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业家
icon
搜索文档
好的老板,一定是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创业家· 2025-08-18 10:14
核心观点 - 文章核心观点是探讨日本消费品牌在低增长、少子化、高龄化背景下如何穿越周期,并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学习对象,强调供应链驱动、大单品迭代和生活方式定义是日本品牌成功的关键[6][7][8] 日本品牌穿越周期的核心思想 - 供应链驱动PB产品:通过制售一体的极致性价比供应链模式,如神户物产全球350家工厂支撑1000+家门店实现200亿规模,7-11利用全日本门店数据指导供应链开发PB产品,Nitori用汽车供应链标准管理家具供应链实现连续36年收益双增长[7] - 细分大单品持续迭代:龟甲万从酱油产品升维到酱油文化,资生堂通过品牌分层既守住高端市场又挖掘下沉客群[7] - 定义生活方式与引起情绪共鸣:万代开发触动人类本能欲望的商品,无印良品重新定义无logo平价商品[8][9] 日本消费市场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 日本市场变化对中国未来10年消费演化具有强预示性,可作为"未来实验室"和"预演场"[6] - 流量失效背景下,单纯依赖流量将错失一代消费者,需学习日本从产品开发、IP表达和精益经营中寻找增长密码[6] - 日本品牌在消费理性化与情感化并行的环境下淬炼出的产品生存智慧,是中国品牌"赢得一代消费者"的关键筹码[6] 研学活动具体内容 - 研学时间:9月21日-26日(6天5晚)[20] - 研学定价:59800元/人,限额35人且仅限企业创始人[20] - 重点学习对象包括7-11、神户物产、资生堂、Nitori、龟甲万、无印良品和万代等日本领军企业[6][7][8] - 行程安排涵盖供应链重构(7-11、神户物产)、大单品迭代(资生堂、龟甲万)和生活方式定义(无印良品、万代)三大模块[11][13][14][16][18] 日本企业具体案例数据 - 7-11:通过PB商品开发帮助店铺业绩提升120%[11] - 神户物产:拥有340支PB商品,全球合作工厂超过350家,销售规模达200亿人民币[13] - 龟甲万:从17世纪延续至今,产品从酱油扩展到2000多种SKU[16] - 万代:设计师参与开发50多款玩具,累计销售335万个[18]
山东前首富,又要IPO了
创业家· 2025-08-17 10:33
歌尔股份资本运作 - 歌尔股份拟以约104亿港元全资收购香港联丰商业集团旗下两家子公司米亚精密科技及昌宏实业,以增强精密结构件领域竞争力并深化垂直整合能力 [5][7] - 公司分拆歌尔微电子赴港上市,目标提升治理水平、国际知名度及融资效率,创始人姜滨夫妇财富有望进一步增长(目前270亿元) [7][14][15] - 歌尔微电子估值达205亿元,为山东最大独角兽,2024年销售额位列全球第四大传感器提供商及第一大声学传感器提供商 [16][17][19] 歌尔微电子业务表现 - 2022-2025年3月收入分别为31.21亿元、30.01亿元、45.36亿元和11.2亿元,毛利率从18.5%提升至20.6% [18] - 同期净利润受研发及销售费用增加影响,分别为3.26亿元、2.89亿元、3.09亿元和1.16亿元,39个月累计研发投入超9亿元 [18] - 传感器累计出货量超50亿颗,客户包括苹果、小米等,拥有1825项专利(738项发明专利) [17][18] 果链三巨头港股布局 - 蓝思科技已于2025年7月9日登陆港股,立讯精密通过赴港上市议案,歌尔微电子冲刺港股后三巨头将齐聚港股 [20][21] - 截至2025年8月8日,歌尔股份、蓝思科技、立讯精密市值分别为790亿元、1200亿元、2640亿元 [21] - 三家公司创始人姜滨夫妇、周群飞夫妇、王来春分别以270亿元、800亿元、615亿元财富登顶地方首富 [21][22] 歌尔股份发展历程 - 姜滨1987年从北航毕业,2001年与妻子胡双美创立歌尔股份,2008年深交所上市成为山东首家A股信息产业公司 [11][13] - 2010年进入苹果供应链后业绩飙升,后布局VR/AR业务并孵化Pico,2019年整合微电子业务成立歌尔微电子 [13][14] - 歌尔微电子2021年尝试A股IPO未果,2025年转战港股,其首轮外部融资获19.5亿元,投资方包括中金资本、建银国际等 [14][18]
朱啸虎:中国的财富密码,变了
创业家· 2025-08-17 10:33
核心观点 - 过去20年的成功主要源于中国市场的时代红利(β)而非个人能力(α)[5][6][7][8] - 未来5-10年应关注初老人群市场,因其具备消费能力和意愿[13][14][15] - 日本消费市场可作为中国未来10年消费演化的"未来实验室",尤其在供应链管理、产品迭代和情绪价值变现方面具有借鉴意义[23][24][25] - 控制规模和提高安全边际是未来5-10年最重要的投资策略[16][17] 行业趋势 中国市场β机会 - 母婴赛道已进入负β阶段[12] - 初老人群是未来5-10年巨大β市场:每年新增2000万退休人口,消费观念与前代不同[13][14][15] 日本市场借鉴 - 日本消费市场变化对中国未来10年消费演化具有强预示性[23] - 日本品牌在低增长、少子化、高龄化背景下仍能孕育行业领军企业[18] - 重点关注领域:供应链驱动PB产品、细分大单品迭代、生活方式定义与情绪共鸣[24][25] 企业案例研究 供应链管理 - 神户物产:全球350家工厂采用制售一体化PB商品+低折扣业态,实现1000+家门店和200亿规模[24][29] - 7-11:利用全日本连锁门店数据通过TEAM MD机制指导供应链开发满足"潜在需求"的PB产品[24] - Nitori:采用汽车供应链标准管理家具供应链,实现连续36年收益双增长[24][30] 产品迭代 - 龟甲万:从酱油产品扩展到2000种SKU,实现从产品到文化的升维[24][31] - 资生堂:通过品牌与产品分层策略同时覆盖高端市场和下沉市场[24][31] 情绪价值变现 - 万代:开发具有"玩乐"和"上瘾"元素的商品,累计销售335万个玩具[25][33] - 无印良品:重新定义无logo平价商品,满足经济泡沫后的生活方式需求[25][33] 学习行程 核心内容 - 日本产品"不倒"三大思想:供应链驱动PB产品、细分大单品持续迭代、定义生活方式与引起情绪共鸣[24] - 具体学习7-11、神户物产、Nitori、资生堂、龟甲万、无印良品、万代等企业的成功经验[24][29][30][31][33] 行程安排 - 6天5晚东京行程,包含企业参访、大咖分享和项目问诊[18][29][30][31][32][33] - 特邀嘉宾包括朱啸虎和30+位大消费领域创业者[26][28]
日本年轻人最爱逛的宝藏街区,不欢迎品牌连锁店
创业家· 2025-08-16 10:10
内卷现象分析 - 中国多个知名风情街高度同质化,售卖相同的臭豆腐、玻璃珠、砖瓦墙等商品,缺乏本地特色 [2] - 国内四大购物中心布局雷同,一楼均为奢侈品,楼上为相同服装品牌,地下超市商品高度标准化 [3] - 同质化导致消费体验下降,形成"换个地方买同样东西"的内卷循环 [4] 日本下北泽改革案例 - 东京下北泽因连锁店泛滥导致人气下滑,后通过拒绝连锁、引入有机蔬菜店、独家唱片店等特色小店重获繁荣 [9][12] - 社区通过房租折扣等政策扶持特色小店,最终恢复差异化竞争力 [13][14] 品牌差异化实践 - Tommy东京旗舰店独家销售限店限量款服装,全球其他门店均不可购买 [16][17] - 米其林三星餐厅通过独特菜单设计保持稀缺性,避免同质化竞争 [18] 日本消费行业研究框架 供应链驱动PB产品 - 神户物产通过350家全球工厂+制售一体化模式实现1000家门店200亿规模 [22] - 7-11利用全门店数据指导供应链开发满足"潜在需求"的PB商品 [22] - Nitori采用汽车供应链标准管理家具生产,实现连续36年收益增长 [22] 细分大单品策略 - 龟甲万从酱油产品升级为酱油文化,SKU扩展至2000种 [22][29] - 资生堂通过品牌分层同时覆盖高端市场和下沉市场 [22] 生活方式与情绪共鸣 - 万代开发具有"玩乐"和"上瘾"元素的IP衍生品 [24] - 无印良品重新定义无logo平价商品,精准捕捉泡沫经济后消费需求 [24] 日本游学项目详情 - 6天5晚行程聚焦7-11、神户物产、资生堂等企业,研究供应链管理、大单品开发等课题 [25][26][28][30] - 包含7-11前CIO碓井诚、无印良品初创成员萩原富三郎等30+行业专家分享 [25][30] - 定价59800元/人,限额35名企业创始人 [33]
恒大退市,许家印的豪华朋友圈被坑惨
创业家· 2025-08-16 10:10
恒大退市事件 - 香港联交所决定取消恒大上市地位 8月25日上午9时起正式退市 因连续停牌18个月未复牌且未能满足任何复牌指引要求[4] - 停牌前股价跌至0.163港元 市值仅剩21.52亿港元 不及巅峰时期4000亿市值的0.5%[5] - 公司总负债高达2.39万亿元 总资产仅1.74万亿元 净资产为-6442亿元 深陷资不抵债境地[11] 财务造假与法律处罚 - 2019-2020年累计虚增收入5641.46亿元 虚增利润920.11亿元[10] - 2020-2021年发行82亿元债券时引用虚假年报 涉嫌欺诈发行[10] - 许家印被处以4700万元罚款 终身市场禁入 2023年9月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10] 债务与诉讼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末未能清偿到期债务累计约3592亿元 逾期商票累计约1910亿元[11] - 涉及2631件标的金额3000万元以上未决诉讼 标的金额总额6489亿元[11] - 香港高等法院颁令清盘 清盘人仅变现约20亿港元资产 其中仅1.67亿美元成功归集至母公司[12] 富豪朋友圈损失 - 甘比(陈凯韵)通过华人置业重仓恒大股票累计投入130亿港元 抛售回收约27亿港元 账面亏损超百亿[20] - 甘比另认购恒大汽车配股30亿港元 参与恒大物业IPO45亿港元[20] - 张近东旗下苏宁向恒大战略投资200亿元 投资失败成为压倒苏宁关键因素[20][21] - 正威集团王文银出资50亿元入股恒大地产 后因资金链断裂被限制高消费[22] - 广田集团叶远西个人出资50亿元参与恒大地产战投 恒大拖欠应收款项88.7亿元[22] - 易居中国被恒大拖欠约40亿元应收账款 2021年净亏损88.93亿元[23] 历史发展与资本运作 - 2008年郑裕彤牵头联合多家机构注资5.06亿美元挽救恒大资金链[16] - 2009年香港上市当天股价飙升34.3%[17] - 2016年跻身世界500强并成为全球销售第一房企[17] - 业务扩张涵盖矿泉水 金融 新能源汽车 足球等多领域[17]
李嘉诚,这次嗅到了危险
创业家· 2025-08-15 10:13
李嘉诚资产处置策略 - 近期加速清空中国资产,7月长实集团以超低价甩卖400套房源,最低门槛40万元(香港同面积首付1/3),高端房源700-800万元[5][7] - 典型操作为低价囤地后缓慢开发,成都南城都汇项目2004年楼面价1030元/㎡,2020年住宅均价2.4万/㎡,躺赚近百亿[14][15] - 囤地模式覆盖12个城市,北京昌平项目2005年购地至2019年仅完成1%,上海静安项目2010年购地至2016年完成17%[20] 商业运作模式分析 - 通过抵押未开发土地获取银行贷款,成都项目拿地2年内未动工却完成土地抵押[14] - 采用分期开发策略拖延时间,南城都汇分8期开发,12年仅完成6期后转手剩余股权获利38亿港元[14] - 全球超50个国家和地区布局业务,被称"买下半个英国",具备典型全球宏观投资者特征[25] 政策与市场环境变化 - 2020年成都政府禁止向和记黄埔提供新增融资贷款,成为首个公开制裁囤地行为案例[17][19] - 2025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盘活存量闲置土地,深圳试点改革土地收回机制[26][27] - 房地产监管持续收紧,囤地捂盘策略失效,2025年李泽钜被移出香港特首顾问团[26][38] 商业哲学争议 - 李光耀评价其"无一世界级创新产品,全靠垄断和结盟"[33] - 被指将利益凌驾国家战略,港口资产处置涉及"选边站"问题[35][37] - 投机行为产生负外部性:增加制度成本、透支城市红利、推高房价[23] 行业转型趋势 - 政策导向从容忍资本运作转向支持实业创新,鼓励创造就业的长期主义者[32] - "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成为经济热词,强调资本需服务国家宏观政策[34] - 对比华为等技术企业,市场更认可与国家利益协同的创新模式[37]
好的商业模式,一定是创造了全局性增量
创业家· 2025-08-15 10:13
商业模式创新核心观点 - 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改变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创造效率空间 核心标准是新交易结构中每个参与者都能获得更多收益 体现全局性增量价值 [1] 日本消费品牌研究价值 - 日本市场成为中国消费行业未来10年发展的预演场 其低增长 少子化 高龄化环境孕育出多个行业领军企业 [2][6] - 日本品牌应对平价化的产品哲学 极致效率零售模型及情绪价值变现方法 对中国消费市场具有强预示性 [6] - 流量失效成为2025年消费赛道共识 日本经验帮助中国产品从"赢得流量"转向"赢得一代消费者" [6] 日本企业核心经营策略 供应链驱动PB产品 - 神户物产通过制售一体化PB商品+低折扣业态 拥有1000+门店 200亿人民币规模 全球合作350家工厂 [7][13] - 7-11利用全日本门店数据 通过TEAM MD机制指导供应链开发PB产品 满足用户潜在需求 [7] - Nitori采用SPA模式 以汽车供应链标准管理家具供应链 实现连续36年收益双增长 [7] 细分大单品持续迭代 - 龟甲万从酱油产品扩展到酱油文化 开发2000种SKU 生存380年 [7][16] - 资生堂通过品牌与产品分层策略 既守住高端市场又挖掘高性价比下沉客群 [7] 生活方式定义与情绪共鸣 - 万代开发触动人类本能欲望的商品 专注孤独经济下的情绪变现 [8][9][18] - 无印良品洞察经济泡沫后生活方式 重新定义无logo平价商品 实现消费降级翻译 [9] 企业参访与学习内容 - 7-11前CIO碓井诚分享数据驱动零售战略 其PB商品开发核心人员参与开发超1000件商品 助力店铺业绩提升120% [11] - 资生堂商品开发负责人分享30年行业经验 重点阐述如何用情绪和功能满足经济泡沫后分层需求 [14] - Nitori供应链专家揭示SPA模式成功之道 通过中国数百家工厂实现汽车制造级品质管理与极低制造成本 [15] 研学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时间定于2025年9月21日至26日 地点为东京 限35名企业创始人参与 定价59800元/人 [20] - 特邀嘉宾包括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 其早期投资案例涵盖小红书 滴滴 饿了么等知名项目 [10]
我租一个500块工位,撬动了一个亿级市场
创业家· 2025-08-15 10:13
创始人背景与创业历程 - 创始人贾伟18岁到北京28岁开始创业38岁时推出首款产品55度杯年销售额达50多亿元[4][5][6] - 创业初期租用500元/月办公位经过15个办公位租赁后才拥有正式办公室[7][10][12] - 创业目标为成为全球最佳设计公司而非最大公司[13] 公司发展战略与成就 - 公司通过"三板斧"战略实现增长:获得79项红点奖等国际奖项合作超过280家世界500强企业平均每1.5个月新增1家并打造多款爆品[3][17][18] - 产品55度杯上线2个月销量突破100万支[36] - 公司坚持长期价值追求历时16年获得红点最佳至尊金奖[24][27][30] 爆品案例与市场表现 - 小仙炖鲜炖燕窝连续7年全国销量第一复购率超50%[36][37] - 悦鲜活鲜奶年销售额40亿元高端鲜奶品类第一[36] - 唱吧麦克风全网销量80万台[36] - 海康劳自热火锅开启千亿市场规模销售额62.17亿元[37] - 德施曼智能锁在2000元以上高端市场零售量及零售额占比均达27%[37] - 品仕乐立式吹风机销量突破20万台[37] 行业趋势与创新方法论 - 全球商业三大趋势为用户个体崛起回归真善美及数字生活[31] - 未来需通过想象力调动情绪与功能价值重塑行业品类[32][33] - 品类创新方法论包括三品合一模型用户五法及四驱力增长引擎[37][47] 培训课程核心内容 - 课程聚焦品类破局精准挖需护城河构建及落地战法四大核心价值[37] - 提供用户棋盘法品类生命周期诊断等8大自研工具[39] - 3天课程覆盖品牌战略用户价值及品类战法三大模块[39][42][43] - 导师团队操盘案例包括妙可蓝多科大讯飞海底捞等数十个亿级品类[45][49][51]
常斌:中国的“万店”从哪来?锅圈、零食很忙的基础模型,非常值得学习
创业家· 2025-08-14 10:12
中国"万店"连锁商业模式分析 - 国内已形成7家体系化万店连锁企业,包括蜜雪冰城(超3万家)、华莱士/瑞幸(约2万家)、绝味鸭脖(1.3万家)、正新鸡排(1.2万家)、锅圈食汇和零食很忙(2023年新晋)[7] - 餐饮与零售业态分化明显,前5家为餐饮品牌,后2家为零售品牌,标志着中国零售业正式进入万店时代[10] - 万店模型本质是将传统菜市场/超市档口专业化拆分,通过社区化、折扣化实现区域到全国的扩张[17] 锅圈食汇案例研究 - 门店数量从2019年约1000家爆发式增长至2023年超1万家,成为中国首个零售业态万店品牌[11] - 商业模式创新在于将火锅服务链改造成零售链:前端冻品集合店提供60元零售价(对比海底捞40元食材成本),下沉市场占比达60%[12] - 供应链能力对标海底捞,同步建设高标准食品工厂,实现与餐饮巨头同等级原料供应体系[12] 零食很忙运营模式拆解 - 2021年投资时处于发展初期,2023年门店突破1.5万家,成为零食折扣赛道第一品牌[13][47] - 价格体系较传统渠道低30%(如农夫山泉2元→1.4元),总部仅保留10%毛利率但实现2-3%净利[14] - 单店模型优异:100平米容纳1000-1300个SKU,日均销售额1.5万元,消费者周均到店2-3次[15] 线下连锁投资逻辑 - 对比前置仓模式(每日优鲜百亿营收仍破产),万店连锁不依赖烧钱,通过单店模型打磨实现自然增长[19][21] - 扩张三阶段:1)前几家店验证原始模型 2)百店规模启动加盟 3)千店密度优化供应链[22][23] - 投资偏好刚需品类+模式创新组合,注重品质与效率平衡(如薛记炒货1000家/M Stand 500家/马记永200家)[18][24][26] 消费行业结构性变革 - 零食行业出现渠道迁移:三只松鼠销售额从峰值100亿降至70亿,消费需求转向折扣连锁[15] - 零售效率持续迭代:从超市散称→线上品牌(三只松鼠)→连锁折扣店,推动全行业价值链重构[16] - 日本经验本土化应用成为重要方法论,包括增长战略屋、5P产品配称等系统工具[48][50][54] 消费企业加速计划 - 课程体系覆盖产品开发(5P模型)、竞争战略(定价权构建)、组织管理(战略屋工具)等模块[49][52][54] - 实战案例包括十月稻田(年营收60亿)、源氏木语(1200家店)、植护(50亿销售额)等被投企业[47][53] - 目标学员为1-5亿营收新锐品牌或300+门店区域连锁创始人,课程费用10万元/人[56]
品牌力还在,你就有可能笑到最后
创业家· 2025-08-14 10:12
品牌力与日本消费品牌研究 - 品牌力由产品力、渠道力、传播力组成,产品力是生存底层,渠道力需在主流平台有影响力,传播力需实现用户自传播[1] - 日本品牌在低增长、少子化、高龄化背景下仍能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如无印良品、711、资生堂等[2] - 日本消费市场变化对中国未来10年消费演化具有强预示性,可作为"未来实验室"和"预演场"[6] 日本品牌核心经营策略 - 供应链驱动PB产品:神户物产通过制售一体化PB商品+低折扣业态做到1000+家门店200亿规模,7-11用门店数据指导供应链开发PB产品,Nitori用汽车供应链标准实现36年收益双增[7] - 细分大单品持续迭代:龟甲万从酱油产品升维到酱油文化,资生堂用分层品牌守住高端市场并挖掘下沉客群[7] - 定义生活方式与情绪共鸣:万代开发触动人类本能欲望的商品,无印良品重新定义无logo平价商品[8][9] 具体企业案例与数据 - 7-11通过单品打造帮助店铺业绩提升120%,自主PB商品开发超过1000件[11] - 神户物产拥有1000+家店铺,200亿人民币销售规模,340支PB商品,全球350家合作工厂[13] - 龟甲万从17世纪家庭作坊发展至今拥有2000多种相关产品[16] - 万代爆款玩具设计师参与开发50多款玩具,累计销售335万个[18] 研学活动内容 - 活动将深度解析日本品牌经营密码,包括7-11零售战略、神户物产SPA模式、资生堂分层需求满足等[11][13][14] - 行程包含企业参访、大咖分享、探店观察等形式,特邀嘉宾包括朱啸虎等投资界人士[9][10] - 活动定价59800元/人,限额35人,包含6天5晚东京行程[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