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自然资源报
icon
搜索文档
浙江三门青少年迎来别样“开学第一课”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1 10:17
此次活动以"探秘深蓝筑梦未来"为主题,涵盖科普报告、视频展播、科学家互动和实践体验等环节。在科普报告环节,海洋二所刘昭君副研究员的《海 洋中的河流》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洋流的奥秘;王嵘副研究员通过《一路向北,阅读地球》分享了极地科考的精彩见闻;张海峰副研究员制作的科普视频《万 类霜天竞自由—神奇的海洋精灵》,则将深海生物的奇妙景象生动地展现在同学们眼前。在"与海洋科学家面对面"互动交流中,余星研究员以"海底探宝"为 主题,与同学们积极互动。针对同学们提出的海底火山、矿产原理,以及自然科学学习方法等问题,余星研究员耐心解答,并鼓励大家保持对世界的好奇 心,尊重自然,勤奋学习。 g (2) ø (A DH@ID 9月6日,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三门团县委、三门教育局主办的"开学第一课"主题研学活动成功举办,来自三门县的40余名中小学生走进 研究所,沉浸式感受海洋科学魅力,迎来充满新意的开学第一课。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倒置光学显微镜和Argo浮标实物展示区。同学们亲手操作显微镜,观察藻类等微观海洋生物,探索微观海洋世界的奥秘;通过观察 浮标实物和操作Argo浮标模型,深入了解浮标的工作原理。此外,同学们在研究所 ...
浙江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海洋”发展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1 10:17
座谈会召开与参与方 -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召开人工智能+海洋发展座谈会 高校 科研院所 省属企业及市县主管部门参与研讨产学研用联动和场景拓展 [1] - 参会单位包括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之江实验室 浙江大学 浙江海洋大学 浙江省能源集团 省海港集团等机构 [1] 行动方案目标与时间框架 - 浙江省海洋强省办印发2025-2027年行动方案 通过3年探索打造10个以上标志性应用场景 [1] - 方案旨在形成人工智能赋能海洋发展的新范式 推动融合创新 [1] 重点领域与行动任务 - 聚焦海洋渔业安全生产 大黄鱼种质创新 智慧港口建设 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四大关键领域 [2] - 系统实施4大行动和17项重点任务 包括人工智能+渔船安全治理提升 人工智能+大黄鱼养殖提质 人工智能+港口环境升级 人工智能+海洋新兴产业赋能 [2] - 人工智能+海洋新兴产业赋能行动涵盖海洋生物医药智能研发 海洋新材料性能调控 海上新能源智能运维 海洋数据智能应用 深海科技产业探索5项任务 [2] 实施路径与支持措施 - 通过小切口带动大场景解决海洋经济真痛点 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赋能作用 [2] - 统筹国家重大战略 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设备更新 消费品以旧换新 海洋强省重大项目等资源支持 [2] - 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交流 遴选示范应用场景 举办专题活动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2]
“海味”开学第一课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1 10:17
活动概述 - 自然资源部南海海域海岛中心联合广州市海珠区六中珠江中学于9月1日举办"守护蓝星'海'好有你"海洋科普进校园活动 [2] - 活动通过主题图文展、科普视频和专题课程等形式开展 旨在激发师生保护海洋生态意识 [2] 活动内容 - 设置"二十四节气海洋生物"主题图文展 展示小丑鱼、和尚蟹、叶海马等24种海洋生物 [2] - 暖场环节播放《听 南海生态之声》和《南海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科普视频 [2] - 林朗博士主讲"海洋微塑料"专题科普课 结合专业知识与互动游戏形式 [2] - 黎远金博士主讲"测绘遥感在海洋领域的应用"专题科普课 采用倡议等互动形式 [2] 活动成效 - 初一新生周铨表示通过活动学到减塑妙招 并期待更多此类科普活动 [2] - 活动有效拓宽学生视野 促进海洋保护意识的提升 [2]
厦门海洋高新区吸引优质涉海资源集聚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1 10:17
活动概况 - 厦门海洋高新区招商推介会于9月5日下午举行 主题为融智创新 向海图强 [1] - 活动由厦门市海洋发展局 厦门临空经济片区指挥部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联合主办 [1] - 吸引政府部门 涉海科研机构 重点涉海企业和投资金融机构等100多位代表参与 [1] 战略定位 - 厦门海洋高新区是福建省唯一的省级海洋高新区 [1] - 实施五个一招商服务 建立全员招商机制 深化以商招商 [1] - 通过发展空间 产业配套 政策支持和营商环境打造全球海洋产业投资蓝海 [1] 产业基金 - 总规模20亿元的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发展基金完成备案 首期5亿元已完成认缴出资 [2] - 采用直投项目模式 主要投向海洋生物医药及生物制品 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和材料 海洋信息与数字产业 渔港经济和海洋种苗业 蓝碳及海水综合利用等领域 [2] - 投资厦门项目比例不低于70% 涉海项目不低于50% [2] 科研平台 - 三大高能级科研平台集中亮相:福建省海洋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鹭江创新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翔安基地 集美大学海工装备检测与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 [2] - 形成覆盖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完整创新链条 [2] 园区规模 - 总体规划面积约10.27平方公里 [3] - 重点布局6+2产业体系 聚焦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 海洋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两大海洋新兴产业 [3] 产业成果 - 已培育海洋龙头企业30家 涉海上市企业15家 [3] - 2024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预估超2580亿元 占全市GDP的30% [3] - 海洋新兴产业体系以海洋生物医药 海洋高端装备等为支撑 [3]
江苏“我和海洋有场约会”主题活动开启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1 10:17
江苏省海域执法监督中心海洋科普教育基地迎来首批60名小学生。在科普讲解员的全程陪同下,孩 子们沿着"生命阶梯"前行,从单细胞的有孔虫到身披铠甲的玳瑁,从螺旋如轮的菊石化石到3米长的白 鲸骨骼,开展了一场生动的海洋探索之旅。同学们在显微镜下观察有孔虫、在海狮标本前比对身高,一 路参观、一路惊叹,纷纷在研学日志中写下了对大海的不同感悟。 今年9月,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科普月"。江苏省海域执法监督中心第四届"我和海洋有场约会"主题 开放月活动正式启幕。 本次活动是江苏省海域执法监督中心贯彻落实"全国科普月"相关要求,推动海洋知识普及、提升青 少年海洋意识的重要举措。该中心科普教育基地开放活动将持续至九月底,邀请全市中小学生团体预约 参观,把下一次与大海的约会留在这里,让热爱与守护一起生根发芽。 ...
“龙宫号”投入运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1 10:17
项目概况 - 国家电投广东公司揭阳海洋牧场"龙宫号"于9月5日在广东揭阳神泉海域完成安装并投入运营 标志着广东揭阳首个风渔融合试验项目正式启动 [1] - 项目位于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二50.2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风场内 离岸距离约30公里 总投资额达1.28亿元 [1] - 项目采用桩基础重力式结构 整体尺寸为长46米×宽46米×高56.8米 总重量约3822吨 养殖水体容量超过7万立方米 [1] 技术特点 - 设施由上建平台(含生活区与机械区)和下部养殖网箱组成 集成养殖集控、自动投喂、网衣清洗、环境监测及水下生物识别等智能化功能 [1] - 能源供应采用太阳能光伏与风机相结合的绿色供电模式 实现"水上绿电、水下粮仓"的海洋资源立体开发 [1] - 施工采用半潜驳船与浮吊船联合作业 通过气囊助浮完成网箱沉放 并实施钢管桩沉桩与灌浆工艺 [2] 战略意义 - 作为国家电投集团首个海洋牧场项目 突破国内传统"异地制造、长途转运"模式 实现本地化制造、出运、施工全流程闭环 [1] - 为前詹通用码头(国家电投在粤唯一港口)积累超大型海工钢结构出运经验 强化区域产业资源联动效应 [1] - 项目面临水深涌急、施工窗口期短、船舶选型苛刻及吊装工况要求高等挑战 团队通过抓住台风过境后黄金窗口期完成安全安装 [2]
新矿产资源法有奖问答获奖名单来了!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1 06:38
活动组织 - 自然资源部法规司主办和中国自然资源报社承办新矿产资源法有奖问答活动 [1] - 获奖名单抽取由Deepseek完成 [1] - 活动共60位获奖人 [1] 获奖名单 - 第一期获奖者包括刘妍、北方土蝠、六味地黄王等15人 [6] - 第二期获奖者包括孜、子味的吐司、路的舒克等16人 [6] - 第三期获奖者包括吃舒芙蕾的土狗、佛爷、古月哥欠等15人 [6] - 第四期获奖者包括高琨、上善治水 [6] - 补充获奖者包括南栀倾寒、李花花、陈信宏等12人 [8] 信息登记 - 获奖人需识别二维码登记相关信息 [8] - 登记信息截止时间为2025年10月15日 [10] - 需准确填写信息并上传参与答题的微信昵称截图 [11] 活动意义 - 活动旨在推动新矿产资源法的贯彻落实和社会共同践行 [12] - 鼓励持续关注矿产资源保护和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12]
照亮深地“藏宝图”的科技之光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1 00:50
技术破局——照亮深部的"探照灯" 时光倒回20世纪90年代,彼时物探工作者赴野外执行电法勘探任务,需带着体积庞大的发电机和小功率激电仪,在旷野中布线。5000瓦功率,探测200 米是极限。 随着浅部资源日益枯竭,找矿目标转向500米以深的"第二空间",甚至向1000米、2000米进军。"西部是高山深谷,人难进、设备难运;东部工业区遍布 电网、高铁,电磁干扰严重。"严加永列举电法勘探的困境,"小功率仪器信号微弱,如同在嘈杂的菜市场听心跳,矿体异常被噪声淹没,更别提往深部 走。" 2014年,严加永(前)和来自法国、意大利的专家一起,在山东招远开展三维激电探测技术试验。 更棘手的是二维电法勘探的"直线束缚"。团队成员薛融晖博士说:"规范要求,测点最大偏移不能超出2%,比如1000米长的测线,最大只能偏离20米。 在东北林区或是南方水网和地表植被覆盖密布地区,走直线特别困难,要不就需要绕道,不仅效率低,数据还可能失真。" 在新疆托里县的一处戈壁滩上,一台80千瓦的发电机发出低沉的轰鸣,电缆刺入加了盐水的砂砾。地表之下,看不见的电流正以每秒上千伏的电压向千 米深的地层"充电"。不远处,64台黑色接收机如哨兵般矩阵式排 ...
《自然资源人才发展报告(2025)》公开出版发行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1 00:50
第二部分专题报告对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部署开展的主要人才工程、专题调研和大赛活动进行专题介 绍,主要包括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校所合作科教融合进展、技术技能职业大赛、 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职能履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自然资源执法队伍改革、全国不动产登记 机构与人员队伍建设等工作,同时还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组织编制自然资源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和 实施情况。 本报讯(记者 杨旋)由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会同自然资源部人事司、科技发展司等共同 编制的《自然资源人才发展报告(2025)》,日前已由地质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书聚焦新时代自然 资源人才工作核心需求,梳理了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以来党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重大改革部署与重 要政策,介绍了2018年以来自然资源部关于人才的政策创新、工作举措、人才工程、专题调研和大赛活 动,围绕当前自然资源人才工作的发展规律和变革趋势开展深入理论研究,系统呈现了自然资源部人才 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以期为全国自然资源人才工作提供指导借鉴。 第三部分专题研究主要围绕当前自然资源人才工作当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理论和实践研 究,主要包括智能化测绘 ...
科海观澜/“研学手册”应成为科普之旅的标配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1 00:50
今年暑期,浙江省地质学会在全国首个地质文化村——浙江嵊州市白雁坑村举办了全省青少年地学 夏令营主营活动。与往年的夏令营不同,40多位小营员的行囊里,除了常规的"科普手册",多了一本特 殊的"研学手册"。他们沿着精心设计的路线,在"千年香榧林、万年巨石阵"的地质背景下,用笔尖记录 观察、思考与感悟,亲身体验地质文化的魅力。 从"科普手册"到"研学手册",远不止形式的更迭,更是科普教育理念与方式的深刻转变。它推动科 普从浅层了解走向深度体验式学习,为青少年打开了通往地球科学世界的崭新大门。当手册上沾满探索 的泥土、画满好奇的问号、记录下思考的轨迹,地质科学的种子,便在孩子们心田悄然扎根,静待萌 发。 "我是科普达人,我在地质文化村做科普"的活动主题成为每个营员的行动。在指导老师引导下,营 员们沿着研学路线,察看香榧树上"三代同堂"的奇特生长现象,用放大镜观察"万年巨石阵"岩石的特 征。在白雁坑科普馆,他们聆听指导老师讲解地球科学及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岩类知识,观察 各种矿物标本,并成功辨识出一块沉积岩标本。这份研学手册,不仅是路线指引,更是探索的伙伴,它 包含了每个研学点的简介,更预留了空间,引导营员记录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