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乡村行·看振兴)福建大田:青山变“银行” 红菇成“金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03:39
(乡村行·看振兴)福建大田:青山变"银行" 红菇成"金元" 中新网三明9月16日电 (吴贵戊 姜光伟)初秋时节,在福建省大田县东风农场盂坂自然村阔叶林下,村民 们正忙着采摘红菇。盂坂村阔叶林覆盖率达92%,今年红菇干品产量预计可达1500余公斤,户均分红近 12万元,是2006年分散经营时的23倍。 "以前红菇林没人管,村民、外人都来抢,一年少收上千公斤,树也快砍完了,真是'山秃了,菇也没 了'。"对此,村民刘晓燕记忆犹新。那时,红菇林因产权不清、管理无序陷入"生态与发展双赤字",成 为制约村民增收的拦路虎。 转机源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2008年推行"分林到户、确权颁证",2023年聚焦"活权、用 权、增效",经过两轮林改,盂坂村确立"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核心方针,将集体山林资产折股量 化到户,由村集体统一经营或引入合作社规模经营,凝聚起"护山方能富山"的全村共识。 "现在谁也舍不得砍树,烤菇用的木炭都从外地买,这林子可是我们的'绿色宝藏'。"盂坂村护林队队员 苏顺灶说。 野生红菇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严苛,仅能自然繁衍于阔叶林中湿润高温的腐殖层,无法进行人工栽培。 为守护红菇生长的"根基",村里组 ...
苏州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活绿色共享新场景
苏州日报· 2025-09-12 00:28
郊野公园需求增长 - 苏州虞山雄鹰线郊野公园今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16.4万人次 同比增长41.38% [1] - 去年该线路全年客流突破235万人次 带动周边农家乐和民宿实现营收近2亿元 [1] - 群众对自然生态空间需求快速增长 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参与人数持续攀升 [2] 资源供给矛盾 - 苏州作为典型平原水乡 山林资源有限且水域面积占比34.6% [1] - 郊野区域存在基础设施覆盖不足 登山步道连贯性较差 服务配套设施欠缺等问题 [2] - 集体林业资源管理存在权属不清 经营分散 效益低下等短板 [2] 改革措施实施 - 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郊野公园建设结合 系统梳理27处意向区域 [2] - 今年重点打造9个山地型郊野公园 首批5个公园于4月29日正式授牌 [2][3] - 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不新增建设 不新划红线 不增加基层负担 [4] 基础设施建设 - 重点完善特色景点 慢行步道 自然风貌 导览标识和配套设施5大系统 [5] - 新增标识标牌13块 补植绿化景观383亩 修枝扩展观景视廊44处 [5] - 增配垃圾桶和休息椅等设施29处 增设安全护栏11处 [5] 多元共管模式 - 通过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模式 线上发布郊野专题内容300余篇 [5] - 联合登山户外运动协会等团体组织徒步登山和森林探索活动 [5] - 全市实施造林绿化工程70项 完成营造林2.04万亩 新建改造省级绿美村庄8个 [6] 经济效益转化 - 今年累计举办郊野户外活动90余次 接待游客435万人次 [7] - 虞山雄鹰线去年60%游客来自外地 带动周边营收近2亿元 [7] - 郊野公园成为城乡融合新纽带和乡村振兴新引擎 [7]
一张证盘活一片林:广东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在肇庆发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12:25
据悉,为确保每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都"含金量"十足,封开县大力推动确权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与规 模化,组织专业力量,结合遥感测绘、地面调查等技术,对林下经济资源的种类、规模及预期产出进行 科学评估与精准勘界,建立一套客观、公允的价值评估体系。此外,封开县还积极探索将林菌、林药、 林禽、森林旅游、碳汇开发等林下经济业态的预期收益权纳入登记范围,形成覆盖林下经济全业态的产 权认定体系,为更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入场券"。 发放林业经营收益权证是广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解决集体林地经营"钱从哪里来?"问题的有 效模式。 南方财经记者张梦琦 实习生黄舒憶 杨凌霜 广州报道 近日,肇庆封开县首期林下经济收益权证授信签约仪式举行,广东仙草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颁发全省 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并获得封开农商银行授信支持。这标志着该县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取得 关键突破,为全省破解林业融资难题提供了"封开方案"。 长期以来,因林权附属资源难以评估、抵押,林业经营主体面临融资困境,林下经济发展受限。2024 年,肇庆市封开县被确定为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探索县。结合实际,封开县积极探索林下经 济收益权证模式,加快集体林 ...
破解林业融资难 广东发出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07:17
行业政策创新 -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发出全省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关键突破[1] - 封开县作为广东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探索县 积极探索林下经济收益权证模式 加快集体林地"三权分置" 拓展林地经营权能[1] - 广东全省各地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导向 充分利用林权证、山林股份权益证、林业经营权证、林下经济收益权证等工具 开启绿色金融大门[4] 企业融资实践 - 广东仙草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 该公司种植灵芝约3000亩 2023年获"广东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3] - 该公司凭权证向封开农商银行申请300万元授信贷款 用于扩大经营规模[3] 技术实施与制度保障 - 封开县推动确权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与规模化 结合遥感测绘和地面调查技术 对林下经济资源种类、规模及预期产出进行科学评估与精准勘界[4] - 建立客观公允的价值评估体系 将林菌、林药、林禽、森林旅游、碳汇开发等业态预期收益权纳入登记范围 形成全业态产权认定体系[4] 区域改革进展 - 韶关市翁源县于今年3月发放首批林业经营收益权证[4] - 广州、韶关、茂名等市和恩平、英德、平远、连平、封开等县(市)先行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4] - 鹤山市完成全国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工作[4]
东台发放全省首笔集体林权类不动产权抵押贷款
新华日报· 2025-09-06 21:5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 - 江苏省首笔集体林权类不动产权抵押贷款成功发放 贷款金额30万元 抵押物为44.44亩林地经营权及林木所有权[1] - 东台市完成100宗总面积1403亩林权宗地地籍调查 核发6份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不动产权证书[2] - 通过确认集体林地经营权 林木所有权 林木使用权等"三权"实现以"均利"方式明确村民权益的改革目标[2] 林业资源融资创新 - 林地经营权及林木所有权成为有效抵押物 为苗木种植户提供融资新渠道[1] - 改革推动林权物权保护步入规范化 法治化轨道 为盘活林业资源开辟新渠道[2] - 联合机构开展森林 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探索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林业碳汇补偿制度[2] 经营模式与效益提升 - 推广林旅融合 林农复合 林禽共生 林药套种等多元经营模式释放林下经济潜力[2] - 贷款资金用于林下金蝉养殖 进一步拓宽林地经营收益[1] - 实现生态提升 产业增效 林农增收的多重效益 为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探索[3]
探索点“林”成金新路径 访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庆昉
金融时报· 2025-08-26 02:53
林业金融发展阶段 - 福建林业金融发展历经探索、破冰、升级、再出发四个阶段 从宁德、三明最早探索林权抵押贷款 到国家层面明确林权可作为有效抵押物[2] - 新时代推动"福林贷""惠林卡"、林票质押贷款、区块链融资平台等创新模式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省涉林贷款余额1662.32亿元 同比增长14.87% 惠及44.4万户林业经营主体[3] 林权抵押贷款演进 - 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将林地承包使用权作为用益物权独立 依法创设担保物权[4] - 林票1.0解决集体林权结构小型化、资源分散化问题 但存在非标准化凭证流通性有限等问题[4] - 林票2.0实现标的、平台、流程标准化 可在产权交易所交易流转 便于单独质押融资[4] 改革与金融创新共生关系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林业金融创新提供制度前提 金融创新是盘活资源的关键支撑[4] - "三权分置"改革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 反哺林业金融创新发展[4] 外部保障机制 - 深化林权改革与配套政策 建立融资需求项目库 处置抵押林权采伐需求[5] - 完善林权评估体系 探索生态产品抵押价值评估方法 制定评估准则[5] - 健全林权流转交易和收储担保机制 形成评估、保险、监管、处置、收储五位一体风险管理[5] - 创新林业保险产品 构建指数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险和责任保险体系[5] -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推行农户信用评价与林权抵押结合贷款模式[6] 碳汇金融创新 - 国家出台林业碳汇项目审定核证指南 实现林业碳汇交易与工业碳排放抵消补偿机制[6] - 南平市创新"一元碳汇+信贷"服务 支持拥有碳汇权的林业经营主体融资[6] - 三明市开发水土保持碳汇挂钩贷款 利率与碳汇开发结果挂钩[6] 数字技术赋能 - 区块链技术解决信用数据整合难、共享难、应用难问题[7] - 林业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实现一键提交需求匹配多家金融机构产品 截至2025年7月末上线三个县域 上链产品182个 成功放款5713笔 金额达12.64亿元[7] 经验启示 - 盘活林权、生产设备、仓单、碳汇等资产要素抵质押价值 拓宽林农抵质押物范围[7] - 顶层设计与群众首创精神结合 敢于先行先试[8] - 形成跨部门合力 缓解金融支持林业过程的困难梗阻[8] - 处理期限错配风险、规模匹配难题、价值冲突困境和矛盾平衡问题 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螺旋上升[8]
三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综合运用信贷、股权、债券等融资方式,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8-25 20:09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金融服务 - 加大林权抵押贷款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 拓宽可抵押林权范围 依法合规延长贷款期限 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增量提质扩面 [1] - 有条件的地区根据实际需要推动成立林权收储机构 鼓励社会资本开展林权收储担保服务 [1] - 鼓励各地优化林权价值评估机制 制定统一评估准则 明确操作程序和收费标准 提升评估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 - 强化抵押林权管理和处置 保护抵押权人合法权益 [1] - 健全完善林权抵押登记机制 探索建立林业数据库和交易流转平台 规范有序推进林权市场化交易 [1] 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投入 - 聚焦国家储备林建设 "三北"工程等重要生态工程建设 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 强化金融服务需求对接 [2] - 针对林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特点提供适配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积极满足林下特色产业培育 原料收储及精深加工 转型升级 冷链保鲜和物流等融资需求 [2] - 综合运用信贷 股权 债券等融资方式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 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支持林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围绕林业碳汇资源经营开发探索完善林业生态产品抵押价值评估方法 [2] - 优化林业生态产品价值融资服务 运用数字化技术优化融资服务 提高生态产品价值融资的可得性 便利性和安全性 [2] 政策配套体系及保障机制 - 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拓宽涉林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加大林业领域资金支持 [2] - 探索构建包括指数保险 产量保险 收入保险和责任保险在内的森林保险产品体系 [2] - 提升金融机构风险防控能力 构建评估 保险 监管 处置 收储"五位一体"的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管理机制 [2] 组织实施机制 - 建立金融支持林业改革发展工作会商机制 搭建有效的协作和信息交流平台 [3] - 林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林业领域融资需求项目库 强化与金融系统共享对接 提高融资对接精准度和有效性 [3] - 畅通政银企融资对接渠道 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 [3]
【金融街发布】人民银行等三部门:拓宽涉林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大林业领域资金支持
新华财经· 2025-08-25 08:23
政策框架与目标 -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 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提出15条具体措施覆盖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金融服务 强化林业重要战略实施金融保障 加大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投入 建立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完善政策配套体系及保障机制五个方面 [1] 林权抵押与交易机制 - 加大林权抵押贷款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 拓宽可抵押林权范围 依法合规延长贷款期限 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增量提质扩面 [1] -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动成立林权收储机构 支持社会资本开展林权收储担保服务 [1] - 优化林权价值评估机制 制定统一评估准则 明确操作程序和收费标准 提升评估方法科学性与合理性 [1] - 健全林权抵押登记机制 探索建立林业数据库和交易流转平台 规范有序推进林权市场化交易 [1]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聚焦国家储备林建设 "三北"工程等重要生态工程建设 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 强化金融服务需求对接 [2] - 针对林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特点提供适配金融产品与服务 满足林下特色产业培育 原料收储及精深加工 转型升级 冷链保鲜和物流等融资需求 [2] - 综合运用信贷 股权 债券等融资方式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围绕林业碳汇资源经营开发 探索完善林业生态产品抵押价值评估方法 [2] - 运用数字化技术优化融资服务 提高生态产品价值融资的可得性 便利性和安全性 [2] 融资渠道与政策工具 - 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拓宽涉林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加大林业领域资金支持 [2] - 探索构建包括指数保险 产量保险 收入保险和责任保险在内的森林保险产品体系 [2] 风险管理与实施机制 - 提升金融机构风险防控能力 构建评估 保险 监管 处置 收储五位一体的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管理机制 [2] - 各地建立金融支持林业改革发展工作会商机制 搭建协作和信息交流平台推动政策落实 [2] - 林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林业领域融资需求项目库 强化与金融系统共享对接 提高融资对接精准度和有效性 [2] 后续推进计划 - 中国人民银行将与金融监管总局 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加快推动《通知》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3] - 畅通政银企融资对接渠道 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 提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金融服务质效 [3]
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央视网· 2025-08-25 08:22
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框架 -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15条措施 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金融服务、强化林业重要战略实施金融保障、加大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投入、建立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政策配套体系及保障机制五个方面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1]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金融服务 - 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增量提质扩面 拓宽可抵押林权范围至用材林中幼林、毛竹林、果树、设施花卉、苗木等 依法合规延长贷款期限 探索林业经营收益权、林下空间经营权融资及"林权抵押+森林保险"等产品服务模式 [4] - 完善林权收储担保和评估机制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成立林权收储机构 支持社会资本开展担保服务 制定统一评估准则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5] - 强化抵押林权管理和处置 要求抵押期间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发放采伐许可证 优先安排符合条件采伐指标 保护抵押权人合法权益 [6] - 促进林权流转交易服务 探索建立省级生态资产资源经营管理平台 通过租赁、入股、托管等方式收储分散林权 建立健全林业数据库和交易流转平台 [7] 林业重要战略实施金融保障 - 提升国家储备林建设金融支持能力 聚焦"国家储备林+N"建设模式 优化贷款审批手续 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并合理确定期限 [8] - 探索金融赋能重要生态工程建设 服务"三北"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 将生态工程建设与碳汇收益结合 支持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9] 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投入 - 加大林业适度规模经营金融支持 针对家庭林场、合作社等主体提供适配金融服务 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特色产业培育及精深加工 [10] - 创新金融支持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围绕林菌、林药、林菜等特色产业加大信贷投入 提供"产供销"一体化差异化金融服务 [10] - 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大对经济林果、林草中药材、花卉等信贷支持 支持森林旅游康养设施建设及废弃物回收利用 [11][1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支持林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探索"国家储备林+碳汇"模式 完善生态产品抵押价值评估方法 促进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化 [13] - 优化林业生态产品价值融资服务 运用数字化技术优化信贷流程和风控模型 通过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森林资源全生长周期识别模型 [13] 政策配套体系及保障机制 - 加大资金支持 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 拓宽涉林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支持发行绿色金融债券 [14] - 创新保险产品 构建指数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险和责任保险在内的森林保险产品体系 探索"森林保险+"模式 [14] - 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管理机制 构建评估、保险、监管、处置、收储五位一体风控体系 [15] - 强化组织保障 建立金融支持林业改革发展工作会商机制 完善林业领域融资需求项目库 加强融资对接精准度和有效性 [16]
一张证书激活万亩青山
金融时报· 2025-08-19 02:39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黔江分行酉阳营业管理部推动酉阳县首笔林权交易鉴证抵押贷款落地 通过创新林权交易鉴证融资模式解决林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 实现林业生态价值金融转化 [1][2] 制度体系建设 - 作为重庆市3个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先行区之一 以《酉阳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及配套政策为引领 提升林地流转规范性并厘清权属关系 [1] - 配套出台《酉阳集体林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和《酉阳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不动产登记流程》等多重政策 为创新林权抵押贷款提供制度保障 [1] 服务模式创新 - 通过推动银行对接重庆土交所和县林业局 实现全县21个乡镇70个村的林地公开规范流转 流转面积达2.46万亩 流转年限25年 流转金额1.23亿元 [2] - 创新以土交所发放的《林权流转交易鉴证书》为核心载体 叠加流转林地边界矢量图 构建权属与空间双重保障的融资模式 [2] 资源价值激活 - 农发行酉阳支行采用"林权交易鉴证书+流转林地边界矢量图"模式 为酉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放5.3亿元中长期项目贷款 期限15年 执行3%优惠利率 [2] - 该笔贷款为酉阳县首笔林权交易鉴证抵押贷款 有效盘活林业资产并提升银行信贷资产安全性 [2] 改革成效 - 林权交易鉴证融资模式标志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与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实质进展 [2] - 为缺乏传统权证的林业经营主体打通合规融资路径 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绿水青山"转"金山银山"金融方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