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矿山

搜索文档
中国锂电回收“抢滩”欧洲
高工锂电· 2025-09-20 10:1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美企业格林美与Ascend Elements合作开拓欧洲动力锂电池回收市场 回应欧盟新电池法规创造的高价值可持续市场机遇[2] - 欧盟新电池法通过强制性回收目标 再生材料含量要求和数字电池护照等措施 强力重塑欧洲电池循环经济蓝图 目标2030年实现89-90%电池自主供应[3][4][5][6][7][8] - 中国企业集体涌入欧洲回收市场 包括华友钴业 宁德时代 中伟股份等 采取差异化战略路径应对原料争夺和供应链挑战[16][17][18][19] 欧盟电池法规框架 - 便携式电池回收率目标:2030年达到73% 轻型交通工具电池回收率:2031年达到61% 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商承担100%回收责任[5] - 材料回收效率底线:2027年钴 镍 铜回收率不低于90% 锂回收率不低于50% 2031年钴 镍回收率提升至95%[5] - 再生材料含量要求:2028年新电动汽车电池必须含16%再生钴 6%再生锂 6%再生镍 2036年门槛大幅提升[6] - 数字电池护照:2027年容量大于2千瓦时电池需记录全生命周期信息[7] - 欧盟锂需求:2030年达55万吨/年 目前仅生产1%关键原材料 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要求2030年至少15%战略原材料来自回收[7][8] 格林美-Ascend Elements合作战略 - 技术互补:格林美提供规模化生产能力和成本控制经验 Ascend Elements提供Hydro-to-Cathode®专利技术 成本降低50% 碳排放降低49% 电池循环寿命延长50% 功率性能提升88%[10][11] - 跨国循环模式:探索"欧洲-印尼-欧洲"模式 利用格林美印尼年产15万金属吨镍资源基地对冲欧洲原料短缺[12][13] - 战略定位:以"敏捷技术联盟"切入欧洲市场 应对专业技术商和电池厂竞争[14] 中国企业欧洲布局 - 华友钴业:投资15亿欧元在匈牙利建设正极材料工厂 与德国Tozero 法国苏伊士合作 利用香港GEM Sky31个回收服务中心[17] - 宁德时代:通过子公司邦普循环在匈牙利超级工厂附近设回收设施 处理生产废料并为宝马 奔驰提供本土化解决方案[18] - 中伟股份:与德国revomet成立合资企业 收购比特费尔德工厂25%股份 年处理能力2.8万吨 锁定镍 钴 锂原料来源[18] - 其他企业:亿纬锂能在匈牙利为宝马配套建厂 国轩高科与斯洛伐克InoBat在德国 斯洛伐克建厂[18] 市场挑战与前景 - 原料争夺:欧洲超级工厂建设初期高纯度生产废料成为2030年前回收企业争夺焦点[19] - 技术经济性挑战: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缺乏高价值钴和镍 经济性成为世界性难题[19] - 人才短缺:欧洲面临从操作自动化设备技工到湿法冶金化学工程师的严重技术人才短缺[19] - 未来市场:2033年全球第二生命电池市场规模达190亿美元 直接回收技术可能颠覆现有格局[20]
【财经分析】“城市矿山”潜力几何?政策与市场共促再生金属产业升级
新华财经· 2025-09-11 07:50
新华财经南昌9月11日电(记者崔璐张新新郑璐)符合标准的电池黑粉可自由进口、"反向开票"政策破 解源头无票难题……今年以来,我国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支持再生金属产业发展。业内专家预测, 未来在新能源等领域,来自回收端的金属原料占比将持续提升,甚至占据主导地位。 为进一步释放"城市矿山"潜力,受访人士建议:加强多部门协同监管,规范回收全链条,防止"劣币驱 逐良币";细化再生资源进口标准,允许具备先进回收能力的企业进口高品位海外废料,拓宽资源获取 渠道。 资源与低碳价值双升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镍2万吨、钴1万吨、钨6500吨……这是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从"城市矿山"里找回来的金属量。这 意味着什么呢?以钴为例,我国一年钴需求量约为20万吨,单这一家企业回收的钴就占了国内需求的二 十分之一。 "城市矿山"是指蕴藏在各类废旧载体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 在"双碳"目标深入推进与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的双重驱动下,"城市矿山"的资源保障价值和低碳减排属 性日益凸显。跨国企业加速全球资源回收布局,产业生态日趋多元化。强化对关键金属的回收利用,不 仅能有效补充原生资源供应,更能显著降低 ...
稀土只是序章,有36种“风险元素”
36氪· 2025-09-05 03:44
稀有金属供应风险 - 全球稀有金属供应面临制约风险 至少30%元素的生产份额由单一国家控制[1] - 在65种可计算生产份额元素中 36种被定义为"风险元素" 其中33种属于稀有金属[1] - 半导体制造使用超过60种元素 缺少任何一种都无法生产相同产品[1] 中国主导地位与资源武器化 - 中国占8成风险元素的最大生产国份额 控制30种元素过半生产量[2][3] - 中国掌握铟和铋等元素精炼份额70%以上 并将资源作为政治博弈工具[3] - 2024年4月中国限制7种稀土出口 导致铃木和福特汽车一度停产[2] 其他国家资源控制情况 - 巴西控制91%铌生产份额 该元素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3] - 智利控制近70%碘生产份额 该元素用于钙钛矿光伏电池[4] - 印度尼西亚禁止出口占60%生产份额的镍[4] 日本海底资源开发 - 日本计划2026年1月在南鸟岛海域5500米深处试验开采稀土[5] - 项目目标是在稀土供应中断时保障供应链 而非经济可行性[6] - 2027年度将进行大规模试验 验证每日350吨泥土回收能力[6] 城市矿山回收利用 - 2030年大量报废EV将形成新资源来源 含钴镍等风险元素[7] - 住友金属矿山2026年6月完成锂离子电池回收商业工厂[7] - 日产与早稻田大学开发从EV马达提取钕技术 目标2030年实用化[7] 日本资源保障战略 - 日本需要建立资源国内留存机制 通过技术竞争提升回收水平[7] - 面临EV二手车出口导致国内无废料回收的挑战[7] - 需要开发从海底泥土提炼稀土的技术并解决高运输成本问题[5]
稀土只是序章,有36种“风险元素”
日经中文网· 2025-09-05 02:52
稀有金属供应风险 - 全球118种元素中65种可计算生产份额 其中36种被定义为风险元素 即单一国家生产份额超过50% [1][3] - 中国在30种风险元素中生产份额过半 包括稀土 铟和铋等 其中铟和铋精炼份额达70%以上 [1][5] - 稀土共17种元素 中国对7种实施出口管制 曾导致铃木和福特汽车暂停生产 [5] 全球生产集中度 - 巴西控制91%铌生产 该元素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和东芝新一代EV电池 [5] - 智利掌控近70%碘生产 该元素用于钙钛矿光伏电池 [7] - 印度尼西亚禁止出口镍 其生产份额占全球60% [7] 日本应对策略 - 日本计划2026年1月在南鸟岛海域5500米深处试验开采稀土 目标开发国产资源替代中国供应 [8] - 2027年度将进行大规模开采试验 验证每日350吨泥土回收能力并估算成本 [8] - 住友金属矿山2026年6月建成锂离子电池回收工厂 日产汽车与早稻田大学合作从EV马达提取钕 目标2030年实用化 [9] - 信越化学工业已与丰田实现混合动力汽车马达资源再利用 [9] 产业依赖与挑战 - 半导体制造需超过60种元素 缺少任一种均无法生产 [4] - 日本面临EV二手车出口导致国内风险元素流失问题 同时存在高成本和再生资源利用不足挑战 [9]
从“城市矿山”掘金 武汉博士实现废旧锂电池高品质利用
长江日报· 2025-08-11 00:43
核心技术突破 - 采用选择性酸浸工艺从混合电极材料中提取含锂、镍、钴、锰的金属液 实现全组分回收[2] - 通过草酸沉淀与氢氧化钠沉淀工艺将金属液转化为三元前驱体 再经煅烧制成可直接使用的三元正极材料[2] - 电化学处理技术针对磷酸铁锂提锂 实现废旧锂电池中锂资源的再生利用[1] 产业应用价值 - 技术获格林美公司认可 成为重要技术储备 能优化工艺流程并降低生产成本[2] - 将低质材料转化为高品质电池生产原料 完成资源闭环循环[2] - 缓解我国钴、镍等材料主要依赖进口的困境 减轻矿产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压力[1] 行业背景与需求 - 2022年新能源汽车生产面临锂资源难求困境 碳酸锂价格一度飞涨[1] - 电子废弃物被视为"城市矿山" 蕴含石墨、锂、钴、镍、锰等多种重要资源[1] - 废旧锂电池经处理后可使锂资源重新回归电池生产链条[1]
从“城市矿山”掘金,武汉博士唤醒废旧锂电池“二次生命”
长江日报· 2025-08-08 02:54
行业背景与需求 - 新能源汽车广泛使用锂电池 钴 镍等材料主要依赖进口 存在资源短缺问题[3] - 2022年碳酸锂价格一度飞涨 国内新能源车面临锂资源难求的困境[3] - 电子废弃物被视为"城市矿山" 从中提炼金属材料可破解资源短缺困局并减轻矿产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压力[3] 技术突破与工艺创新 - 采用电化学技术处理废旧锂电池 使废旧电池中的锂得以重生并重新回归电池生产链条[1] - 创新采用选择性酸浸工艺从混合电极材料中提取含锂 镍 钴 锰的金属液[4] - 通过草酸沉淀与氢氧化钠沉淀工艺将金属液转化为三元前驱体 最终经煅烧等工序变为可直接用于电池生产的三元正极材料[4] 商业化应用与价值 - 该项技术已获格林美公司认可 实现了废旧锂电池全组分回收[4] - 能将低质材料转化为高品质产品 既优化了工艺流程又降低了生产成本[4] - 技术已成为格林美公司重要的技术储备[4]
焦作回收铑块价格全解析:2025年最新行情与避坑指南
搜狐财经· 2025-07-08 04:16
铑块回收的核心价值 - 铑作为全球最稀有的贵金属之一,2025年国际市场价格已突破1445元/克 [1] - 厚德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将回收铑的纯度提升至99.95%以上 [1] - 福鑫奇贵金属采用"回收-精炼-销售"全产业链模式,实现利润空间较单一回收模式提升20% [1] 应用场景:三大产业驱动铑回收需求 汽车产业 - 每辆国六标准汽车需消耗5-8克铑金属 [1] - 焦作企业采用真空干燥法将钯碳废料含水率从15%降至5%,使回收价提升2%-3% [1] - 辽宁某公司通过火法熔炼与湿法精炼结合,实现铂、钯、铑综合回收率达98%,单吨废料创造价值超百万元 [1] 化工领域 - 针对5%钯碳废料,采用王水浸出+甲酸还原工艺,回收率稳定在85%-90% [3] - 焦作某化工企业引入超声波辅助浸出技术,使医药中间体废料回收成本降低2000元/吨,年处理量突破3000吨 [3] 新能源赛道 - 纳米结构铑合金催化剂在燃料电池领域展现113mA/cm²的催化活性,较传统铂基材料提升41% [5] - 焦作企业正建设年产1.2吨的铑基催化剂中试基地,预计2026年实现产业化 [5] 技术突破 物理法 - 通过1200-1500℃高温熔融分离铑金属,回收率提升至95% [6] - 焦作某企业将该技术应用于含铑合金废料处理,年处理量达500吨 [6] 化学法 - 采用硫代尿素衍生物沉淀铑,结合氯化铵分离法,对铑铱合金废料实现高效分离 [8] - 某科技企业通过该技术使单吨废料处理成本降低30% [8] 生物法 - 清华大学中试技术利用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选择性浸出铑,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60%,贵金属回收率达99%以上 [8] 政策赋能 财政补贴 - 河南省对年回收量超50吨的企业给予15%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推动合规企业报价上浮5%-8% [9] - 焦作某企业通过申请补贴使铑回收利润增加12% [9] 智慧平台 - 焦作工业废料智慧回收平台覆盖全市30%工业企业,通过物联网设备实现废料溯源,使回收响应速度提升50%,物流成本降低15% [10] 期货对冲 - 上海期货交易所计划2025年推出钯碳期货合约,企业可通过套期保值锁定10%-15%的价格浮动区间 [11] 未来趋势 欧盟碳认证 - 申请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的企业,其回收铑可进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豁免清单,创造每吨5000-8000元的溢价空间 [14] 微生物技术 - 焦作某企业引入的超声波辅助浸出技术已使医药中间体废料回收成本降低2000元/吨,未来将结合微生物冶金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14] 城市矿山 - 焦作模式通过技术创新与政策协同,城市矿山可释放万亿级资源价值 [14] - 某项目通过控氧安全带电破碎热解技术,实现退役动力电池铜、铝、黑粉回收率超99%,较传统工艺减少碳排放60% [14]
格林美:“城市矿山+新能源材料“双轨驱动业绩创新高,海外园区+技术创新打开增量新通道
全景网· 2025-05-07 02:04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8.75%,创历史新高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0.20亿元,增长9.19%,扣非净利润12.91亿元,增长636.24% [1] - 2024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30.55亿元,增长41.14%,综合毛利率提升3.05%至15.29%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94.96亿元,同比增长13.67%,归母净利润5.11亿元,增长12.10% [1] 双轨运营战略 - 公司围绕"城市矿山开采+新能源材料制造"双轨运营,营收、净利润与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长 [6] - 新能源核心业务产能利用率95%以上,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核心业务出货量平均增长率达65% [6] - 城市矿山开采业务受益于"两新"政策,动力电池与钨回收成为新增长极,相关回收量平均增长率达70% [6] 海外布局与产业联盟 - 在印尼建设15万吨镍资源产能,与印尼国家镍矿山联盟共建绿色镍资源园区 [7] - 与韩国产业链联盟进入欧美市场,打通印尼到武汉的海江直航 [7] - 与广汽设立动力电池回收公司,与百余名供应商结成供应联盟 [7] 技术创新成果 - 公司专利申请总数超过5000项,废物循环领域专利拥有数量全球第一 [9] - 国家能源金属资源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挂牌,新一代超高镍核壳前驱体量产出货 [9] - 实施"7+2"创新平台战略布局,包括中国-印尼新能源材料与冶金工程技术联合研究实验室等 [9] ESG与可持续发展 - 在COP29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做ESG报告,连续三年ESG全维度TOP10% [10] - 首次启动CDP(碳信息披露)项目,联合印尼培养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10] 未来发展规划 - 2025-2027年计划销售收入维持20%增长率,核心产品出货维持36%高增长 [10] - 2030年目标业绩300亿美元,迈入世界500强 [10] - 资本运作计划包括国内资源业务并购、钨业务上市、香港再上市等 [10] 投资者互动 - 高管就海外市场变化、镍资源业务、人形机器人电池材料开发等问题作答 [12] - 通过全景网上路演平台在线回答投资者提问 [12]