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报

搜索文档
自然资源部将开展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系列活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0 02:38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政策动态 - 自然资源部联合湖南省人民政府将于2025年8月25日至29日举办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主场活动 [1] - 活动旨在宣传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在支撑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新进展新成效 并提升公众国家版图意识 [1] - 2025年8月29日为第22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 活动将结合"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背景展开 [1] 行业宣传活动规划 - 自然资源部将策划新媒体公益宣传产品 包括全国少儿手绘地图大赛优秀作品展 [1] - 开展国家版图意识"进校园"等专项活动 强化公众教育 [1] - 组织主题采访聚焦测绘地理信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实践案例 [1]
新矿法解读 | 落实重大改革要求,新矿法有哪些立法考虑?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8 06:23
矿产资源法修订背景与历史沿革 - 2024年11月8日矿产资源法经修订通过 2025年7月1日起施行 旨在应对矿产资源领域新问题 推动矿业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 [1] - 1950年《矿业暂行条例》鼓励私人开发矿产 1965年《矿产资源保护试行条例》强调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战略意义 [2] - 1986年矿产资源法出台 提出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要求 1980年《群众报矿奖励办法》激励民间探矿活动 [3] - 1996年修法强化矿产资源保护 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 1998年颁布三项管理办法构建法治框架 [4] - 2008年《全国矿产资源规划》提出绿色矿业理念 2010年指导意见明确发展绿色矿山是保障资源安全的现实选择 [5] 生态文明与市场化改革驱动 - 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六条原则 包括健全市场机制和创新产权制度 [8] - 矿业权出让制度经历行政配置、双轨制到全面市场化配置的改革过程 体现市场经济和生态文明改革要求 [9] - 矿产资源法修改遵循节约集约、市场机制、产权制度、环境保护四项改革要求 并坚持试点先行和激励约束并举 [9][11] 新矿产资源法核心修订内容 - 立法目的明确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加强生态保护 维护国家权益和矿业权人权益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保障资源安全 [11] - 将节约集约作为基本原则 要求制定统筹规划 加强地质调查 完善储量管理 实行战略性资源保护性开采 [12] - 确立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原则(以招拍挂为主) 完善出让启动机制和收益征收办法 体现市场化改革方向 [13] - 确立权证分离制度 以物权登记取代审批登记 明确矿业权登记簿和证书规定 建立收回补偿和探转采直通车制度 [14][15] - 专设矿区生态修复章节 要求绿色矿山建设 规范勘查开采活动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强化尾矿库监管 [16] 历史意义与实施展望 - 法律修订巩固改革成果 构建资源公有、物权法定的治理架构 为矿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基础 [15][17] - 修改过程体现从问题整顿到系统保护的演进 强调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4][16]
山东临沭 开展“林长+检察长”巡林活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8 02:20
下一步,临沭县将深化"林长+检察长"常态化协作机制,常态化开展联合巡林,推动古树名木"一树一档"动态监管,以法治力量守护"绿色活 化石"。 为压紧压实林长制责任,强化古树名木司法保护,日前,山东省临沭县林长办联合县人民检察院开展"林长+检察长"巡林专项行动,对辖区 内古树名木保护情况进行巡查巡护。 本次巡查以落实林长令为工作基调,以"巡护+整改+普法"为主线,聚焦古树名木日常养护、病虫害防治、安全隐患排查及保护标识设立等 关键环节。巡查组先后到店头镇、大兴镇、青云镇及冠山景区,实地察看国槐、黄连木、银杏、黑弹、栗树等古树的生长状态,详细检查围栏 加固、标牌设立、古树修复、日常养护等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并针对此前检察建议中指出的部分古树生长环境不佳、防护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逐一核实整改情况,查看是否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古树生长条件,修复工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确保整改闭环。同时,巡查人员向周边群众宣讲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结合近年办理的盗伐古树、破坏生态环境等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引导群众树立"保护古树就是保护生态遗产"的意识。 ...
法治经纬|从“地上查”到“云上管”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8 02:20
江苏太仓,这座承载着"六国码头、天下粮仓"历史荣光的沿江临沪城市,如今正以"以港强市枢纽 城、融入上海桥头堡、对德合作示范区、城乡和美幸福地"四张新名片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前列。 然而,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与空间资源刚性约束的双重挤压下,如何在有限空间和土地资源下平衡 经济增长与耕地保护,成为太仓"破局"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该市通过创新构建全流程监管制度体系、 升级"慧眼守土3.0"智慧监管模式、根植"柔性服务"与"刚性执法"相辅相成的管理理念等措施,统筹推进 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与合法合规用地监管,实现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坚决遏制新增违法用地"双赢",为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资源要素保障提供了太仓样本。 制度创新 全流程监管服务致力于源头管控 "慧眼守土3.0"探索智能执法新模式 太仓市在全省率先推出"慧眼守土3.0"模式,依托无人机航测遥感与人工智能算法深度融合,推动 自然资源监管效率、精度双提升,努力探索自然资源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构建立体化网络,做到动态监测零死角。依托无人机载体,全面布局智能化巡检基站,科学设置每 台无人机覆盖区域和作业频率,搭载高分辨率摄像头、高性能传感器等专业设备,实现沿江区域全 ...
安徽厅印发新矿法宣传贯彻实施方案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8 02:20
日前,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矿产资源法实施方案,要求全 省系统上下联动,确保新矿法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传达到位、理解到位、执行到位。 夯实制度建设,完善矿产资源管理机制。安徽厅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研究制定安徽省矿业权 出让收益起始价标准、安徽省石灰岩等21个矿种(45个亚矿种)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关于进一 步规范矿产资源专项收入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安徽矿产资源管理制度体 系。 多维立体推进,掀起学法用法热潮。安徽厅精心选编新旧矿法条款对照、政策问答等宣传资料,购 买、编印各类宣传资料1万余份,组织开展"送法五进"(进政府、进部门、进企业、进基层、进群众) 活动,实现普法宣传重心下沉、覆盖延伸;举办全省矿产资源管理综合业务培训班,特邀自然资源部专 家专题授课,将矿政业务能力提升与新矿产资源法深度解读有机融合,有效提升全省矿政管理人员、地 勘单位、矿山企业的法治素养与实践能力。 创新载体融合,营造尊法学法浓厚氛围。安徽厅充分拓展线上学习阵地,在厅官方微信公众号开 设"新矿法知识问答"专栏,以互动形式普及法律要点,累计吸引参与学习突破4000余人次; ...
法治实务|预审和选址意见书核发后,能否修改国土空间规划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8 02:20
某养老项目欲落地在某旅游区内,项目处于立项阶段,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已经核发了预审和选 址意见书,但尚未办理土地供应(划拨或者出让)手续。后当地政府考虑到地方发展,欲引入一所大 学,准备修改国土空间规划,将该地块规划用途改为教育用地。项目方不服,欲向政府要求索赔。笔者 认为,对于项目方是否有权索赔,应从其是否取得土地权利进行具体分析。 0 1 用地预审并未赋予相对人用地权利 用地预审属于行政审查。用地预审是指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依法 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土地利用事项进行的审查,其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时,自 然资源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建设用地标准,对建设用地有关事项 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审查的内容主要是对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供地政策、用地标准、占用 耕地(含永久基本农田)和计划用地指标的审查。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该项审查并未许可或者赋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权 利或者赋予其特定的权利,不符合行政许可的概念,实际上应该是一种行政审批或者审查。 《国务院关于深化 ...
新疆昌吉州局 打造“三级联审”执法评查体系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8 02:20
核心观点 - 昌吉回族自治州自然资源局通过创新"三级联审"执法评查体系和"一案四评"量化评估模式 强化自然资源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 [1] - 建立"双清单"整改体系 针对评查暴露的共性问题实施销号管理和溯源整改 从源头防止问题复发 [2] 评查机制建设 - 构建"自检+互检+集中检"三级递进式评查机制 县市及准东分局作为首道防线开展自查自纠 [1] - 跨区域交叉互查打破思维定式与监督漏洞 州级评查领导小组作为终极裁判统一全州执法尺度 [1] - 组建由县局执法监督科、准东分局执法科等业务骨干构成的评审小组 [1] 量化评估实施 - 对全州288宗案件开展系统性"全科体检" 围绕4大类关键指标细化11项评估内容 [1] - 深入挖掘7件优秀执法案例提炼经验做法 通过问题整改与经验共享提升执法队伍整体水平 [1] 整改体系创新 - 针对文书代签未备注、电子凭证缺失等共性问题建立程序规范清单 实行销号管理动态跟踪逐项销号 [2] - 打造证据采集清单推行溯源整改 深入追溯问题根源查找制度漏洞与操作失误 [2] - 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完善采集流程规范 为长效治理奠定基础 [2]
向大海 要健康|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线见闻①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8 01:59
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 - 海洋三所近5年实现近50项成果转化应用,助企增值30亿元 [1][5] - 我国自主研发海洋药物品类约占全球上市总品类的三成 [1][5] - 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库藏量全球最大,超5万株菌种,发现248个新物种,深海真菌新化合物占全球同期50% [6] 关键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海洋三所2005年攻克高纯度氨糖提纯技术(纯度99%以上),2024年蓝湾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获批上市 [5] - 从喙鲸肠道微生物样本中研发7款海洋益生菌固体饮料,形成"鲸小益"品牌 [10] - 海藻寡糖生物肥技术应用于重庆花田乡水稻和海南万亩作物,提升产量与抗病虫害能力 [15][16] 产学研转化机制 - 海洋三所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5年内派出50名科研人员驻企,助力16家企业技术升级并孵化7家新企业 [11][12] - 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平台提升成果转化成功率至80%,解决设备匹配难题 [12] - 技术转让净收入奖励比例提高至80%,允许科研人员兼职转化企业 [17] 新兴技术应用方向 - 纳米抗体联合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针对顽固癌症治疗 [16] - "噬油菌"组合技术成功修复厦门3000平方米石油污染沙滩 [16] - 开展抗胃癌化合物、镇痛化合物临床前研究,布局生物酶、保健品等产业化应用 [17]
向大海 要健康——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研发与成果转化见闻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8 00:35
可增加水稻产量的生物制品,来自海藻中提取的寡糖; 从虾蟹壳中提取的高纯度氨糖药物已于去年获批上市; 一种喜欢"吃油"的深海细菌,被用于治理受到污染的沙滩…… "这是海洋的馈赠,也是人类向海问药的成果。"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刘希介绍,近5年, 该所近50项成果实现转化应用,助企增值30亿元。 人类在向海洋要食物、要能源的同时,也向海洋寻找健康的答案。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药物品 类约占全球上市总品类的三成,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作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海洋经济高质量 发展带来澎湃动能。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福建厦门的海洋三所,听科研人员讲述20年来如何海中寻宝、串珠成链,推动创新 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让实验室的"金点子",变成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创新链里的"秘密武器" 氨糖被称为"关节的粮食",很长一段时间里,氨糖提纯是一个难题。2005年,海洋三所历经8年攻关, 成功在动物甲壳中提取出纯度在99%以上的氨糖。 "以前,我国由于缺乏生产高纯硫酸氨基葡萄糖的技术,只能把从虾蟹壳中提取的甲壳素原材料低价卖 给国外,再以高价从国外买回氨糖类产品。"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秀芬偶然了解到海洋三所 ...
“拟千海”大模型发布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7 02:53
"坤元"大模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苏奋振表示,未来将持续对大 模型进行技术优化,通过注入海量地理数据拓展监测维度,降低系统应用门槛,从而为陆海区域可持续 发展提供更强劲的科技支撑。团队将重点提升对土地覆盖演化、海洋灾害响应等海岸带复杂现象的探测 预报能力,为全球海岸带科研与应用领域打造更强大的技术平台。 7月29日,在山东烟台召开的第三届海岸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布两款自 主研发的大模型——"坤元·感东南"与"坤元·拟千海"。其中,"拟千海"大模型用于解决大洋千米层数据 匮乏和理论局限的困境。 两款大模型分别针对陆和海,构建起陆海智能监测与模拟技术体系。技术负责人樊荣博士介 绍,"拟千海"大模型针对性提出物理时空关系引导的时空智能通用建模框架,通过引入时间-空间关联 信息创新编码自回归预训练模型,并采用渐进式微调策略同化130余万条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 (Argo)轨迹数据,实现了大洋千米层流场高精度时空智能建模,较传统方法精度提升25%。该模型的 研发能够助力中层洋流动力学特征、物质输运机制及其多尺度相互作用规律解析,深化人类对海洋动力 过程与全球气候系统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