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自然资源报
icon
搜索文档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数据平台发布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3 09:36
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于8月28日至30日在贵阳举行。大会期间,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数 据要素流通服务平台发布。 平台由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发布。未来,该保护区将持续深化"数据+生 态"创新实践,推动湿地生态管护水平再提升,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平台依托"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整合鸟类、水质、土壤等多源数据超10亿条,搭建集数据集 成、开发、质量管控于一体的服务体系,打造生态保护、科研教育、产业发展等多主题服务专区。通过 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生态健康评估、生物多样性指数等模型,实现"监测—分析—决策—应用"全链条闭 环,同时采用隐私计算、动态分级授权技术,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构建"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流通 机制,打破部门数据壁垒,推动跨领域协同治理。 ...
探索“海上风电+”应用新场景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3 09:36
清洁能源开发与技术攻关 - 推动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核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规模开发及重大技术攻关 [1] - 加快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 [1] 新型储能技术与设施建设 - 加快发展钠离子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 [1] - 支持风电、光伏发电企业配套建设储能设施 [1] - 鼓励工业园区、工业企业部署储能电站 [1] 风电产业链协同发展 - 做强风机、叶片、塔筒等核心产品 [1] - 协同发展中厚板塔筒用钢、叶片复合材料等配套材料 [1] - 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氢能+文旅""海上风电+储能"等应用场景 [1] 光伏产业升级与配套引进 - 强化光伏玻璃、光伏组件、光伏电池等核心制造环节的技术升级与产能优化 [1] - 积极引进光伏胶膜、逆变器、维保装备等配套产业 [1] 新能源电池与氢能产业链布局 - 新能源电池产业重点聚焦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池电芯等关键环节 [1] - 持续做好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 [1] - 大力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布局 [1]
获2025年“全球道路成就奖”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3 09:36
项目荣誉与行业地位 - 黄茅海跨海通道设计创新实践获2025年全球道路联合会"全球道路成就奖"设计类大奖 [1] - 该奖项为国际交通行业最具声望荣誉之一 近5年中国仅3个项目获设计类奖项且均为长江工程 本项目为首个获奖海洋工程 [1] 工程规模与技术特点 - 项目作为港珠澳大桥西延线 连接珠海与江门 主线全长31公里 跨海段长14公里 [1] - 控制性工程高栏港大桥采用主跨700米双塔斜拉桥设计 黄茅海大桥为世界已建成跨径最大三塔公路斜拉桥 [1] 奖项分类体系 - 全球道路成就奖包含设计 研发 施工方法 环境保护等共12个分类类别 [1]
联合探测爪哇海沟俯冲带结构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3 09:36
联合科学考察成果 - 中国与印尼联合完成爪哇俯冲带地质与地球物理考察航次 历时17天 总航程2800海里 [1] - 在爪哇海沟俯冲带开展主动源地震与可控源电磁联合探测 同步采集海水及沉积物岩心样本 [1] - 实现海底观测设备100%回收率 获取地幔-地壳尺度地震与电磁关键数据集 [1] 科研合作与数据应用 - 中印尼科学家将合作进行后续数据处理与科学分析 合作方包括印尼国家研究与创新署及加查马达大学 [1] - 探测数据为研究爪哇俯冲带岩石圈固体-流体结构及动力过程提供关键证据 [1] - 研究成果将推动东南亚环形俯冲体系板块汇聚理论及海洋地质灾害机制研究 [1]
向深向远激活海洋经济新动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3 09:36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连续30年位居全国首位 约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5 [3]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411亿元 同比名义增长8% 海上风电总装机规模全国第一 [9] - 深海装备制造能力突出 国内及东南亚国家深远海养殖装备60%实现广东设计制造 [9] 深远海战略布局 - 深远海被定位为资源富集的"聚宝盆" 全球70%重大油气田位于水深超1000米海域 深远海风能资源开发量是近海的3-4倍 [5] - 广东率先布局深远海产业 《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明确"优近拓远"策略 引导海洋产业向深远海布局 [13] - 实施"深远海风电领航工程" 将深远海风电作为未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方向 [14] 科技创新成果 - 建成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 全球首艘自航式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 全球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伏羲一号" [3] - 突破海底多芯光纤通信技术 实现单根光纤传输140公里、410.5太比特/秒传输容量 [3] - 2018年以来专项投入20亿元财政资金 支持315个创新项目 攻克280项关键技术 形成215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11] 重大装备与工程 - "明阳天成号"漂浮式风电平台、"格盛1号"养殖平台等海洋重器实现深远海应用 [9] - "三峡引领号"成为全球首创抗台风型漂浮式风电示范工程 "白鹤滩"号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完成多次大兆瓦机组吊装 [11] - "德海1号"万吨级深海养殖平台稳定运行近7年 全球首条3500米超深海底油气输送管道投入工程应用 [11] 政策支持体系 - 《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正式施行 鼓励海上风电向深远海拓展 [14] - 首创海洋产业园开发模式 实施"标准海"供应 实现"拿海即开工"的审批效率提升 [14] - 成立省级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 由省委书记直接领导 强化统筹协调机制 [15]
陕西超额完成“十四五”找矿目标任务 圈定找矿靶区122处,形成大中型矿产地35处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3 08:20
找矿成果 - 陕西实施矿产勘查项目380个 圈定找矿靶区122处 形成大中型矿产地35处[1] - 新增金133.12吨 铜5.07万吨 锑2.4万吨 钼42.27万吨 锂3.08万吨 石墨778.2万吨 锰410.89万吨 钒20.79万吨[1] - 新增萤石131.4万吨 钨9.11万吨 钴2289吨 金红石68.8万吨 稀土4211吨 磷800万吨 铅锌23万吨 潜在经济价值3000亿元[1] 技术突破 - 扬子地台北缘首次发现沉积型锂矿 凤太矿集区发现隐爆角砾岩型铜钴矿[1] - 南郑区碑坝杂岩发现中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丹凤-商南地区发现伟晶岩型高纯石英原料[1] - 渭河盆地发现独立氦气藏 小秦岭深部圈定金铅共生矿体 山阳找到厚大含铜矽卡岩矿体[1] 实施策略 - 推行集团化找矿新模式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和成矿理论研究[1] - 应用综合物探新技术新方法 助推矿集区深部找矿[1] - 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1个矿种"十四五"找矿目标任务[1]
福建厅举办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技能竞赛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2 07:13
行业技术发展 - 福建省举办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劳动和技能竞赛 涉及13个参赛单位和59名选手 [1] - 竞赛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找矿技术方法与典型案例 旨在激发地质队伍创新活力并提升实战能力 [1] - 理论知识考核以《地质调查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版)》三级为依据 融入《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等内容 [1] - 实操技能考核涵盖岩矿手标本鉴定和钻孔岩心编录2项关键技能 全面检验选手综合能力 [1]
探秘海岛“绿肺”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2 00:39
②陈石泉带领孩子们测量招潮蟹的洞口。 4 S 5 TS b . 24 e 4 The St 978 12 h SPORT - 15 6 p ③工作人员向孩子们介绍红树植物海莲的生长特征。尹建军摄 "叶片上真的有盐!书里学的知识,今天得到了验证!"8月22日,海口东寨港红树林滩涂边,中学生陈翌轩举着刚观察完的老鼠簕叶片,难掩兴奋。当 天,海南省规划展览馆主办的"探秘海岛绿肺——海南红树林沉浸式科普研学"活动在此开展,25名中学生以"小科学家"身份,完成了一场从科学猜想到实地 验证的研学实践。 ①冯尔辉向孩子们介绍石磺的生活习性和对红树林的保护作用。 在实践中收获三重成长 清晨的东寨港滩涂,"小科学家"们穿着防滑鞋、携带实验工具,在科研人员指导下开启探索。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业工程师冯尔辉 的带领下,植物组观察老鼠簕的吐盐现象,水质组用PH值试纸检测不同采样点水质,动物组则用标尺和样方法统计蟹洞密度,全程遵守"无干扰观察"原 则,践行生态伦理。 午后,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曲口科研基地里,该院教授陈石泉带领学生参观海草床示范区、海马实验室与东风螺培育车间,并示范高倍显微镜操 作,指导学生记录、处理 ...
北海海洋技术中心开展“大洋一号”船新装备培训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2 00:39
装备升级与技术培训 - 自然资源部北海海洋技术中心为"大洋一号"船完成艉部A型架及深海大水深ROV绞车换装 历时三年 [1] - 新装备可支持深海采矿机 探矿钻机 万米ARV系统及作业型ROV的大水深与大负载作业需求 [1] - 开展为期一周的新装备理论与实操培训 邀请国外厂商工程师讲解结构 性能 控制逻辑及工作原理 [1] 能力提升与任务适配 - 换装旨在全面提升船舶海洋综合调查能力 适应复杂多样化的海洋调查任务 [1] - 培训按岗位专业分方向开展 涵盖技术保障 机械液压控制 电子器件运行及软件编程 [1] - 举措为深远海科学考察与资源勘探任务奠定设备基础 [1]
专家共议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2 00:39
研讨会背景与目标 - 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建设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重大选项 旨在打造经济增长蓝色引擎和注入新动能 [1] - 合力打造中国-东盟蓝色经济新引擎研讨会于8月25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 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等三家机构联合主办 [1] - 会议汇聚中国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泰国等国家40余位政府官员 专家学者 企业及媒体代表 [1] 蓝色经济合作领域 - 蓝色经济涵盖海洋旅游共同市场 海洋渔业共同市场 可再生能源资源共同市场及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等新兴领域 [2] - 合作重点包括释放海洋资源价值潜力推动产业一体化 加强智慧港口和绿色航运合作推动互联互通 [1] - 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平台作用打造中国-东盟海洋旅游文化经济圈 [1] 基础设施与制度构建 - 需推进以港口为重点的海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2] - 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经贸规则向海洋领域全覆盖 [2] - 以生态资源保护为先导构建合作治理规则体系 [2] 投资与实施路径 - 实施蓝色经济蓝图需在可持续高价值海洋领域进行大量合理配置的投资 [2] - 需要推进政策与技术创新以及包容韧性合作治理和能力建设 [2] - 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契合中国-东盟共同优先事项包括经济增长 安全与可持续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