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下V

搜索文档
借壳上市vs类借壳:14个案例拆解核心差异与实操要点
梧桐树下V· 2025-08-02 06:37
借壳上市与类借壳的核心差异 - 借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资产置换等方式取得已上市公司控制权并将自身业务注入实现间接上市需符合等同于IPO的审核标准[2] - 类借壳是通过分步交易、分散标的等手段规避借壳认定标准在不完全满足"控制权变更+资产规模达标"前提下实现类似效果[6] 借壳上市认定标准 - 控制权变更:上市公司自控制权变更起36个月内向收购方及其关联方购买资产[3] - 资产注入规模:购买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资产/发行股份占上市公司前一年度对应指标比例均需达到100%以上[4] - 主营业务变化:若资产注入导致主营业务根本变化即使未达100%标准也可能被认定[4] - 其他情形:证监会认定的可能导致根本变化的情形或具有产业协同性的特殊案例[5] 类借壳操作特征 - 实控人未变化:通过大股东埋伏、控制发股比例或引入第三方维持形式上的控制权稳定[7] - 36个月后收购:延迟向新控制人收购资产的时间窗口[7] - 向第三方收购:选择非实控人的交易对手方规避关联交易认定[7] - 收购比例控制:将资产规模占比控制在100%以下[7] - 业务协同强调:通过业务整合提升竞争力形式上区别于传统借壳[7] 监管与操作差异 - 借壳上市需证监会审批流程标准化但耗时较长类借壳结构复杂可能缩短时间但存在后续监管风险[8][9] - 借壳上市受明确规则约束而类借壳属于监管套利依赖个案实质判断[9] - 借壳成功可实现资产证券化类借壳若被否可能导致交易终止及市值缩水[9] 市场动态与案例 - 近期并购重组市场受"并购六条"政策影响IPO收紧与退市加速可能刺激并购需求[14] - 典型借壳案例包括中交设计借壳祁连山、中联高机借壳路畅科技等7个近期案例[14] - 类借壳模式案例涵盖思林杰收购科凯电子、光智科技收购先导电科等7种操作路径[18]
中审众环及2名签字注会被通报批评!
梧桐树下V· 2025-08-01 07:12
核心观点 - 上交所对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李建树、喻俊予以通报批评,因其在烟台园城黄金2021年年度审计中存在多项违规行为 [2][3][5] - 烟台园城黄金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收入确认不准确、职工薪酬及托管成本入账不完整的情况,导致虚增营业收入6,495.18万元(占当期营收28.86%)、虚增利润52.10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15.27%) [3][8] - 审计机构在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及实质性程序执行中均存在重大疏漏,涉及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营业收入等多个关键科目 [3][4][8][9][10] 违规行为分类 风险评估程序及控制测试问题 - 未对货币资金、应收账款、收入、成本等变动幅度较大的科目实施分析程序 [3][8] - 未分析部分控制节点无效对审计结论的影响,且不同底稿对控制点执行结论矛盾 [3][8] - 部分控制节点未执行穿行测试 [3][8] 实质性程序执行问题 货币资金审计 - 未对银行回函内容缺失执行进一步程序或解释说明 [4][8] - 未记录库存现金监盘过程 [4][8] 应收账款审计 - 未核对函证地址与快递单信息,未对电子回函进一步核查 [4][9] 存货审计 - 未充分分析开发产品跌价依据,未关注已出租房产仍计入存货 [4][9] 营业收入与成本审计 - 未分析营收增长与销售费用不匹配的合理性,未核查新增客户审批流程 [4][9] - 未审慎判断贸易收入确认方式(总额法)的业务实质 [4][9] 其他审计问题 - 应付职工薪酬审计中未关注计提金额同比下滑40.31%的异常 [10] - 管理费用审计中未关注同比大幅下滑的异常 [10] - 递延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审计未执行相关程序 [10] 处分依据与结果 - 违规行为违反《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及多项审计准则 [11][12][13] - 审计机构及会计师提出的异议理由(如底稿未归档、审计手段限制等)未被采纳 [14][15] - 上交所最终作出通报批评决定,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15][16]
重要!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恢复执行后首家获得受理!
梧桐树下V· 2025-08-01 07:12
科创板IPO动态 - 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于7月31日获得受理,成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恢复执行后首家获受理企业 [2] - 证监会主席吴清于6月18日宣布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并扩大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 [4] - 武汉禾元生物和深圳北芯生命科技分别于7月1日和7月18日过会,成为第五套标准恢复后前两家过会企业 [4]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2023年6月改制为股份公司,注册资本3.9146亿元,员工767人 [7] - 独立董事包括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 [7] - 实际控制人为HUAXIN LIAO(持股14.15%+间接控制3.11%)和郑伟宏(持股4.73%+间接控制11.11%),合计控制33.10%股权 [9] 主营业务与产品管线 - 核心产品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新替妥®)2025年2月获批上市,3月开始销售,系全球首款破伤风单抗药物,获中美突破性疗法认定 [8] - 另一核心产品TNM001为潜在全球第三、中国首款婴幼儿RSV预防用长效单抗,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 [8]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34万元、0万元、1506万元,扣非净利润连续亏损(-3.94亿、-4.68亿、-5.30亿) [10][11] 财务与研发数据 - 2025年Q1营收16.93万元,净亏损1.77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79331.93% [11] - 2024年研发人员占比24.83%,累计研发投入超11亿元,拥有39项主营业务相关发明专利 [12][13]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16.54%升至2025年Q1的56.48% [11] 上市标准与募资计划 - 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预计市值≥40亿元+核心产品获准开展II期临床) [13] - 拟募资15亿元,其中8.3亿元用于新药研发项目,3.3亿元用于抗体生产基地扩建,3.4亿元补充营运资金 [14]
2025年1-7月A股新上市59家,哪些企业更容易过会?
梧桐树下V· 2025-08-01 07:12
A股IPO市场结构性回暖 - 2025年1-7月A股新上市公司59家,同比增长18%(去年同期50家)[1] - 募资净额544.2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3.83%(去年同期332.18亿元)[1] - IPO审核重启促使企业加速筹备上市[1] 股改前十大重点问题 - **股权架构整合**:需从离散投资结构转向集团框架,规范拟上市主体选择与股权架构[2] - **税收筹划**:涵盖持股平台搭建、控股股东反向激励及经销商/客户激励方案[2] - **财务合规**:扣非净利润测算需对标上市标准,股份支付测算需结合投资者进入时间[2] - **战略规划**:商业计划书编制需衔接股份份额规划与上市时间线[2] - **募投项目设计**:需协调现金流规范与可研报告编制,处理上市前分红与融资关系[2] 战略投资者引入要点 - **全流程管理**:包括前期尽调、估值谈判、协议签署及增资扩股/股权转让操作[3][6] - **资源匹配**:需划分战略投资者类型并针对性对接[2] 股权激励关键问题 - **平台搭建**:采用有限合伙企业或投资公司形式,注册地选择涉及基金小镇等政策考量[7] - **激励对象**:覆盖核心员工、管理人员、销售团队及客户/供应商等合作伙伴[7] - **分配机制**:需综合业绩测算、外部监管要求(如股份支付判断与定价合规)[7]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 **核心要素**:项目选择需结合行业趋势,可研报告需满足监管要求并体现融资合理性[8] 案例与课程资源 - **案例库**:包含38个实战案例(如ALGF、WBYD、XHGF2023等)[16][17] - **课程内容**:覆盖股改、战投引入、股权激励、募投项目四大环节,共34节课9.5小时[6][12] - **讲师背景**:主讲人Gavin Meng为上市公司高管,兼任多家拟上市公司CFO/董秘[11][15]
企业出海布局、股权架构、审批手续、合规风险、税务考量、目的地选择全解析!
梧桐树下V· 2025-07-31 09:17
中国企业出海核心观点 - 2025年后出海将成为国内企业的"必答题",因海外市场远大于国内市场 [1] - 当前企业出海成功率不足20%,面临贸易战、关税壁垒和逆全球化等挑战 [1] - 《中国企业出海指南》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涵盖9大章节332页内容,涉及海外布局、监管要求、税务考量等全流程实务要点 [2][4][5][6] 出海股权架构设计 - 通过三张架构图解析搭建逻辑,典型案例采用BVI-开曼-夹层BVI-香港的多层架构,将境内主体转为外商独资企业 [8] - 夹层BVI设计便于未来业务板块剥离,可直接出售而无需变动香港公司主体 [10] 境外投融资审批流程 - 核心程序包括:发改委备案/核准(取得《境外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商务部备案/核准(取得《企业境外投资证书》)、银行外汇登记(取得《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证》) [12] - 需同步关注反垄断申报、国家安全审查、数据安全及国资监管(央国企适用)等要求 [14] - 境外融资需办理外债登记或境外上市备案 [15] 交易结构与法律条款 - 投资协议关键条款包括:交易条款、陈述保证条款、承诺条款、解除赔偿条款等 [20][23] - 提供中英文版投资意向书模板,并解析协议完整性条款、独立有效条款等实务要点 [21][23] 合规管理框架 - 提出"合规六步曲"方法论:定原则、画场景、定岗位、搭流程、识义务、号制度 [25][26] - 强调促业务原则,需平衡合规与业务发展,对致命性风险需优先处理 [26] - 制度设计需结合企业价值观、管理需求及外部法规,避免照搬模板 [27] 国别投资指南 - 阿联酋案例显示:能源占出口40%(原油/天然气),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占进口35%,中国为其最大贸易伙伴 [29][30] - 法律体系双轨并行,民事法管商事合同,伊斯兰法管家庭事务,联邦与地方政府行政系统独立 [30][31] - 经济优势包括战略枢纽位置、自由区政策;挑战为油气依赖度高、地缘政治敏感 [30] 产品内容构成 - 包含纸质指南(332页15.5万字)、线上课程(美国上市法律实务)、定制笔记本 [1][2] - 试读方式可通过扫码进入赠品页面获取部分章节内容 [36]
刚刚!IPO审1过1
梧桐树下V· 2025-07-31 09:17
公司IPO审核通过 - 德力佳传动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主板IPO申请于7月31日获得上交所上市委审核通过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速重载精密齿轮传动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3] - 2024年营收371,533.98万元,净利润53,476.03万元 [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主要从事高速重载精密齿轮传动产品研发生产,核心产品为风电主齿轮箱 [4] - 公司前身成立于2017年1月,2023年6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4] - 发行前总股本36,000.00万股,拥有2家控股子公司和1家参股公司 [4] - 截至2024年末员工总计1,505人 [4] 股权结构 - 南京晨瑞直接持有公司30.53%股份,为控股股东 [5] - 刘建国与孔金凤系夫妻关系,合计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38.98%股份 [5] - 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公司41.98%股份 [5]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310,779.94万元、444,181.59万元和371,533.98万元 [6] - 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353.54万元、57,365.00万元和53,476.03万元 [6] 上市委关注问题 - 关注下游风电整机厂商技术路线及趋势对业绩稳定性的影响 [7] - 关注公司治理架构及是否存在对主要客户的重大依赖 [8] - 关注募集资金规模及项目合理性,是否存在产能过剩风险 [9]
2025年1-7月IPO中介机构排名(A股)
梧桐树下V· 2025-07-31 01:33
2025年1-7月A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1-7月A股合计新上市公司59家,其中沪市主板14家、科创板8家、深市主板8家、创业板22家、北交所7家 [1] - 新上市公司数量同比增长18.00%(去年同期50家) [1] - 募资净额544.21亿元,同比增长63.83%(去年同期332.18亿元) [1] 保荐机构业绩排名 - 26家保荐机构参与59家新上市公司IPO业务(实际业务单数60单,因华电新能聘请2家机构) [2] - 国泰海通以7单位列榜首,华泰联合和中信证券各6单并列第二 [2] - 东兴证券、申万宏源各4单,13家机构业务量在1-2单之间 [3][4] 律师事务所业绩排名 - 25家律所为59家IPO提供法律服务 [5] - 上海锦天城以9单居首,北京中伦6单次之,广东信达4单第三 [5] 会计师事务所业绩排名 - 15家会计师事务所参与IPO审计 [5] - 容诚13单排名第一,立信和天健各9单并列第二 [5]
央企下属上市公司及责任人拟合计被罚590万,股票将被ST
梧桐树下V· 2025-07-31 01:33
会计差错及处罚情况 - 公司2022年年报存在收入确认和坏账计提不准确的会计差错,导致营业收入多计3,137.24万元(占当期营收1.86%)、营业成本多计1,839.09万元(占当期成本1.40%)、利润总额多计714.03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36.64%)[1][3] - 会计差错具体包括:提前确认收入导致利润多计1,298.15万元,坏账计提方法错误导致利润少计584.12万元[3] - 湖北证监局拟对公司罚款400万元,对时任董事长唐勇、总经理王小丰、总会计师兼董秘李应昌分别罚款70万元、60万元、60万元[1][6] 责任认定 - 唐勇、王小丰、李应昌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未勤勉尽责导致信息披露违法[4] - 处罚依据为《证券法》第八十二条第三款和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二款[4][5] 股票交易影响 - 公司股票自2025年8月1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ST应急",日涨跌幅限制仍为20%[5] - 该处罚不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依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第9.4条[5] 公司背景及财务表现 - 控股股东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持股44.11%),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1][7]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5812亿元、6.0311亿元、11.610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1万元、-2.1748亿元、864万元[8] - 主营业务为应急交通工程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及技术服务[8]
科技类企业赴港IPO,小心这12个问题
梧桐树下V· 2025-07-31 01:33
港交所"科企专线"新政核心内容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新政,为特专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保密上市通道并降低门槛,吸引大量科技企业赴港上市 [1] - 2025年6月单月有15家新股在香港上市,7月初出现单日5家公司同日挂牌盛况,当前在审申请约200家 [1] 适用对象与条件 - 适用对象包括特专科技公司(AI、芯片、新能源等)和生物科技公司(创新药、医疗器械等),尤其是早期阶段或产品未商业化的企业 [3] - 核心门槛:行业属性需符合港交所定义的"特专科技"(18C章)或"生物科技"(18A章)领域 [4] - 研发投入要求:过去三年研发开支占总成本≥15%(特专科技),或核心产品通过临床Ⅰ期(生物科技) [6] - 商业化阶段:允许未盈利、无收入,但需证明技术可行性及市场潜力(如专利、合作意向书) [7] 自测工具与初步反馈 - 企业可登录港交所官网"科企专线"页面下载《18A/18C资格自评表》进行自测 [8] - 不确定是否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填写"科企专线-查询表格"发送至港交所邮箱,1周内获初步反馈 [9] 保密提交申请流程 - 与港交所签订NDA(保密协议),确保提交材料仅限审核团队可见 [11] - 提交"保密版"材料,包括公司简介、财务数据、法律文件等,格式为PDF加密文件 [12][13] - 港交所专线团队在30天内反馈意见,重点审核技术可行性和合规性 [14] "科企专线"专属服务 - 一对一辅导:免费获得上市规则解读和募资策略建议 [16] - 快速通道特权:符合条件的企业(如A股已上市公司、估值超百亿)审核周期缩短至30天(常规流程90天) [17] - 灵活股权设计:允许同股不同权(WVR),创始人可保留控制权 [18] 常见坑点与应对 - 技术描述需附上第三方技术认证或合作方背书,避免过于虚化 [21] - 关联交易需提前切割或披露交易价格公允性证明 [23] - 投资者关系需引入至少2家"资深独立投资者"(管理规模≥10亿港元) [25] 上市后持续合规 - 信息披露:必须公开技术商业化进展、研发里程碑等,可申请豁免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细节 [27] - 市值维护:发布季度研发简报,与分析师定期沟通(每年至少2场路演) [28] - 再融资便利:18A/18C企业增发新股可走"简易程序",最快1周获批 [29] 与其他市场对比 - 港股(科企专线)审核周期3-6个月,A股(科创板)6-12个月,美股(纳斯达克)4-8个月 [30] - 港股估值水平中等(PE 20-30倍),A股较高(PE 30-50倍),美股高(PE 50-100倍) [31] - 港股信息披露压力低(可保密至聆讯后),A股高(全程公开),美股极高(需应对做空机构) [31] 课程内容概述 - 课程《科技类企业港股IPO通关》解析18C上市条件、融资设计及12类审核雷区应对 [33] - 课程涵盖18C上市条件、Pre-IPO融资策略、联交所问询逻辑等实操问题 [33][34] - 主讲嘉宾为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卢晴川律师,专业领域为资本市场和PE投资 [35]
上交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规则、政策与案例一本通》.pdf
梧桐树下V· 2025-07-30 10:00
核心观点 - 南微医学通过收购CME公司51%股权加速海外布局,交易金额不超过3,672万欧元,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4][12] - 收购旨在拓宽欧洲自有销售渠道,提升市场份额,CME公司覆盖西欧近5000家医疗机构客户[4][10] - 南微医学海外收入占比达四成,直销收入从2017年5.68%提升至2023年19.09%[4][5] 交易背景与目的 - 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竞争激烈,海外市场因商业保险支付体系稳定成为增长重点[5] - 公司2015-2023年通过设立子公司及收购持续扩张海外渠道,包括美国MTU、欧洲MTE等[5][6] - CME公司销售产品中70%为内镜下耗材和一次性内镜,与南微医学产品高度协同[10] 交易方案细节 - 采用现金收购方式,通过全资子公司南微荷兰实施,预计人民币约28,948.21万元[12] - CME公司2023年资产总额3,145万欧元,净利润157.4万欧元,EBITDA 250.3万欧元[11] - 南微医学2023年总资产43.93亿元,净利润4.95亿元,2024上半年营收13.34亿元[8] 交易特点 - 审议程序简易,仅需董事会决议,未达股东大会审议标准[13] - 科创板公司并购上下游企业时,重点考察协同效应而非机械套用科创属性指标[14] - 南微医学论证收购将强化欧洲销售能力,且不削弱公司"硬科技"属性[15] 行业趋势 - 医疗器械行业海外并购成为突破国内红海市场的重要策略[5] - 发达国家医疗渠道并购具有效率优势,新建渠道成本较高[6] - 科创板允许产业链整合型并购,体现监管灵活性[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