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

搜索文档
深圳将新增26家“预付无忧”商圈
深圳商报· 2025-09-01 06:36
预付式经营监管政策 - 深圳计划在明年1月前新增26家"预付无忧"商圈 [1] - 发布《预付式经营活动合规指引》明确商圈"六个责任"包括资质审查、申报备案、常态巡察、预警公示、合同保障和资金保障 [1] - 商家需遵循资质合规、签约合规、资金合规和履约守信"四要点"合规经营要求 [1] 预付消费领域规范 - 监管覆盖新能源汽车充电、校外培训、成人教育、养老机构、婚姻中介、职业技能培训、驾驶培训、汽车美容装潢、零售、体育、住宿和医疗美容等12个重点领域 [1] - 各部门在资质备案、信息公示、收费管理和资金管理方面提出明确合规要求 [1] 社会监督与企业承诺 - 32名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获聘为首批"预付式经营监管督导观察员"开展社会监督 [2] - 深圳万象前海等13个商圈代表、7个行业协会代表及嘉旺餐饮等商家承诺落实合规指引并接受资金存管 [2]
北大深圳医院提供“24小时在线”的“智能导诊”服务 看病不再麻烦 AI全程云陪诊
深圳商报· 2025-09-01 05:19
公司动态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联合蚂蚁集团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推出"贝大夫"智能体AI就医助理 采用蚂蚁百灵大模型技术构建智能云陪诊解决方案 [1] - 该智能体以女医生为AI健康数字人形象 提供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服务 覆盖挂号候诊检查取报告等27个就医节点 [1][2] - 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模式转变 通过支付宝平台向患者提供24小时在线智能导诊和实时消息提醒服务 [1][2] 技术应用 - 系统基于国内领先的医疗大模型蚂蚁百灵大模型技术构建 深度融入就医各环节 [1] - 提供智能科室匹配 问路指引 流程查询等功能 解决患者就医过程中的信息盲点 [2] - 搭载5P算力图像型超算中心 应用AI技术于影像诊断医学检验肿瘤筛查等医疗场景 [3] 战略发展 - 医院近期获批成为深圳市人工智能医院建设单位 持续推进智慧医院建设 [3] - 今年新增"启元"AI重症大模型 扩大人工智能在重症医疗领域的应用范围 [3] - 通过AI就医助理优化门诊服务流程 打造一站式智能健康服务新范式 [1]
为城市治理提供“千里眼” 为低空运营装上“导航仪” 深圳实景三维入选国家创新案例
深圳商报· 2025-09-01 05:01
核心观点 - 深圳市实景三维赋能低空经济案例入选国家2025年创新应用典型案例 通过构建高精度实景三维时空基底支撑低空经济安全运行和效率提升 探索数字孪生与低空经济双向赋能模式 [1][3][4] 实景三维建设进展 - 2019年率先建成覆盖全市分辨率优于5厘米的实景三维模型 2025年初完成新一轮更高精度全市域模型建设 [2] - 新模型具备精度更高更新更快类型更全三大特点 全市域分辨率优于3.5厘米 包含Mesh模型/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表模型/激光点云等标准化产品 [2] - 实景三维数据资产已赋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生态保护等50多个领域百余个应用场景 成为数字孪生城市基石 [2] 政务应用场景 - 龙华区打造全国首个全信创数字孪生城区和全域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 构建政务低空飞行服务平台 [3] - 平台涵盖空域规划/气象监测/飞行管控/空间智能/航线规划/多机协同调度等核心技术生态 [3] - 实现无人机政务飞行禁区自动识别与零事故运行 已在重大工程监测/平安校园等场景落地 [3] 企业应用价值 - 美团无人机在深圳开通数十条商业化航线 通过实景三维数据进行沉浸式云勘察 [3] - 企业可快速获取建筑高度/障碍物分布/楼顶可用空间等信息 设计安全高效飞行路径 [3] - 极大节约航线开设成本 为低空物流产业降本增效 [3] 双向赋能机制 - 低空飞行器起降设施规划支撑全域布设无人机库 规划无人机飞行航测路线 [4] - 日常任务无人机通过搭载设备采集数据 拓展实景三维数据更新模式 [4] - 形成常态化低成本高效率更新机制 促进实景三维与低空经济协同发展 [4]
深圳IPO数量位居第二!今年前8个月,67家企业登陆A股
深圳商报· 2025-09-01 04:21
IPO市场整体表现 - 前8个月A股IPO数量67家 较去年同期增加8家 [1] - 前8个月IPO融资规模656.13亿元 同比增长55.30% [1][3] - 单个IPO企业融资额大幅增长是主要驱动因素 [3] 板块分布特征 - 沪市主板融资额342.33亿元位居各板块之首 [2] - 创业板融资额148.87亿元排名第二 [2] - 科创板融资额81.17亿元排名第三 [2] - 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合计融资270.02亿元 占总融资额41.15% [2] 行业分布特点 - IPO公司主要来自新能源、电子、汽车、电力设备等行业 [1] - 新兴产业类IPO公司占比达九成 [1] - 新能源行业募资181.71亿元居首 电子行业114.65亿元次之 汽车行业112.88亿元第三 [1] 地域分布情况 - 江苏省17家企业上市排名第一 广东省13家第二 浙江省12家第三 [1] - 苏州市6家企业上市居城市榜首 深圳市和杭州市各4家并列第二 [1] - 合肥市3家企业上市 北京市、上海市、无锡市、常州市各2家并列第三 [1] 企业融资规模 - 40家企业IPO融资额超5亿元 21家超7亿元 11家超10亿元 4家超20亿元 [2] - 华电新能募资181.71亿元排名第一 中策橡胶40.66亿元第二 天有为37.40亿元第三 [2][3] - 屹唐股份、影石创新等多家公司IPO募资额均超10亿元 [2] 北交所市场发展 - 北交所IPO数量12家 融资额39.98亿元 实现大幅增长 [4] - 在审企业净利润普遍超4000万元 净利润过亿元企业超50家 [4] - 审核效率和可预期性优势明显 成为追求上市确定性的优先选择 [4][6] - 板块定位清晰 吸引众多满足创业板甚至主板利润要求的企业 [5]
唤醒海量临床样本,解锁宿主与微生物的对话 华大开发“万能钥匙”
深圳商报· 2025-09-01 03:28
技术突破 - Stereo-seq V2技术攻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样本分析难题 实现同一张组织切片上对人体细胞和入侵微生物基因活动的高分辨率观测 [1] - 技术开发创新修复流程 通过解交联和随机引物捕获RNA片段 实现基因全长均匀覆盖和无死角扫描 [3] - 技术能够检测更多基因并发现大量微弱信号 尤其能看清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的特异性可变剪接 [3] 应用价值 - 技术可解锁全球各地医院病理科保存的海量FFPE样本库 这些样本是记录疾病发生发展完整过程的疾病时间胶囊宝库 [2] - 在肿瘤精准医疗领域 能通过分析乳腺癌等样本识别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基因拷贝数变异及导致耐药的新型基因剪接异构体 [4] - 对于感染性疾病 能直接在组织切片上定位疑难病原体并评估宿主免疫反应 指导精准用药 [4] - 在抗体药物研发方面 可快速发现并定位病原体特异性中和抗体克隆 加速抗体药物筛选进程 [4] 行业影响 - 该技术标志着空间组学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里程碑 推动生命科学研究从看见细胞迈向看懂细胞与微生物战场的精准医学新时代 [1][4] - 技术由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牵头建设的基因组多维解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多家顶尖机构共同开发 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发布 [1] - 此前实验室已在《科学》期刊发布全球领先的细胞组学技术Stereo-cell 实现多模态整合和百万级通量等技术突破 [5] - 系列技术突破推动单细胞测序从单一分子层面信息的平面解析模式 迈向兼顾多模态信息的立体洞察时代 [5]
科创板IPO遭保荐人“撤单”后,天星医疗转战港股!
深圳商报· 2025-09-01 03:28
上市申请与历史 - 公司于2025年8月26日向香港联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由中信证券与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曾于2023年9月26日申请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但于2025年6月6日因保荐人中金公司单方面撤销保荐而终止 [1] - 保荐人主动撤销保荐在IPO史上较为罕见 可能因发现发行人存在重大问题 [1] 业务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17年 专注于运动医学植入物 有源设备及耗材 以及手术工具的研发 生产与销售 [1] - 按2024年销售收入计 公司为中国运动医学市场最大的国内解决方案提供商 市场份额达6.5% [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公司产品已进入3000余家医院 其中三级医院超过1000家 [1] - 收入主要来自植入物及手术设备及相关耗材 [1]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1.47亿元 2.39亿元 3.2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2]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034.2万元 5711.2万元 9538.9万元 [2] - 毛利率持续提升 从2022年68.7%增至2024年71.7% [2] - 2025年1-5月收入1.11亿元 同比增长39.7% 年内利润3259.6万元 同比增幅142.5% 毛利率达73.7% [2] - 研发开支呈增长趋势 2022-2024年分别为0.18亿元 0.35亿元 0.37亿元 2025年前五个月达0.18亿元 [3] 海外拓展 - 海外收入显著增长 2022-2024年分别为40万元 670万元 2090万元 [3] - 2025年前五个月海外收入达2060万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370.5% [3] 股权结构与估值变化 - 实控人董文兴通过天津铂康控制持股平台 上市前合计控股41.47% [4] - 创始人聂为曾代聂洪鑫持有股权 2020年5月解除委托安排 聂洪鑫持股比例从成立时55%降至4.9% 累计套现4.9亿元 [4] - 公司估值在3年内暴涨4倍 从2020年7月第一次增资时8亿元 增至2023年1月35亿元 [4] - 2023年1月雅惠锦霖 建兴医疗等以75.41元/注册资本突击入股 [4] 市场质疑与风险披露 - 市场质疑IPO前吸纳外部股东是否为了抬升公司估值 [5] - 招股说明书披露面临带量采购导致产品价格暴跌 核心原材料被卡脖子 知识产权诉讼等风险 [5]
2025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即将启幕 逾2000款助老“黑科技”集中亮相
深圳商报· 2025-09-01 01:24
展会概况 - 第三届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暨首届深圳康养机器人大赛于9月12日至14日在深圳会展中心7号、8号馆举办 [1] - 展会汇聚全球200余家养老企业 集中展示逾2000款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产品 [1] - 覆盖从智能居家照护到康养旅居的全产业链条 [1] 展区设置 - 创新规划七大特色主题展区 系统呈现智慧养老领域技术突破与场景应用 [1] - 展区包括康养服务机器人、智能康养系统、生物抗衰科技、智慧医疗设备等行业前沿领域 [1] - 德壹科技、上海钧控展示机器人领域最新突破 华为、麒盛科技、深开鸿、作为科技等头部企业联袂登场 [1] 配套活动 - 作为深圳市民政局"居家适老化焕新补贴政策"最大线下展会平台 同期举办深圳银龄消费节 [1] - 现场汇聚专业化、集成化、模块化、定制化的适老化产品解决方案 [1] - 开放千余款智能产品的体验与直购服务 [1] 论坛与大赛 - 同期举办20余场高规格论坛 核心主论坛为"科技赋能 激活银发经济新动能" [1] - 主论坛汇聚国际顶尖学术专家及产业领袖 围绕全生命周期智慧养老生态构建展开深度对话 [1] - 首届深圳康养机器人大赛设置智能照护、智慧陪伴、智能监测、健康促进、智慧文娱5个大类 [2] - 大赛场景覆盖移动助行、大小便护理、智能助浴、中医理疗等具体应用领域 [2]
Robotaix称将加大在深车辆投放 未来三五年 走进百姓家
深圳商报· 2025-09-01 00:45
行业商业化进展 - 多家企业已在深圳开启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并启动收费运营 包括百度萝卜快跑 小马智行 如祺出行等[1] - 运营区域覆盖宝安 南山 坪山等核心区域 包括前海 宝安中心区 南山后海 深圳湾及宝安机场 深圳湾口岸等重要枢纽[1] - 运营时间从早7晚10延长至7×24小时全天候服务[1] - 小马智行成为国内唯一在北上广深开展全无人收费运营的企业 一线城市运营总面积超2000平方公里 在深圳运营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1] 运营数据与成本 - 实测8.7公里Robotaxi行程收费29.5元 优惠后实付14.3元 价格与普通网约车17元接近[2] - 小马智行二季度Robotaxi业务收入达1090万元人民币(150万美元) 同比增长157.8% 其中乘客端车费收入同比增长超300%[2] - 夜间付费打车用户数量显著 尤其7×24小时运营后半夜使用量提升[2] - 第七代Robotaxi自动驾驶系统套件成本较上代下降70%[4] 政策支持环境 - 深圳2022年8月施行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 全链条解决测试 准入 事故认定等问题[3] - 累计开放测试道路2101公里 占全市道路里程24% 居全国一线城市前列[3] - 发放全国首张L3高快速路测试号牌和自动驾驶微型货车测试号牌 向20家企业发放1170张测试示范通知书[3] 技术发展与全球竞争 - 深圳复杂交通场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 积累运营经验[4] - 小马智行第七代车型采用100%车规级零部件 将在北上广深同步部署[4] - 特斯拉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启动试运营 全球市场竞争加剧[4] - 国内企业同步布局全球市场[4] 行业前景预期 - 未来3到5年Robotaxi将逐步走向普及化[5]
中集集团半年赚超17亿元
深圳商报· 2025-08-31 16:57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达760.90亿元,净利润17.64亿元,归母净利润12.78亿元,同比增长47.63%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1.5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94.46% [1] - 集装箱制造业务实现营收217.35亿元,净利润14.44亿元,同比增长13.20% [1] - 中集车辆营业收入97.53亿元,毛利14.64亿元 [2] - 中集天达营收同比增长29.83%,净利润同比增长119.57% [2] - 中集安瑞科营业收入126.1亿元,同比增长9.9%,净利润5.6亿元,同比增长15.6% [2] 业务板块 - 集装箱业务持续发挥核心作用,干货集装箱销量112.59万TEU,冷藏箱销量9.20万TEU,同比增长105.82% [1] - 中集车辆全球销售各类半挂车约5.26万辆,"星链计划"与"雄起计划"成效显著 [2] - 中集物流服务实现收入135.79亿元,净利润2.02亿元,成为集团第二大收入来源 [2] - 中集世联达入选全球海运货代50强榜单 [2] 市场布局 - 公司国内营业收入占比约51%,国外营业收入占比约49%,市场格局维持稳固向好 [1] - 依托全球化布局与产业链整合优势,积极应对市场波动 [1] - 全球化布局加速推进,展现出复杂环境下的综合实力 [1][2]
中报收官近八成公司盈利 上千家净利增速超五成
深圳商报· 2025-08-31 16:57
整体业绩表现 - 全部A股上半年实现营收34.96万亿元 同比增长0.02% 归母净利润2.99万亿元 同比增长2.45% [1] - 5424家A股公司公布中报 其中4178家盈利 占比77% [1] - 2908家A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占比54% 其中1116家净利润增速超50% 占比21% 661家净利润翻倍 [2] 行业盈利分布 - 综合 农林牧渔 钢铁 建材等行业净利润增速居前 地产 煤炭 轻工等行业净利润下降较大 [1] - 银行 非银金融 石油石化 通信 食品饮料行业净利润规模位居前五 [2] - 上市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合计1.1万亿元 占全部A股净利润约37% 非银金融净利润3005亿元 金融行业合计净利润约1.4万亿元 占A股净利润近五成 [2] 头部企业营收规模 - 56家A股公司上半年营收超1000亿元 [1] - 营收前十企业分别为中国石油(1.45万亿元) 中国石化(1.41万亿元) 中国建筑(1.11万亿元) 中国移动(0.54万亿元) 中国中铁(0.51万亿元) 中国平安(0.50万亿元) 中国铁建(0.49万亿元) 工商银行(0.43万亿元) 建设银行(0.39万亿元) 比亚迪(0.37万亿元) [1] 头部企业盈利规模 - 48家A股公司上半年净利润超100亿元 [2] - 净利润前五企业为工商银行(1681.03亿元) 建设银行(1620.76亿元) 农业银行(1395.1亿元) 中国银行(1175.91亿元) 中国移动(842.35亿元) [2] 高增长企业表现 - 万辰集团上半年净利润4.72亿元 同比增长503倍 位居增速榜首 该股年内涨幅达165% [2] - 新特电气 南方精工 *ST松发 富士莱净利润增速均超100倍 位列增速前五 [2] 龙头企业业绩稳定性 - 贵州茅台上半年净利润454亿元 同比增长8.9% 在白酒行业整体不佳背景下保持稳定 [3] - 宁德时代上半年净利润304.85亿元 同比增长33.33% 营收与净利双增长 [3] - 中国移动上半年净利润842.35亿元 同比增长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