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报

搜索文档
山东阳谷局:提升司法协作效率 化解不动产登记难题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9 03:27
跨部门协同机制 - 不动产登记中心启动跨部门协同办证机制 涉及法院 住建和税务部门联动[1] - 安排专人跟进案件进度 实时与多部门沟通 避免群众多跑路[1] - 确认房屋手续齐全和税费结清后 数日内完成审核登簿制证全流程[1] 服务优化方向 - 将进一步深化与法院住建税务等部门协作机制[2] - 细化信息共享流程衔接和事项联办举措[2] - 持续优化一窗受理并联办理服务模式[2]
天津局以法治规范保障盘活存量土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9 03:27
政策框架与制度建设 -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针对产业适应性、土地供应方式优化、土地成本降低及历史遗留不动产问题等4类共性问题建立盘活制度体系 [1] - 推出12个政策文件并提出23项创新举措 包括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及二级市场完善等 [1] - 重点政策包括《关于盘活存量土地房产有关支持政策》和《关于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存量资源有关支持政策》 [1] 政策实施与宣传推广 - 举办政策宣讲会覆盖5000余人次 发放"一图读懂"和"政策汇编"材料提供便捷查询服务 [2] - 为221个重点存量项目提供规划服务 保障488平方米存量房产盘活 [2] - 通过建筑面积奖励机制推动低效用地盘活 首例项目奖励3487平方米并于2025年12月投用 [2] 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与案例成果 - 联合11个市级部门出台文件 允许以规划意见函替代缺失的规划许可证并免除罚金 [3] - 和平区大沽路停车楼通过混合利用政策完善手续 解决15年历史遗留问题后于2025年1月获不动产登记证 [3] - 该项目改造后于2025年7月开设"遇见博物馆" 日均参观人数超800人次 [3]
安徽太湖局推进“灾害点+风险区”全链条管理精准落地 汛期成功避险1起崩塌灾害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9 02:36
灾害预警与应急管理成效 - 安徽省太湖县寺前镇马龙村发生山体崩塌事件 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 因提前转移避免了1户6人伤亡 [1] - 崩塌土体击穿农户房屋后侧墙体 冲入主屋约3米 未及时转移将造成严重后果 [1][2] 双控机制建设与实施 - 太湖县作为灾害点+风险区双控建设试点县 实现一张图动态监管 将灾害点纳入管控体系 [2] - 精准预警机制快速传递地质灾害黄色预警至受威胁群众 为转移争取关键时间 [2] - 高效组织转移行动 提前划定转移路线和安置点 明确责任人确保安全有序 [2] 群众避险与风险防控 - 开展挪床行动将床铺从屋后危险区域转移至前屋 同步将人员安置至村部安置点 [2] - 日常开展避险宣传与演练 提升群众风险意识和自救能力 推广住上不住下住前不住后经验 [2]
院士专家共商新疆萨尔托海铬铁矿找矿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9 02:36
地质勘查技术创新 -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创新采用高磁中的低磁精准定位技术解决第四系覆盖区物探技术缺乏和钻孔精准定位难题 [1] - 该创新技术方法在萨尔托海覆盖区实现找矿突破并获得专家组对项目阶段性成果的充分肯定 [1] 铬矿资源开发进展 - 萨尔托海铬矿带具备优越成矿条件和丰富资源潜力被确认为重点勘查区域 [1] - 央地协同合作机制建立 联合新疆自然资源厅及地勘队伍全力推进铬矿勘查工作 [1] 战略资源保障体系 - 产学研协同深化成为突破找矿瓶颈的核心路径 强调技术创新对矿产资源安全的支撑作用 [1] - 专业科研团队优势持续发挥 旨在提升铬铁矿资源勘查能力并保障国家战略矿产资源安全 [1]
法治时评|及时反馈更有公信力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9 02:35
举报平台设立与机制创新 - 公安部设立全国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线索举报平台 进一步畅通资源环境等领域群众举报渠道并承诺及时向举报人反馈处理结果 [1] - 平台重点针对非法占用农用地 非法采矿 盗伐滥伐林木 破坏古树名木等持续时间长 后续危害久 社会影响大的违法犯罪行为 [1] - 案件办理需历经甄别 调查 立案 判罚 执行等必要流程 从行为发生到司法机关介入通常需数月到数年时间 [1] 反馈机制的重要性与现行规范 - 信访工作条例明确规定需向信访人反馈处理进展及结果 并公布查询方式 [2] - 纪检监察机关要求每季度反馈已办结检举控告处理结果 实名检举需在15个工作日内反馈 [2] - 部分地方以反馈率作为考核信访工作成效的关键指标 侧重向举报人反馈而非仅向上级部门反馈 [3] 公众诉求响应与监督机制 - 人民群众对线索处理最担忧置若罔闻 久拖不办 推诿扯皮等现象 期待实时响应 [2] - 即便案件办理进度缓慢 及时反馈仍有助于获得举报人理解 化解矛盾并安定人心 [3] - 相关部门需建立规范反馈机制 主动回应关切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3]
广东出台海洋经济司法服务保障政策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8 07:58
司法保障范围 - 全国首份省级海洋经济司法保障规范性文件 全文共18条 实现从海洋牧场到海洋新能源的司法全覆盖 [1] - 依法惩治涉海犯罪 加大对破坏红树林 珊瑚等犯罪的惩治力度 [2] - 探索劳务代偿 增殖放流 购买海洋碳汇等替代性修复新模式 [2] 产业司法支持 - 加强海洋新能源 海工装备 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产权司法保护 [2] - 准确认定各类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性质 创新生鲜水产品纠纷柔性化解机制 [3] - 强化光伏设备 锂离子动力电池等出海司法保障 制定跨境电商物流纠纷裁判指引 [3] - 建立海洋新能源案件专项管理机制 及时出台司法规范文件 [3] 金融司法服务 - 提升金融司法效能 依法审理涉海企业投融资 碳排放权交易结算 海上保险等案件 [2] - 支持保险机构完善渔业灾害险 远洋保赔险等险种 发展涉海工装备 海上风电等保险产品 [2] 区域合作机制 - 加强粤港澳跨境游新业态发展 海事司法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3] - 推进海事纠纷多元化解 高层次海事司法人才培养等区际合作 [3] - 打造国际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 [3]
专项执法行动守护津海安澜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8 07:58
8月26日至9月3日,天津市海监总队与天津海警局、天津市公安局等9家单位联合开展"津海安澜"专 项执法行动,旨在贯彻落实2025年天津市海上执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构建联建联动联管联治模式,着 力提升天津海上综合治理效能,协同打造安全稳定的海上环境。 下一步,天津市海监总队将以联合执法行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各涉海部门的联动协作机制,积 极推动构建权责清晰、联动高效的海上治理合力,为维护海上秩序和海洋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专项执法行动期间,海监3011船、海监3012船、海监3009艇分别对塘沽、汉沽、大港海域开展巡航 执法,对管辖海域用海项目、海洋环境等进行重点巡查,并在渔港码头张贴宣传通告,使用强声设备对 锚地及过往船舶进行海洋法律法规、扫黑除恶宣传等,立足职能分工,强化信息共享,以"谁主管谁负 责"与联合处置相结合的原则,对各类海上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按照执法行动方案部署,海监3011船与各涉海部门船艇共12艘组成联合编队,对辖区重点海域开展 执法巡航。各部门结合"碧海蓝盾""净海""伏季休渔"等专项执法行动,对危害海洋生态环境、非法开发 利用海洋资源、海上走私、非法捕捞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法进行严厉打 ...
让海洋成为更好的课堂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8 07:58
浙江海洋科普进校园活动现场 "老师,落潮的时候这些小动物都躲到哪里去了?"在浙江省杭州市文宣小学的海洋科普教室里,一位四年级学生看着潮间带模拟缸里的生物模型,眼睛 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这样的场景,如今在浙江省的许多中小学里已经成为常态。 作为全国首个发布实施《校园海洋科普建设指南》的省份,浙江在校园海洋科普标准化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如今,这种碎片化、临时性的科普模式正在被彻底改变。今年8月,浙江发布实施《校园海洋科普建设指南》,这是国内首个专门针对校园海洋科普建 设的省级地方标准。作为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近年来浙江省海洋科学院积极探索科教融合新路径,提出"教育场景海洋化、海洋资源教育化"的双螺旋发展模 式,将海洋科普教育从"碎片化"导向"标准化"。 "标准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基于我们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浙江省海洋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说,从2023年开始,为保证该标准的制定质量,以及标准实 施后能为全省校园海洋科普空间建设提供具体指导,团队实地调研省内省外多地海洋科普的实际情况和试点案例,通过对天津、青岛、宁波等地的实地调研 和走访座谈,并结合实际情况,经过综合分析、多次讨论研究和反复修改,起草编制完成该标准 ...
福建生态修复筑牢海岸带安全屏障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8 07:58
树立修复典型。福州滨海新城、厦门下潭尾等2个生态减灾项目纳入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 案例集,泉州晋江、莆田"蓝色海湾"、平潭君山等3个项目纳入2024年度全国优秀典型案例,莆田湄洲 岛等6个海岛被授予全国"和美海岛"称号,厦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效,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打造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样板。 坚持规划引领。福建印发《福建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划定海洋生态保护 修复分区和12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部署25个重点工程。同时,指导沿海六市一区完成市级生态 修复规划编制,构建了全省统一的海洋生态安全格局。省自然资源厅会同发展改革、林业、水利、生态 环境等部门联合印发《福建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21—2035年)》《福建省 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工作方案》等,为全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指引。 推进系统治理。2019年以来,福建指导沿海地市立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等 重要海湾河口,谋划实施了18个中央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目前,9个项目已完成验收,9个项目 正在实施,共修复滨海湿地4.5万亩、岸线78千米,营造修复红树林5. ...
“未来”号科考船开展深海试验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8 07:58
"未来"号总长110.8米,满载排水量7000吨,最大航速超15节,定员80人,续航力大于10000海里, 自持力超60天,具备无限航区航行能力,在绿色技术、智能化等方面实现了多项创新突破。值得一提的 是,与传统科考船或试验船相比,"未来"号全船采用模块化设计,预留了舱室空间和30多个标准化接 口,如同"乐高积木"一般,可实现发电机组、雷达、科考设备、智能系统等多种船用器件、设备机系统 的便捷加换装。 "未来"号的建设以及后期的产学研合作,将为无锡、连云港南北共建开创崭新模式——变传统"输 血式"帮扶,为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立足沿江沿海城市的自然地理位势和创新 优势,跨区域分工,实现"江强海兴"的生动图景。 9月15日,随着一声长长的鸣笛,"未来"号船从母港连云港港口缓缓驶出,标志着这艘江苏无锡、 连云港合作共建的我国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正式进入深海试验阶段。 据介绍,无锡是"未来"号诞生地与"智慧核心",肩负着研发设计、关键技术攻关和船舶建造的重 任;而连云港则是母港与"实战舞台",为其提供了深远海装备起锚地、完善的船舶保障和广阔的试验场 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