3][26] - 除EMEA地区外,其他地区经营利润率均改善 [26] 战略调整 - 为应对关税影响,公司将减少铝罐包装转向塑料瓶 [7] - 已在美国部分州推出100%可回收塑料瓶,计划逐步推广 [7] - 浓缩液生产地点策略与百事不同,主要在美国本土生产避免关税影响 [7]
最差的时光已经过去?中国中免能苦尽甘来吗
海豚投研· 2025-04-29 14:56
中国中免2025年一季度财报分析 核心观点 - 公司收入下滑趋势收窄,最差时间可能已过 [3] - 毛利率企稳,费用支出刚性,利润弹性可观 [3] - 离境退税新政对行业整体利好但可能削弱公司牌照优势 [3] - 短期走势可乐观但长期仍面临结构性挑战 [5] 财务表现 - 一季度总收入167.5亿元,同比下滑11%,较前三个季度20%左右的跌幅明显收窄 [3] - 离岛免税客单价同比增长19.5%至1,153元,带动销售额跌幅收窄至11% [3] - 毛利率同比微降0.3个百分点至33%,呈现企稳迹象 [3] - 营销费用22亿元,同比减少9%,毛销差33.2亿元 [3] - 归母净利润19.4亿元,同比减少16%,净利润率仅收缩0.6个百分点 [3] 行业动态 - 海南一季度接待游客数同比增长6%,但离岛免税购物人次和消费件数分别下降28%和26% [3] - 中国政府出台离境退税新政,将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现金退税限额上调至2万元 [3] - 新政可能扩大境外游客入境消费规模,但也可能削弱公司免税经营牌照的稀缺性 [3] 估值与展望 - 券商对2025年净利润预期均值约50亿元,较2024年增长18% [5] - 当前A股和港股市值对应2025年PE分别为25.8倍和19.8倍,处于历史中性水平 [5] - 短期受益于政策刺激和业绩触底,但长期面临国产美妆崛起、海外消费分流等挑战 [5] 历史业绩对比 - 2023年一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变化:24%、-9%、-11% [4] - 同期毛利率变化:29%、33.3%、33% [4] - 归母净利润变化:23亿元、23.1亿元、19.4亿元 [4]
逼没了新潮,分众“好日子”不远了?
海豚投研· 2025-04-28 15:50
核心观点 - 分众传媒2024年四季度收入同比下滑7%,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 7%,均低于市场预期,反映宏观环境恶劣 [3] - 公司计划83亿元收购新潮传媒,新潮收入约为分众1/6但未盈利,收购后将通过优化点位和租金谈判提升长期盈利能力 [3] - 2024年公司分红47 7亿元,分红率超100%,按当前市值计算股东回报率达4 8% [3] - 行业数据显示一季度户外广告整体增长7%,梯媒广告保持每月15%以上增长,表现优于其他户外广告形式 [20] - 公司核心经营利润率从2017年47%降至2024年40%,收购新潮后有望通过协同效应提升利润率 [7] 财务表现 - 2024年四季度总收入30亿元,同比下滑7 1%,低于市场预期的34 7亿元 [6] - 一季度收入28 6亿元,同比增长4 7%,略低于预期的29 4亿元 [6] - 一季度毛利率64 7%,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核心经营利润率36 7% [6] - 2024年全年净利润51 6亿元,与预期持平,主要得益于费用控制 [37] - 影院广告业务2024年下半年同比下降40%,但一季度受《哪吒2》带动有所恢复 [22][24] 业务发展 - 梯媒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96%,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22] - 客户结构中消费类表现相对韧性,互联网、交通、娱乐、房地产占比下滑 [27] - 公司持续优化点位布局,关闭低效三四线点位,增加一二线点位 [31] - 影院覆盖从1835家增至2459家,影厅增加近4000个 [24] - 新潮传媒拥有64万住宅楼宇和10万下沉市场商业楼宇点位,将补充分众市场空白 [7] 行业与竞争 - 户外广告行业一季度整体增长7%,主要受益于刊例价格上调5% [17] - 梯媒广告保持每月15%以上增长,表现优于其他户外广告形式 [20] - 收购新潮后公司将增强与物业谈判能力,降低点位租赁成本 [42] - 新潮单屏创收仅为分众60%,显示整合后的利润率提升空间 [43] - 行业龙头通过收购进一步集中市场份额,优化竞争格局 [7] 未来展望 - 二季度收入预计维持中低个位数增长,受618电商旺季和本地生活平台竞争带动 [21] - 长期看收购新潮将增强公司流量掌控能力,提升盈利能力 [42][43] - 公司历史巅峰经营利润率47%,当前40%,显示提升空间 [7] - 政策环境变化和消费复苏进度将影响公司短期表现 [21] - 高分红策略和15x P/E估值底部提供投资安全边际 [8]
特朗普怂了,美股又能 “KTV” 了?
海豚投研· 2025-04-28 15:50
特朗普关税政策与市场影响 - 特朗普政府对华关税态度转向温和,预期最终税率可能降至5-10%,市场从Risk-off重新进入Risk-on模式 [3] - 特朗普政策操作动摇了"美国例外论"信仰,市场意识到美国经济繁荣主要依赖政府加杠杆,而当前杠杆已接近极限 [4] - 美国宏观杠杆率达258%,比疫情前高7个百分点,其中政府杠杆率上升,企业和居民杠杆率分别下降4.5和5个百分点 [4] - 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4%以上高位盘旋,居民和企业加杠杆动力不足,政府杠杆难以为继 [4] 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 - 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执政,下届政府都将面临重塑财政纪律的挑战,可能通过关税或资本流通税等方式外化内部经济问题 [6] - 资本品加税不同于上一轮终端需求品加税,直接影响企业资本开支预期和进度,特斯拉已表示关税导致资本支出超100亿美元并影响设备引进 [11] - 美国地产开发商面临中国建材依赖问题,Home Depot货架70-80%为中国制造,供应链不确定性抑制新项目启动 [12] 美股市场展望 - "美国例外论"信仰动摇,美元资产持续拔估值的基础已不稳固 [9] - 政府去杠杆过程中若无AI产业革命对冲生产力,可能对美国经济造成压力 [10] - 美股高估值部分依赖AI技术领先地位,若中国AI技术追赶可能挤压科技股估值溢价 [14] - 2025年可能是美股投资收益转向平庸的一年,EPS持续超预期的希望不大 [20] 投资组合调整 - 组合小幅调仓,提高权益仓位比例,调入台积电(业务抗关税)、唯品会(股东回报强)、拼多多(估值低)、泡泡玛特(成长性好) [22] - 具体调仓包括:台积电仓位从2.14%增至4.27%,拼多多从1.9%至3.79%,泡泡玛特从0至2.04% [23] - 组合上周收益0.7%,跑赢沪深300但跑输MSCI中国和标普500,自2022年3月测试以来绝对收益81%,超额收益84% [23][25] 个股表现分析 - 拼多多上周涨11%,因关税争端缓和带动此前受影响较大的公司反弹 [30] - 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分别涨10.5%和9.5%,逻辑与拼多多类似 [30] - 美团跌6.5%,因京东入局外卖业务引发竞争担忧 [30] - 京东跌11.1%,市场担忧外卖业务扩张带来的利润拖累 [30] 本周重点关注 - 进入美股一季度财报密集发布期,重点关注关税影响下的下季度指引和资本开支计划调整 [33] - Meta财报关注广告表现、资本开支是否受AI和关税影响 [34] - 微软财报关注Azure增长指引和AI对业务贡献 [34] - 苹果财报关注iPhone16e新机表现和关税影响 [34] - 亚马逊财报关注电商业务增长下滑程度和AWS增速预期 [34]
美团 vs 京东:核心与边界,心智与流量
海豚投研· 2025-04-27 10:53
外卖市场竞争格局 - 外卖行业已发展10多年,增速即将进入个位数区间,新进入者需数倍于展业红利期的投入才能占住30%市场份额实现盈亏平衡 [2] - 饿了么在阿里主导下投入30亿补贴但未能实现盈利,主要因过度依赖补贴、商户端激励不足、与阿里生态整合效率低下及下沉市场布局滞后 [5] - 抖音外卖失败源于用户心智错位(娱乐场景vs刚需消费)、无自有配送体系导致履约成本高、商家资源不足等问题 [15][17][19] - 顺丰同城市场份额不足5%,因缺乏自有流量与商户资源、骑手密度不足导致运营效率低下、技术算法落后于美团 [25][29][31] 美团外卖核心壁垒 - 用户侧壁垒:月活跃用户超1.5亿,日均打开频次3.2次,会员体系深度绑定(年费用户5000万,留存率85%) [35][36] - 商户侧壁垒:超1万名地推人员覆盖2800个县级区域,美团收银系统渗透80%头部餐饮商户,商户迁移成本超5万元 [38][39] - 履约侧壁垒:日均活跃骑手300多万,智能调度系统将单均配送时长压缩至28分钟(行业最低),超时率低于3% [41][42] - 数据资产壁垒:积累超100亿条订单数据,可预测区域化需求,动态调整配送范围降低空驶率15% [45][46] 京东外卖挑战与策略 - 市场现状:美团占据65-70%份额,覆盖超1000万家商户,京东初期聚焦10个核心城市试水 [49] - 短期策略:高补贴拉新,依托京东物流配送网络采用自营+众包模式支撑百万级单量 [51][52] - 中长期机会:与京东到家订单合并提升骑手人效,聚焦"品质外卖"差异化竞争 [55] - 核心短板:单均配送成本比美团高40%,缺乏地推团队与SaaS工具,数据积累薄弱 [59][60][61] 即时配送行业关键问题 - 履约效率三角:需平衡高时效(如30分钟送达)、低成本(单均配送成本5-7元)、优体验(超时率<3%) [73] - 运力弹性管理:美团70%骑手为兼职,极端天气接单率下降30-50%,需动态补贴维持运力 [64] - 技术系统挑战:复杂场景算法误差率高达18%,商家出餐时间预测准确率仅75% [68][69] - 政策适应性:电动车限速导致配送速度下降15%,新能源车要求增加换电成本 [73][74] 企业战略思维差异 - 传统企业思维:强调业务边界(如京东重仓配投入,反感跨界竞争) [75] - 互联网企业思维:关注核心能力衍生(如美团"Food+Platform"生态协同) [7][75] - 战略执行差异:创始人主导业务更易保持战略定力,职业经理人易因向上管理导致动作变形 [14][55]
英特尔(纪要):全年资本开支从 200 亿降到 180 亿
海豚投研· 2025-04-27 10:53
英特尔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27亿美元,超出指引上限,主要受Xeon销售表现优于预期和客户提前采购影响 [4] - Non-GAAP毛利率39.2%,比指引预期高出约3个百分点,得益于Raptor Lake需求强劲及Meteor Lake成本改善 [4] - 每股收益0.13美元,超出盈亏平衡的指引预期,主要受益于营收增长、毛利率提升及运营费用降低 [4] - 运营现金流8亿美元,资本开支62亿美元,调整后自由现金流为-37亿美元 [4] - 现金余额210亿美元,获得芯片法案拨款11亿美元及NAND业务出售款项19亿美元 [4] 财务业绩表现 - 总营收127亿美元,同比增长2.86%超出市场预期12.315亿美元 [3] - 毛利率36.9%(GAAP),比市场预期高出4.7个百分点 [3] - 营业亏损3.01亿美元,营业利润率-2.4% [3] - 净亏损8.21亿美元,净亏损率-7.0% [3] - 研发费用3.64亿美元,占营收28.7% [3] 各部门业绩表现 客户端计算事业部(CCG) - 营收76.29亿美元,环比下降7.8%,占总营收60.2% [3] - 低于传统季节性变化幅度,较高的出货量被产品组合因素和竞争压力抵消 [4] 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事业部(DCAI) - 营收41.26亿美元,环比增长7.8%,占总营收32.6% [3] - 受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对AI服务器需求驱动 [4] 英特尔代工服务事业部(IFS) - 营收46.67亿美元,环比增长7.7%,占总营收36.8% [3] - 得益于Intel 7产品提前交付和先进封装服务增加 [5] - 营业亏损23亿美元,与上季度基本持平 [5] 其他业务 - 营收9.43亿美元,环比增长46.7%,占总营收7.4% [3] - 营业利润合计贡献1.03亿美元 [14] 未来展望与战略调整 第二季度指引 - 营收指引112-124亿美元,环比下降2%-12% [14] - 毛利率指引中值36.5% [7] - 每股收益指引为非GAAP盈亏平衡 [14] 全年战略重点 - 运营费用2025年170亿美元,比预期低5亿美元 [7] - 总资本开支2025年约180亿美元,计划额外节省20亿美元 [7] - 推进Intel 18A工艺,支持2025年底推出Penton Lake产品 [14] - 拟出售Altera 51%股份给Silver Lake Partners,估值90亿美元 [16] 组织架构调整 - 领导团队架构扁平化,关键部门直接向CEO汇报 [7] - 减少运营层级,更贴近产品和工程团队 [15] - 自2025年第三季度起实施每周4天返回办公室政策 [15] 产品战略 - 重新聚焦AI驱动计算时代的一流产品 [9] - 优化产品以适应新的AI工作负载 [10] - 强调代工业务客户服务和工艺技术适应性 [9][11]
英特尔:左手卖资产、右手裁员,换帅自救能成吗?
海豚投研· 2025-04-27 10:53
英特尔于北京时间 2025 年 4 月 25 日上午的美股盘后发布了 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截止 2025 年 3 月),要点如下: 1、核心数据:收入持平,毛利率再次下滑。英特尔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 126.7 亿美元,同比基本持平, 接近指引上限(117-127 亿美元)。本季度客户端 业务有所下滑,但数据中心及 AI 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增长与其基本抵消。$英特尔.US 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8.2 亿美元,亏损扩大, 主要是受毛利率下滑和 非经常性损失增加的影响。 2、各项业务情况:客户端再丢份额,AI 和代工才是潜力。 公司本季度再次进行业务口径调整, 将英特尔自有产品业务重新分为客户端业务和数据中心及 AI 业 务两项 。 1)客户端业务 :本季度客户端营收 76.3 亿美元,同比下滑 7.8%。而 同期 PC 行业出货量同比 +5.9%,英特尔的相关业务同比-7.8% ,表明英特尔的份额继续在 丢失; 2)数据中心及 AI 业务 :本季度数据中心及 AI 业务的营收 41.3 亿元,同比增长 7.8%,这主要是受 Xeon 服务器的销售表现和部分客户为潜在关税的提前备货; ...
十问十答:刘强东送外卖!京东葫芦里卖什么药?
海豚投研· 2025-04-26 11:18
京东进入外卖市场的战略意图 - 国内电商市场竞争激烈,七大平台主导市场,京东面临流量不足和DAU远小于MAU的困境,工具属性较强[3] - 京东重启外卖、出行等新业务提案,旨在拓展新流量入口提升用户活跃度,这些提案曾因成本高和验证周期长在2022年被搁置[3] - 即时零售是少数保持高速增长的领域,京东和美团都视其为重要战场,京东在"快"的心智优势被美团即时履约网络稀释[3][4] - 京东希望通过外卖业务改变用户心智,当用户急需商品时能第一时间想到京东[5] 京东外卖业务发展规划 - 管理层设定两年考核周期,第一年重点在模型落地和基建搭建,第二年考核订单量和交易规模[6][7] - 若未达预期目标,可能调整资源投入或终止项目,类似京喜等业务[8] - 外卖业务难度低于社区团购等创新业务,商家签约周期显著缩短,如茶饮品牌仅需一个月[8] - 目前订单量500-600万/日,其中餐饮订单约一半,远低于美团的六七千万单[9] 京东外卖业务现状 订单结构 - 品类分为茶饮(20元客单价)、简餐(45-50元)和火锅团餐(80元)[10][11] - 茶饮增速放缓,餐食类占比提升[12] - 覆盖140多个城市,但实际供给覆盖仍有很大改善空间[14] 用户获取 - 主要针对大学生和Plus会员发放代金券,价格比美团低7-8元[14] - 微信体系成为重要流量来源,95%概率在微信支付后显示京东外卖代金券[16] - 90%订单来自京东主站页面,入口较深[20] 骑手端 - 全国约9万骑手接单过外卖订单,其中专职骑手约1.3万(15%)[18] - 专职骑手主要来自京东物流转岗,新招募进展缓慢约2000人[19] - 推出首单20元激励和三单每单20元持续激励吸引骑手[18] 业务挑战与瓶颈 - 履约配送能力开始出现不稳定,可能成为增长最大瓶颈[21] - 外卖高频、集中峰值的特性与京东原有配送模式不同,缺乏相关基建和经验[21] - 订单量若达1000-2000万/日,系统可能崩溃,需要完全不同的结构和管控模型[22] - 餐饮页面产品设计存在问题,影响商家设置营销活动效率[24] - 招商标准较严格,暂未纳入档口店铺,限制订单量提升空间[24][25] 补贴策略与亏损 - 当前单均亏损约6元(12%亏损率),60%用于商品补贴,40%用于运费补贴[28] - 补贴结构不健康,全部由平台承担,未来计划引导商家和品牌方分担[29] - 补贴对茶饮和简餐效果明显,但对高价品类如火锅影响有限[30] - 补贴策略粗放,难以做到精准投放和细粒度比价[31] - 补贴带来的增长可能难以持续,一旦停止用户可能回归原有平台[32] 业务协同与用户心智 - 高频外卖用户访问次数提升但停留时间短,未显示明显电商浏览行为[26] - 计划通过评价页面发放商品满减券联动电商业务,但预期转化率不高[27] - 外卖业务核心增量仍需依赖主站流量或独立端产品,但后者投入有限[27] - 改变用户心智难度大,美团饿了么已深耕十余年形成固定认知[8][33] - 仅靠补贴难以撼动现有竞争壁垒,需要差异化定位或效率体验代差[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