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报

搜索文档
织网 疏脉 护景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2 09:38
伏季休渔政策执行 - 伏季休渔是保护渔业资源和促进海洋生态休养生息的关键举措 福建省厦门市通过综合执法确保休渔秩序 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3] - 执法大队采用海陆空立体巡查模式 包括海上执法船艇巡航 岸线人员巡查和无人机监控 构建全方位监控网络[5][6] - 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 船艇80余航次 巡航1100余海里 岸线巡查3300余公里 处理违规线索25起 清理违规网具300余张[7] 航道清理与维护 - 海沧港区作为厦门海洋经济新地标和重要物流枢纽 是鱼类洄游要道 航道非法网具不仅破坏渔业资源 更威胁航行安全[9] - 开展清网疏脉专项行动 采用人工清理与钩机船拆除相结合方式 已清理各类网具300余张 铁锚24个 网绳200余米[11] - 对航道疏浚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管 开工前主动对接明确要求 施工中协调解决困难 保障工程顺利推进 提升港口运转效率[11] 新型非法捕捞整治 - 环岛路沙滩区域出现借桨板运动名义进行非法捕捞的行为 不仅破坏旅游体验 更损害城市形象[12] - 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与运动协会 救援队形成即时联络 发展安全员作为信息哨 依托视频平台智能监控热点区域[12][13] - 构建环卫船 海防巡逻船与无人机立体防控网络 成功查获伪装桨板玩家的非法捕捞案件 查获国家保护动物中国鲎2只[14]
以青春之力护碧海银滩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2 09:38
2024年,南海生态中心珊瑚礁监测研究青年突击队入选自然资源系统青年突击队组建名单,并被评为青年突击队示范 集体。作为自然资源系统青年突击队先进事迹巡回宣讲团成员之一,突击队队员参与并完成了14场巡回宣讲,线上线下听 众人数累计超1万人次,获得了自然资源系统单位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近日,为进一步激励和带动青年干部立足本职、锐意进取、成长成才、建功立业,近日,南海生态中心新组建了8支青 年突击队,并举行了授旗仪式。这些突击队将围绕中心核心任务,在海洋生态保护、科研攻关和应急响应等关键领域贡献 青春力量。 勇攀科技高峰 海洋生态风险预警监测青年突击队 南海局供图 海草床调查研究青年突击队 南海局供图 智能化生态浮标青年突击队 南海局供图 海洋生态应急青年突击队围绕核事故、赤潮、溢油、危化品事故等海上应急,核电冷源致灾生物暴发等生态灾害应 急,海洋工程建设生态影响等工作,努力提升海洋生态应急响应能力,优化完善应急工作模式,锻造常备不懈、随时应战 的青年技术团队,为海洋生态应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助力保护海洋生态安全、保障海洋经济发展。 新成立的业务发展规划与技术服务拓展保障青年突击队,主要围绕 ...
海域使用权出让网上交易规则出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2 09:38
近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正式印发《浙江省海域使用权出让网上交易规则(试行)》,标志着全国 首个海域使用权网上交易规则落地实施,实现了全省自然资源全要素统一网上交易。 值得关注的是,交易规则首次明确支持海域使用权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联合出让或组合出让,通 过"一次申请、同步竞买"的创新模式,改变以往项目落地需分别办理的繁琐手续,实现"一站式"服务, 助力项目快速落地。 交易规则重点构建了"全流程线上化"交易体系。从信息发布、竞买申请到拍卖竞价、挂牌竞价和结 果公布,明确了每个环节的操作要求。其中明确要求出让公告须包含海域位置、用途等核心信息,公告 期由原先不少于20个工作日压缩至20个自然日,挂牌时间同步缩短至10个自然日,交易周期较之前大幅 缩减。 ...
浙江玉环:第一潮海鲜上市了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2 09:38
渔业生产恢复 - 浙江省玉环市结束3个月伏季休渔期后首批200余艘捕捞渔船于8月5日恢复出海作业[2] - 首批渔获于8月6日通过"浙玉渔运船80008"号运回沙门镇渔业码头[2] - 渔获以梭子蟹为主通过分拣装车后快速投放杭州宁波武汉等城市市场[2] 供应链与市场供应 - 渔业码头实施渔获上岸分拣装车的快速流通流程[2] - 首批海鲜产品以最快速度投放市场满足市民伏休期后消费需求[2]
“陆海对话”入选“科学十年”计划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2 09:38
计划概况 -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的"陆海对话: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方案"入选联合国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首批大科学计划[1] - 该计划是实验室继2021年"大河三角洲"计划后在全球海岸带治理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2] 研究内容 - 聚焦全球性海岸带问题 包括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风暴洪涝灾害、水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等系统性解决方案[1] - 通过推动陆地—海洋交互过程科学研究 构建海岸带人地海复合系统地貌演变与生态环境演化知识体系[1] - 采用"监测-评估-解决-共享"闭环方法 实现对海岸带动态的精准刻画与前瞻预测[1] 实施框架 - 启动全球海岸带调查 建立开放共享的大数据信息平台[1] - 整合气候变化影响、海岸侵蚀、生态系统状态、水质环境、洪涝风险等多维数据[1] - 开发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加强海岸带地区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1] 合作网络 - 联合六大洲40多个科研单位的120余名专家共同发起[2] - 研究领域涵盖水沙动力、沉积地貌演变、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滨海湿地生态、数据信息及海岸工程等交叉学科[2] - 专家团队有助于将计划理念和方法推广应用到世界各地[2] 应用方向 - 推动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的保护与恢复[1] - 增强海岸带对风暴潮灾害、海岸侵蚀的抵御能力[1]
全国首个县级海岸带规划通过验收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2 09:38
日前,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岸带中心牵头编制的全国首个县级海岸带规划《瑞安市海岸 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通过专家评审验收,标志着瑞安市在统筹海岸带资源保护与利 用、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近年来,海洋二所海岸带与海洋空间资源管理研究团队发挥学科交叉和长期工作积累优势,立足浙 江开展海岸带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牵头编制完成全国省级试点《浙江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 划(2021-2035年)》以及市级海岸带规划编制指南,指导沿海各市县开展海洋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为 落实"浙江海洋强省"战略发挥重要科技支撑作用。 该规划是在浙江省和温州市两级海岸带规划共建模式下,对县级海岸带空间精细化布局,切实落地 陆海统筹国家战略的全国首创探索。评审会上,来自浙江省自然资源与空间规划领域的专家均认为,规 划立足瑞安市河口、海湾、岛群独特多样的海洋资源禀赋,紧密结合上位海洋发展战略,衔接相关规 划,构建"一河口两岛群"空间格局,科学细化海域、海岸线、海岛的空间分区及资源分类结构和详细空 间布局,明确了陆海统筹的一体化空间管控要求,为科学安排瑞安市海岸带保护与开发活动格局,加强 自然资源 ...
发布深远海养殖管理地方标准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2 09:38
该标准落地实施后,可为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提供规范化指引,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对全国深远海养殖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近日,山东省地方标准《深远海养殖管理工作指南》由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该标准是我 国深远海养殖领域首个省级地方标准,填补了行业相关标准空白。 深远海养殖作为拓展养殖空间、保障水产品供给的重要途径,其规范化发展需求日益迫切。该标准 首次科学界定了深远海养殖的术语定义,提出了深远海养殖管理需严格遵循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产品 安全三大基本原则,并对多个关键环节作出具体规定,为山东的深远海养殖选址、规划设计及养殖生产 等管理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导意见与实施建议。 ...
筑基深海产业新高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1 07:39
产业基础与实力 - 黄埔区聚集40余家船舶制造企业 包括广船国际和黄埔文冲 是我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7] - 交付国内首批甲醇双燃料65000载重吨散货船 5万吨级新型绿色化学品成品油船和普盛海洋牧场6号平台[7] - 自主设计建造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 最大11000米钻深能力 是我国目前吨位最大的科考船[7] - 深海装备基地承担多项国家级研发任务 深海机器人和深海基站产品已出口多个国家[7] 科研资源与技术突破 - 集聚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南海遥感技术应用中心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深海科技创新中心等顶级机构[8] - 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研发"探索6000"AUV和"海星7000"ROV 突破多项关键技术[8] - 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及下属6家驻穗事业单位长期深耕深远海观测监测[8] 发展挑战与瓶颈 - 产业规模与产业链完善度有待提升 深海装备制造和资源开发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10] - 科技创新转化效率不高 产学研用融合不够紧密 科研成果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10] - 专项政策精准度不足 海洋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配套缺失[10] - 市场应用场景拓展不足 与南沙东莞中山等周边区域协同效应未充分发挥[10] - 高端复合型人才及交叉学科人才存在缺口[10] 战略举措与布局 - 出台深海产业专项政策 在税收优惠 财政补贴和金融支持方面加大扶持[12] -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12] - 依托中新广州知识城打造深海科技产业核心区 布局深海装备制造基地和生物基因技术中试平台[12] - 在"三城一岛"规划中划定专属用地建设深海科技产业园 吸引海洋测绘和深海探测等上下游企业集聚[12] - 成立深海产业发展协调专班 与南海局等单位共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13] - 靶向引进国际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补强产业链关键环节[13] - 依托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 加大高端复合型人才引进[13] - 联合南方海洋实验室建立全球深海科学家工作站 实施候鸟专家计划柔性引智[13]
北海区创新“海洋+金融”技术服务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1 07:39
近日,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与中国太平旗下太平财险在山东省烟台市正式签署了"海洋+金融"技术服 务战略合作备忘录。 北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深化海洋灾害风险管理,推动科技赋能金融保险 产品创新,是北海局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 见》中"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发展深远海养殖,建设海上牧场"要求的重要举措。 备忘录明确双方将通过充分整合海洋大数据资源,挖掘涉海保险承保潜力,为深远海资源开发、海 上新能源建设、海洋生态保护及海洋防灾减灾提供全面保险保障。同时,将加强科技创新应用,共同构 建"海洋+金融"发展新模式,助力北海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动期间,北海预报减灾中心副主任高 松就渤黄海海洋灾害特征、趋势预测分析与保险产品服务创新作专题报告。 北海局始终坚持以科技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积极推动金融保险与海洋数据资源深度融 合。目前,北海预报减灾中心依托其在海洋观测、预报、灾害预警及防灾减灾领域积累的丰富数据资 源,研发推出了海洋灾害要素高分辨率数据查询与动态分析平台,以及面向海洋牧场和海水养殖场景的 热浪、绿潮等专项影响行业专报,为保险领域相关 ...
“中国鲎海洋公益保护地”揭牌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1 07:39
平潭综合实验区海若海洋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沈世奇表示,"中国鲎海洋公益保护地"揭牌后,该中心 将联合青屿村委,积极联动新老村民,设立《青屿海洋保护地可持续利用公约》,开展"巡护员+生态 导览员"培训,通过中国鲎热点区域所在滩涂的栖息地修复、生态资源恢复并借助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 生态旅游,助力青屿村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让渔民成为保护地的守护者与生态旅游的 受益者。 近日,福建省福州市首个"中国鲎海洋公益保护地"在福清市沙埔镇青屿村揭牌。 "青屿中国鲎海洋公益保护地"位于福清市沙埔镇东南部的青屿村东北侧,处于兴化湾湾口,覆盖滩 涂面积近900亩。该保护地海洋资源丰富,是福建省中国鲎保护和放流的重点区域,也是中国鲎的重要 产卵和育幼区。2024年,平潭综合实验区海若海洋文化交流中心联合青屿村村委,推动建立"青屿中国 鲎海洋公益保护地",并获得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为海行动"计划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