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芯闻

搜索文档
AOS eFuse:智能化电源保护,让服务器运行更可靠
半导体芯闻· 2025-08-15 10:29
产品发布 - 公司推出全新AOZ17517QI系列60A电子保险丝 专为12V热插拔应用优化设计[5][6] - 产品采用紧凑型5mm×5mm QFN封装 显著提升系统空间利用率[6] - 产品针对服务器 数据中心及电信基础设施的12V电源轨保护需求[6] 技术特性 - 产品具备超低导通电阻0.65mΩ 支持多器件并联实现智能均流[7] - 集成高性能控制IC与高SOA沟槽式MOSFET 提供卓越电路保护与功率管理能力[7] - 宽工作电压范围4.5V至20V 兼容多种电源系统设计需求[7] - 支持27V绝对最大额定电压 有效抵御瞬态电压冲击[7] - 多重电路保护功能包括过流保护 短路保护 欠压锁定 过压钳位 热关断保护 可调式外部软启动以及启动阶段SOA保护限制[7] 应用领域 - 产品专为服务器电源优化设计 适用于需要热插拔操作的服务器 数据中心及电信设备[5][6][7] - 在数据中心和电信基础设施中 关键电源轨需配备电子保险丝进行实时监控和保护[6] - 传统热插拔控制器搭配分立FET方案正逐步被更先进的eFuse技术取代[7] 行业背景 - 公司是集设计研发 生产和全球销售为一体的功率半导体及芯片解决方案供应商[3][6] - 公司通过创新TrenchFET技术与领先IC设计结合 开发出更紧凑性能更强的eFuse解决方案[7] - 产品针对现代服务器架构严苛要求进行深度优化 为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电源保护选择[7]
晶圆厂,产能扩充四倍
半导体芯闻· 2025-08-15 10:29
产能扩张与技术升级 - 通过收购英飞凌奥斯汀200mm晶圆厂,公司产能将提升至年40万片晶圆,达到原有4倍水平[2] - 新工厂将支持130nm至65nm传统节点生产,并新增铜背板互连(BEOL)等关键技术能力[2] - 获得英飞凌混合信号技术许可,该技术被定位为旗舰级技术资产[2] 地缘战略与市场定位 - 当前80%-90%的微控制器/电源管理IC等传统芯片产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公司瞄准美国国防和工业领域供应链本土化需求[3] - 行业专家指出中国可能通过价格战和出口限制将传统半导体"武器化",类似稀土供应链策略[3] - 美国商务部已启动调查,汽车制造商和工业控制公司对安全供应链需求意识显著提升[3][4] 客户合作与商业模式 - 与英飞凌签订价值超10亿美元的四年期供应协议,工厂初期将优先满足其订单需求[4] - 观察到IDM厂商加速向轻晶圆厂模式转型,公司计划持续收购释放的产能[4] - 采用"技术即服务"差异化战略,区别于台积电等大型代工厂[4] 前沿技术布局 - 在量子计算领域服务D-Wave和PsiQuantum等客户,成为超导/光子学器件开发的核心代工厂[5] - 开发全球首个混合信号开源PDK,与谷歌保持多年多项目合作关系[5] - 创新性采用"无标准流程"代工模式,与客户共同构建定制化制造工艺[5] 行业趋势观察 - IDM厂商同步推进产能本土化与轻资产转型,形成产能扩张窗口期[4] - 传统半导体需求尚未转化为实际收入增长,当前主要表现为技术转移和产能建设需求[4]
一家新崛起的百亿芯片公司
半导体芯闻· 2025-08-15 10:29
营收目标与增长预期 - 公司首席执行官Jayshree Ullal最初预计2028年突破100亿美元营收目标,但AI网络需求强劲可能使这一目标提前至2026年实现[2] - 第三季度营收预期上调至22.5亿美元,略高于第二季度的22.1亿美元[4] - 即使失去五大AI客户之一,公司仍有望实现2025年后端AI网络设备销售额7.5亿美元及AI相关前后端网络合计15亿美元的目标[4] - 公司市值在公布第二季度业绩后一周内增加263亿美元,达到1775亿美元[4]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产品收入18.8亿美元,同比增长31.9%,环比增长10.9%[6] - 软件订阅收入3160万美元,同比增长4%,服务收入3.278亿美元,增长22.7%[6] - 软件和服务合计收入3.594亿美元,占总收入16.3%,占比因硬件业务更快增长而下降[6] - 第二季度总营收22亿美元,同比增长30.4%,营业利润9.86亿美元(增长41%),净利润8.89亿美元(占营收40.3%)[8] - 公司盈利率从2013年上市时的12%提升至当前高水平[8] 竞争策略与市场地位 - 通过支持客户安装自有网络操作系统(如微软SONiC、Meta FBOSS)打造"蓝盒"产品,区别于白盒硬件供应商[9] - 在100/200/400Gb/s数据中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持续挤压思科份额[15][17] - 2023年起在10Gb/s及以上速度交换机市场盈利能力超越思科,端口出货量也实现反超[17] - 公司认为竞争格局未变,但强调通过平台性能、功能创新和客户亲密度保持差异化优势[11]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会 - 以太网替代InfiniBand用于AI后端网络的趋势显著加速公司增长[2] - 预计2025年收入至少85亿美元,其中服务收入可能以35%增速达15亿美元[12] - 2026年AI大规模支出浪潮可能推动产品收入增长15%,使总营收突破100亿美元[12] - 公司瞄准540亿美元总目标市场,包括数据中心/云网络、园区网络及软件服务[12] - 行业研究显示数据中心以太网交换带宽收入持续增长,但未包含AI后端网络部分[19][21] 技术发展方向 - 可能推出基于UALink交换和以太网的AI机架级扩展网络系统[21] - 预计将商业化博通的扩展以太网(SUE)技术,可能形成新收入增长点[21]
RISC-V盛会,日程曝光
半导体芯闻· 2025-08-14 10:41
RISC-V行业发展趋势 - RISC-V凭借指令集庞大、模块化高、成本可控及弹性架构优势,正成为AI计算、汽车电子、高性能通用处理等领域的核心解决方案[1] - 2025年RISC-V在上述三大领域实现实质性突破,预计2031年全球基于RISC-V的SoC芯片出货量达200亿颗,占全球市场份额25%[1] 技术研讨会核心内容 Andes晶心科技技术布局 - 产品线覆盖从入门到高端RISC-V处理器IP,支持5G、AI、数据中心、物联网、车规嵌入等应用领域[5] - 新一代向量处理核心与高性能应用处理器将推动AI技术发展,边缘AI部署潜力显著[7] - 汽车CPU技术进展显著,高性能处理器整合提升车辆安全性、效率及用户体验[16] - RISC-V与AI协同驱动第三次处理器革命,提供定制能力、可扩展性及成本效益[22] 生态合作伙伴技术亮点 - PUFsecurity推出PUFhsm硬件安全模块,集成RISC-V CPU实现芯片级信任链与加密操作[10] - Siemens推出Tessent UltraSight-V调试方案,支持RISC-V SoC高效跟踪与性能诊断[14] - S2C思尔芯通过原型验证工具加速RISC-V创新,演示大语言模型及多核系统案例[18] - Rambus提出基于RISC-V的可信根方案,增强SoC安全等级并支持功能安全认证[20] - 村田制作所聚焦AI与车用领域,提供低阻抗电容封装设计解决方案[24] 应用领域突破 - 紫荆半导体探索RISC-V在汽车芯片的发展路径[26] - 万有引力电子科技分析RISC-V在AI眼镜芯片的优势与挑战[28] - 深聪智能展示RISC-V在语音处理等边缘AI场景的创新应用[29] 行业圆桌论坛 - 议题聚焦AI计算加速下RISC-V的优势与挑战,参与方包括中科院软件所、奕行智能、兆松科技等[30][32][34][36][40]
下一代Macbook,用上自研无线芯片
半导体芯闻· 2025-08-14 10:41
苹果自研无线芯片计划 - 公司自研无线芯片转型始于iPhone 16e的C1芯片,并计划扩展到更多产品类别,整个iPhone 17系列将搭载自研Wi-Fi芯片 [2] - 自研硬件不仅限于手机,其他设备也在覆盖范围内,包括M5 MacBook Air系列 [2] - 公司意在减少对博通和高通等供应商的依赖,通过自研零部件实现更高自主权 [2] 自研芯片技术细节 - 自研无线芯片目标为提升效率并节省空间,计划将Wi-Fi、蓝牙和蜂窝通信芯片整合在单一封装中 [2] - 当前组件分别焊接在逻辑板上,增加生产成本且无法享受集成优势,整合将从iPhone 17开始 [2] - M5 MacBook Air可能仅首发自研Wi-Fi芯片,蓝牙集成或留待后续机型,体现公司循序渐进的技术转型策略 [3] 产品规划与性能预期 - M5 MacBook Air将保持13英寸和15英寸两种尺寸,外观设计与M4系列一致 [3] - 新一代便携式Mac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发布,自研芯片可能与iPhone 16e的C1类似 [3][4] - 自研芯片通过深度整合设计优化性能与能效,有望提升续航表现,更多细节将在明年发布会公布 [4]
SK海力士,率先开发1c DRAM
半导体芯闻· 2025-08-14 10:41
技术开发进展 - 公司于第二季度成功开发基于1c(第6代10纳米级)工艺的LPDDR5X低功耗DRAM [2] - 新产品最高运行速度达10.7Gbps,单颗容量为24Gb,主要面向AI服务器及PC市场 [3] - 1c DRAM尚未量产,计划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转产投资 [2] 产品技术特性 - LPDDR5X为第七代低功耗DRAM,较普通DDR更注重能效,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及平板等IT设备 [2] - 采用LPCAMM封装技术,结合可拆卸模块与板载焊接优势,减少封装面积并提升能效 [3] - SOCAMM为LPDDR下一代模块,配备694个I/O端口,较LPCAMM的644个更多 [3] 市场战略定位 - 以SoCAMM和LPCAMM形式提供解决方案,瞄准AI服务器及PC市场需求 [3] - 新产品开发旨在抢占AI低功耗DRAM市场先机,满足全球大型科技公司需求 [2][3] - 英伟达等AI产业主导企业预计在下一代AI PC中采用LPCAMM及SOCAMM产品 [3] 工艺演进路线 - LPDDR技术发展顺序为1-2-3-4-4X-5-5X,当前第七代LPDDR5X已实现量产 [2] - 公司于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1b(第5代10纳米级)LPDDR5X量产 [2] - 1c工艺为第六代10纳米级技术,代表当前最先进制程节点 [2]
中国大陆最大12英寸硅片厂,IPO过会!
半导体芯闻· 2025-08-14 10:41
公司概况 - 西安奕材专注于12英寸硅片研发生产,产品覆盖存储芯片、逻辑芯片、图像传感器及功率器件等关键领域,12英寸硅片占全球硅片出货面积75%以上[2] - 公司成立于2016年,仅用九年时间实现技术突破,2024年末月均出货量达52.12万片,位居中国大陆厂商第一、全球第六[2] - 客户包括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国际一线晶圆厂,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数据中心、智能汽车及机器人等终端场景[2] 技术实力与产能布局 - 已掌握拉晶、成型、抛光、清洗和外延五大工艺环节核心技术,核心指标与全球前五大厂商持平,产品量产用于2YY层NAND Flash、先进DRAM及逻辑芯片[3] - 首个西安制造基地第一工厂2023年达产,第二工厂2024年投产,预计2026年全面达产后两厂合计产能达120万片/月,可满足中国大陆40%的12英寸硅片需求[3] - 2024年末合并产能71万片/月,通过技术革新将第一工厂产能从50万片/月提升至60万片/月以上[3] 产品结构与市场地位 - 12英寸硅片分为正片(P型占全球市场90%)和测试片,正片包括抛光片(用于DRAM/NAND Flash)和外延片(用于逻辑芯片),抛光片供货量居国内存储IDM厂商前二[4] - 测试片已供应全球主力晶圆厂并出口境外一线客户[5] - 全球12英寸硅片市场80%份额被前五大外国厂商垄断,西安奕材全球占比6-7%[7] 财务表现与融资情况 -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41.83%,从10.55亿元增至21.21亿元,2025上半年营收13.02亿元(同比+45.99%)[5] - 同期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17.28亿元,2025上半年亏损3.4亿元,主要因两座工厂累计投资超235亿元导致折旧摊销费用高企(2024年折旧摊销占成本46.7%)[6] - 成立以来完成7轮融资超100亿元,C轮投前估值140亿元,2024年股权转让估值溢价至240亿元[7] 战略规划与IPO进展 - 制定2020-2035年15年战略规划,计划建设2-3个核心制造基地及若干智能工厂[3] - 科创板IPO拟募资49亿元用于西安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2024年11月29日受理,12月24日进入问询阶段[5] - 上市委重点关注治理结构(实际控制人认定)及盈利前景(行业趋势与产品市场导入合理性)[5]
会见特朗普后,英特尔放大招
半导体芯闻· 2025-08-14 10:41
英特尔刚刚发布了全新的"USAI"叙事,强调其在美国本土制造方面的实力——时间点颇为巧妙, 几乎是在英特尔 CEO 陈立武(Lip-Bu Tan)在白宫会见特朗普总统后的 24 小时内推出。 英特尔的 USAI 宣传活动已亮相街头,在公交站牌广告上打出标语:"为使命而生,由信任支撑。 这就是 Intel Inside 的力量。"海报继续写道:"凭借 50 年的美国本土制造经验和可即刻部署的 AI 解决方案,英特尔是经过验证的合作伙伴,可助力公共部门大规模实施 AI 安全。"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 源 :内容 编译自 tweaktown 。 "你需要的是可获取、可问责的解决方案;既强大又实用;无缝且安全。每一颗处理器都内置安全 防护和隐私设计;供应链必须可持续、可扩展且有韧性;基础设施必须能巩固我们的经济、劳动力 和国家利益。在英特尔,我们知道未来属于那些正确构建它的人,而这一切,就从美国本土开 始。" "50 多年来,我们一直是唯一一家致力于在美国本土进行先进制造、生产世界最尖端芯片的美国公 司。要为今天与未来开发安全的 AI,需要使命感、伙伴关系和以人为本。所以让我们携手合作 ——以 ...
三星DRAM,大跌!
半导体芯闻· 2025-08-14 10:41
市场占有率变化 - DRAM市场份额大幅下滑至32.7%,同比下降8.8个百分点,主要因HBM市场被竞争对手抢占 [2] - 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提升至19.9%,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 [2] - 电视市场份额小幅增长至28.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 [2] 地区销售额表现 - 美洲市场销售额最高,达33兆4,759亿韩元 [2] - 中国市场销售额为28兆7,918亿韩元,同比下降11% [2] - 亚洲及非洲市场销售额为20兆8,064亿韩元,欧洲市场为15兆8,623亿韩元 [2] 原材料及产品价格变动 - 移动应用处理器(AP)价格同比上涨12%,摄像头模组价格上涨8% [3] - 电视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下降4%,智能手机价格上涨1% [3] - 存储器平均销售价格下降3%,智能手机用OLED面板价格下跌12% [3]
下一代GPU不延期!英伟达霸气回应
半导体芯闻· 2025-08-14 10:41
英伟达下一代GPU芯片Rubin进展 - 富邦金融分析师指出Rubin因重新设计可能导致量产延迟 原计划2025年底量产 2026年初开卖 但延迟几率较高 [2] - 芯片首版已于6月底完成下线 但公司正重新设计以更好应对AMD MI450 下一次下线时程预计在9月底或10月 可能限制2026年出货量 [2] - 英伟达声明否认Rubin架构延迟 表示项目进展顺利 [2] 英伟达Blackwell系列出货量预测 - Blackwell系列2025年出货量逐季增长 Q1为75万颗 Q2达120万颗 Q3/Q4分别提升至150万颗与160万颗 [3] - Rubin将接替Blackwell系列成为下一代产品 [3] 台积电CoWoS先进封装产能分配 - 2025年英伟达以51.4%市占率主导CoWoS产能 博通与AMD占比分别为16.2%和7.7% [3] - 2026年博通与AMD占比预计升至17.4%与9.2% 英伟达略降至50.1% [3] - AMD与博通是台积电CoWoS产能成长最快的客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